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課:穿着裝扮、非獵奇葩、清新簡約、勝過混搭
鶴弟初二的暑假,鴻哥準備把課一氣講完。其一,假如鶴弟上了初三,就沒有時間上這種課了;其二,鴻哥也有事情要忙。因此,擬了一個詳細的上課表,並將下幾次課的上課內容一併給鶴弟,讓他好好預習。現在的鶴弟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除了頑皮沒有改變,學習上已經是芝麻開花——節節高。雖然和於曉燕比還有些差距,比一般的學生還是強的。大有從“學渣”向“學霸”轉變之態。看於曉燕跳了一級,他也跳了一級,居然還跟上。
鴻哥上課過程中,學生經常有變化,於曉燕也只聽了一半的上課內容。惟一堅持到底的只有鶴弟。怕鴻哥上課學生太少有點寂寞,時不時拉來一兩個學生。鴻哥向陳寅恪學習,只要有一個學生,就堅持上課。這不,鶴弟又拉了一個學生,聽鴻哥的課。
“鴻哥,我媽聽說你講‘穿着裝扮’就來聽一聽,看看能不能提高一下審美情趣。” 鶴弟笑着說。
鶴弟媽向鴻哥點了點頭,還有點不好意思,趕緊拉過一把椅子坐下。
“歡迎,歡迎!請教一下,你的名字是?”鴻哥問。
“我媽叫姜美麗。” 鶴弟還沒等媽媽開腔,代答之。
“好名字!姜本身就有美麗的意思。”
“那我媽就是美麗的‘平方’了!”
鶴弟很驕傲地說。
“我剛生下來不久,本來沒有名字的。大家都美麗美麗地叫着,後來就叫姜美麗了。現在覺得挺俗的。叫了幾十年了,也懶改了。若是姜就有美麗的意思,還是叫姜詩音或是姜麗娜比較好。”
“媽,就是姜美麗好!鴻哥,到時間了,上課吧。”
“你先給你媽講一講字面的意思。”鴻哥笑道。
“好!媽,我先給你講一講。‘穿着裝扮、非獵奇葩、清新簡約、勝過混搭’。先說‘奇葩’的葩(pā),花,引申爲華美。奇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麗的花朵。也用來形容過分追求奇特。此處指後者。‘簡約’就是簡潔洗練,單純明快。‘混搭’指胡亂搭配。另外,混搭也是一個時尚界專用名詞,指將不同風格,不同材質,不同身價的東西按照個人口味拼湊在一起,從而混合搭配出完全個人化的風格。”
“兒子行啊,現在說話一套一套的!” 姜美麗十分高興。
“都是鴻哥教的好。” 鶴弟的表揚讓鴻哥心裡美滋滋的。
“俗話說:‘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這是指現代人說的。毫無疑問,人類在200多萬年的歷史中長河中,不穿衣服的歷史遠比穿衣服的歷史要長得多。人穿衣服無非有兩個目地:禦寒與遮羞。最初,人有厚厚的一層毛,禦寒沒問題。後來,氣候發生了變化,四次可怕的冰川期到來,人需要衣服遮蔽身體以防凍死。當然,那時的衣服不過是一塊獸皮或樹葉之類的東西。至於遮羞,那是很晚以後的事。有人浪漫地猜想:最先感到害羞的是女性,用葉子遮蓋了下體。按着這個思路,再浪漫點猜想是,第一個用樹葉遮蓋下體的她,應該叫‘羞姬’。實際上並非如此,先民並不以暴露生.殖器爲恥辱,那是個可隨地大小便的時代,甚至性.生活都不避諱。現代的人動不動就裸奔,就是一種返祖現象。人類學家希爾恩的想法更爲有趣:‘原始人創造多種多樣掩蓋其裸.體的覆蓋物,乃是爲了吸引人的注意,以便在當時的觀衆中產生一種性的刺激。例如舞蹈中的腰飾,就是專門爲了在那些煽情的舞蹈中使用的,這些微不足道的遮掩竟是最具威力的性刺激物。’”
鴻哥見下面講義寫道:最先遮蓋下體的應該是女姓,但不是爲了遮羞,而是遮擋月經的血色。先民們認爲看到人血是不吉利的,久而久之衍變爲遮羞,直至美化。
不知講好,還是不講好。
鶴弟卻發言了:“鴻哥,那你說是最初是男人遮下體,還是女人遮下體?”
