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

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

1957年10月,我從前蘇聯學習回國後,組織上分配我到洛陽礦山機器廠一金工車間。在這裡,我和焦裕祿同志整整相處了兩年多的時間……

一、難忘的第一面

到洛陽的第三天,我拿着廠人事科的調令到一金工車間報到。在車間主任辦公室,第一次遇見焦裕祿同志。

焦裕祿三十五六歲年紀,中等身材,黑黑的臉龐顯得有些消瘦。瞧他那沉靜的神情,就知道是革命熔爐裡煉過的、鐵砧上鍛過的人。他那兩條濃黑的眉毛含着堅毅果斷,剛毅的額上蘊蓄着革命的智慧,一條深深的紋路,顯示出以往歲月的艱辛。最惹人注目的是他那年輕的、意氣風發的臉上長着黑黑的鬍子,目光炯炯有神。使人感到,老焦是位言必行、信必果、虛懷若谷的實幹家。

我走進老焦的辦公室,見他正聚精會神地讀書。辦公桌上堆放着《機械工業企業管理概論》和《機械製造工藝學》之類的書籍。

他見我走進辦公室,馬上起來親切熱情地跟我緊緊握手致意:“小趙,歡迎你學成勝利歸來!”接着,老焦點燃一支香菸,吸了兩口,開始說:“我們早就盼望你們學成歸來了。現在祖國正在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急需大批人才。”他指着桌上的書籍,仍帶着濃重的山東口音說:“黨號召我們向科學進軍,外行要變成內行。我只能見縫插針利用時間看點書,學點知識。小趙,今後我就拜你爲師了。”

人與人往往是很難理解的,人與人的心靈有時那樣難以溝通,有的甚至共事一輩子,也很難心心相印。我跟老焦初次見面,僅僅瞬間,彼此之間的距離忽然縮短了,甚至消失了。我們好像成了久別重逢的戰友。

我向他彙報了在前蘇聯工廠學習培訓一年的情況。老焦向我介紹了廠裡和車間的一些情況以後,繼續說:“我們廠的基本建設,將接近尾聲。小趙,組織已研究決定,任你爲西跨工段的總工長。在車間沒有投產前,你的主要工作是協助蘇聯專家茹拉魯廖夫同志負責車間的機牀設備安裝,併兼作俄語翻譯。”

老焦還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趙啊!我雖然到大連起重機金工車間當過實習主任,向工人師傅和工程技術人員學到了不少知識,回來後還上夜校學習,但是,面臨工業建設的新課題,我總是感到自己的知識遠遠不夠。”

老焦點燃一支香菸,接着說:“又紅又專是黨向我們提出的要求。我們一定要戒驕戒躁,永遠沿着又紅又專的方向奮勇前進!”

二、心貼職工

在一金工車間,焦裕祿關心愛護每

一個職工,視他們爲自己的兄弟姐妹。青年女工張美英不幸觸電,從十多米高的電車上甩了下來,生死未卜,處於昏迷狀態,救護車把她送進醫院。大家都爲張美英的傷勢擔心,老焦更是心急如焚,在安裝機牀的現場找到我,說:“小趙,張美英出了工傷事故想你已經知道了。你停下工作,立即趕往醫院,告訴醫生,一定要不惜代價盡全力搶救張美英。這是廠黨委的決定。”

張美英在醫院搶救了六個多小時,我和老焦始終寸步不離地守在醫院。在她未脫離危險期前,焦裕祿天天去醫院探望。老焦曾多次告誡醫護人員,要盡責盡力精心護理。張美英的傷勢一天比一天好轉,老焦還經常去醫院探望並鼓勵她振作精神好好養傷。他自己還拿出積蓄,買些水果之類的東西讓她補養身體,小張對此感動不已。不久,張美英奇蹟般地恢復了健康,痊癒後,馬上返回工作崗位。在以後的年月裡多次被評爲先進工作者。

