第32章 使王蜀中

劉封當晚即率大軍離開葭萌,朝着梓潼方向遁逃,曹真率軍從後猛追,蜀軍大潰,幸虧趙雲率部斷後,好不容易纔收束住了隊伍。

亂軍之中,馬岱即率部曲來劫馬超,兄弟相見,乃各唏噓。馬岱就問了,咱們如今如何行止?兄長你有什麼想法沒有?馬超道:“今劉封喪敗,且忌我,不可從也。弟可匿我軍中,僞作奔散,詐入雒城,經雒乃可往成都去也。”

馬岱皺眉道:“兄今仍欲歸成都耶?太子雖敗,麾下尚數萬衆,尚可與魏人一戰,吳、李坐守之勢,非可以久者也,何必相從?”

馬超冷笑道:“今勢既沮,分則力弱,合則力強。吳、李坐守,既畏魏人,又忌劉封,聞弟往投,必喜而納之,吾等即趁勢擒之,以奪成都。復以成都之兵迎劉封,則封必不敢再囚我矣。合力以御北軍,國家或可危而復安。”

馬岱大喜:“此真妙策也!”哥哥你早這樣多好,一心爲國家考慮,咱們也不會淪落到如今這般田地啊,天幸你終於醒悟過來啦。好,兄弟我就繼續跟着你,咱們共謀大事。

於是領着親信部曲和武都敗軍,一路狂奔,竟然跑在了劉封之先,直入雒城。雒城守將關平是聽說過馬岱已歸從太子劉封的,便即開門迎入,馬岱就說啦:“今師喪敗,或將退守綿竹、雒縣,但恐成都掣肘,斷絕糧運,則我軍必覆,故岱得太子命,使先期赴都,以說吳懿、李嚴。”

關平雖然奇怪,怎麼劉封不派個能說會道的文吏去遊說吳、李,倒派了馬岱來,不過再一琢磨,他馬家原本是遵從成都旨令的。或許便想利用這一層關係,去動吳、李之心吧。即備糧秣相贈,把馬岱等人一路送至成都近郊。

馬岱先遣人入城相會吳、李,說我此前追隨家兄。兵敗漢中,無奈之下才暫且歸從了劉封,如今劉封因難敵魏軍而敗退,我乃趁機偷過雒縣,來投朝廷。希望大將軍收納。吳懿便問來使:“馬將軍麾下,今幾許人?”使者回答:“不過七百餘卒,馬二百匹。”吳懿又問:“馬孟起何在?”回答說:“尚爲劉封所囚耳。”使者說馬岱在城外待罪,生怕因爲戰敗和曾歸劉封之故,將會遭受懲處——“若大將軍不肯寬宥,乃當別去;若肯寬宥,還望大將軍出城相迎。”

吳懿尚未回答,旁邊李嚴忙道:“馬將軍棄逆從正,何罪之有?然大將軍貴重,不可出城往迎。嚴請代大將軍往。”吳懿倒是也挺垂涎馬家兵將,當即首肯:“如此,勞煩正方矣。”

李嚴即領一哨兵馬出城來迎馬岱,遠遠的便見馬岱拜倒在地,急忙催馬上前,然後下來攙扶:“將軍何必如此?”馬岱一瞧,吳懿不肯出城,面前只有李嚴,不禁略略失望……

不過他兄弟兩個也早就商量過啦,倘若吳懿中計出城。那是最好,可當場將其拿下,則成都如在掌中。那要是吳懿不出來呢?且看誰出來了,若使他人來召。只得暫且入城,再尋機以謀吳、李;若是李嚴肯來,不妨先將其拿下爲質,再挾之以入成都,以李嚴命誘得吳懿過來。

於是馬岱便即站起身來,朝向李嚴深深一躬:“有勞太傅來迎罪臣。先請入營歇息,罪臣將佈列兵馬,以候太傅點校。”你先歇會兒腳,喝口水,我把大家夥兒全都召集起來,讓你點明數量,便好共入成都。

李嚴拉着馬岱的手,笑吟吟地道:“將軍可即率部入城,何須點校?”隨即伸手一指馬家軍纔剛扎定的營寨:“請吾入營,得非令兄欲相見乎?”

