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值得借鑑

bookmark

“大清給‘科爾沁’本部立了右翼旗、右翼前旗、右翼後旗、左翼旗、左翼前旗,足以說明‘科爾沁’本部在整個科爾沁人所佔的地位,”哲哲似乎沉浸在回憶之,“除此之外,還有郭爾羅斯旗,是華夏的騎兵正在攻打的嫩江(腦溫江)的下游。”

李自成一愣,“不是說四部嗎,那扎賚特、杜爾伯特部呢?”

“扎賚特在嫩江的遊,杜爾伯特部還在更北的苦寒之地,”哲哲道:“因爲太過嚴寒,所以,牧草不夠旺盛,人口更少,大清暫時沒有立旗……”

“更北?”李自成展開行軍地圖,讓哲哲找到扎賚特部、杜爾伯特部的大致位置,不覺皺起眉頭,扎賚特部應該在後世的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的交界處,而杜爾伯特部還要偏北,明顯屬於黑龍江省。

同爲科爾沁,爲何要劃分在三省?

他思索片刻,忽地明白了:滿清將科爾沁各部劃分爲不同的旗,又分屬不同的省份,是爲了分化各部的力量,讓他們很難聯合起來。

難怪後世的吉林省,向西北延伸至郭爾羅斯旗……

滿清的做法,值得借鑑!

哲哲見李自成沉思不語,遂道:“皇……”

李自成笑道:“朕在聽着呢,你繼續!”

“其實,郭爾羅斯、扎賚特、杜爾伯特三部,與科爾沁本部分離的時間久了,奴婢也不太清楚他們的現狀……”

“那說說科爾沁本部,”李自成道:“先說說左翼旗,孝端太后應該非常熟悉吧?”

“奴婢便是出身於左翼旗,”哲哲淡笑:“其實,本部各旗的親緣,那時非常近,所以,奴婢知道一些。”

“……”

“大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莽古斯與其弟明安、洪果爾、族兄翁果岱參與討伐女真人,結果戰敗被俘,但天命汗以德報怨,釋放了他們兄弟,從此以後,科爾沁本部便歸順了大清。”

李自成知道,哲哲說起這段歷史,定然與當下的情形有關,遂點點頭,讓她繼續說下去。

“這兄弟四人,便是科爾沁本部五旗的最新始祖!”

“……”

哲哲淡淡一笑,道:“莽古斯便是先父,先父有三子:宰桑、敖勒布、索諾木;先父過世後,爵位由奴婢的長兄宰桑繼承,宰桑是孝莊太后的父親,皇應該熟悉孝莊太后吧?”

李自成自然熟悉孝莊太后,前世今生,他都熟悉,還曾同帳、同宮、同宿,不過,現在已經賞賜洪承疇了。

他對孝莊太后的生父宰桑並沒有多少興趣,倒是對孝端太后、孝莊太后二人感興趣,不知道這姑侄二人共同侍候皇太極的時候,是不是科爾沁人獨霸滿清的後宮?

哲哲繼續道:“奴婢的長兄宰桑去世後,由宰桑的長子吳克善繼承了爵位,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立左翼旗,吳克善被大清敕封爲‘卓裡克圖親王’,世襲罔替,領左翼旗扎薩克!”

“現在的左翼旗,吳克善是當家人?”

“皇說得是!”

“吳克善其人,一向對滿清如何?”

“崇德帝對吳克善極力拉攏,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四公主雅圖曾嫁給了吳克善的之子弼爾塔哈爾,雅圖是固倫公主,生母是孝莊太后,可見崇德帝對他的信任,”哲哲淡然一笑,“可惜,吳克善對大清似乎沒有完全臣服的意思,有幾次惹崇德帝生氣,這門婚事也差點被取消……”

原來是一頭養不熟的白眼狼?

李自成心道,既然吳克善是這樣的人,如果他歸順華夏,將來可得着漢清部的人多盯着他,最好讓他去京師擔任一個閒職!

哪怕爵位、俸祿高些,千萬不能讓他留在科爾沁搗亂……

“孝端太后,如果你回到左翼旗,吳克善會不會爲難你?”

“這個倒不會,”哲哲看了李自成一眼,感激地一笑,“奴婢畢竟是他姑姑,再說,左翼旗也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那好!”李自成道:“如果吳克善敢對孝端太后不敬,朕便是饒過所有的人,也會將他挫骨揚灰!”

哲哲難得地“撲哧”一笑,“皇還想聽聽其它各旗的事嗎?”

李自成這才發覺自己失態,忙道:“孝端太后繼續說,朕聽着呢!”

