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返航

bookmark

二月,北九州島的天草軍,被幕府邀請前來助剿的明軍重創,開始放棄了攻略長崎港。佔據長崎、佐賀周邊大片的農村土地。

ri本的九州島得名,原因是古時候這裡有九個令制國,分別是筑前國、筑後國、肥前國、肥後國、豐前國、豐後國、ri向國、大隅國、薩摩國。

其中,ri向國、大隅國、薩摩國算作南九州地區,而筑前國、筑後國、肥前國、肥後國、豐前國、豐後國算作北九州。..

ri向國、大隅國、薩摩國這三個南九州地區,曾經被島津家族佔據,在ri本戰國末年,島津家最終統一三個令制國,準備席捲九州島。不過,先後遭到了豐成秀吉、德川家康的打擊,島津家爲求自保,忍痛放棄了ri向國、大隅國的控制權,僅保住了薩摩國這以根本。

現如今ri本北九州的動亂,牽住幕府大部分的注意力。島津家暗自積蓄實力,搞小動作不提。

而北九州起義的天草軍,實際上已經佔據了長崎港、對馬島之外的整個“肥前國”。肥前國是北九州的門戶,包含了佐賀縣、長崎縣、對馬島等等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利於和朝鮮、中國進行貿易,加上幕府將長崎港列爲主要對外港口。使得整個九州島上,肥前國最爲富裕。

在對ri本的“肥前”、“肥後”一堆地理名詞不感冒,此外。滑稽的是,一個巴掌大的島嶼,居然分爲九個“國”,由此可見ri本人視野思維之狹隘。..

當然了,這種狹隘的思維,也顯示出此時的ri本的分裂主義苗頭非常盛行。在統一的民族意識沒有覺醒之前,許多的ri本領主,本能的想要將自己的控制的番地,作爲一個“國”進行duli。這樣一來,原本是一個世襲縣長、村長一般的存在。即可搖身一變成爲國王。

且不提。九州島上潛流翻滾,戰雲密佈!

鄭芝豹、將道子、吳三桂等人開始返航。

在返航之前,幕府又簽訂了一份軍火採購協議2萬隻皇家軍制式火銃、10萬隻鋼製冷兵器、5萬副棉甲。

這次ri本之行,ri本對於大明最大的震動。恐怕是大明的武器犀利、戰術先進、士兵勇武。而且。大明長期對於周邊“不徵之國”沒有野心。使得ri本幕府,對於大明上國非常的放心,並且再一次遞交。希望恢復大明藩屬國地位的國書。

ri本自古以來,長期是中國的重要藩屬國。

唐宋時期,ri本人攜帶大量金銀,在中國學藝,給予了中國人非常良好的印象。試想,一個外國人,攜帶幾億美元的鈔票,到中國來留學,留學期間大量的消費,將財富用於在中國消費,這樣的學生,多半會受到老師的喜歡。由於得到老師喜歡,ri本在唐宋等等朝代,被傳授了很多技術、知識,使得ri本擺脫了矇昧,成爲儒家文明圈的重要成員之一。

ri本與中國關係惡化,主要是明朝中期以後。明朝中期,ri本正是四分五裂的戰國時期,大量流浪的武士,加入了中國海盜行列,每每南方海盜洗劫州縣,都以“倭寇”的名義。再後來,豐成秀吉的ri本西軍,與大明在朝鮮打了一仗,雙方的關係徹底的惡化。德川幕府成立以後,一直希望找機會恢復外交和番薯國地位,但是大明遲遲沒有同意。

事實上,也正是因爲ri本在明朝時期,與中國斷絕了藩屬國關係。清朝,中ri雙方官方聯繫。長此以往,ri本就像一個被主人拋棄的狗,身體健壯起來後,越發對於前主人拋棄自己心懷恨意。這種被拋棄的恨意,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侵略意識。

如果繼續維持宗主和藩屬之間的關係,長期而言,ri本會馴化一些。

接到飽滿了訂單,明軍準備返航了。

這一次,對於ri本的貿易,可賺足了利潤。僅通過傾銷軍火,和接受幕府邀請進行出兵助剿,總計賺取了大約150萬兩的收入。除去軍費的成本之外,大約純賺70萬兩的利潤。

除此之外,普通商品的傾銷,也賺到了100萬兩的利潤。

這些利潤中,一部分在ri本用於採購木材、棉花、糧食、銅等等物資。限於艦隊的運輸能力,絕大部分的利潤,還是以現金的方式運回天津。

比如木材達到5萬根,每根木材僅三四兩銀子,大多數皆是幕府派人去北海道荒島上,令當地的土人在原始老林中砍伐。

ri本的棉花采購價,每斤也僅30文錢左右,僅耗費了6萬兩銀子,便採購了200萬斤棉花。這些棉花,足以製造65萬匹棉布,而65萬匹棉布,按照皇家紡織公司的最出廠價,也是價值20萬兩銀子。如果按照ri本境內棉布的銷售價格,則是價值200萬兩銀子。

至於糧食,也運輸了3萬石。這已經是天津的許多船隊的傳統了,論是官方的船隊,還是普通的商船。只要是天津境內的登記的船隻,外出做生意,總是隨船運輸一些糧食迴天津。糧食,可以用於繳納關稅,也可以賣給天津特區的糧庫。

