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

由於南開學長帶領,我在一年級下學期參加了珞珈團契。

由重慶去樂山的江輪停在宜賓的那一夜,我們在馮家碌家遇見了基督教傳教會內地會陳牧師的兒子陳仁寬。他在武大讀法律系四年級,第二天與我們同船去樂山。他不漂亮,也不太高大,但是有一種青年人身上看不到的俊逸、自信,在衆人之中十分挺拔出衆。大約有人告訴他,我從上船哭到宜賓。他就以傳教者的態度坐到我旁邊對我說了一些安慰的話。說他去重慶念南開的時候多麼想念宜賓的家。我將隨身提包中的《聖經》給他看,不知他那時說了什麼話,使我又眩然欲淚地告訴他,我不僅十份想家,也十分掂念送我《聖經》的人,他正日夜在空中逐敵作戰……。世界上大約確有一些緣份,使你在第一次相遇即敢於傾訴心中最深的感覺。

學校開學之後,他介紹我給珞珈團契的顧問,武大理學院長桂質廷先生。帶我參加了團契,使我經常獲得溫暖的照顧。在校四年之間,我在每年例行的慶祝聖誕演出“耶穌誕生”啞劇中。被指定演瑪利亞。契友說我瘦瘦高高,有一種憂鬱的神情,所以適合此角。

陳仁寬在畢業之前一年,除了在團契聚會之外,從末到女生宿舍找我,始終維持一種保護者的兄長態度,畢業後立即去歐洲留學,常寫長信給我。信中鼓勵我成熟地融入真正的大學生活,常說些讀書、思考之事,歐洲和中國一樣在翻天覆地的激戰分裂之中,他也有深於年齡的觀照。多年後他回到共黨中國。全斷了音訊,大約十年前校友通訊《珞珈》有楊靜遠的文章。說一九八0年間與已改名爲公綽的陳仁寬小聚,他在對外翻譯公司和外交學院工作,想來應是順遂吧。

那一年間,我內心生活的重心集中在與南開同學的通信上,從不同的學校寫來不同的活法。共同之點當然是懷念沙坪壩。

在我踏進女生宿舍,向門房老姚報到的時候,他看了我的名字,從左邊一個櫃格取出一封信給我,說,“人還沒來,信就先到。”然後看了我兩眼,好似作了特殊登記。信封上的字跡是張大飛的,寄信地址是雲南蒙自一個軍郵的號碼。同樣淺藍的航空信簍,多了一種新的,濃密又壓抑的牽掛,不言相思,卻盡是精思。他掂念我的長江航程,掂念我離家後的生活,“你作了大學生是什麼樣子呢?寄上我移防後的新通訊處,等你到了樂山來信,每天升空、落地,等你的信。”據我多年的瞭解,他所說的“落地”,就是作戰平安歸來的意思。

他的信幾乎全是在備戰室裡寫的,在褥熱潮溼的雲南邊睡之處,面對着搶工修復的飛虎隊跑道,一個身經百戰的二十五歲青年,用一貫寫家書的心情,安慰着一個十九歲的想家女孩,不要哭哭啼啼的,在今日烽火連天的中國,能讀大學,是光明前途的開始。

每個星期一下午由文廟回來,老姚都笑吟吟地給我一封寄自雲南的信,淺藍的紙上除了想念,更多是鼓勵。也寄來一些照片,全副武裝和漆着鯊魚嘴的戰鬥機的合照:三個精神奕奕充滿自信的漂亮人物,起飛前在機艙裡的照片。很難令人聯想“生命是死亡脣邊的笑”。飛虎隊在那些年是傳奇性的英雄,陳納德說,“昆明的中國人,怎麼會從P-40飛機頭上的鯊魚徽得出飛虎這個名字的,我永遠也鬧不清。”美國參戰後,飛虎正式改編爲中美空軍混合大隊。

他收到我那些蒼白貧乏的信,大約也無話可說,和我一樣共同懷念起南開中學的詩詞課了。每次升空作戰,風從耳邊吹過,雲在四圍翻騰,全神凝聚,處處是敵機的聲息,心中別無他想。但是,一切拚過,落地回來,一切的牽掛也立刻回來。營地有三天前的舊報,戰爭陷入苦戰階段,川西離戰場遠,什麼消息都沒有。他說,“我無法飛到大佛腳下三江交匯的山城看你,但是,我多麼愛你,多麼想你!”

