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

珍貴的照片

很多到蘭考參觀訪問的人都會問:一個大名鼎鼎的縣委書記,爲何他的一生僅留下三四張的照片?是的,焦裕祿的一生的確只留下了三四張照片,稀少而珍貴。哪怕是三四張,也拍得不容易,而且都是偷拍、勸拍的。

負責替焦裕祿拍照片的是工作在他身邊的劉俊生。他曾說:“爲什麼替焦裕祿拍照這麼少?那是因爲,焦裕祿是一個整天考慮治理蘭考風沙、鹽鹼地的人,他的心裡從來就沒有自己。”

每次焦裕祿下基層時,都會對劉俊生說:“別忘了帶上你的照相機,跟我到下面轉一轉。”一開始,劉俊生以爲焦裕祿想留幾張工作照片。可是,每當他想給焦裕祿拍照時,都被阻止或拒絕。劉俊生回憶說:“在我同他一起下鄉的日子裡,經常親睹他在田間勞動,去牛棚檢查牲畜,與老農促膝交談的場景,因而非常欣賞、欽佩那種領導幹部不變的勞動者本色,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以及與人民血肉相連的階級感情……這一切都是多麼美好的形象,多麼美好的照相鏡頭啊!當時,我是多麼想給這位好書記拍攝幾張照片啊!”可是,就在劉俊生舉起相機準備給他照相時,焦裕祿就“逃”出了鏡頭之外。

有一次,劉俊生跟着焦裕祿到城關公社餘寨大隊檢查生產,他照例帶着照相機。到了餘宅公社,焦裕祿從這塊田跑到那塊田,沒歇一下。他每到一處,都要和羣衆親切交談,還拿起工具和羣衆一塊幹活,完全沒有一點縣委書記的架子。到了中午,太陽毒辣辣,田間勞動的人民羣衆聚在村頭的大槐樹下休息。焦裕祿也和大家一塊談笑風生,無意中就瞭解到羣衆的問題。羣衆圍着他、望着他,有問有答,有說有笑,多麼自然、和諧的畫面!

劉俊生見到這麼美好的畫面,正打開相機,準備對準焦裕祿照一張相,結果焦裕祿眼角的餘光瞟見了,旋即別過臉去,留給鏡頭一個背影。這樣的情況,令劉俊生心裡很不暢快,可他也不能說些什麼,只好將不快忍在心中。

又一次,焦裕祿對劉俊生說:“帶上相機,跟我到下面瞭解瞭解情況。”劉俊生帶上相機,就跟着焦裕祿出門了。這次,他們要去的地方是許貢莊。車子停在許貢莊後,焦裕祿便挽起袖子下地了。那時正是秋收時節,到處都是忙碌的景象。焦裕祿二話不說,加入到收割大軍中,幹得熱火朝天。

劉俊生站在一旁,心想:這次一定要給焦書記照張相。可是,焦裕祿還是發現了,嚴肅地對劉俊生說:“不要給我照相,要照就給羣衆照。”頓時,劉俊生心中尷尬無比,又充滿了怨氣:每次讓我帶着相機,可又不讓給他照相,這不是讓我失職嗎?到底是什麼意思?

1963年9月初的一天,焦裕祿準備去老韓陵視察工作。當時,劉俊生不在縣委大院裡。焦裕祿便讓縣裡的通訊員找到劉俊生,轉告讓他帶着照相機去老韓陵。劉俊生急急忙忙趕回縣委大院,取走相機,便往老韓陵趕。路上,劉俊生決定,這次一定要給焦書記照相,不許拍就偷拍。

劉俊生到達老韓陵後,打聽到焦裕祿在村北的紅薯地裡,便往那邊趕去。只見焦裕祿雙手緊握鋤把,雙眼望着鋤頭,拉開架勢,一副得力順手的樣子。劉俊生見了之後,覺得這是個照相的好機會,抑制住心中的狂喜,端起相機對準焦裕祿的側面,“咔嚓”一聲,焦裕祿勞動的形象瞬間定格。

後來,這張照片被大家所熟悉,照片中焦裕祿的形象也成了全中國人民所熟知的模樣:他披着那件中山裝上衣,白色的秋衣半捲了袖口。他的背微躬,半白的頭髮整齊而發亮。他全神貫注於鋤頭下的苗與草,光滑的鋤柄緊握於他的雙手。在他剪影的後方,廣闊的莊稼地伸延開去,隱約間一片樹林蒸發着清瑩的綠氣。

這天中午,焦裕祿又來到胡集南地。休息期間,城關公社的黨委書記向焦裕祿建議道:“焦書記,我想和你合影留念。”“照相有什麼用?”焦裕祿問道。站在一旁的劉俊生再也忍不住了,脫口而出:“焦書記,我每次跟你

下鄉,你都讓我帶着相機,可爲什麼不讓我給你照相呢?”焦裕祿笑了,說:“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讓你帶着相機,是要給勞動的羣衆照相。你看,廣大的人民改變蘭考面貌的決心和忘我付出的精神多麼感人,我們給他們照相,是多大的鼓舞啊!”

的確,對於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人民來說,照相機還是一件帶有神秘感的物件。若是把鏡頭對準羣衆,留下千年不滅的圖像,便覺得有了長生不老之感。劉俊生回想起來,覺得焦裕祿的話也十分有理。他記得,那次跟着焦書記去耿莊,勞動羣衆看見焦書記來了,幹得更加起勁了。由此可見,照相對於鄉下的羣衆而言,是一件多麼振奮人心的事情。

劉俊生突然靈光一現,對焦裕祿說:“書記,如果我能把你和羣衆一塊勞動的場面拍下來,不是更好嗎?等照片洗出來,人民羣衆一看,肯定會高興地說:看!我們和焦書記一塊照過相,這個是我,那個是……這樣的話,對人民羣衆的鼓舞不是更大嗎?”

焦裕祿聽完,哈哈一笑,連聲說:“好想法,好想法。那你就給我們來一張。”得到焦裕祿的批准,劉俊生高興極了,嚷嚷着:“抓緊時間,一會兒光線暗了就不好了。”大家一聽焦書記要照相,都圍過來議論:“焦書記要拍個什麼樣的鏡頭呢?”焦裕祿爽快地回答:“我最愛泡桐,就和泡桐合張影吧!”說完,焦裕祿走到泡桐樹底下,披着外衣,雙手叉腰,笑着說:“照相!”就這樣,焦裕祿留下了一張和泡桐樹留影的珍貴照片。隨後,劉俊生還爲焦裕祿和人民羣衆合照了一張照片。

照片洗出來後,焦裕祿拿着那張和泡桐樹合影的照片,連連說:“好,就這張好,就這張好!”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期間,曾經有很多次可以照相的機會,可都被他婉拒了。他把這些機會都留給了他熱愛的蘭考人民,他的心思全撲在蘭考。儘管留給世人的照片很少,可蘭考人民的心中,都留着焦裕祿孜孜不倦形象的底片,永不褪色。

(本章完)

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
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