“明安的後人,並沒有成爲各旗的扎薩克,”哲哲道:“但洪果爾於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被大清敕封爲札薩克多羅賓圖郡王,掌管左翼前旗,洪果爾已經去世,其子額森今年剛剛襲封了扎薩克多羅冰圖郡王。”

“……”

“要說實力,自然是翁果岱一族最大,自翁果岱開始,便是科爾沁部的族長、大汗,翁果岱之子奧巴,依然是科爾沁的族長,不過,科爾沁各部已經立旗,分屬大清,族長的地位,下降了不少,基本不會參與其它各旗的事務。”

李自成心道,果然如此,滿清是用這種方式來分化科爾沁人,削弱統一的力量。

“崇德元年,大清給科爾沁立下右翼旗、右翼前後於右翼後旗,奧巴和他的兩個兄弟布塔齊、喇嘛什希,除了擔任各旗的扎薩克,還被敕封爲‘土謝圖親王’、‘多羅圖郡王’和‘鎮國公’,都是世襲罔替!”

“這翁果岱一脈,盡然被劃分爲三旗?”李自成暗笑,這樣分下去,牧場不會增加,但每個部落分到的牧場越來越小,實力也不斷減小,難怪數百年之後,蒙古人都無法反抗滿清的統治!

哲哲點點頭,“奧巴、布塔齊已經過世,爵位分別由長子巴達禮、拜斯噶勒繼承,”哲哲忽地笑道:“科爾沁各旗,以右翼旗人口最多,實力最大,不知皇是否記得,娟兒原先是許了巴達禮的世子巴雅斯呼朗……”

“嗯?”李自成當日聽說八公主已經許了巴雅斯呼朗,倒沒在意他的身份,再說,他當日也沒打算娶回八公主,和談只是幌子,實際是爲佈局贏得時間,現在聽到這樣的事,不能不引起重視,“孝端太后,巴達禮與巴雅斯呼朗,是否爲了娟兒的事而耿耿於懷?”

“應該不會,”哲哲好想拍拍李自成的膀子安慰安慰他,“巴達禮是否歸順華夏,乃是看重利益和實力,誰會在乎一個女人?再說了,大清已經滅國,娟兒固倫公主的身份,已經不存在了……”

“哈哈,原來草原的人,也是看重女人的身份?”

哲哲笑道:“可不是嗎,奴婢如果不是大清的孝端太后,皇會讓奴婢出使科爾沁?”

“今日的孝端太后,令朕刮目相看,”李自成笑道:“一眼看透人心,看透人性!”

哲哲淡笑,“皇,翁果岱一脈,雖然實力最強,但左翼旗,是與大清關係最和睦的……可惜,大清沒了……”

“嗯?”

“皇,奴婢不是懷念大清……”

“你畢竟是大清的皇后,懷念大清也是人之常情,”李自成道:“你剛纔說啥,左翼旗並非實力最強,爲何與大清關係最爲和睦?”

哲哲羞羞地一笑,臉露出一絲璀璨的笑容,“和親!”

“和親?像朕與娟兒這樣?”

“是雙方相互和親,全方位的和親,”哲哲道:“皇或許不知道,先父去世之後,娘改嫁了三哥索諾木,後來生下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多爾袞和多鐸……”

李自成這纔想起,草原有繼承的風俗,真正的“夫死從子”,算不得羞人的事,不過,這樣的風俗,僅僅限於草原,以後華夏的化進入草原,這些風俗一定要改過來。

“還有皇知道的,奴婢和孝莊太后,還有孝莊太后的姐姐海蘭珠,都是嫁給了崇德帝,”哲哲的臉,顯出一絲小女兒的嬌羞,“大清也沒有虧待科爾沁,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奴婢的三公主,曾嫁給了長兄宰桑之孫塔特,孝莊太后的四公主雅圖,也是嫁給了吳克善之子弼爾塔哈爾……如果不是皇攪局,娟兒應該是嫁給巴雅斯呼朗的,這還是公主,大清王公的郡主們,嫁到科爾沁部的,更是數不勝數……”

李自成被哲哲弄糊塗了,公主出嫁,怎能差着輩分?不過,想到她們是滿人,也釋然了,“孝端太后的意思,是讓朕用和親的方式,收服科爾沁各部的扎薩克們?”

“和親的確能讓雙方相互信任,”哲哲道:“奴婢只是說了事實,如何定奪,皇自己思索。”

李自成暗思索,如果讓華夏的公主嫁到科爾沁,天寒地凍、行程數千裡、面對一羣未開化親朋,公主們的母妃還不將自己吃了?

華夏不是滿清,用不着送公主和親!

自己是華夏的皇帝,如果連自己的女兒都保護不了,還如何保護華夏的百姓?

央之國的歷史,曾經有過不少和親的例子,是“犧牲女人換取一段時間的安寧”,還是“用一時的疼痛贏得時間”,那時見仁見智的事。

不過,華夏不需要。

華夏是用西寧步槍和山地跑說話的。

央之國的歷史,沒有一次是因爲和親的緣故,最終同化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國與國之間,最終是要依靠武力說話的。

哲哲見李自成沒有和親的意思,便道:“皇,還有事嗎?”

