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去年章澤祥帶隊與後金武裝打過一仗,他們不知道今年這邊的形勢如何,登岸的時候小心翼翼的,大家也是全副武裝地組隊前進。
以前進行過多次交易的兩個部落都已經遷走,留下的只是一片被廢棄的營地,顯得十分荒涼。任大年估計是後金人針對去年的戰鬥採取了一些措施,只是不知道實際情況如何,便更加小心起來。
這次出發之前,章澤天爲船上的自衛隊員進行了一些特別訓練,針對後金武裝的作戰特點,專門訓練了一些戰術。
這些戰術主要是針對後金騎兵攻擊的,練習也不是以殲滅敵人爲目的,而是以安全撤退到船上爲目標。至於上船之後的作戰,後金基本沒有與章家船隊對抗的能力,倒是不用特別準備什麼。而訓練中有兩項則是針對目前這種情況的,也就是岸上搜索與營地警戒。
這裡的環境以密林爲主,騎兵基本上無法發揮強大的戰鬥力,唯一需要小心的就是敵人的埋伏和偷襲。此時上岸的自衛隊員分成了三組,第一組5人突在最前面,作爲尖兵,後面的兩個組各一個班十人。三個組分別拉開十幾米到二十幾米的距離,相互警戒着小心探索前進。
上岸的隊員們使用的武器都是火繩槍,而不是原來的長槍。火繩槍比長槍長度更短一些,還可以作爲熱武器使用,在這種比較茂密的樹林裡面比長槍更靈活。
Wωω● тTk án● ℃O 就這樣摸索前進了幾百米,時間已經過去了近一個小時,大家都有些累了。當最前面的尖兵轉過一塊巨石之後,從山坡上忽然跳出一羣人,張弓搭箭向幾名尖兵射來。幾人雖然一直小心翼翼,仍舊被這一陣亂箭射中了大半,幾人反應過來之後,連忙舉槍還擊,火槍的巨響在山谷間迴盪起來。
好在作爲尖兵的幾人身上都穿了章澤天讓人專門做的一種皮衣,擋住了弓箭的襲擊,幾人並沒有受傷。
這皮衣其實就是簡單的皮甲,由雙層生牛皮縫製而成,中間夾了一層棉花,做成風衣的樣式,上面還帶有能夠罩頭的兜帽。這種簡易皮甲的式樣與傳統棉甲或皮甲都不一樣,又取了個人畜無害的名字,倒是不引人注目。
這皮衣擋風力強,雖然沉重一些,保暖效果相當不錯。雖然在天氣比較熱時穿不住,但是在四月的極北地區卻剛好可以當作外套穿。也正是這些皮衣救了這幾名尖兵的性命。
山坡上發動攻擊的敵人有二十多個,身上穿着像當地原住民一樣的皮衣,但是皮衣外面套着的鐵甲還是暴露了他們的身份,這應該就是駐守在這裡的後金士兵。
遇襲之後,尖兵迅速後撤到剛剛那塊大石頭之後,而跟在他們身後的第二梯隊一個班的自衛隊員則加速衝了上去,與前方的尖兵們匯合。處於隊伍最後面的一個班自衛隊員觀察了周圍形勢之後,從大石頭的另一側沿着陡峭的山坡衝上去,佔領制高點,控制全局。
此時埋伏的後金士兵已經從大石頭後面直衝下來,繞過大石頭追擊後撤的尖兵,結果剛一露頭就被支援上來的第二梯隊一個齊射放倒了好幾個,他們身上的鐵甲根本擋不住重火繩槍的轟擊。
只是火繩槍的裝彈速度實在太慢,在一次射擊之後,敵人便已經撲到跟前,再也沒有了裝填的機會,只能與敵人拼刺.刀了。
這些後金士兵極爲勇猛,完全不顧身邊同伴被火繩槍擊中後的慘狀,連手中的弓都拋到了地上,揮舞着後中的刀劍,嗷嗷叫着朝自衛隊員們直撲過來。
倉促之下,自衛隊員們只來得及擺出一列橫排陣線,便迎來了敵人的正面衝擊。
章家莊自衛隊在訓練的時候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時時強調的不允許潰逃。當初在第一次土匪入侵章家莊的戰鬥中,最早的一批自衛隊員們就見識過潰逃的土匪被他們從背後追殺的慘象,也在訓練之中多次強化“潰逃等於自殺”的理念,這個理念在這次戰鬥中得到了切實的回報。
這些直面敵人的自衛隊員,總數只有十幾個人,數量比對面的後金士兵少了一半,而且論起對地形的熟悉和戰鬥經驗以及體力等方面也比對方差,卻沒有人在這種劣勢下逃跑,而是鼓起勇氣與敵人正面對抗。
好在自衛隊員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手中的武器比後金士兵更加鋒利。在前兩輪交手中,自衛隊員們趁敵人剛剛衝到跟前立足未穩之機,採取連續列隊刺殺的戰術,首先重創了對手,取得了九比零的戰績:後金士兵被刺殺九人,自衛隊員們卻沒有人。倒下。
以往面對漢人武裝的時候所向披靡的後金士兵被這當頭一棒給打懵了:這些漢人在放過槍之後爲什麼不逃走?面對我們這種不要命的正面對攻時爲什麼不逃走?對方這裝了短劍的鳥銃這麼笨拙的招式,怎麼就把我們的人給幹翻了一大片,而他們自身卻沒有損傷?
其實也不是沒有自衛隊員被後金士兵的刀劍砍中,不過隊員們身上的皮大衣擋住了這些攻擊,雖然有人受傷,但是因爲皮甲的阻擋,刀劍砍到身上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力量,只造成一些比較輕微的外傷。
而自衛隊員們火繩槍上面加裝的三角刺叨卻不是後金士兵身上的傳統鐵甲、皮甲、鎖子甲能夠擋得住的,只要刺中頭頸軀幹,基本就是個透明窟窿,然後就是喪失戰鬥力的結果。
說起來,使用現代刺.刀發出的全力突刺,可以發揮了士兵全身的力量,而對方受力面卻集中在一個點上面,傳統甲冑中除了中世紀那種笨拙的板甲之外,基本沒有擋得住的,這是不爭的事實,以往章澤天在訓練時也講過這一點,並且用從海盜那裡繳獲的一些破爛甲冑給大家做過一些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