連續兩週末接航信。白天擁擠的小小方庭,月亮照進來的夜晚,可供憂思徘徊,困在山水邊城,與世界隔絕,只剩下遐思噩夢。終於收到他由昆明來信,說受了點傷,快好了,下週就回隊上去。從此我寫信再也不寫自己太平歲月的煩惱。也不敢寫自己擔憂,儘量找些有趣的事說,如邏輯課的白馬非馬之辯。如經濟學各派理論的衝突,樂山土話把一切單位皆用“塊”一塊星期,一塊房子,一塊筆記本……,男生第八宿舍是兩年前大轟炸後罹患昏睡症死亡的學生公墓等等。最大的浪漫是告訴他。我去找了叮咚街水滴落地發出叮咚聲音的樹洞……。無知如我,終於開始陳然警覺,正因爲我已成年,不論他鐘情多深,他那血淋淋的現實,是我所觸摸不到的。

他回到隊上,信上郵戳又是蒙自、箇舊、雲南驛、騰衝……。我在地圖上追蹤,從戰報上看到,飛虎隊正全力協助滇緬公路的保衛戰,保持盟軍對日戰爭補給的生命線。

傷愈之後,他對死亡似乎有了更近距離的認識。他的信中亦不再說感情的話。只說你已經二十歲了,所有學習到的新事物都是有用的,可以教你作成熟的判斷。

剛進大學的我,自己的角色都扮演不好,除了想家念舊,私對偏遠隔絕的抱怨,一切都沒有想清楚的時候,一年就要過盡了。

第6節 樹林中的聖瑪麗第14節 戰爭結束第12節 三江匯流之處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前言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1節 生命之初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10節 永別母校第4節 學潮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3節 哲學系新生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8節 周南女中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1節 戰雲密佈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2節 文化交流之始第2節 文化交流之始第2節 七七事變第12節 三江匯流之處楔子前言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7節 開花的城第6節 譯介臺灣文學的橋樑中華民國筆會第3節 哺育着戈福江先生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楔子第10節 雷、馬、屏、峨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6節 青春作伴還不了鄉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1節 溯江第11節 前進的讀書會第2節 鐵嶺齊家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4節 姻緣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11節 大學聯考第2節 文化交流之始第11節 珞珈山一九四六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1節 臺中一中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5節 渡不過的巨流河第8節 上海,我照的另一面鏡子第6節 九一八事變第1節 生命之初第14節 戰爭結束第10節 北平, 臨時的家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1節 母親的安息第1節 生命之初第8節 眉山的明月夜第1節 戰雲密佈第10節 永別母校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2節 文學播種國文教科書改革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11節 大學聯考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10節 北平, 臨時的家第4節 學潮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5節 南京大屠殺第6節 炸彈下的文藝青年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3節 從南京逃到漢口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1節 臺北印象第4節 北溝的故宮博物院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6節 外文系的天空第10節 永別母校
第6節 樹林中的聖瑪麗第14節 戰爭結束第12節 三江匯流之處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前言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1節 生命之初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10節 永別母校第4節 學潮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3節 哲學系新生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8節 周南女中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1節 戰雲密佈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2節 文化交流之始第2節 文化交流之始第2節 七七事變第12節 三江匯流之處楔子前言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7節 開花的城第6節 譯介臺灣文學的橋樑中華民國筆會第3節 哺育着戈福江先生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楔子第10節 雷、馬、屏、峨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6節 青春作伴還不了鄉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1節 溯江第11節 前進的讀書會第2節 鐵嶺齊家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4節 姻緣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11節 大學聯考第2節 文化交流之始第11節 珞珈山一九四六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1節 臺中一中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5節 渡不過的巨流河第8節 上海,我照的另一面鏡子第6節 九一八事變第1節 生命之初第14節 戰爭結束第10節 北平, 臨時的家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1節 母親的安息第1節 生命之初第8節 眉山的明月夜第1節 戰雲密佈第10節 永別母校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2節 文學播種國文教科書改革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11節 大學聯考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10節 北平, 臨時的家第4節 學潮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5節 南京大屠殺第6節 炸彈下的文藝青年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3節 從南京逃到漢口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1節 臺北印象第4節 北溝的故宮博物院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6節 外文系的天空第10節 永別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