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

鋸牀、鑽牀,這種相對複雜的機器都被宋應星製造出來,肖圖白想到了從歐洲白奴們打聽到的衝壓機器。

17世紀的歐洲人衝壓機,結構是非常的簡單,大塊的金屬重物作爲重錘,可以用滑輪將重錘提起。而被高高提起的重錘被放下,可以利用重力,壓制模型,快速的鍛造加工金屬。

實際上,衝壓機就是將錘子和模具結合。利用重錘的重力,壓制、鍛造金屬。比之傳統鐵匠用小錘子敲敲打打,生產效率要高的多。

宋應星聽完解釋後,不僅笑道:“聽起來,衝壓機更適合鐵匠們鍛造,僅來鑄幣,顯得有點小氣了。”

肖圖白笑道:“鑄幣,僅是一個開始嗎!畢竟機器最開始設計出來,最起碼有實用xing,能夠創造經濟效益,這樣才能利用機器賺的錢,進一步改進機器。”

製造衝壓鑄幣機,肖圖白想要創造更好的貨幣制度和金融秩序。

穩定的貨幣和金融秩序,可以刺激工商業快速發展,工商業的發展,會導致社會分工。而社會分工,會讓許多人專門從事專業的領域的工作,從而變成專業人士。

根據後世學者總結是“一萬小時法則”,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最起碼要經過一萬個小時以上的訓練。經過長時間練習一門技藝,才能熟能生巧,最終吃透這門技藝,站在內行人的高度上,進行總結、創新。

大多數的有意義的創新。不應該是外行人拍腦袋決定。而是內行人,吃透了這個行業的方方面面,之後總結出來的創新和發明,纔是更有意義,更符合行業內在規律的。

而傳統的小農經濟,男耕女織,社會分工非常粗糙。有時候,農民既種田,又飼養,還要紡織、做木工、做瓦匠、做小商販。打仗的時候會被徵召爲士兵。從事的領域太多。造成事事都不jing通,門門都很平庸。

社會分工,增加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規模!而最好的促進社會分工的辦法,是發展工商業。

而發展工商業。需要穩定的金融、貨幣制度。

大明的貨幣制度非常亂。非常不穩定。有歷朝歷代鑄造的古代銅錢。有官府鑄造的銅錢,也有私人制造的私錢。甚至有滿清韃子的銅錢,ri本的銅錢。李自成和張獻忠也鑄造了一些銅錢。整個市場上,大多數的銅錢,工藝非常爛!遠遠不如明朝早期的銅錢,或者是唐宋時期的古錢。

前朝質量jing美的舊銅錢,在市場上1000文可以換取1兩銀子,顯得非常艦艇。而現在新發行的銅錢,因爲製造的非常粗鄙,所以兩三千文銅錢,才能換1兩銀子。

金銀貨幣方面,也是非常的混亂。

官府鑄造的金銀元寶,成sè還是比較靠譜的。但是,大額的金元寶、銀元寶交易,並不普遍。一般人們將金銀元寶用特製的剪刀,剪成碎銀子交易。而官銀到了民間,會被許多私人財主們重新熔鑄,摻雜一些金屬,進行造假,讓金銀的成sè是比較混亂的。

銅錢混亂的匯率,金銀貨幣的成sè不一,這些都是嚴重的制約了天津的貿易規模發展。

而同時期的歐洲,在貨幣方面,金幣、銀幣、銅幣的製造技藝,利用衝壓技術,也更爲jing美,更能夠防僞。

畢竟,用衝壓鑄幣機器製造出來的貨幣,成本比傳統工藝要低。私錢、假幣,利可圖,最終鑄幣機能夠靠着技術先進,溢價發行。

比如,一塊銀元,用八錢銀子作爲材料鑄造。zhèng fu給予其信用背書,規定一銀元兌換1兩碎銀。這樣,則可以獲得一定的鑄幣發行溢價!

當然了,鑄幣也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假設成本一塊銀元是1錢銀子,那麼也至少能賺1錢的利潤。這意味着鑄幣至少擁有10%的利潤!

前提是,鑄幣工藝要jing美,技術含量高。令私錢鑄造者,沒有辦法以更低成本鑄造出假幣。

而8錢銀子的銀元等價1兩碎銀,而等於是將整個市場的貨幣流通量增加了。變相有着增發貨幣,刺激經濟發展的效應。

金元、銀元、銅圓這些金屬貨幣是第一步。甚至,在將來連紙幣也在肖圖白的考慮範疇中。

中國在北宋時期,已經發行過紙幣,而且發行的非常成功。是宋朝年間,由於商業空間發達,對於貨幣的需求量大增,所以在金融上有了一系列的創新。比如,商人們創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交子是一種以銅錢作爲保證金,發行的紙幣。

原本是四川的民間商人發行,而宋朝的官府承認了這種貨幣,並且提供了信譽背書。交子發行講究“以實馭虛”,一般是以28%的實物貨幣作爲保證金,進行超量發行交子紙幣。而交子的持有人,隨時兌換成爲實物貨幣。28%的實物貨幣,是當時總結出來比較合理的保證金比例。

在交子一開始,宋朝官府僅提供了信譽擔保,並未直接插手貨幣的發行,幣值相對穩定,基本和銅錢金銀一樣。畢竟,使用交子的百姓,一直擔心商人的信譽,一旦有着風吹草動,就會將交子全部兌換成爲紙幣。因此,發行的商人也是戰戰兢兢,不敢濫發,準備足夠的保證金,令人隨時能換到現錢。

而宋朝時期官府見到商戶們靠着發行紙幣賺取大量的利益,於是決定自己發行“交子”。商戶們發行時,官府和百姓都將之當做“賊人”一般的監督,使得他們還沒有來得及耍詐欺騙。而官府發行紙幣,失去了監督,不濫發就是怪事了。