馬岱聞言大驚,才待後退,早有禁軍簇擁上來,長矛當胸,將其逼住。隨即李嚴重新上馬,揮動旗幟,只見四下裡伏兵盡起——他還真不是領着幾百人護衛就敢出來接馬岱的,身後不下三千兵卒,趁着跟馬岱說話的機會,秘密潛近馬家營寨,隨即得命,一時並起。

馬家這些本來就是敗兵,士氣很低,如今馬岱既被擒獲,又遭數倍於己的軍兵圍困,無不沮喪,對面一嚷嚷:“馬氏欲亂,爾等不過受其脅迫耳,但棄械而跪,皆可免死。”當即有七成全都放下武器,停止了抵抗。餘衆簇擁着馬超從營中殺出,馬超怒指李嚴:“正方此何意耶?”

李嚴冷笑道:“孟起匿於營中,又何意耶?”

馬超知此事不可善了,便即舞開大槊,直取李嚴。李嚴撥馬後退,再度揮舞旗幟,軍兵簇擁上來,將馬超團團圍在垓心。馬孟起好勇,長槊使開,如閃似電,瞬間便已刺倒二卒,但終究雙拳難敵四手,被迫掉轉馬頭,殺出重圍而去。

李嚴尚且不肯罷休,下令急追:“生致馬孟起者,萬戶侯!殺之,賞千戶!”成都禁軍個個精神抖擻,體力旺健,馬家軍卻千里奔逃,精神和肉體雙方面均甚疲憊,哪裡還抵禦得過?瞬間崩潰,馬超單騎而走。

成都軍追不上三裡,忽見前面旌幟飄揚,似有大軍開到。李嚴驚道:“馬氏爲劉封來賺成都,果有大軍合後。”趕緊下令收兵,押着馬岱與馬家俘虜,返回成都,緊閉城門。

原來劉封一口氣退到了綿竹,先使黃權率數千兵到雒縣,協助關平守備,並且嘗試去跟吳、李談判。黃權至雒,關平迎入,便說起了馬岱纔剛過去不久。黃權驚道:“岱劫超而走,彼欲歸成都耶?抑欲取成都耶?”心說這哥兒倆要是想逃歸劉禪陣營,那咱們一點兒招兒都沒有;倘若起意謀奪成都——“馬孟起見小利而忘大義,用小謀而忽大略,此輩何足成事?必爲李正方所破!”於是率軍前來,探看消息,正好接着馬超。

馬超見到黃權,不禁伏地痛哭,說:“本欲謀奪成都,以取太子之信,且合國家爲一,抵禦魏賊,不想事敗。吾弟陷身於逆,必不得活也!”黃權趕緊安慰他:“孟起既在,吳子遠等必不敢害令弟,可勿憂也。”說你這回算是徹底跟成都方撕破臉了。從此可一心一意爲太子效命吧。馬超指天劃地地發誓賭咒,說我再無二心,必要扶保太子以登大位!

再說李嚴押着馬岱歸入成都,來見吳懿,吳子遠已經聽說了城下之事。便問李嚴:“正方何以識其爲詐耶?”李嚴說這個簡單:“馬氏兄弟情篤,則岱安有陷超於劉封處,而敢來投吾等?”要是兄弟倆一起來的,說不定我還信了幾分,如今就馬岱一個人跑回來,他就不怕一投成都,那邊劉封暴怒,把他哥哥馬超給宰了嗎?“若即入城,吾或不察,今欲誆大將軍出迎。則其心叵測可知矣。”