天津特區將“廣積糧”納入了長期的政策中。因爲,只有確保天津特區,糧食庫存永遠處於增長狀態,才能夠穩定人心,讓人們放心的從事工商業。

至於銅,對於這個年代的亞洲國家而言,和金子、銀子差別不大。尤其是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中國、ri本、朝鮮、越南、緬甸等地,一般都是以銅錢作爲硬通貨幣。在唐宋時期,這些周邊國家,因爲制錢工藝不過關,主要是通過進口中國的銅錢,用於自身的貿易。而到了明朝中期後,各國一般已經習慣用自己的制錢。

而崇禎年間,大明境內的私錢氾濫,大量劣質銅錢在大明境內流通。以至於,崇禎通寶,等於是劣錢的象徵。前朝鑄造的銅錢,1000枚銅錢可以換1兩銀子。崇禎年間的一些粗製濫造的銅錢,3000個銅錢才換一兩銀子。

雖然,銅錢有所貶值,但是依然是作爲錢,被民間承認的。

鄭芝豹等人返回天津後,此行的報告文書,也遞交到肖圖白手中。報告文書,是從底層士兵們對於ri本北九州之亂的印象,再綜合鄭芝豹、吳三桂、將道子等等軍官的見解,綜合彙集成一部字數超過五萬字的報告。

報告中,調研了ri本的民風、軍力、經濟等等各方面的資訊。並且,對於ri本九州,以及ri本列島的局勢演變,給予了大膽的預測。

“你是說,ri本的九州島,還將會持續的動亂?”肖圖白召見了吳三桂。

大膽提出,ri本北九州島將會持久的動亂,這些觀點主要是吳三桂提供。原本吳三桂是保守主義者,但是過去軍旅生涯的經歷,使得他對於ri本九州島的幕府軍隊和領主私軍之間的貌合神離,有着清晰的認識。

“是的!我看ri本的島原之亂,並不僅是因爲天主教徒們不滿。而且,南九州的ri本大名,也與幕府政權貌合神離。我發現ri本境內與我大明的體制並不一樣,幕府政權通過架空ri本天皇,成爲實際的統治者。但是,由於保留了天皇的制度,令ri本的幕府統治,有點名不正言不順。除了保留了天皇制度,給幕府留下隱患之外。德川幕府短視的是,並沒有真正徹底的進行削藩!以至於,整個ri本僅有三分之一的幕府‘天領’是直接歸屬於幕府政權的統領,這部分的領土,相當於實現了郡縣制。而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領土,則繼續由藩主大名們統領,這些藩主們擁有世襲的權利,每年僅需要向幕府上供一些賦稅即可,但是那些大名的領地中,自成一國,軍隊、官府、稅收全部是領主的私人的內政。這樣的制度,好處在於,一個領地發生了動亂後,領主會積極鎮壓。壞處在於,周邊的領主們,往往坐視這些動亂而不管,甚至有亂中謀取利益。而動亂擴大之後,幕府不管,就等於失去了對全國的統治,,幕府去管,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資、軍力,如果幕府消耗了大量的力量而遲遲不能剿滅動亂,時間一長,ri本又有可能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吳三桂笑道,“那幕府,根本就是一個‘活曹cāo’,大義名分上,差了一些!除非他有心廢掉天皇制,進行秦始皇一般的‘郡縣改革’,否則,ri本這個勉強統一起來的國家,還有可能四分五裂!”

肖圖白點頭,顯得讚許說道:“這番見解,雖只能作爲一家之言,但是也說中了ri本幕府政權的一些漏洞!”

吳三桂顯得頗爲欣喜,又說道:“三桂僅是跟在大人的戰略後面,進行發揮。國師大人才是雄才偉略!按照我的理解,國師大人的計劃,第一是讓ri本亂,第二讓ri本分裂,第三支持幕府。越亂,幕府越依賴我們外來的支持,長此以往,幕府將成爲我們的傀儡!”。)

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79章 虜變(一)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83章 暗流(四)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91章 鎮壓第26章 拜年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79章 虜變(一)第55章 黨報(二)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71章 豐收(二)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26章 拜年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24章 班師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83章 獨石口(一)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135章 佈局(二)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45章 虜退(二)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36章 送別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6章 拜年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36章 送別第70章 豐收(一)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56章 建黨(一)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72章 豐收(三)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84章 獨石口(二)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65章 重農第73章 民心沸騰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83章 獨石口(一)第137章 探病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54章 黨報(一)第34章 陰謀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18章 震動(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77章 創刊(一)第201章 香水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75章 買辦(一)第191章 鎮壓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
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79章 虜變(一)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83章 暗流(四)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91章 鎮壓第26章 拜年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79章 虜變(一)第55章 黨報(二)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71章 豐收(二)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26章 拜年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24章 班師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83章 獨石口(一)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135章 佈局(二)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45章 虜退(二)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36章 送別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6章 拜年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36章 送別第70章 豐收(一)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56章 建黨(一)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72章 豐收(三)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84章 獨石口(二)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65章 重農第73章 民心沸騰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83章 獨石口(一)第137章 探病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54章 黨報(一)第34章 陰謀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18章 震動(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77章 創刊(一)第201章 香水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75章 買辦(一)第191章 鎮壓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