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大步入宮

bookmark

隨即太監王相堯在宣武門投降,朝陽門的成國公朱純臣也打開城門,接應天命軍入城,曹化淳也打開西直門,在不到半日時間, 內城九門、外城七門全部陷落。

天命軍包圍了皇城,戰鬥已經沒有了懸念,也沒有了意義,京營總督、襄城伯李國楨迫於無奈,親率殘餘的三大營士兵,在城外歸順了天命軍,城內外的戰鬥,逐漸停息下來。

天主作美,今日的天氣格外美好,高空晴朗,萬里無雲,天地之間似乎充滿了吉祥的喜慶。

京師沒有因爲大明的滅亡而悲傷,也沒有多少人關注朱由檢的下落,百姓們在漢清局的導引下,像過節一樣,家家戶戶在門貼出黃貼,面寫着“華夏永昌皇帝萬萬歲”,“新皇帝萬萬歲”,他們聚集在城門口、市坊、交通要道,熱烈歡迎天命軍進城。

百姓對李自成的期望很高,真拿他當成了自己人,有些人還惦記着“李公子”給窮人派發五兩銀子的事,只不過沒敢說出口。

已時三刻,李自成從北面的德勝門入了內城,在曹化淳的引導下,沿着德勝門大街,從太平倉轉道宣武門裡街,再向東一拐,已經在正陽門內。

沿途的百姓夾道歡迎,紛紛跪拜於地,“皇帝萬歲”的聲音不絕於耳,李自成含笑向百姓們揮手致意,何小米緊跟在李自成的身後,神情卻是肅穆,儘管已經將親兵護衛在李自成的周圍,而歡迎的百姓,也有不少漢清局的人,他還是十分緊張。

他是皇的貼身護衛,必須保證萬無一失。

李自成轉到南面,這裡已經是皇城的城門了,看着門頭“大明門”三個大字,臉浮現出詭異的笑容,心卻道:這個大明門,也該改爲“華夏門”了吧?

大明門的內門是承天門(天安#門),這纔是皇城真正的南門,李自成穿過門前的廣場,在承天門前停了片刻,心暗想,這個名字倒是不錯,天命軍是“承天而生”,難道冥冥之,一切都是天定?

“承天門”這個名字,自然不用換了,如果有必要,將來甚至可以用這個名字做做章。

李自成再不停留,沿着金磚鋪的大道,穿過端門,前面是漢白玉欄杆的石橋,石橋下是紫禁城的護城河,謂之簡子河。

從石橋過了簡子河,纔是紫禁城的南門——午門。

大明的皇帝,在紫禁城內工作、生活,如果沒有巨大變故,他們一輩子也走不出紫禁城。

李自成在午門前下了馬,並不是紫禁城在心有多麼神聖,而是曹化淳告訴過他,午門之內,有不少下起伏的臺階,騎馬實在不便。

不知道朱由檢現在在哪?

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家園,被別人佔據了,究竟是什麼感想?

他想起昨日派杜勳入城與朱由檢密談的事,朱由檢明明當着杜勳的面答應了禪讓皇位,不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變故。

難道朱由檢是這種沒有信用的小人嗎?

按照大明的規矩,只有皇帝可以走正門,臣進出東側門,武將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雖然大明不在了,但曹化淳還是向李自成提出了這樣的規則。

李自成含笑不語,這條規則,多半年是大明震懾朝臣的一種法子,要不要廢除,他現在尚未考慮。

不過,這次入宮,華夏的臣武將都沒有隨行,跟在李自成身邊的,除了曹化淳、王相堯、王德化等太監,便是親兵營。

親兵自然隨時護衛在李自成的身邊,而曹化淳這些太監,無論地位多高,都算不武官員,只能是皇帝的奴才,也可以隨着皇帝走門。

但曹化淳等人剛剛投靠天命軍,尚未得到李自成的正式承認和授官,身份有些尷尬。

曹化淳與王相堯、王德化對視一眼,終是不敢走正門,而是從東側偏門而入。

午門之內,是寬闊的庭院,東西兩闕城牆,建有聯檐通脊的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加北面的皇極門,圍城一個相對封閉的四合院結構。

近前是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亙東西,形似玉帶,李自成從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杆的金水橋走過,跨國皇極門,迎面便是巍峨壯觀的皇極殿,粉紅色宮牆,明黃色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前檐出廊,枋下渾金雕龍雀替。

曹化淳小聲地告訴李自成,皇極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取帝制九五至尊之意。

李自成淺笑不語,如果不修王道、仁政,再動聽的宮殿,也不能保住王朝,這個朱由檢,還不知在哪哭呢!想到這兒,隨口問道:“曹公公知道崇禎帝現在何處?”

