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

艱難求學路

焦裕祿在貧窮和飢餓中一天天長大。

儘管每天吃的都是一些糟糠之食,可他還是漸漸地成長了,只是細胳膊細腿細脖頸,看起來像一顆豆芽菜。面黃肌瘦的祿子並沒有被清貧的生活壓得失去了孩童的特點,他那高高的額頭下面,一雙明亮的眼睛忽閃忽閃地透着聰穎,微微上挑的眉毛中透着點英氣。每當遇到問題時,他小小的眉心總會緊縮起來,一副全身心地投入到思索中的樣子。

如果不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焦裕祿的人生可能會是另一番天地;但如果不是因爲這個家庭中爺爺的樂觀、母親的堅定,焦裕祿未來也許不會成爲令人敬仰的楷模。一切都在“特定情境”中生成了,祿子走到了人生中最爲關鍵性的一步。

他,該上學了。

上學,對於祿子來說,是件新奇而嚮往的事情。爺爺常常在他耳邊說,等再過一年,祿子就能上學了。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祿子六歲了。

一天,祿子上山採摘野果子,打算帶回來給母親嚐嚐。母親的堅定和溫暖,令祿子十分依賴,凡事都想好好地孝敬母親。他一到山上,就立刻被滿山飛舞的彩色蝴蝶給吸引了。終究還是個孩子,看見美麗的事物便忘了上山的初衷。他追着蝴蝶跑過了一個又一個山頭,滿臉是興奮和喜悅。

事情的結果自然是蝴蝶沒有抓着,祿子轉而想起了爲母親尋找美味的野果子。尋找過程中,他突然發現前面有一間屋子,裡面傳來琅琅的讀書聲。他好奇極了,躡手躡腳地走到屋子跟前,趴在窗戶邊上往裡望,正好看見私塾先生在裡面踱來踱去,教孩子們讀書。祿子羨慕極了,原來上學是這個樣子的,的確很好。這時,他又想起爺爺常對他說的話“再過一年,祿子就能上學了”。

祿子六歲了,到了開始懂事的年紀。家裡的境況,他十分了解。所以,對於讀書,他是渴望,可也是奢望

的。他不會像別家的小孩那樣,耍脾氣胡鬧着上學,而是特別貼心地照顧到家裡人的感受。他心想:窮人家的孩子上學不容易,我一定要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偷聽,努力學習。

時間一長,祿子的這點“小動作”被家裡人知道了。大家在誇獎祿子懂事的同時,也在爲他惋惜。多好多懂事的孩子啊!家裡人特別想滿足祿子小小的心願,可現實條件不允許,只好無奈地搖搖頭、長嘆一聲。

後來,一件事情發生在焦家人身上,促使焦家人下定決定送祿子上學唸書。

北崮山村有個大地主,與中國舊社會時期千千萬萬個大地主一樣,並非善人。爲了把自己家的地連成一片,意欲將焦家的二畝山地搶奪過來。當時,祿子的爺爺在給這個大地主家打長工。到了年底領工錢的時候,大地主欺負爺爺不識字,硬是讓他在借債的賬本上按下了手印。後來,大地主到焦家逼債奪地,看到那個賬本,爺爺一下子就氣病了。他知道,這是自己不識字,中了大地主的圈套。他心想:人窮志不短。爲了不讓自己的子孫後輩再遭受“睜眼瞎”的罪,爺爺打算勒緊褲腰帶,送祿子上學。

祿子七歲那年,家裡人把他送到了南崮山村小學唸書。他實現了上學的願望,逢人就高興地喊道:“我上學嘍,我上學嘍!”

每天,大公雞一打鳴,祿子就從牀上一骨碌地爬起來,從不用母親叫他起牀。他穿好衣服,吃過早飯,挎着書包上學了。雀躍的心情,令他一路蹦蹦跳跳地來到學校。他第一個來到學校,把教室打掃乾淨,接着擦乾淨黑板,再把同學們的桌椅擺整齊,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攤開書本認真讀書。

一會兒,同學們三三兩兩地來到學校,看見一塵不染的教室,再看見一絲不苟的祿子,都驚訝極了:“祿子,你怎麼來這麼早呀?”祿子擡頭笑着說:“早晨時光好,腦子清醒,得抓緊時間學習,這樣記的東西纔多。”

聰明加上勤奮,讓祿子在學校的成績出類拔萃。上課的時候,祿子端坐,認真地聽老師講課;下課了,祿子工工整整地完成作業。有一次,他寫了一篇作文,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並被當作範文在班上傳閱。大家被文章中優美的文辭和飽滿的情感所打動,都誇獎祿子是個小才子。

祿子在學校的表現,令家裡人十分滿意,這讓他們飽受身體痛楚的同時有了些許精神的安慰。

祿子上到小學四年級,家裡越發難過了,幾乎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四年級學期結束後,祿子又得了全校第一名。他興高采烈地拿着獎狀跑回家,對家裡人說:“這學期我又得了第一名。”結果,家裡人反應平淡,不再像之前那樣替他高興。父親的臉上佈滿了愁容,母親強顏歡笑,就連最疼愛自己的爺爺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細心的祿子,心裡似乎預料到了什麼。

祿子看出了家裡人的爲難,懂事地對母親說:“娘,從明天起我去拾糞,上到地裡,還能多打幾粒麥子。”

此後,祿子每天早上起得更早了。天剛微亮,祿子就從牀上爬起來,揹着籮筐去拾糞了。拾完糞,正好趕上上學的時間,祿子便接着去學校了。放學後,祿子放下書包,第一件事情就是背上籮筐,出去拾糞。拾滿籮筐後,祿子回到家裡,幫母親做飯。看着母親發愁的容顏,祿子寬慰着說:“娘,別發愁了,再過幾年,我就能幹活養活全家了。”

窮人家的年景一年不如一年。儘管祿子一直在用稚嫩的肩膀貼補家用,可仍舊沒能改變家庭的現狀,以至於到了年三十,連頓可口的餃子也吃不上。

自1935年,北崮山村接連遭受天災,不是旱就是澇,再不然就是蝗蟲過境。焦家的幾畝薄田幾乎顆粒未收,令一貧如洗的焦家雪上加霜。全家人再也無法供祿子上學了。

祿子含淚告別了心愛的學校,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

(本章完)

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
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