吳懿嘆道:“幸虧正方,不然,吾等恐無噍類矣。”就要下令將馬岱斬首。李嚴趕緊擺手攔阻,說不可,你要是真的殺了馬岱,咱們跟馬家這仇就結大啦,再也沒有了迴旋餘地,不如暫且囚禁馬岱,則可牽制返回劉封陣營的馬超,以爲將來佈局。於是下令將馬岱暫囚獄中。

轉過臉來。吳懿再問李嚴:“今魏人已奪漢中,復取三巴,劉封敗績,吾等當如何應對?前欲使封與魏人兩敗俱傷。我可取其利也,今若與封合,恐爲所趁,若不與合,封死則成都孤城耳……”

李嚴微微而笑,說沒有關係。我從前的佈局,計點時日,應該已經起了一定效果啦,如今只須一能言善辯之士前往魏營,去遊說是勳,則國家必可危而復安也。吳懿點點頭,問道:“何人可遣?是宏輔辯舌無雙,天下知名,誰可與侔者耶?”咱這兒能夠找出來比是勳更能噴的人嗎?

李嚴笑道:“口舌小道耳,若勢不至,即有蘇張之口,亦不能動搖人心也。子遠以是勳止舌辯之士耶?以爲非口舌過之者,乃可說之耶?”我說找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去遊說是勳,前提是此前的安排已經成功,大勢所趨,使是勳不得不應,而不是必須得找個比是勳更能噴的。

倘若是勳在此,他一定會想啊,這又不是玩兒遊戲,只要舌辯成功,多難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倘若無利可圖,無勢可應,哪怕你說出大天來,人照樣理都不理。

“廣漢秦子敕,必可動是宏輔之心也。”

吳懿首肯,便召秦宓前來,命其改裝出城,前去魏軍大營。秦宓就問啦,說你們打算要我去對是勳說些什麼?時勢如此,想要說服他退兵,那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難道你們打算俯首而降了,派我去跟他說說條件?

李嚴笑道:“非也。今遣子敕往說是宏輔,欲使其擁兵而王蜀中,則可令魏人自亂,國家得安耳。”

秦宓大驚,說你們瘋了不成嗎?是勳怎麼可能稱兵作亂?首先,他是曹魏重臣,曹家姻親,在洛陽也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憑什麼要冒險,嘗試在蜀中稱王?再則,此人向以忠誠著稱,即便他這忠心只是假的,表面文章,終究揹負文宗之名,愛惜羽毛,沒有足夠的把握,怎麼肯往自己身上潑污水?而且他所部都是雍、涼、荊三州的兵卒,因伐蜀而初領,不是長期統帶,可以如臂使指,幾同私人武裝的,就算想要造反自立,勝算能有多高?是勳又不是傻子,豈有利令智昏,走上這條邪路的道理?

李嚴笑道:“吾早使人在中原廣傳消息,雲是勳擁大軍而趁蜀弊,卻不能速進,是欲養寇而自重也。今掌十萬之衆,若過半歲,厚植親信,則其勢不可搖也。彼常與小卒、鄉民語,收買人心,是其證也。衆口爍金,積毀銷骨,雖骨肉至親而不能保安,曾母爲之投杼,而況操之與勳耶?計點時日,消息已至勳處,彼必惶惑猶疑,子敕適往說之,必能亂其心矣。其心既亂,魏人必擾,乃可阻之雒城下。若是勳急破雒城,並下成都,奏凱復命,則謠言不攻而自破;若彼頓兵雒城,久不得進,曹操必疑,或申斥,或易帥,則魏人之勢挫,我可反擊之,逐彼出蜀也。國家存亡,在此一舉,望子敕勉力從之!”