“奴才不知!”曹化淳微微躬着身子,道:“宮城這麼大,只要崇禎帝沒有出城,總能找得到!”

李自成點點頭,京師是攻破了,但朱由檢下落不明,總歸是個禍患,等大局穩定後,還要將他找出來。

不知不覺行至皇極殿前,李自成今日自然不用坐殿,不用攀登臺階了,他從右側的作門穿過,依次經過極殿、建極殿,又穿過乾清門,方纔來到乾清宮。

乾清宮朱漆宮門緊閉,李自成輕皺眉頭,難道朱由檢還在宮等死不成?

曹化淳躬身來到李自成的身邊,小聲道:“皇,奴才去叫開宮門?”

李自成點點頭,無論朱由檢是否在乾清宮,這宮門是必須要打開的,他已經在西安稱帝,入住乾清宮也是合情合理,用不着藏着掖着。

曹化淳前敲了門,宮門很快便打開了,曹化淳與開門的宮女耳語幾句,隨即返身回來,道:“稟告皇,崇禎帝並不在乾清宮,宮女們因爲害怕,方纔閉了宮門。”頓了一頓,又道:“皇現在入宮嗎?”

既然來了,自然要入宮,儘快將自己安頓下來,京師有許多大事等着自己去處置呢。

李自成隨着曹化淳入了乾清宮,親兵門自去打掃房間,李自成在廳堂落座,正式召見了曹化淳、王相堯、王德化三人。

他們是最早投靠天命軍的太監。

說起來太監也是苦人,操勞一輩子,連身子都不完整,既不能享受天倫之樂,又不能留下一兒半女。

李自成以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今日入了宮城,太監問題必須要拿出一個具體的意見了。

留下太監這種人,實在是殘忍,與他倡導的現代體制完全不合;如果廢除太監製度,又可能帶來負面效應,先前的這些王朝實行了太監製度,也不是沒有道理,至少能保證皇家血統的純正。

太監問題,得仔細斟酌,一時很難有定論,如果取消太監製度,必須有相應的制約措施。

曹化淳、王相堯、王德化三人恭恭敬敬地跪在李自成的面前,他們心明白,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刻到了,雖然打開城門接應了天命軍入城,但華夏的皇帝如何安置,他們心沒底。

“免禮平身!”李自成的臉,是淡淡的笑意,看着曹化淳三人,道:“朕問你們一事,你們務必說實話——你們如果說謊,朕未必不知道,如果讓朕知道你們說了假話,你們應該能想象出後果!”

“奴才一定不敢欺瞞皇!”

三人都是拱手而立,大氣也不敢喘,王相堯、王德化甚至看了李自成的臉色,見李自成的臉如同沐了春風,心稍定。

“你們爲何打開城門,接應天命軍入城?”李自成的臉雖然有一絲淡淡的笑意,但有一種懾人的氣度,讓人不得不從心底仰視,“你們是宮的太監首領,崇禎應該待你們不薄吧?”

他心明白,像後世的愛情和友情,知道那麼回事行,千萬別去考驗,如果有意去考驗,結果很可能是失望。

曹化淳他們對朱由檢的感情,很可能也是這種狀況,要經受亡國的考驗,顯然是不太現實的,當大明滅亡在即,他們身的忠貞也蕩然無存了。

李自成這般問話,並非是要羞辱他們,而是看看他們能說幾份真話。

曹化淳他們見風使舵,在關鍵時刻爲天命軍打開城門,不僅節約了時間,也減少了雙方士兵的傷亡,這對天命軍十分有利,天命軍也需要這樣的人。

但說到底,在朱由檢尚未放棄抵抗的時候,曹化淳他們背叛了自己的主子,私下放天命軍入城,這類人物,將來很難讓人信任,如果天命軍面臨絕境,他們會不會再次出賣天命軍?

