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

當民兵

焦裕祿從大山坑煤礦中逃出來後,回到家裡就害了一場大病。

不知道是因爲焦裕祿的體力、毅力都耗盡了的原因,還是因爲見到親人要“撒一撒嬌”,總之,他變得很虛弱,病情很嚴重。家裡爲了治好他的病,開始變賣一些值錢的東西,爲他請大夫拿藥。

家,永遠是焦裕祿避風的港灣。不管他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回到家裡都會得到很大的照顧。焦裕祿的母親,爲了自己的兒子更是三天三夜未閤眼,時刻守護在兒子的牀邊。她害怕就在眨眼之間,兒子又被日本兵給抓走了。過去幾年的遭遇,讓這位堅定的母親也變得風聲鶴唳起來。大兒子的音訊全無,丈夫的懸樑自盡,公公的離世,一件件事情讓她幾近崩潰。現如今,唯有這個小兒子在身邊,她無論如何都要守護住兒子。

焦裕祿在昏迷後的第四天,終於醒來了。可憐的母親可算是鬆了口氣。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焦裕祿的身體慢慢好起來,蒼白的臉上有了一絲血色。他很感謝母親,心裡暗暗發誓:等自己的病好起來,他就去掙錢養活母親,不要再讓母親受半點苦了。

可誰知,這一年偏偏遭遇了一場寒流,地裡的莊稼剛剛吐穗,就全被凍死了。到了秋收季節,焦家自然顆粒未收。爲了活命,焦裕祿和許多同鄉人踏上了逃荒之路。值得一提的是,焦裕祿在回鄉的這段期間,在母親的張羅下,娶妻生子了。

焦裕祿帶着結髮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孩子,一路乞討,來到江蘇宿遷的一個胡姓地主家做長工。在胡姓地主家,焦裕祿受到了百般折磨,剛出生的兒子病死,自己也生了幾場病。即使是在生病期間,也要替地主家幹活,他的內心充滿對地主階級、對舊社會無比仇恨的心理。

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了,日本鬼子被趕出了中國大地。廣大的中國窮苦農民得以解放,過上了較之以前的好日子。焦裕祿的家鄉——博山縣也不例外。聽到這個好消息後,焦裕祿帶着妻子和新出生的女兒,急急忙忙地返回了家鄉。

回到家鄉一看,焦裕祿發現北崮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首曲調明快的歌曲《明朗的天》在村子裡傳唱開來:“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人民政府愛人民呀,解放軍的恩情說不完……”過去被地主欺壓得直不起腰的人,現如今挺直了腰桿;過去爲虎作倀的地主,反而被打到了,整天挨批。爲了保護勝利的革命果實,村裡還

成立了民兵隊。

看着村裡的一系列變化,焦裕祿真真正正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屬於窮苦人民的天地,好日子即將來臨了。爲此,他的心中萌發了參加民兵隊的想法,他想爲死去的爺爺、父親和其他親人報仇雪恨。

回到家鄉後的第二天,焦裕祿就找到了村裡的共產黨員、民兵隊長焦方開。他對焦方開說:“方開叔,這幾年我受盡了苦,簡直就是在刀尖上走路、地獄裡闖關。現如今,我聽說共產黨是替老百姓辦事的,你讓我參加民兵隊吧,發給我一杆槍,我同你們一塊幹!”

焦方開一聽,挺高興,說:“好啊,你要參加民兵隊,我們歡迎!不過,當民兵拿槍桿,就是鬧革命。鬧革命就得講紀律,可不能隨便胡來,想幹啥就幹啥。最重要的是,你要懂得爲什麼要鬧革命?”

“方開叔,我懂。當了民兵,有了槍桿子,我就能替我死去的爺爺、父親和其他親人報仇了,還能去對付當年欺壓我的那些人。”心情急迫的焦裕祿闡述了自己當民兵的理由。

焦方開引導道:“祿子啊,你要替死去的親人報仇,也是應該的。可是,當了民兵不能光想到自己家裡,還要考慮到千千萬萬個窮苦百姓啊。咱們的目光要放得高一些、遠一些。”

焦裕祿似懂非懂,不過還是堅定地點了點頭,說:“方開叔,我一定聽你的話,替天底下的受苦百姓報仇!我會好好跟你學,跟大夥一塊幹。”

