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頤浩大人最後的這句‘君臣之約’令韓良臣醍醐灌頂,難道真是這外原因?可挽衣也不該對他隱瞞啊?復又一想,依着挽衣的性子,還真的就能瞞着他。這個女人從他認識她的那一天開始,他就知道她是個有情有義,信守諾言之人,或是他真的誤會了挽衣?可他又覺得,是不是他本就不願相信挽衣做過對不起他的事,才藉着呂大人的話兒就自己爲她開脫了?
千思百轉間,韓良臣也無法分辨清楚,不禁喟然長嘆,又在桌子上重重一拍。
“怎麼?還不信我?”呂頤浩看出韓良臣心底的猶豫,笑道。
韓良臣擡眸看他,若是說信,他寧願相信挽衣也不願相信呂頤浩,並非呂頤浩此人不好,只是,畢竟他是當朝丞相,這不是普通的人,在他們眼中,只有權利與國家的取捨,還有真心真意麼?這麼多年在朝中行走,他對這一切早就瞭然於胸了。
“哼,良臣不敢。”韓良臣雖嘴上這般說,可神態略過輕蔑之意,呂頤浩一聽便笑了,“無論韓將軍你信或不信,老夫可句句實言,何況今天朝上聖上也提點你回去與夫人商議,不如你回去心平氣和地與夫人談談。”
談?
昨天,他就得知挽衣去私會皇上,讓他談什麼?想起這件事,他就怒髮衝冠的只着君臣之禮,如不然,他真不知自己會做出什麼,這般情形之下,還要他談?
“良臣,關於聖上的密事,你我不便談論,但皇上絕不會與尊夫人有不潔之事,你,可不要再去懷疑。”呂頤浩看出這位脾氣耿直的大將軍眼底的怒意,絕非他三言兩語能打發的,只好語重心長地道出實情。
呂頤浩的話與挽衣的話不謀而合?還是他們曾經共同設計了這樣的一個謊言?韓良臣自嘲自己怎麼會如此多疑?而每次遇到挽衣的事,他都會這樣多疑。
而呂頤浩的話也只能說到此爲止,不能再多說下去,有損龍顏,萬一走漏了風聲,會有禍事臨頭。
韓良臣帶着半腹的疑惑,離開了呂相府,回到將軍府,一時間猶豫着要不要去挽衣那裡。劉光世的上奏急待解決,不然明日朝上又要爭個天翻地覆,即使以他朝家軍如今的兵力,絕不怕劉光世,可以大局爲重想來,也確實不易在此時鬧內訌。
他腦際旋轉想着此事,一腳已經踏出書房,在沒想好之前,自然而然地來到了這裡。誰知擡頭一看,便看到了倚在窗邊挽衣。
夫妻相見卻各自定住,四目相對無言。
須臾,挽衣上前一步,清聲道:“劉將軍誤會你,可現在鎮守京口只有你們二人,若是真被離間終是要讓金國和僞齊從中漁利,就算你對他不滿也不能在此刻激發了矛盾,讓舊怨更深。”
“無須你來教我。”韓良臣一聽到挽衣的這些說教,心生厭煩,他從未厭煩過挽衣的話,以往,哪怕是他也想到了,
仍是願聽她再說一遍,彷彿她就是自己的另一個影子,而這種不謀而合的感覺,往往另他覺得十分玄妙,他更是樂在其中,今兒,怎麼一個字都聽不進呢?