李自成更喜歡周遇吉這樣的人,主子只認一個,哪怕主子本身有問題,也要跟着一黑到底;至少要想孫傳庭那樣,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方纔認清大勢,順應歷史潮流。

曹化淳跪拜於地,不慌不忙地道:“大明氣數已盡,不是亡於天命軍,便是亡於關外的韃子,與其亡於韃子,不如亡於天命軍,總歸是漢人兄弟!”

第919章 古廟密謀第823章 萌生去意第125章 女學子第421章 集體決鬥第37章 彎道加速第909章 西南邊疆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918章 莊妃之約第93章 兵血第289章 想岔了第279章 歷史還會重演嗎第1272章 西海艦隊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84章 抉擇第34章 血腥味第443章 工商興國第1109章 滅族第1029章 遊西湖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918章 莊妃之約第1013章 承諾第1132章 狡猾的多爾袞第887章 柿園之役第1180章 鴨綠江畔第558章 戰利品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700章 八藩第163章 區別對待第659章 啞謎第564章 百姓爲上第879章 決堤放水第35章 落水第710章 互相爭執第881章 大都督李自成第895章 來去自由第681章 相互推諉第811章 百足之蟲第310章 東征隴右(十六)第612章 一視同仁第833章 五百兩第1021章 輪流扇風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1066章 阿霸垓部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991章 戰場反水第1074章 皇叔父攝政王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1007章 邊談邊打第1079章 曼殊希利庫倫城第1049章 最大利益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1151章 秦晉之好第1189章 科爾沁人第413章 什麼都缺第499章 生命垂危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676章 遵義知府第620章 白市裡驛站第1169章 不要回頭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974章 崇禎的靈堂第1286章 華夏的南海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31章 隔牆有耳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919章 古廟密謀第27章 下山第1281章 出使葡萄牙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49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886章 兩軍混戰第220章 唯一的律法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593章 南下巴蜀第973章 無愧於心第3章 劫道第200章 望眼欲穿第941章 國號華夏第918章 莊妃之約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1302章 偷襲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1323章 紅色爲翡,綠色爲翠第157章 鹹魚羊肉湯的誘惑第602章 民心向背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331章 比黃金更重要第1112章 談笑間第139章 西寧品牌第177章 利益保證第443章 工商興國第724章 金鐘寨第340章 依戀與愁思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607章 護城河
第919章 古廟密謀第823章 萌生去意第125章 女學子第421章 集體決鬥第37章 彎道加速第909章 西南邊疆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918章 莊妃之約第93章 兵血第289章 想岔了第279章 歷史還會重演嗎第1272章 西海艦隊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84章 抉擇第34章 血腥味第443章 工商興國第1109章 滅族第1029章 遊西湖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918章 莊妃之約第1013章 承諾第1132章 狡猾的多爾袞第887章 柿園之役第1180章 鴨綠江畔第558章 戰利品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700章 八藩第163章 區別對待第659章 啞謎第564章 百姓爲上第879章 決堤放水第35章 落水第710章 互相爭執第881章 大都督李自成第895章 來去自由第681章 相互推諉第811章 百足之蟲第310章 東征隴右(十六)第612章 一視同仁第833章 五百兩第1021章 輪流扇風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1066章 阿霸垓部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991章 戰場反水第1074章 皇叔父攝政王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1007章 邊談邊打第1079章 曼殊希利庫倫城第1049章 最大利益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1151章 秦晉之好第1189章 科爾沁人第413章 什麼都缺第499章 生命垂危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676章 遵義知府第620章 白市裡驛站第1169章 不要回頭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974章 崇禎的靈堂第1286章 華夏的南海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31章 隔牆有耳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919章 古廟密謀第27章 下山第1281章 出使葡萄牙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49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886章 兩軍混戰第220章 唯一的律法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593章 南下巴蜀第973章 無愧於心第3章 劫道第200章 望眼欲穿第941章 國號華夏第918章 莊妃之約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1302章 偷襲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1323章 紅色爲翡,綠色爲翠第157章 鹹魚羊肉湯的誘惑第602章 民心向背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331章 比黃金更重要第1112章 談笑間第139章 西寧品牌第177章 利益保證第443章 工商興國第724章 金鐘寨第340章 依戀與愁思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607章 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