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律有明文

是勳根本不必要召喚人證來對峙,甚至根本不管吳質是否真的向鮮卑拓拔部輸入過鹽鐵,就直接宣佈吳質無罪。此言一出,堂上、堂下莫不譁然。

其實鹽、鐵,鹽、鐵,關鍵在鐵而不在鹽。西漢武帝時代鹽、鐵曾一度官賣,作爲重要戰略物資完全控制在政府手中,其後雖然禁令廢弛,但在對匈奴等北方遊牧民族的貿易方面,仍然採取嚴禁的態度——所以習慣上鹽、鐵並稱。然而禁止食鹽輸出,並沒有明確條文規定,況且草原民族也未必就有多缺鹽——他們搞不到海鹽,但有可能搞到岩鹽和池鹽,只是對於內遷或者內侵入朔州、幷州北部的那些部族來說,相對缺乏而已。

至於鐵,尤其是鐵製兵器,那是必須嚴禁的。草原民族缺乏鐵礦資源,更缺乏開採和冶煉的技術,所以武器相對粗劣——即便如此,他們靠着騎射之能,就已經給中原王朝惹出不小的麻煩來了,這要是再輸出好鐵、好兵器,那還得了嗎?

古代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原的冶鐵技術都要遠超周邊少數民族地區,漢軍之所以能戰,很大程度也是靠着器械之力,倘若兩者得以持平,對外戰爭就要艱難得多。比方說前漢呂后執政時期,因爲一度與南粵國關係緊張,就臨時頒佈禁令,禁止向南粵輸出鐵器。

當然啦,禁令雖然頒佈了,但是南北方的國境線都相當長,很難徹底控扼,加上私商們爲了謀求高利潤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仍然有大量的鐵器被暗中輸至境外。再加上部分冶鐵工匠或被擄,或私逃,提升了少數民族的技術能力,所以武器水平也在逐漸拉平中。終究那個時代,徹底的技術封鎖是很難完成的。

靈帝時代,蔡邕時爲議郎,在出擊鮮卑的問題上曾經上書諫阻,奏書中就說過:“自匈奴遁逃,鮮卑強盛,據其故地,稱兵十萬,才力勁健,意智益生。加以關塞不嚴,禁網多漏,精金良鐵,皆爲賊有;漢人逋逃,爲之謀主,兵利馬疾,過於匈奴……”

“精金良鐵,皆爲賊有”,就是禁令不嚴,導致大量鐵器,尤其是鐵兵器外流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鮮卑“兵利馬疾,過於匈奴”之惡果,有識之士是看得很清楚的。

所以對於吳質之案,無論是擒人的趙達、審案的楊沛,還是堂下旁觀衆人,都以爲是勳要在人證方面大做文章,從而試圖抹消掉吳質的嫌疑。可是沒有想到,是勳開口竟說:“便吳季重實輸鹽鐵入鮮卑中又如何?便有此事,也是無罪!”當下無不譁然。

難道是宏輔仗着丞相的寵信,打算硬生生阻撓刺奸辦案嗎?

楊沛、趙達的面色都變得非常難看,倘若換了一個人,便當場喝令小吏將其亂棍打將出去了。然而是勳終究不同旁人,楊沛只好沉着臉問道:“司直此言何意?法有明文……”

是勳打斷了他的話,但是卻不瞧他,只是盯着趙達,沉聲問道:“汝言輸鐵入鮮卑爲罪,未知法有明文乎?”

趙達瞥一眼楊沛,心說果然是勳是衝着我來的,好吧,楊孔渠你就好好跟上面瞧着,看我來對付這個狂妄之徒。但他表面上對是勳仍然畢恭畢敬,拱手答道:“司直非法官也,或不熟律令,確有其法。”

是勳一撇嘴:“未知爲律耶?爲令耶?爲科耶?爲比耶?”

趙達恍然大悟——原來你在這兒等着我哪!

漢代的法律,共分爲四種類型:其一爲“律”,即由政府制定、皇帝頒佈的具有長期性、普適性的法規;其二爲“令”,即由皇帝臨時頒佈的政令,其效力等同於甚至高於律,但缺乏長期性和普適性;第三是科,又稱“事條”或“科條”,是指律以外關於規定犯罪與刑罰的一種單行禁條;最後爲“比”,即當某事並無明確法令約束的時候,對照近似的案例加以審斷——有點兒類似於英美法系的“判例法”。

不得向胡人輸出鐵器,這是盡人皆知的事情,但其來源,知道的人便不多了。趙達心說原來如此,你大概以爲此爲“令”也,而非“律”也,故此可以在時效性方面打馬虎眼。因爲這規矩是前漢時候就頒行的,後漢就趙達所知,並無再下詔令重申,所以是勳就可以說啦:“前漢之令,如何還能適用於本朝耶?”