苦水裡泡大的焦裕祿,懷着滿腔的階級仇恨,加入了民兵隊,鬧起了革命。在鬥爭過程中,焦裕祿處處走在隊伍的前列,不遺餘力地參加抗爭。

剛開始,焦裕祿的工作開展得並不順利。大家聽說要鬥惡霸,心裡就開始發怵。大概是因爲受了多年的欺壓,人們的心裡已經對惡霸形成了條件反射性的害怕。在這種情況下,焦裕祿聽從焦方開的建議,積極帶動與自己相好的幾個窮哥們兒,發動羣衆,打擊惡霸勢力。他開導大家說:“過去,咱窮苦人不敢說話,現在有了共產黨和八路軍撐腰,咱還怕啥?我就不怕,只要我活着,就和大夥一起幹到底!”

在焦裕祿的帶動下,鬥惡霸勢力運動順利地發展下去了。焦裕祿也成了反霸鬥爭的積極分子。白天,焦裕祿積極參加鬥爭會,晚上和民兵兄弟一塊巡邏放哨,嚴防敵人的破壞行爲。他的這些積極表現,得到了焦方開的讚賞。在焦方開眼裡,焦裕祿是個有覺悟的青年,若是重點培養,加以教育,一定能夠有大作

爲。

沒過多久,解放戰爭爆發了。

沂蒙山地區,是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的後方根據地。北崮山村則成了根據地的前沿陣地。國民黨反動派對北崮山村虎視眈眈,總想把惡勢力伸向這方安寧之地。爲此,北崮山村的民兵組織,根據黨組織的指示,亮出了“保衛邊沿”的口號。

北崮山村的民兵組織,任務越來越艱鉅了。他們除了生產、放哨以外,還要不斷地擊退敵人的騷擾,有時還要主動出擊消滅敵人。焦裕祿每天忙忙碌碌,站崗放哨,偵察敵情,支前送糧,什麼都幹。此時的他,心裡想着的已經不單單是爲了親人報仇雪恨,而是解救更多的窮苦人,與反動階級鬥爭到底!

有一次,焦裕祿和幾個民兵到離村子五里外的岱莊去偵察敵情。岱莊雖名義上是敵佔區,可爲離人民解放軍的根據地近,所以敵人並不敢在這兒常住。焦裕祿一行人剛進入岱莊,迎面就碰上了國民黨部隊。雙方隊伍立刻交鋒起來,大家一邊組織武力抵抗,一邊派焦裕祿回去報告,帶武工隊前來支援。

焦裕祿以驚人的速度返回村裡,將敵情報告給了武工隊隊長,轉而跟着武工隊來到岱莊禦敵。靠近岱莊,已是槍聲一片。看來敵人已經進了岱莊。武工隊隊長指揮部隊分開行動,一部分人員迂迴到敵人後面,伺機伏擊;另一部分人員趕往岱莊與民兵隊伍合力阻擊敵人。

焦裕祿跟隨着武工隊進入岱莊。這是他第一次面對真槍實彈的戰鬥。起初,他很害怕,根本不敢開槍。經過武工隊隊長的再三勸導,他終於射出了第一顆復仇的子彈。害怕和慌張的心理克服後,焦裕祿越戰越勇,消滅了好幾個敵人。

在武工隊和民兵隊的通力合作下,竄進岱莊的敵人被打得落花流水。殘敵撤出村子,打算逃跑。這時候,埋伏在後面的武工隊隊員,向敵人一齊開火,再次打得敵人落了陣腳。敵人腹背受敵,四處逃竄,像一羣沒頭的蒼蠅。

衝鋒號響了!武工隊隊長揚起手中的短槍,高聲喊道:“同志們,衝啊,爲人民立功的時刻到了!”隨後,武工隊和民兵隊隊員們向殘敵撲過去。焦裕祿也跟着隊伍衝向了敵人。一陣廝殺之後,敵人被消滅了,還留下了十幾條槍和幾千發子彈。這次鬥爭,武工隊和民兵隊大獲全勝。

在總結大會上,焦裕祿在戰鬥中的勇敢精神,得到了上級領導的一致表彰。無形中,焦裕祿已經漸漸成長爲一名堅定的革命戰士了。

(本章完)

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
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