一句話冰冷地將挽衣拋出好遠,她不敢相信這是她深愛的那個男人,微動朱脣,再說不出半個字。
韓良臣亦是不知自己怎麼就脫口而出這樣一句話,他不是想找她好好說一說此事的麼?可爲何一開口就是這樣的氣話,而如今,他更不想把這句氣話收回來。他不信,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劉光世真的敢動他,就算他有心,連皇上恐怕都不敢。韓良臣對宋高宗的忠心滿朝文武無人不知,幾次救駕,是大宋唯不可缺的重要軍力,他會怕劉光世嘛?他又爲何要妥協,越是挽衣與高宗商量好的對策,他越是不願聽,對,不聽。
“可……”挽衣欲言又止,她似乎已察覺到此時,她說什麼,只會讓事情越發糟糕,不如,靜觀其變。
韓良臣在朝中的強勢令劉光世的屬下王德憂心忡忡,王德過去因作戰方案不和,曾擅殺韓良臣的愛將陳彥章,也是因此事,韓劉兩軍結怨。韓世忠如今在朝中地位無人可比,見自己將領劉光世不願妥協,擔心真的惹怒韓世忠,劉光世的軍隊未必是韓家軍的對手。便暗下決心,私下去見韓良臣請罪,替自己的主將求和。
次日,韓良臣要求親自見一見那些說是他韓家軍的奸細,不然絕不會承認是韓家軍的人,劉光世雖然不願意,但也只能答應,皇上也答應了,他還有拒絕的理由麼?這就是韓世忠的特殊之處,劉光世似乎發覺自己不知何時處於劣勢了。
王德找到劉光世說:“韓將軍這次來,我想向他請罪,消除舊怨。”
劉光世聞言,反對道:“不行!”當即拒絕,深怕王德落入韓良臣手裡,命也就未必保得住,當初王德殺了韓良臣一個愛將,萬一他要王德一命抵一命,他不能讓王德冒險。
但王德這些年來,聽過韓良臣的許多傳說,相信韓良臣絕非小人,不會公報私仇,執意去韓良臣的駐地請罪。
韓良臣聽說劉光世那邊派了人來,便出營相迎遠遠看到有一個將士騎在馬上立於門前。再走近些,定睛一看,就是殺了他愛將的王德,心底不禁有氣上涌,不知王德出門相迎是下馬威?還是什麼?居然沒有帶上那些犯人,只他一個人來了。馬在遠處停下,疑惑地看着王德。
王德見韓良臣來了,立時下馬,大聲說道:“我深知擅殺陳彥章之罪,特地在您馬前請死!”言罷,雙手抱拳,單膝跪地。
韓良臣見此頗有些意外,下馬走到王德面前說道:“今日看你也是條漢子,快快請起,往事無須再提。從此冰釋前嫌。”言罷,回首讓小校設下酒席,請王德進營盡飲。
由此,王德更覺得韓良臣襟懷寬廣,氣宇宏大,越發欽佩,回到劉光世那裡如實
回報,希望劉光世不再與韓良臣針鋒相對,聯手抗敵。
始料不及的是劉光世非但不同意,還認爲韓良臣要招走他的良將,韓良臣越發懷恨在心。不但對韓良臣的軍隊嚴加防備,還堅持不懈地上奏,狀告韓良臣身爲大將,正當國家多事之秋,不能共濟大事,反而不遵法紀,強奪他的戰兵。如果再不嚴懲,恐怕引發兩軍爭鬥,令皇上爲難。
如此,皇上更加爲難。最初還信任韓良臣,可屢次都被劉光世抓到把柄,高宗無法再爲韓良臣袒護,就找來其他大人,挽衣因與高宗密談,被韓良臣誤解,再沒有消息。高宗這時倒比韓良臣還着急。
這當口,將帥們不能齊心合力,也讓主軍事的呂頤浩大人頗費腦筋,他心裡偏袒韓良臣又被 人指責姑息將帥,不能申張國威,因而成了他被罷相的“罪行”之一。
總之,朝中因此事,一團大亂。
挽衣終於忍不住,再一次去找韓良臣,而這時,韓良臣已兩個月未踏進挽衣房門半步。
“良臣!”挽衣說着,人跪了下去。這一跪震動了韓良臣,那積淤在心的氣,彷彿就在那一瞬煙消雲散了一般,“你……”他一步上前,欲扶她起來,挽衣卻垂首下去,並未看他,正聲說道:“良臣,氣我,我無話可說,可,可你不該不顧全大局,這不該是你所爲。”
“明明是這劉光世小肚雞腸,王德馬前請罪,我已與他把酒言歡,冰釋前嫌,是他劉光世又起是非,我總不能一讓再讓。”韓良臣憤然道。
“挽衣知道夫君有理,可再有理,私已之理也大不過國之理,這樣的時候,你們二人內訌,其結果,不言而喻,難道真的等到闖了大禍才醒悟嘛?那時,又會不會爲時已晚?”挽衣一臉正色,眸含淚光,勸慰夫君,“這兩個月來,挽衣一直在等。”
韓良臣心頭似被什麼猛地一撞,兩個月來,他都不理會挽衣,她是在提醒他,他的冷落麼?爲什麼,聽她這樣說,他的心裡那麼難過,他再走到挽衣面前,將她扶起,喉間的話兒卻說不出口。
“良臣,國事爲重。”挽衣亦是不敢談及他們二人之間的事,又論起國事來。
韓良臣默然點頭,仍是沒繼續說什麼,便送了挽衣回房,自己留在了書房。二人之間似被什麼隔住了,心微微地痛楚,誰也說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到底該怎麼辦。
而韓良臣終於在朝中主動請和,突然得令高宗和羣臣,大吃一驚。並主動要調劉光世的兄弟到韓家軍任統制官,以便兩軍溝通感情。可高宗深知劉光世本性多疑,又怕惹出其他事端,暫且不提,只道兩軍言和之事。
“皇上,最近臣令皇上憂心,來日,定當當面向劉光世言和。”韓良臣突然之間的轉變,令衆人看不分明,誰也不知道,又是他那位兩國夫人才有這般說服力說得動這位倔強的大將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