事實上,宋朝的士兵、官吏,一向是以高工資稱著。宋朝zhèng fu爲了養活這麼一批高薪水的公務員團隊,造成巨大的財政赤字。發行紙鈔的目的就是爲了解決財政虧空,濫發是必然的,並且交子逐漸轉型爲不能直接兌換銅錢的信用貨幣。不過,由於慣xing,民間使用交子並未斷絕,只不過一直在貶值而已。一貫錢的交子,到南宋時期,也能兌換兩三百文錢,南宋末年,交子才貶值到一文不值。

而明朝可好,朱元璋決定發行大明寶鈔,壓根就沒有考慮保證金之類的。寶鈔一開始就是“信用貨幣”,而不是保證金貨幣。由於商戶對於朱元璋並不信任,加上大明朝廷對於寶鈔也是濫發,並且限制寶鈔用途。發行不久後,就迅速陷入了貶值之路。而到了明朝中期,寶鈔貶值到連紙張油墨成本也不及的程度。於是,大明寶鈔已經不再發行。

崇禎帝,想到了百多年沒有發行的寶鈔,恢復了寶鈔局,令人印刷一批寶鈔,興致勃勃的召集一些商人,商議嘗試恢復寶鈔流通。結果,京城的一些有名的商人,生怕被攤派寶鈔,連夜跑路,告訴皇帝,說他不在家,寶鈔的事情,等他回來在商量云云。

這裡面,可以看出來,明朝的皇帝,表面上被史書上描述的荒唐啊、殘暴啊什麼的。但是,實際上大多數都是比較遵守規矩的。換做是清朝,皇帝找你商量“借錢”你敢不見?殺頭,抄家,沒商量!

明朝時期,敢不借給給皇帝的大臣、貴族、商人,不要太多!

比如,崇禎末年,國破家亡四處的借錢,而京城中,實際上有7000萬兩白銀至多,但是大臣、貴族、商人們卻偏偏爭相哭窮。有宅子的官員,在宅子門外掛着“本宅出售”的告示。有新衣服的官員,紛紛穿舊衣物,上朝時,人人將補丁打在最明顯的地方,告訴皇帝借錢免提!

這種情況下,可見明朝所謂的皇權du cái,一道聖旨就能決定天下大事,是扯淡!

聖旨?聖旨也要內閣、六部批准吧!皇帝私下發布的,沒有經過文官們的同意批准,這是效的中旨,是可尊也可不尊的。沒有經過內閣六部批准的聖旨,等於是皇帝私人身份寫的一封信,請別人幫他做事,而不具備命令的效果。

簡單說,明朝的皇帝,被一堆條條框框被綁住了權力,根本不是聖心du cái,隨心所yu。

從某種意義而言,明朝的內閣制,已經非常類似於後世英國的君主立憲。就差一個憲法,明朝就可以華麗轉型君主立憲制國家。

當然了,明朝文官制度先進,並不代表金融制度先進。

明朝雖然貨幣、金融制度混亂。

不過,明朝的金融秩序混亂,被大量海外流入的金銀銅之類的貴金屬,給掩蓋起來。使得明朝末年,工商業之繁盛,不下於宋朝時期。宋朝、明朝,是中國的兩次商品經濟高峰,也就是所謂資本主義萌芽。

之所以萌芽沒有開花結果,是有很多的缺陷。比如,農業人口太多,城鎮工商業佔據經濟比重太低。還有金融、貨幣上供應很成問題。

最起碼,大明連自己的鑄幣權都沒有徹底掌握。官府能鑄錢,私人也能鑄錢。而金銀貨幣,本土產量可以忽略不計,完全依賴海外進口了。這等於將貨幣發行的控制權,交給了外國金銀礦山了。

肖圖白並不是太滿意,靠着海外的貴金屬流入,代替大明自己的發行貨幣!沒有嚴格的掌控貨幣發行權的機構,就沒有穩定的匯率。

沒有統一的匯率,沒有統一的貨幣標準!混亂的貨幣匯率,對於工商業的發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

所以肖圖白想到了,效仿歐洲,用衝壓鑄幣機器,鑄造jing美、難以仿製的金幣、銀幣、銅幣。。)

第54章 黨報(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142章 勝了(二)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37章 探病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34章 佈局(一)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80章 虜變(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75章 糧商(一)第179章 遊街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56章 建黨(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45章 虜退(二)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55章 黨報(二)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77章 創刊(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49章 皇家布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80章 暗流(一)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65章 重農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98章 情報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9章 皇家新軍第263章 返航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174章 赤字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98章 情報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03章 總督(一)第56章 建黨(一)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46章 聖旨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59章 棱堡(一)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55章 黨報(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45章 虜退(二)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20章 震動(四)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179章 遊街第241章 問策(三)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83章 暗流(四)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265章 重農第98章 情報第183章 暗流(四)第183章 暗流(四)
第54章 黨報(一)第181章 暗流(二)第142章 勝了(二)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137章 探病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34章 佈局(一)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80章 虜變(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75章 糧商(一)第179章 遊街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56章 建黨(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45章 虜退(二)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55章 黨報(二)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77章 創刊(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49章 皇家布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80章 暗流(一)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65章 重農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98章 情報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9章 皇家新軍第263章 返航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174章 赤字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98章 情報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03章 總督(一)第56章 建黨(一)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46章 聖旨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59章 棱堡(一)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55章 黨報(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45章 虜退(二)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20章 震動(四)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179章 遊街第241章 問策(三)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83章 暗流(四)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265章 重農第98章 情報第183章 暗流(四)第183章 暗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