李自成看了哲哲一眼,“孝端太后先回去休息,等明日收拾好了,朕着人送你風風光光地回左翼旗。”

“奴婢多謝皇!”哲哲的臉,又現出那種謙和而淡雅的笑,“皇讓奴婢回家,不擔心奴婢一去不返嗎……”

“孝端太后錯了,華夏的北京,纔是孝端太后的家,”李自成笑道:“孝端太后一定回回來的。”

“皇如此肯定?”

李自成點點頭,“其一,娟兒在朕的身邊;其二,孝端太后便是留在娟兒身邊,將來可以來去自由,何必在一棵樹吊死?其三,現在軍事優勢在華夏的一方,傻子纔會留在科爾沁部不回來,惹惱了朕,將科爾沁人屠了,孝端太后還不被族人罵死?”

哲哲定定地看了李自成一眼,嘆口氣道:“皇崇德帝還要睿智、心狠,難怪多爾袞不是對手,將大清弄沒了……”

第939章 睡熟了第778章 合理要求第1387章 巨型戰艦第1271章 華夏心第630章 國事艱鉅第43章 西寧衛第651章 混蛋,廢物第1351章 標準配置第908章 大戰在即第657章 改姓第566章 用殺戮和劫掠維持血性第376章 練練膽第449章 大都督說了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1185章 建設遼寧第990章 洪承疇主動出使第469章 口#脣是甜的第214章 褪下明光鎧第69章 立威治軍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17章 採藥第95章 羊肉湯與鮮魚湯第33章 盜賊起第768章 心病第13章 我的蛋,我的蛋呀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492章 財物清單第84章 抉擇第111章 白費心第77章 脣槍舌劍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290章 大張旗鼓第1223章 四面張網第1146章 能種莊稼,真好第1337章 斬了羅剎使者第303章 東征隴右(九)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1194章 單一民族第286章 家人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237章 沒有虛言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1036章 寶島臺灣第54章 可愛的伍公公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51章 功過不能相抵第210章 遲疑不決第975章 皇極殿覲見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179章 殺,殺,殺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1386章 海星伯爵第802章 風雨飄搖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1263章 造船工業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636章 各自罷兵第1374章 大潰敗第196章 回家了第418章 達魯花赤第374章 教皇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349章 盜賊與難民第1312章 山雨欲來第798章 夜晚偷營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809章 故人相見第813章 大局已定第6章 韓金兒第394章 秘密協議第4章 石坡山第341章 近水得月第899章 嘿嘿不應第426章 單人獨馬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156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719章 除夕夜襲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1092章 聽皇上的第862章 大潰敗第65章 後爲今用第1393章 氣勢如山第33章 盜賊起第873章 勢不可擋第898章 水災旱災蝗災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242章 梅之煥的建議第325章 東征隴右(三十一)第242章 梅之煥的建議第1245章 新年禮物
第939章 睡熟了第778章 合理要求第1387章 巨型戰艦第1271章 華夏心第630章 國事艱鉅第43章 西寧衛第651章 混蛋,廢物第1351章 標準配置第908章 大戰在即第657章 改姓第566章 用殺戮和劫掠維持血性第376章 練練膽第449章 大都督說了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1185章 建設遼寧第990章 洪承疇主動出使第469章 口#脣是甜的第214章 褪下明光鎧第69章 立威治軍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17章 採藥第95章 羊肉湯與鮮魚湯第33章 盜賊起第768章 心病第13章 我的蛋,我的蛋呀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492章 財物清單第84章 抉擇第111章 白費心第77章 脣槍舌劍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290章 大張旗鼓第1223章 四面張網第1146章 能種莊稼,真好第1337章 斬了羅剎使者第303章 東征隴右(九)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1194章 單一民族第286章 家人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237章 沒有虛言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1036章 寶島臺灣第54章 可愛的伍公公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51章 功過不能相抵第210章 遲疑不決第975章 皇極殿覲見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179章 殺,殺,殺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1386章 海星伯爵第802章 風雨飄搖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1263章 造船工業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636章 各自罷兵第1374章 大潰敗第196章 回家了第418章 達魯花赤第374章 教皇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349章 盜賊與難民第1312章 山雨欲來第798章 夜晚偷營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809章 故人相見第813章 大局已定第6章 韓金兒第394章 秘密協議第4章 石坡山第341章 近水得月第899章 嘿嘿不應第426章 單人獨馬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156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719章 除夕夜襲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1092章 聽皇上的第862章 大潰敗第65章 後爲今用第1393章 氣勢如山第33章 盜賊起第873章 勢不可擋第898章 水災旱災蝗災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242章 梅之煥的建議第325章 東征隴右(三十一)第242章 梅之煥的建議第1245章 新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