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

鼎天小說居 dtxsj

總體而言,葛沽經營的商人,本分守紀的還是很多。艾拉書屋 26book動歪心思的,僅是極其一小撮。

對於特區政府的廉政風暴所懲處的六名劣跡斑斑的商人,大多數守法商人紛紛拍手稱快:

“這種害羣之馬,不值得同情”

“堅決打倒官商勾結,幕後操作”

“大快人心啊,那幾個傢伙原本就是欺行霸市的混帳”

遵紀守法的商人,尤其珍惜葛沽經濟特區來之不易的公平經營環境,也非常支持政府的廉政風暴。

按理說,葛沽經濟特區是實行高稅率、高租金,但是在這座城市,各行各業的負擔反而是最輕的。

因爲,商人們只需要繳納明面上的賦稅,以及門店、廠房、辦公室的房租,既可以穩定的經營,再也不會繳納各種“孝敬”。

這種良好的環境,是經濟特區之外,很難碰到的。

其他的地區,哪怕是有清官上任,但是清官只能管自己個人,往往是杜絕不了官差們的陰奉陽違。

事實上,封建社會的官府能夠調動的民力向來是有限,徵收的稅率也遠遠低於工業時代。尤其是明朝,由於朱元璋是社會最底層出身,所以他很情緒化的制定了歷朝最低的稅率。

以輕徭薄賦稱著的漢朝也是之十五稅一,而明朝長期奉行的稅率是三十稅一,說是歷朝最低的稅率也不爲過。(WwWSuIMENGcoM)

三十稅一的比例,在明朝農業稅、商業稅等等各項稅收領域。皆是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稅率。

農業稅收方面,明廷平均每年徵收3000萬石糧食,而全國的糧食產量是達到10億石。稅率也纔是三十稅一。商業稅方面明太祖訂製祖製爲三十稅一,萬曆年間逐漸變成六十稅一,年收入低於40兩銀子的小商人免徵商業稅。

照理說,明朝實行歷朝最低的稅率,如果底層官吏真能夠按照朝廷的政策執行。百姓的稅收負擔應該不會太重。

問題是,明朝中後期,士大夫、勳貴、宗室等等免稅特權的階層。大量的兼併了土地,全國八成以上的土地皆是被特權階層兼併。而國家徵收的農業稅方面,還是3000萬石糧食。

甚至。明朝末年國家不斷用兵,財政吃緊的情況下還徵收了——遼餉﹑剿餉和練餉。這三餉是萬曆年間開始啓動,到了崇禎年間,三餉最高達到700多萬兩銀子。

即使加上三餉,明朝整體的平均稅率也是偏低的。

問題是稅收政策,徵收不到特權階層頭上,反而向佔據80人口,卻只佔有20田地的底層小地主、自耕農、佃農頭上徵收。

如果說,全國平均稅率是33,對於這些弱勢羣體來說。甚至是承受了20以上的稅率,再加上大地主們殘酷徵收五成以上的田租。本質上,底層的弱勢羣體每年只能保留30左右的收成。年景好的年頭,也只能勉強果腹,年景差的年頭抗壓能力差的佃農、自耕農只能大面積的破產逃荒。

對於小商人來說。朝廷的政策也是美好的,具體執行政策的官差總的壞透了。明朝後期,朝廷的商業稅已經名存實亡,但是具體到官差身上的孝敬,卻是少不了。而這些孝敬,往往是商人經營所得的20以上。

這樣一來。明朝的普通商人最大的成本支出不是向國家繳納稅收,而是向官員、官差等等階層孝敬的成本。

葛沽經濟特區對於商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恐怕不是別的因素,而是葛沽的稅收政策比較公開透明。

——普通商業稅33、特殊行業(賭館、妓院)商業稅10

除此之外,官府不會徵收其他的稅收,更不會允許官吏們收取孝敬的行爲。所以,葛沽經商的商人,經營成本是比較低的。

再加上,葛沽人口密度也是非常驚人,其中的商業利益,往往也能夠讓商人們賺的盆滿鉢滿。這樣一來,商人們擁護葛沽政策的,自是佔據了主流。

新上任的廉政部的部長李信,對於私營的商人們,卻保持不信任的目光。

因爲,李信通過負責廉政部的工作,開始瞭解一些基本情況——習慣搞私底下不規矩的小動作的,往往是私營的商人。而國營的企業,往往比較規範一些。

而私營商人經營手段往往“靈活”的過分——賄賂官員、偷稅漏稅、營業收入造假等等方式,無奇不有。

“國師大人,既然這些私營的商販,根本就是敗壞葛沽風氣的源頭,爲何還要招攬他們在此經營”李信頗爲激憤問道。

肖圖白笑道:“私營的商人有萬般的陋習、缺點,但是他們逐利性更強,給予整個市面注入的活水。如果將他們排斥在經濟特區市場之外,那麼整個經濟特區將會死水一潭。”

“死水一潭文官不貪財,是死水一潭”李信臉色通紅,顯然難以接受。

“我問你,如果一個貪官,自己貪一些利益,卻讓百姓大多數收入增加幾倍。而另外一名清官,自己一分錢也不貪,百姓們生活也有過去一樣貧寒,你更讚賞哪一位官員”肖圖白問道。

李信道:“這兩者皆不可取爲什麼不能是清官讓老百姓過好日子”

肖圖白說道:“有一部分的貪官,在貪污之間,是能辦事、會辦事的官員。由於他們辦事辦的好,手中的權利越來越重,最終控制不了貪慾,而墮落了。而絕大多數的清官,往往是怕事、不管事,只要事情少管,自沾不到麻煩,也減少了貪污的機會,這種庸官成爲清官的可能性,顯然概率更高一些”

“豈有此理”李信儘管知道肖圖白說的是常態,但是依然憤憤不平。

肖圖白淡然道:“多觀察,多詢問。不懂的東西,不要妄自插手。世間萬物的一切,自有其規律。其規律,並不是按照你腦中所想運行。商業經濟也是如此,因爲它是無數人蔘與的活動,所以這個活動的規律,也是比較複雜,不是任何人能夠完全看懂這裡面的規律。當商人和市場能解決問題,官府僅僅在旁監督,給他們提供相對公平的舞臺即可。只有大多數商人沒有想到去做,或者是他們做不成事情,纔是需要官府去做的”

“這就是葛沽的報紙上說的‘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李信顯然對於充滿哲理性的形容非常感興趣。

肖圖白點頭道:“對無形和有形,就像太極的陰陽兩面。只有維持一個穩定、平衡的狀態,才能夠生生不息,充滿活力偏向任何一面,都將是危險的”(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羣書院 qunyuan

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81章 暗流(二)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181章 暗流(二)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83章 獨石口(一)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03章 總督(一)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6章 拜年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61章 自由民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46章 聖旨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45章 長崎(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60章 棱堡(二)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46章 聖旨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263章 返航第162章 貨幣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145章 虜退(二)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77章 年假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181章 暗流(二)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33章 菸草第246章 長崎(二)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37章 探病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03章 總督(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26章 拜年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46章 聖旨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181章 暗流(二)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
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81章 暗流(二)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181章 暗流(二)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83章 獨石口(一)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03章 總督(一)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6章 拜年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61章 自由民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46章 聖旨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45章 長崎(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60章 棱堡(二)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46章 聖旨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263章 返航第162章 貨幣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145章 虜退(二)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77章 年假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181章 暗流(二)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33章 菸草第246章 長崎(二)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37章 探病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03章 總督(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26章 拜年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46章 聖旨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181章 暗流(二)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