焦裕祿對知識分子的關心和愛護是出了名的,他用自己的心靈之火,點燃起全車間知識分子和工人胸中的勞動激情,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陳繼光是車間的青年技術人員,1956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大連工學院機械系的機械製造工藝及其設備專業。在參加工作的短短几年間,他惜時如金,勤學苦練,不懂就問,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業務上出類拔萃,才華橫溢。陳繼光擅長機械加工工藝,特別對齒輪齧合理論及其加工製造,更具有頗深的造詣。1957年“反右”以後,陳繼光由於家庭出身、社會關係受到冷落,幾乎被打入“另冊”。在那特殊的年代,他因得不到組織上的理解和信任,覺得有才難施,有志難展,憂鬱不樂,心灰意冷。

老焦深諳知識分子的心態,在國家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中,他們最大的悲哀是報國無門,理解和信任是他們的第一需要。老焦還十分明白,現代化的機器設備,離開專家和技術人員,無疑是不行的。

……

在黨總支召開的會議上,老焦力排衆議陳述己見:“……我國自己培養的青年知識分子,我們應該在政治上嚴格要求團結幫助,工作上大膽培養放手使用,生活上體貼入微關心照顧。”老焦特別強調:“政治與技術是對立的統一。政治就是政治,政治與技術不能混爲一談。技術是屬於生產力的範疇,它無階級性。”他繼續說:“我國的知識分子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自己的事業。我們沒有理由不信任他們。對待知識分子,應該努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促進生產發展,加速經濟建設步伐。”

老焦主動和陳繼

光交朋友。他將陳繼光請到車間主任辦公室,推心置腹地交談:“小陳,你數年如一日以滴水穿石的恆心刻苦鑽研技術,在工作上已展露才華。可是,你每做完一項工作後,總要寫下詳細的筆記,是不是怕背後有人射冷箭,說三道四秋後算賬。”他還對陳繼光說:“你怕什麼,萬一出了技術問題,只要你將原因講清楚,責任我來承擔。技術就是技術,不要和政治聯繫在一起。”

陳繼光見老焦如此關心理解自己,並作爲知己,無絲毫嫌棄和鄙視之意,頓時他心如潮涌思緒萬千,一把抓住焦裕祿的手,激動的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一句話也說不出,對着焦裕祿深深鞠了一躬,轉身跑出了辦公室。

陳繼光的精神從此振奮了。他爲車間解決了一項又一項技術難題。一次,車間承擔了不帶空刀槽的雙向人字齒輪加工任務。蘇聯專家對此束手無策,廠裡的許多技術人員也覺得心中無數,感到無法可施。老焦將此項任務交給了陳繼光。

陳繼光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有關資料,精心地設計了切實可行的工藝規程,多次深入生產現場,與工人們研究制訂措施,並親自動手和工人一起操作加工。終於,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了此項複雜的加工任務,受到廠裡的表揚,此事被工人們傳爲佳話。

……

老焦不僅關心知識分子的生活,而且尊重科學,遇到問題注意聽取技術人員和專家的意見。在一金工車間的機牀安裝期間,有一天中午,因爲鋪設中跨265B搪牀周邊的腳踏板,我和蘇聯住廠專家茹拉魯廖夫發生了分歧。老焦正在附近清洗機牀零部件,協助安裝公司加快機牀的安裝進度。他見我年輕氣盛,嗓門愈來愈高,急忙走過來,將我叫到一旁,十分嚴肅地對我說:“小趙,你嗓門高,頂撞專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氣鼓鼓地說:“茹拉魯廖夫實在太過分了,他一定要按機牀安裝說明書規定,對腳踏板木材的產地、樹種嚴格要求,太不切合實際。”

老焦說:“這是專家工作認真的表現。我們應該主動和蘇聯專家搞好團結,尊重專家的感情,耐心地闡明我國的國情,據理力爭,儘可能地說服專家。”

老焦的這種尊重專家意見的態度深深影響了我,從此以後,我與茹拉魯廖夫再沒有紅過臉,我們彼此相互尊重,親密合作,順利完成了機牀安裝調試任務。

……

老焦就是這麼一個人,視職工爲親人,關心愛護職工勝過自己。那時,一金工車間的工人都爲在老焦領導下工作感到榮幸和自豪。

——選自《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焦裕祿》

(本章完)

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
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