想到這裡,趙達不禁冷笑,心說果不出我所料,是勳對法律規章所知還是有限啊。確實,漢法非常繁複,別說一般官僚了,即便象楊沛這類法官,也未必都能讀全嘍。秦人以吏爲師,想當官先做吏,而爲吏者不通讀法典可不成。漢代,尤其是後漢則不同,高官顯要都是讀經起家的,儒家經典大多能倒背如流,法律……除非職務正好對口,否則誰有空再去學那玩意兒啊。

趙達甚至不無惡意地想到,當初董仲舒老夫子所以提出“春秋決獄”來,是不是就因爲他對經典熟,而對法律不那麼熟,所以纔拿自己擅長的來說事兒呢?

然而很可惜,趙達依舊畢恭畢敬地回覆是勳:“禁輸鐵器,乃律也。”那是律有明文的,不是哪一帝頒佈的臨時詔令!你這回沒話說了吧! ωωω ●TтkΛ n ●¢〇

是勳冷眼關注着趙達的表情,雖然這個特務頭子始終維持恭敬的儀態,但他眼神略略一轉,嘴角稍稍一抽,早就暴露出了心中的想法,在是勳這種善於察言觀色的人物面前,根本無所遁形。原來如此,是勳心說你以爲我會拿“令”來說事兒吧?可惜得很,關士起設這個圈套的時候,就已經翻查過相關的律了,而即便沒有這一出,我早就得到了盧洪的通風報信,你以爲我傻的啊,不事先做足了功課,哪兒敢跑這裡來與你當面辯論?

他心中冷笑,表面上卻只是平靜地望着趙達,淡淡地要求道:“既爲律也,可陳述之。”倘若是令,基本法律條文全都隱藏在駢四驪六的官樣文章當中,要你大段兒背詔書,那是欺負人;但既然是律,一條一條清晰明快,你不可能不會背吧?

趙達當即高聲背誦道:“律:‘賈以兵(兵器)、鐵、馬、錢輸匈奴者,當罪。’又云:‘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出關。雖於京師市買,其法一也。’”堂下你們可都聽見了,回去也可以去翻翻書,這可不是我臨時現編的啊!

是勳點點頭:“原來如此。”不再理會趙達,而轉過頭去再朝向楊沛:“律已明矣,乃可知吳令無罪也。”

我話都說這麼明白了,法律條文都背了,你怎麼還敢腆着臉說無罪?!趙達都快瘋了,忍不住抗聲問道:“何得無罪?達不敏,請司直教之!”

是勳再次撇嘴:“甚矣,汝之不悟也!”他連邁幾大步,來到堂口,面朝堂下,問圍觀的衆人道:“趙達適才有誦:‘賈以兵、鐵、馬、錢輸匈奴者,當罪。’未知此律,何爲主體,何爲客體?”

啥主體、客體的?聽衆紛紛表示不明白。是勳也不在用詞方面跟他們多作解釋,反正只要自己再說幾句,你們自然便懂了——“此律主體爲‘賈’,客體爲‘匈奴’,但賈輸禁物入匈奴者,乃當此罪。然吳長乃吏也,非賈也;所輸者乃鮮卑也,非匈奴也。依律,庶民而犯天子者,大辟之罪,若天子而犯庶民,難道亦當罪乎?!”

你們都聽明白了吧,法律條文規定,商賈私賣禁物入匈奴,那纔有罪呢,如今是官吏賣禁物入鮮卑,怎麼能算有罪呢?誰準你把適用性大肆外擴的?

趙達反駁道:“此乃雕鏤文字也。復有云:‘吏民不得持兵器出關。’豈非吏亦不可輸禁物耶?豈非所論非止匈奴,而及於諸胡耶?”

“狡辯!”是勳猛然一聲暴喝,“吳長何時持兵器而行?又出何關?函谷關耶?!”你搞搞清楚,鮮卑拓拔部所遊牧的地區是在朔州,在大漢行政區劃之內,他啥時候出關了?

