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虜變(三)

崇禎九年五月十二日。

錦衣衛將滿蒙軍情,上報給皇帝后。

崇禎迅速召開了朝會,道:“錦衣衛獲得情報,今年四月份,後金北虜皇太極稱帝。改國名爲清,宣稱要以水德克我大明火德......”

“該死!”

“賊虜野心!”

“呸,夷狄之邦,也想圖謀我華夏江山正統!”

朝臣紛紛唾罵!

**哈赤公然叛明,也沒有臉皮稱帝,而是稱汗。大汗、可汗之類的,在中原人看來,也不過是塞外個酋長而已,難登大雅之堂。

而皇太極建立滿清,並且稱帝,性質就不樣了。帝的含義是天下共主,接受萬國來朝的存在。

亞洲自古以來,只有統中國的雄主,能配稱帝。

如果中原王朝強勢,那麼周邊的那些國家,除了選擇接受朝拜,和被征討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所以,自秦漢大統之後,周邊國家看到中原出現大統的皇帝,條件反射般,前來稱臣。

什麼?你說日本有天皇?問題是,自古以來,天皇大約等同宗教文化領袖般,只有象徵意義,而從未有過真正的皇權。日本有實權軍閥,隨時可以找個個天皇家族血統的人,宣佈封其爲天皇。日本戰國時期,堆的軍閥,手中控制的天皇數量不要太多!哪怕是豐臣、德川對峙時期,也是各自弄了名天皇作爲擺設。日本的幕府將軍有冊封天皇的權利,天皇可沒有指定誰做幕府將軍的權利。

否則,日本歷朝也不會跑到中國皇帝這邊要冊封。

比如明朝與日本蜜月時期,便冊封過不少的日本國王。最後個被大明冊封爲日本國王傢伙,名叫做豐臣秀吉。也是藉助成功討要到大明冊封,使得豐成秀吉聲望大漲,逐漸成爲日本最強勢的軍閥。

不過,豐臣秀吉當初稱霸日本後,居然想要征服朝鮮,以朝鮮爲踏板,獲得窺視中原的資格。之後,豐臣家的日本國王封號,自然是被廢掉了。

至德川幕府時代,德川家直希望大明冊封其爲日本國王,這樣才使得其統治權名正言順些。

不過,大明朝皇帝,直不理睬德川家的請求而已。

崇禎令人肅靜,後又道:“皇太極稱帝之後,軍事動作頻繁。多爾袞在遼東挑釁,阿濟格率領軍隊,消失在蒙古草原,諸位大臣,對此有何看法?”

兵部尚書張鳳翼,沉聲說道:“臣認爲,多爾袞在遼東搞動作,有關寧軍應對,不足爲患。而阿濟格的目標可能是我大明京師,應該動員邊軍,多家防備。除此之外,應該調集各鎮兵馬前來京城,以防不測!”

崇禎二年和七年,兩次虜變,給大明北方造成了巨大的震動。山西、山東、直隸等地,被屠戮的元氣大傷。

而每次韃子退兵,爲平息民怨,都需要借用些官員的人頭,平息民怨。

兵部尚書顯然是最容易背黑鍋的大臣,比如袁崇煥被斬的時候,不但的關寧軍的督師,而且還是兵部尚書。

爲了避免韃子入關造成的系列負面影響,張鳳翼不得不成爲主戰派......

聽聞兵部尚書張鳳翼軍事動員的建議。

有人贊,有的罵。更多的則是觀望,用不發表觀點,來避免引火燒身。

戶部尚書侯恂卻是愁眉苦臉道:“今年,各地旱災、蝗災嚴重,大明免稅的各縣,已經達到200餘。如果調動各地兵馬,戶部的恐怕沒有足夠餉銀支持......”

這侯恂雖然本事不大,但是非常摳門和精打細算,在侯恂的任期內,儘管大明朝財政連連發生天災兵禍,但是朝廷還是勉強能夠維持運轉。

當然了,侯恂本身在歷史上,名氣不響。而他的兒子侯方域卻是大名鼎鼎的“明末四公子”。

崇禎說道:“戶部有多少糧食和銀子?”

侯恂苦着臉道:“眼下只有剩餘7000多兩現銀,此外太倉中還有90萬石糧食。如果動員幾十萬大軍,這點錢糧根本是杯水車薪!”

工部尚書劉遵憲道:“工部今年爲總顧問衙門製作1萬杆新式鳥銃,除了工本費之外,額外賺20萬兩的利潤。如果是朝廷缺少銀子,工部可以摳出15萬兩!”

崇禎淡然道:“工部那銀子,還留在工部吧。那二十萬兩,留作打造更多的軍器,用以禦敵!”

“直隸、山東、山西各地,歷次容易遭到韃子屠城,皆是因爲,我大明子民,沒有足夠的武備。朕認爲,工部可以製作些便宜的刀、劍、弓箭等等兵器,發給百姓。至少讓百姓不至於手無寸鐵。遇到韃子屠殺時,少數有骨氣的男子,可以拿起趁手的武器奮起抗爭......”

“全民皆兵的話,哪怕只有十分之的百姓有血性,也能給韃子造成巨大傷亡!”

羣臣議論紛紛,不斷有“不可”聲音傳出!

全民皆兵?那怎麼可以!

能夠動搖大明江山的,可不只是關外的滿清啊,境內的泥腿子們,更爲可怕!皇帝泥腿子造反動搖江山社稷,地主們還怕家裡面的田地被擁有武器的泥腿子給瓜分了呢!

崇禎搖了搖頭,心中暗想道,後世人總結的沒錯——封建地主根本不敢發動羣衆!

維持大明江山穩定,還是需要靠這些士大夫和地主。

士大夫們集體反對的,皇帝自是不能意孤行。所以,朝議中“發動羣衆”這條自是不了了之。

最終,這次朝會的結果是,皇帝從內庫出銀200萬兩,動員20萬大軍抵禦阿濟格大軍。

兵部尚書張鳳翼主動請纓上前線督師。

另外,內廷御馬監派出高起潛擔任監軍。

基本上,還是歷史上原班人馬去前線迎敵。唯的優勢是,歷史上直到六月底,才正式發佈了戰爭動員。而那時候,清兵已經攻破了十多座縣城,兵臨北京城下了。

此時,五月份開始發佈戰爭動員,準備時間更充裕,想必結果不會更糟糕......

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61章 自由民第57章 建黨(二)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46章 聖旨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17章 震動(一)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78章 風俗第75章 糧商(一)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161章 自由民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04章 總督(二)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36章 送別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01章 香水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86章 獨石口(四)第80章 虜變(二)第57章 建黨(二)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04章 總督(二)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35章 佈局(二)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9章 皇家新軍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8章 欲練兵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80章 虜變(二)第72章 豐收(三)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60章 棱堡(二)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45章 虜退(二)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01章 香水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41章 問策(三)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179章 遊街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6章 拜年
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61章 自由民第57章 建黨(二)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46章 聖旨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17章 震動(一)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78章 風俗第75章 糧商(一)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161章 自由民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04章 總督(二)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36章 送別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01章 香水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86章 獨石口(四)第80章 虜變(二)第57章 建黨(二)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04章 總督(二)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35章 佈局(二)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9章 皇家新軍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8章 欲練兵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80章 虜變(二)第72章 豐收(三)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60章 棱堡(二)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45章 虜退(二)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01章 香水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41章 問策(三)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179章 遊街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6章 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