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新軍、舊軍

肖圖白愕然,道:“沒有想到,你居然能看的這麼深遠!”

對於日本的攻略,肖圖白並沒有具體的計劃,僅是先期通過貿易,最大限度的賺取日本市場的利益。並且讓日本維持一種混亂局勢,消耗日本的人口和國力。

等到時機差不多了,再去摘取甜美果實。

機會不到,不動手!

一動手,就必須以最小的成本,摘取最大的利益。

接下來,肖圖白有對吳三桂問了一些軍事問題。沒有想到吳三桂對於火器的看法已經非常的透徹。集中火力、輪射、拼刺刀等等原則,吳三桂已經如數家珍一般。

“下官覺得,火器部隊,特點是易於成軍,但是想要練出精兵,成本和時間,並不下於傳統兵種。甚至,火器部隊訓練之耗損,比之傳統兵種更多十倍。”吳三桂提出。

肖圖白點頭,火器部隊易於成軍,尤其是炮灰軍隊,幾個月即可練成。比如,後世的大英帝國擅長於速成訓練殖民地軍隊。在殖民地土著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半年左右,即可訓練火器化的炮灰部隊。炮灰部隊,送上戰場上,打幾仗,淘汰絕大多數的炮灰,留下的一批就是精英了。

而肖圖白訓練的皇家新軍,並不以炮灰部隊爲目標。短短几個月,確實能夠訓練他們的隊列、射擊、拼刺刀等等技術。但是,肖圖白更是更深入的培養他們的文化知識和戰術指揮、戰略思想之類的更高層次的軍事技能。

除了這些成本之外,火槍、火炮平時。拼命的實彈訓練。一顆子彈的實彈射擊訓練成本,就足以讓普通人吃一頓飽飯。而一顆炮彈的成本,是普通人一年的生活費用。

這麼說吧,一發子彈的費用,相當於五六顆雞蛋的費用,或者是三四斤糧食的費用。而12磅炮彈砸一顆,相當於一噸大米的費用。

皇家新軍的步兵,最開始是一天射擊50發子彈,等到逐漸熟練了後,每天30顆子彈訓練鞏固。而炮兵每天訓練。不少於10顆炮彈。

可以說。皇家新軍的訓練,本身就非常燒錢。

而同一時期的歐洲火器部隊,也僅是讓新兵打幾十發子彈,打幾發炮彈學習一下如何射擊的。即是送上戰場了。戰場既是訓練場。一批批炮灰送上戰場。死傷慘重後,淘下一批精銳。

肖圖白則選擇了,耗費更多的訓練成本。讓士兵們在訓練中耗費大量的軍費,也不願意他們學藝不精,既送上最殘酷的戰場中。

吳三桂忽的又說道:“而且,火器部隊殺敵效果非常強,但是徹底擊潰、俘虜的能力,顯得薄弱。比如,兩支火器部隊,如果訓練相當,互相輪射,決定勝負的時間,會拖得很漫長。兩支同樣素質的軍隊,只能一再的對射拼傷亡。最終,勝利的一方,也會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所以,我軍訓練拼刺刀!用拼刺刀,加速決勝,減少傷亡!”肖圖白說道。

“拼刺確實能加速決勝時間,減少了傷亡。但是,最精銳的火器部隊,依然嚴重耗損。爲什麼不用其他的兵種去結束戰鬥呢?”吳三桂。

“其實的兵種?”肖圖白愕然。

吳三桂皆是說道:“我看騎兵,非常適合輔佐火器部隊,加速決勝速度。火器部隊的殺人效率高,想要結束戰鬥卻很難。如果,火器部隊將對方大量殺傷,士氣動搖時。一隻騎兵部隊,突然發動襲擊,必能更高效率的擊潰敵人!”

肖圖白不禁一震,火器槍斃、騎兵衝鋒。

這並不是肖圖白沒有想到。而是多兵種之間的配合,是更加複雜的戰術。在皇家新軍成軍後,肖圖白儘量讓訓練、作戰,變的簡單易行。這樣,士兵、軍官,作戰指揮都是按照操典中的標準行事,出錯的概率較低。

但是,多兵種配合作戰更加複雜,用的好了,戰鬥力自然差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但是,配合出了差池,則會更容易導致失敗。

不過,火槍部隊排隊槍斃,騎兵衝鋒。

這種戰術,在19世紀一度非常流行。法國人的英雄拿破崙就非常喜歡用這種戰術。而拿破崙的滑鐵盧之戰失敗,精銳的騎兵部隊被英國的火槍兵殺的全軍覆沒,原因主要是因爲法國的火槍兵種沒有跟上,騎兵拿着冷兵器,孤軍衝向英國的火槍方陣中,自然是找死的行爲。

但是,火槍部隊動搖敵軍士氣,騎兵再大規模衝鋒,卻是高效的取勝之道。

肖圖白讚許道:“這個想法可以試一試!這樣吧,我給你一個連的編制,讓你做連長。你的連,實驗多兵種配合編制。演練的好了,去剿匪實戰。剿匪做出成績了,與更強的敵軍進行實戰!以戰功擴大編制,你有多大的戰功,我給你多大的編制!”