不容趙達再次反駁,是勳乾脆扯開嗓子,“堂堂堂”一番侃侃而談:“此律之頒,乃前漢武帝朝也,爲防匈奴也,其時鮮卑尚不與漢接,乃至漢無人知有鮮卑者,安得通用?宣帝甘露二年,南單于呼韓邪入塞,朝宣帝於甘泉宮,宣帝乃賜以冠帶衣裳、黃金璽綬、玉具劍、佩刀、弓矢、戟,及安車、鞍勒、良馬、黃金,錦繡等,及錢二十萬——孰雲不可輸兵、鐵、馬、錢入於匈奴?乃不許商賈私市爾,官家所爲,何得爲罪?!

“且武帝使張騫通西域,與烏孫、疏勒等貿易,從不禁兵、鐵、馬、錢。何也?爲其非爲中國之敵也。今鮮卑拓拔等六部內附,稱臣表章已至許都,朝廷嘉勉、封贈已入朔州,乃當與呼韓邪、烏孫、疏勒等同論,安得以敵國目之?!”

第28章 真書僞書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章 水力磨坊第17章 立長立賢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3章 曹魏五京第7章 不忠不孝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8章 真書僞書第25章 又聞噩耗第18章 工人運動第3章 破此五賊第24章 壯士斷腕第30章 合圍長安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5章 初步較量第24章 壯士斷腕第8章 名馬金槊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0章 謀劃江東第21章 奉耶挾耶第34章 階級鬥爭第6章 皆不可用第17章 火燒長安第17章 千鈞一髮第30章 繫鈴解鈴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9章 律有明文第2章 疏於職貢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4章 敝帚自珍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6章 誰是蕭何第1章 天無形質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章 重振幽州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4章 再會梟雄第9章 家事難斷第3章 蒼天不仁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2章 小枝槊頭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2章 爪牙股肱第27章 孟堅識淺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4章 兗州叛將第8章 單家俗吏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0章 人臣當言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2章 白地將軍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23章 鑄戈爲犁第3章 出泥不染第27章 誰執棋先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5章 戲中有戲第18章 東海傲來第4章 豆中有膏第20章 大科學院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0章 大科學院第1章 官渡鏖兵第38章 須三萬金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4章 蘭臺藏書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3章 鑄戈爲犁第8章 願爲雲敞第13章 堅壁清野第31章 曹氏麟兒第12章 呂布來矣第9章 隔壁老王第21章 一字長蛇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章 河北愚忠第7章 不忠不孝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2章 吾亦慮及第35章 定遠之功第3章 蒼天不仁第3章 破此五賊第7章 善戰無功第7章 何必日正第30章 凌雲雕龍第15章 就食玄菟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6章 酒泉烈女第29章 駐馬浿陽第6章 奢而不侈第18章 二事不朽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0章 射戟小支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7章 來何遲也
第28章 真書僞書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章 水力磨坊第17章 立長立賢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3章 曹魏五京第7章 不忠不孝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8章 真書僞書第25章 又聞噩耗第18章 工人運動第3章 破此五賊第24章 壯士斷腕第30章 合圍長安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5章 初步較量第24章 壯士斷腕第8章 名馬金槊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0章 謀劃江東第21章 奉耶挾耶第34章 階級鬥爭第6章 皆不可用第17章 火燒長安第17章 千鈞一髮第30章 繫鈴解鈴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9章 律有明文第2章 疏於職貢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4章 敝帚自珍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6章 誰是蕭何第1章 天無形質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章 重振幽州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4章 再會梟雄第9章 家事難斷第3章 蒼天不仁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2章 小枝槊頭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2章 爪牙股肱第27章 孟堅識淺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4章 兗州叛將第8章 單家俗吏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0章 人臣當言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2章 白地將軍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23章 鑄戈爲犁第3章 出泥不染第27章 誰執棋先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5章 戲中有戲第18章 東海傲來第4章 豆中有膏第20章 大科學院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0章 大科學院第1章 官渡鏖兵第38章 須三萬金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4章 蘭臺藏書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3章 鑄戈爲犁第8章 願爲雲敞第13章 堅壁清野第31章 曹氏麟兒第12章 呂布來矣第9章 隔壁老王第21章 一字長蛇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章 河北愚忠第7章 不忠不孝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2章 吾亦慮及第35章 定遠之功第3章 蒼天不仁第3章 破此五賊第7章 善戰無功第7章 何必日正第30章 凌雲雕龍第15章 就食玄菟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6章 酒泉烈女第29章 駐馬浿陽第6章 奢而不侈第18章 二事不朽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0章 射戟小支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7章 來何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