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三年七月,金人分四路大舉入侵。東路由六部路都統、元帥撻懶帶領進攻山東淮北地區,然後伺機南下k路由完顏兀朮(宗弼)進軍歸德,再南下建康,直取宋廷。另一路由管色太原府路兵馬事拔離速 與大將馬五統兵入河南。再向南渡過長江,作機動策應。
而西路由完顏婁室繼續經營陝西。宋高宗一味退讓求和,將開封守軍杜充所部撤至江南。金軍進展順利、撻懶進入山東,接連攻下濰州、萊州,並揮鞭向南。
在金軍的進攻之下,閏八月十一日,高宗召集諸將,討論朝廷去向。御前右軍統制張俊、御營都統制辛企宗勸趙構從嶽州至長水。韓世忠也參與其中,是後到者。
韓世忠進言道:“我大宋失去了河北、山東,如果再放棄兩淮、江浙,便是真的失去了江山。”見朝堂之人無人駁,復又說道:“淮浙富饒,是根本重地。現在人心疑慮重重,一有退避,一些不肖者會乘機作亂。如至長沙,撤回與留守江淮的兵力也不夠。如此,還是保江淮爲上。”
衆臣聞言私語,高宗猶豫不決,散朝後,又叫內侍把韓世忠與張、辛兩人召到都堂,作細緻的探討,爭論激烈,終是沒個結果。
“皇上,用膳了。”內侍官輕聲說道。
“朕哪裡吃得下
?”皇上亦是心中煩悶,全無胃口,對張俊二人提出的意見不甚滿意。
次日一早,又叫呂頤浩進宮商量對策。呂頤浩任同籤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苗傅、劉正彥兵變,高宗被迫退位,呂頤浩與張浚、劉光世、韓世忠等將領率軍勤王,平苗劉之亂,迎高宗復位,立下大功,先拜尚書右僕射,復遷左僕射。宋朝立國重文輕武,故相權與軍權乃分。南宋初期,兵馬倥傯,因此有宰相兼領軍權者,呂頤浩即爲其一。此時呂頤浩位高權重,“樞府幾無所預,頤浩在位尤顓恣”,因此爲人所憚。
呂頤浩此人,有膽略,善鞍馬弓劍,當國步艱難之際,人倚之爲重。然而任用私人,且“報復恩仇”是其缺點。所創立的月樁錢後來衍生名目衆多,被認爲“郡縣橫斂,銖積絲累,江東、西之害尤甚。”
高宗見呂頤浩來了,不禁嘆了口氣,一邊批着奏摺,一邊幽幽說道:“愛卿對張浚所提之事有何高見啊?朕倒是認爲江南水鄉,敵騎不得展開,且從江淮移駕,恐人心動搖,難保國家不分裂。
呂頤浩一臉肅色地聽完了高宗的話兒,諫言道:“臣同意韓將軍的意見,留在江南,並調常、潤一帶的駐軍,死守城池,不得有失。”
“哦?呂相也有這樣的想法?”宋高宗挑眸,
看向呂頤浩。
“是的,皇上,想必是臣猜中了皇上的心意吧?”
宋高宗不禁臉上頗有喜色,將手中的筆一扔,“好,就是麼決定。”
於是,由尚書右僕射、中書門下平章事杜充兼江淮宣撫使,以十萬之衆守衛建康,御營左軍都統制韓世忠爲浙西制置使戌守鎮江。韓世忠受杜充節制。知樞密院事張浚至襄陽招募士兵。宋高宗的車駕則從二十六日撤離建康,到達平江。再撤到臨安府。
宋建康守將杜充嚴厲少恩,動不動就殺戮將士,缺乏控制書面的能力與制敵的辦法。金兀朮軍在十一月十六日攻陷真州,接着一部分軍隊又攻下了溧水與太平州。二十日,杜充派遣統制陳淬與王將軍至江北的馬家渡作戰,沒有幾個回合便敗下陣來,死的死,逃得逃。
金兀朮繼而攻打烏江。統制官岳飛哭着上諫,要求杜充視師開戰,而杜充充耳不聞,閉門不出。兀朮乘宋軍不備,便率大隊人馬從馬家渡過江,長驅直入,直奔建康。
“什麼?”韓良臣震怒,牛眼瞪着鄭毅。
“你這麼看我也沒用,這可是千真萬確的事。”鄭毅仍是不以爲然似地說得輕描淡寫。
“這位金公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韓良臣饒有興趣地想着這個名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