姜美麗說:“這還用問嗎?一定是女人。女人與男人比起來,畢竟更知道害羞。現在也是如此。男出租出車司機,隨便找個地方就方便,女的就不會。”
“我同意你媽媽的觀點。”鴻哥一笑說,“《易·繫辭下》雲:‘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這句話意思是:讓不同人穿不同的衣裳,以明確貴賤等級,天下便會得到治理。現在的‘衣裳’是一個詞,但在古代卻是兩個詞。《說文》釋爲:‘上曰衣,下曰裳。’‘東方未明,顛倒衣常(同裳)……’這是《詩經·齊風·東方未明》中的一句詩。是說天還沒亮就起牀,急急忙忙把上衣和下裳穿倒了。《荀子·大略》雲:‘天子山冕,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韋弁,禮也。’不用說穿衣服,古時候連戴個帽子都是很有講究的,等級觀念森然。”
“王八屁股長疥子——亂規定(爛龜腚)。”鶴弟插話說。
“老師講課,你怎麼隨便接‘話把‘?!” 姜美麗批評兒子。
“這是我們上課的風格,沒那麼講究。” 鴻哥忙解釋,“由此可見,一個寬鬆和諧的社會才能做到: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上有所好,下必興焉,穿衣戴帽往往也是如此。《齊桓公好紫》的故事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整個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當時,五匹生絹也換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齊桓公對此十分憂慮,對管仲說:‘我喜歡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貴,整個都城的百姓喜歡跟着穿紫色衣服,我該怎麼辦呢?’管仲說:‘您想制止這種情況,爲什麼不試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對身邊的侍從說:我非常厭惡紫色衣服的氣味!以後,有穿紫衣來晉見的人,你就說:往後點,我厭惡紫色衣服的氣味!’齊桓公真的這麼做了。從那天開始,就沒有侍衛近臣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城中也沒人再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國境之內也沒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齊桓公這老哥,還創造一種流行色!” 鶴弟笑說。
“古時候,紫色是難得的。天下人都好紫可不是好事,人們勢必爲得到‘紫色’產生摩擦,甚至引起動亂。齊桓公真的很明智,他發現自己無意中領導了服裝流行色,引發了社會問題,馬上制止。”
“我就挺喜歡穿紫色的衣服。”姜美麗說。
“齊恆公本就姓姜,沒準他是你祖上呢。”鴻哥笑道。
“隔代遺傳。”姜美麗笑了。
“媽,隔的代數也太多了吧。” 鶴弟笑着說。
“穿衣載帽,真的很難‘純粹‘起來,它跟政治、經濟、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茶館》裡有一段常四爺跟劉麻子的對話就意味深長。”
鴻哥打開幻燈——
常四爺:我這兒正咂摸這個味兒:咱們一個人身上有多少洋玩藝兒啊!老劉 ,就看你身上吧:洋鼻菸,洋表,洋緞大衫,洋布褲褂……
劉麻子:洋東西可真是漂亮呢!我要是穿一身土布,像個鄉下腦殼,誰還理我呀!
常四爺:我老覺乎着咱們的大緞子,川綢,更體面!
“ 劉麻子覺得穿洋東西體面,不被人瞧不起;常四爺將穿着打扮提升到了愛國的層面。孰是孰非,還真難斷定。但就整個人物而論,常四爺是個好漢;劉麻子是典型的無賴。文.革時期,中國人服裝的顏色以綠、黃、黑爲主色調。樣式更是單調無比,軍裝風光無比。’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老人家《爲女民兵題照》詩正是‘全民皆兵‘時代的真實寫照。年青人有一身軍裝,是令人羨慕的。如果家裡沒有當兵的,弄一身軍裝很不容易。退而求其次,有一頂軍帽戴也很過癮。可是,軍帽也不是想有就有的。如此,涌現出一批‘熱血青年’乾脆搶軍帽戴。上世紀72年至75年,搶軍帽的事件經常發生,有的居然搶到了當兵的頭上。法律不得不干預,搶軍帽,可判兩至三年有期徒刑。”
“真有意思 ,連個帽子都搶!” 鶴弟不以爲然。
“我那時雖然不大,也知道搶軍帽的事。”姜美麗說。
“那是個物質極度匱乏,審美極其單調的時代。改革開放以後,物質豐富起來,人們的觀念也在悄然變化。軍裝退出了‘時裝’的舞臺。有一段時間‘喇叭褲’流行起來。這和1978年風靡中國的兩部日本電影有關。一部是《望鄉》,慄原小卷扮演的記者面容清秀、氣質高雅,一條白色的喇叭褲讓她的身材更顯嫋娜,讓無數少女心中羨慕;另一部是《追捕》,片中矢村警長的墨鏡、鬢角、長髮和一條上窄下寬的喇叭褲,更成了當時無數男青年效仿的對象。按褲口放大的程度,喇叭褲可分爲大喇叭褲和小喇叭褲及微型喇叭褲。喇叭褲的長度多爲覆蓋鞋面的長度。小喇叭的褲腳口比中襠略大,約在25釐米左右。大喇叭的褲腳口,有的竟在30釐米以上,穿着後像把掃帚在掃地。
物極必反,‘喇叭褲’風行一段時間,‘緊腿褲’後來居上。緊腿褲倒契合中國人的節約觀念。但由於褲角的越來越緊,引起了老人和領導的不滿。有的工廠或學校門站着領導和門衛,手裡拿着啤酒瓶子,褲角塞不進瓶子的,當場將褲角剪開……”
“哈哈哈……太有意思了。媽,你被剪過褲角嗎?” 鶴弟笑問。
“媽那時在工廠上班,還真被剪過。” 姜美麗笑着說。
“如今,穿衣戴帽的禁忌起來越少,‘奇裝異服’層出不窮。比基尼、丁子褲之類的東西也早已見怪不怪了,這是社會的一大進步。但有一個問題卻不大妙,就是有一部分男人裝扮得越來不像男人;反之亦然。鴻哥以爲,穿着打扮上起碼還是要區分開性別爲好。梅蘭芳、李玉剛在舞臺上風情萬種,比女人還女人。但是,人家在生活中卻十分‘旭日陽剛’。當今社會,‘僞娘’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你真的覺得做女人好,乾脆就像金星那樣,來個‘乾坤大挪移’變成女人算了,沒準還多出幾個舞蹈家。”
姜美麗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