PS:??春節將至,給大家拜個早年了。感謝朋友們兩年來的支持,文魁也終於接近了尾聲,倘若不出意外,估計再有個十五萬字頂天了,我也該開始考慮並且構架下一部書啦。而此書的終卷,亦當仔細籌謀,不欲使人說“爛尾”也。每當年節,最爲繁忙,今天跑了一整天的親戚,明後天計劃帶小崽出門玩一趟,再往後幾日估計也難尋整塊的時間了……基於以上三個原因,無法保證春節期間每日更新,我會盡量多寫的,也希望朋友們可以原諒。

第19章 擅出奇兵第5章 今古不同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8章 工人運動第12章 趙達彈狀第4章 無米之炊第25章 畫蛇添足第9章 舜舞干鏚第22章 吾亦慮及第4章 海東來去第23章 屠盡匈奴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1章 魔鬼之聲第7章 魏亦有亡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章 載舟覆舟第4章 不利曹氏第27章 賢卻未賢第9章 隔壁老王第2章 飛龜舞蛇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章 啖肉豪客第24章 取質三韓第31章 不可遽廢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1章 天生猛將第4章 渾人心思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0章 離間江陵第13章 初爲人父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7章 來何遲也第26章 心喪三年第3章 九品官人第10章 窮途之謀第8章 奇峰突起第1章 天無形質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7章 誰執棋先第2章 隆中之對第9章 請救無辜第16章 誰是蕭何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6章 我天子使第7章 不忠不孝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9章 魏之必敗第23章 霸王鎩羽第22章 拓拔歸附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1章 空手奪刃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1章 長驅直入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0章 冢子監國第9章 舜舞干鏚第16章 廊下故人第1章 託孤之重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6章 廢立之思第3章 出泥不染第14章 海外異聞第15章 就食玄菟第35章 定遠之功第8章 志不可奪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7章 漫天箭雨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7章 盡屠公孫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章 兄弟鬩牆第27章 白晝荒夢第21章 神龜永壽第28章 鄴下舌戰第4章 法不可廢第11章 魔鬼之聲第2章 或爲智囊第31章 不可遽廢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2章 都外胡騎第10章 兒女親事第9章 漢家法寶第13章 殺夫獻妻第33章 而魏其死第23章 霸王鎩羽第3章 自恃其智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3章 深肖乃父第9章 察考諸子第13章 族內之爭第30章 不可迷失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4章 孱陵驚魂第24章 所志既從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6章 陽平之戰
第19章 擅出奇兵第5章 今古不同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8章 工人運動第12章 趙達彈狀第4章 無米之炊第25章 畫蛇添足第9章 舜舞干鏚第22章 吾亦慮及第4章 海東來去第23章 屠盡匈奴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1章 魔鬼之聲第7章 魏亦有亡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章 載舟覆舟第4章 不利曹氏第27章 賢卻未賢第9章 隔壁老王第2章 飛龜舞蛇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章 啖肉豪客第24章 取質三韓第31章 不可遽廢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1章 天生猛將第4章 渾人心思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0章 離間江陵第13章 初爲人父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7章 來何遲也第26章 心喪三年第3章 九品官人第10章 窮途之謀第8章 奇峰突起第1章 天無形質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7章 誰執棋先第2章 隆中之對第9章 請救無辜第16章 誰是蕭何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6章 我天子使第7章 不忠不孝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9章 魏之必敗第23章 霸王鎩羽第22章 拓拔歸附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1章 空手奪刃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1章 長驅直入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0章 冢子監國第9章 舜舞干鏚第16章 廊下故人第1章 託孤之重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6章 廢立之思第3章 出泥不染第14章 海外異聞第15章 就食玄菟第35章 定遠之功第8章 志不可奪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7章 漫天箭雨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7章 盡屠公孫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章 兄弟鬩牆第27章 白晝荒夢第21章 神龜永壽第28章 鄴下舌戰第4章 法不可廢第11章 魔鬼之聲第2章 或爲智囊第31章 不可遽廢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2章 都外胡騎第10章 兒女親事第9章 漢家法寶第13章 殺夫獻妻第33章 而魏其死第23章 霸王鎩羽第3章 自恃其智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3章 深肖乃父第9章 察考諸子第13章 族內之爭第30章 不可迷失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4章 孱陵驚魂第24章 所志既從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6章 陽平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