“這麼和你說吧,未來的大明軍隊的前途,還要看新軍!皇家新軍是親兒子,是皇上真正的嫡系。現在皇家新軍有兩支,天津一隻,南京一隻。天津的建立的早,規模更大。南京的那支,以孫承宗大人的‘黃埔軍校’學生兵爲骨幹,現在才幾百個學生兵。等到他們學成之後,南京的皇家新軍才能成氣候。不過,除了新軍之外,其他的軍隊都是舊軍。舊軍中,忠心的,有戰鬥力的,進行改編重組爲新軍。一些沒有本事的,又有點桀驁不馴的部隊,該裁撤的裁撤、該遣散的遣散……”

“大明不需要那些打仗不行,禍害百姓拿手的兵痞子舊軍!”

大明的舊軍隊,大多數皆已經爛到根子裡了。很多的軍隊,打着剿匪的旗號,但是做着和流寇差不多的行爲,屠村攻寨、洗劫地方。失去信仰的舊軍,百姓普遍看不起軍人,於是舊軍隊就將百姓看做任意屠戮的羔羊。

簡單說,軍隊是一個既封閉又受到社會影響的羣體。百姓們將軍人當做垃圾、渣滓,於是軍人就真的將百姓不當人,任意殺害、洗劫、強姦。舊式的明軍,就是因爲失去了榮譽感,赤貧,加上跟上了一些道德很低的軍官,於是和大多數軍人和土匪沒有兩樣。

關寧軍雖也顯得非常的野蠻、粗魯,但是至少還是屯田養兵,軍紀其實比之劉澤清、左良玉之輩搶劫養兵的軍隊,紀律稍微好一些。

舊式軍隊中,稍微有點理想化、軍紀好的,是像盧象升、秦良玉的部隊。不過,盧象升、秦良玉是靠着人格魅力,身體力行的和士兵同甘共苦,用來極高的道德來感召士兵。其他的軍隊長官,大多數自己的私人品德就很差,就更別說去約束軍隊的紀律了。

壞掉的舊軍隊,集中了大量的人渣、土匪、敗類。指望這些舊軍隊救國救民,這是非常扯淡的事情。

而新打造的軍隊,高軍餉、高素質,並且,從一開始,就將他們打造成,類似於歐洲的騎士貴族一般的存在。與此同時,要堅決與舊軍劃清界限,讓百姓知道,新軍和舊軍不同!

要讓老百姓們意識到——做壞事的是舊軍,新軍全是好樣的!

以皇家新軍這個特殊含義的番號,令他們區別與舊軍隊,這樣的軍隊,纔能有希望!

當然了,之所以給新式軍隊的士兵準貴族一般的待遇,這也是模仿歐洲。歐洲在近代,底層的市民們根本沒有別的出路和指望,絕大多數的人皆是賤民。當兵打仗,這是擺脫農奴分身,出人頭地的捷徑。因此,近代史上,很多的歐洲國家在崛起過程中,根本不缺乏勇敢作戰的軍隊。

比如,普魯士的崛起過程中,便是軍人的地位遠遠高於平民。所以,造成了高素質人才,踊躍的參軍打仗。普法戰爭中,普魯士的國家將參軍看做光榮、出人頭地的一件事。而法國則相反,貴族、資本家、金融家和市民們,紛紛的將士兵看做沒有希望希望躋身社會上層的社會渣滓,才參與的低賤工作。這樣一來,全民看不起軍人的法國,又怎麼可能擁有高昂的士氣和戰鬥力?

某種程度上,日本近代軍事崛起,也值得借鑑。日本將士兵看做是——武士階級。武士也是“士”的一種,是準貴族。

中國古代就有名言“士爲知己者死”,中國儒家社會,僅承認文人是“士”。而日本走的道路,就是承認武人也是“士”。這其實,是科舉制盛行之前的古風。

後世,日本的明治維新,強化了武士道精神,使得甲午戰爭中,日軍的兵器甚至比清軍更差,但是因爲榮譽感和訓練頑強,卻殺的清軍潰不成軍。

而清末,舉國上下,誰看得起軍人?普遍認爲”好男不當兵”,認爲當兵的都是渣滓,於是社會最精英的人才更的紛紛不願入伍。這樣的環境下,軍隊能打勝仗,真的怪事了!

有趣的是!

近代史上,清軍唯一戰勝的列強,是法**隊。法國,在拿破崙時代覆滅後,是同樣一個看不起軍人的國家。

所謂的尚武精神,並不僅是掛在口上的。

尚武,最起碼崇拜軍人,提高軍人的身份地位,參軍後前途是高於一般平民的。

平民應該羨慕軍人,而不是鄙視軍人!軍隊應該是高素質人才匯聚,而是是沒有前途的渣滓聚集地。

吳三桂聞言,心中更是一震,想道,自己可能押對了賭注……若是新軍取代舊軍,那麼包括關寧軍在內的舊軍,皆不會有任何前途可言。新軍,是唯一有前途的編制!(。

強烈推薦:

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24章 班師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45章 長崎(一)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62章 貨幣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9章 皇家新軍第72章 豐收(三)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55章 黨報(二)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98章 情報第57章 建黨(二)第98章 情報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45章 長崎(一)第84章 獨石口(二)第54章 黨報(一)第104章 總督(二)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79章 遊街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19章 整風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219章 整風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34章 陰謀第175章 買辦(一)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91章 鎮壓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86章 獨石口(四)第43章 新軍醫院
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24章 班師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45章 長崎(一)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62章 貨幣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9章 皇家新軍第72章 豐收(三)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55章 黨報(二)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98章 情報第57章 建黨(二)第98章 情報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45章 長崎(一)第84章 獨石口(二)第54章 黨報(一)第104章 總督(二)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79章 遊街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19章 整風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219章 整風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34章 陰謀第175章 買辦(一)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91章 鎮壓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86章 獨石口(四)第43章 新軍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