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清查土地和繳納皇糧明細之前,自衛隊的侯成就已經連續派出幾批人手,沿着大運河向北探索,尋找劉有才他們和徐州號的消息,最新反饋回來的信息顯示徐州號從淮安向北行駛,最終進入了宿遷境內的駱馬湖,然後就沒有了消息。
既然暫時尋不到劉有才他們的確切消息,便先在這寶應縣幫章維清查田畝皇糧之事吧,侯成派出一個班的自衛隊員在駱馬湖一帶繼續打聽消息,將剩餘的人手都收攏在寶應縣,隨章維去丈量土地,繪製詳細地圖,統計自家的田畝總數和皇糧繳納情況。
章維挑選出來親自核查的糧頭名叫張興霸,管轄的區域就在縣城以南鄰近縣城之處,總共有十六 個大小村落,總佔地方園約有二十幾裡,估計可耕作的田畝大約有12萬畝。
滿向恩爲這片地方報繳的稅收總數是4000石,平均每畝3鬥多一點。寶應這邊的田地多是水田,收成普遍不差,按說和畝地收上個三五斗對農戶的壓力不算大。
只是在清查之前章維得到的消息,每畝需要繳納的稻穀數量卻與此相去甚遠,每畝達到了一石零一斗。此時的水田平均畝產僅爲不到四斗的樣子,直接收取近三分之一已經不少了。在這種情況下,自耕農也許還能維持生計,但那些佃戶一般要交一半收入給地主,若再交三分之一的稅,剩餘的就只乘六分之一了,一家五口若要吃飽肚子,至少要耕種二十多畝,而且除了吃飯之外,便再無可供花銷的了。
章維不知道多收的那些到底是糧頭張興霸自己拿去了,還是因爲這片區域內有過多的免稅田地,也或者是在賬面之外被縣衙的人員拿走了。
這片土地有一個大家習慣的名字,叫做南崗。雖然叫崗,但地勢並不如何高,只是相對於這一帶的平原地勢來說,比周圍稍高一些而已,大部分地塊仍舊能夠種上水田,而且不會受到洪澇影響,多屬於旱澇保收的上田。
南崗的十六個村落之中,有官定的免稅特權的人家總共有十九戶,分別是十六個秀才、兩個舉人和一個已經致仕在家的進士。
按照大文朝官定的免稅標準,秀才每年可以免交五石糧,舉人十五石,進士正四品以下免糧額度是五十石,達到正四品以後可以免糧100石。
南崗的那位進士家在牛家窪,只做過兩任縣令,在這文人倍出的魚米之鄉算不得什麼出衆的官職,即使在這寶應縣裡面,也不算拔尖的士紳。其家中土地只有兩三百畝,在地主之中也只能算是中等偏下的。
兩位舉人和那十幾個秀才也都沒有特別大的地主,以至於他們之中有近一半的人連免稅的額度都沒有用完。
南崗最大的地主就是那位做了糧頭的張興霸了,家中有兩千多畝地,多集中在最大的南崗村附近,此人這糧長做得倒是名副其實。
也難怪這邊的大地主少,寶應歷來屬於魚米之鄉,土地肥沃,全縣基本沒有多少荒地,能夠耕種的土地都已經有了主人,並且被開發了出來。在這個農業社會裡面,人們對土地的熱情極高,不少人家都只有幾畝十幾畝田地世代相傳,即使生活再艱難也不肯賣掉。
在這裡土地有價無市,很多人手裡拿着大把的銀子,也買不到土地,那些有權勢的鄉紳要想擴大一點自家的田地,也要花上很多心思才行,所以那些有功名的士紳們的土地規模便極難擴大。
也正是因爲這裡的土地收成好,大量的河道湖泊又爲貧苦百姓提供了魚類以補充糧食的不足,即使遇到欠收的年份,或者加派“遼餉”最多的年份,人們也不會活不下去,仍舊不肯典賣自家的田地,在其他地區流行的“投獻”,在這裡也沒有什麼市場。
所謂投獻,就是面對自家無法承受的賦稅時,窮人爲了生計將自家田地獻給有功名的士紳,以獲得免稅特權,取而代之的是要給鄉紳交田租,田租最多不過地主佔六成,剩餘的四成仍舊能夠讓自家人維持生計,何況一般投獻的土地是不會有如此嚴苛的田租的,多數鄉紳對投獻的土地只收三成到四成,田地中收成在大半仍舊歸原來的田主,比起不讓人活命的皇糧來更有人情味。
其實按照之前所說,皇糧不過是三十稅一,也就是隻收田地收成的百分之三左右,實在不算多,加派的遼餉至多也不過與皇糧持平或稍多一點,距離投獻後交給鄉紳的三四成相差還很遠。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將自家土地心甘情願地獻給他人,就是因爲免稅之人過多,而且還有大量的衙門官吏藉着賦稅爲生,甚至因此發家致富。免稅之人所免的稅額和各級加收的部分總要由老實交稅的平民負擔起來,一來二去便不堪重負,只能將田地投獻給有免稅特權的士紳階層來求得一家人的溫飽了。
話說回來,投獻之後不用交稅,那麼他們這一份稅賦同樣要由尚未投獻的人們負擔起來,這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免稅的人越來越多,交稅人的負擔勢必會越來越重,最終總會負擔不起來,然後地方便會鬧出亂子,而朝廷的收入也會越來越少,直到最後無法維持,進而崩潰,這也正是三百年一次王朝興替的根本原因。
章維此前聽章澤天詳細說過這些道理,現在作爲官方學問的儒家理論對此束手無策,一切試圖掩蓋或緩解此事的努力和探索基本都是沒有多少作用的,章維想要做的,也不過是將自己治理的這一小片區域內的這種矛盾稍稍緩解一些而已。
對這片區域土地和稅收覈查的結果很快出來了,實際可耕作土地面積與章維估計的數字相差不大,有十一萬三千多畝,按照官定的額度能夠免稅的稅糧數字應該是180石,按照三十稅一的水平算,摺合田地不會超過2000畝,若按照糧頭張興霸所定的那每畝一石零一斗的額度算起來則僅有160畝左右。
但是據張興霸和滿向恩提供的數字,這十九家免稅的總田畝數是3760畝,但即使如此,這十六個村落的十多萬畝田地,被徵收起來的糧食也多達十二萬石,而這其中實際需要交納給官府的皇糧總數只是其中十分之一左右,是12269石,剩餘部分到底應如何分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