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

在13世紀開始,歐洲出現了一個叫做“文藝復興”的現象,表面上是復興歐洲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知識,實際上卻是通過海量學習阿拉伯、中國、印度等等文明的先進文化,來完成從野蠻到文明的蛻變。說句不好聽的話,在13世紀以前,歐洲人對於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知識也是不太瞭解的,還是十字軍東征阿拉伯,從阿拉伯人的圖書館中,獲得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書籍,才讓歐洲人重新獲得了古典文明的傳承。

在西方文藝復興時代不久,中國在明朝末年,也發生了名爲“西學東漸”的現象,這種現象既是西方的思想、學說,向中國傳播的過程。

明末的“西學東漸”原是中華文明中一些開明讀書人和統治階層,有意海納百川,吸收西洋文明養分,來充實自身。這種吸取養分的過程,對於一個文明的科技、經濟、文化的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不過,明末的西學東漸過程,在滿清入關後被中斷了兩百多年,一直到鴉片戰爭之後,纔出現了第二次“西學東漸”!

而明末的西學東漸,是中國擁有經濟文化強勢,主動吸納西方文化對於自身進行優化。而清末的“西學東漸”則伴隨着一系列殘酷的殖民戰爭和經濟掠奪。

明末時期發生的第一次西學東漸,大約翻譯了兩三百部西方著作。這裡面宗教、軍事、天文、數學、農業佔據絕大部分。

而何塞一次性蒐羅了1萬多本西方的書籍,比明朝歷史上的西學東漸,傳入中國的書籍要多幾十倍。

這不得不說,是金錢的魔力作祟!

關於歐洲的1萬冊各類的書籍,經過市舶司的翻譯人才的不斷的清點,絕大多數都是沒有重複的。

事實上,天津市舶司此時可謂是整個大明朝最開明的一個政府部門,因爲翻譯人才的稀缺,所以市舶司並不限制翻譯人才的國籍,基本上是唯纔是舉。

整個天津市舶司的翻譯團隊中,翻譯家人數有40多人,其中大明本國的翻譯家只有11人,剩下的30多人都是外籍人士。

日本人、朝鮮人、蒙古人、荷蘭人、葡萄牙人、瑞典人,等等各大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翻譯人才,紛紛受聘與市舶司。

經過市舶司的翻譯家清點、歸類,那1萬多冊西方書籍中,雖然有大量無意義的神學、小說、詩歌。

不過,地理、數學、自然科學、礦產、化學、物理、機械之類的科技書籍也有1000多部。

大多數圖書,都是歐洲發行量比較大的著名刊物。

比如16世紀地理學的鉅著《世界概觀》——1570年左右出版的歐洲第一部公開出版一本世界地圖冊。這一本地圖冊是根據當時歐洲大量的地圖冊,進行整理修改,對於人們認識整個世界,有着巨大的幫助,所以在整個歐洲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其他的《歐洲地圖》、《新世界》、《今古地理學引論》之類的地理書籍,也都是西方航海地理大發現的產物,非常具備參考意義。通過這些地理大發現成果,可以知道歐洲、亞洲、非洲、美洲的世界地理概念。

欲要走向大航海時代,必須要先了解這個世界。好在歐洲人數百年的航海探險成果,大大降低了將來大明朝向世界航海、殖民的難度。

還有歐洲礦物學之父、冶煉學之父的阿格里科拉著作《論地下礦藏的源地和成因》、《論金屬》這部對歐洲近代的採礦、冶煉起到了巨大指導作用的書籍,也出現在被引進的書單之中。

其他的礦業開採書籍,如《礦山手冊》、《實驗手冊》、《論高熱技術》、《論玻璃製造技術》,都成爲了大白菜一般向大明兜售。

西方醫學書籍也有不少,如《論流行病》、《梅毒或法國病》、《醫學統計方法》、《外科大全》。以後世人的眼光去看,這些醫學著作裡面謬論多不勝數,不過,裡面總有不少可貴的新發現。比如,近代西醫的外科手術方面研究,以及將數學統計應用於醫學上,都是值得中醫學習的。

而數學方面的《數學精義》、《分析術引論》、《論方程式的整理與修正》、《新科學》、《幾何學》、《立體與平面的軌跡引論》這一系列的數學新著作,已經超過了徐光啓早年未翻譯完本的《幾何原本》這種古希臘經典數學書籍。

更牛逼哄哄的《測量酒桶體積的新科學》裡面,已經包含了“無限小”這種微積分概念。那麼肖圖白自己高等數學也只是門外漢,但是也知道,微積分對於科學、工程、機械等等領域的巨大促進作用。

最令肖圖白比較振奮的是,這些西方書籍中更包括機械製作,其中就有一些機牀方面的技術。此時的歐洲機牀技術,最普及的是鐘錶加工業所研究出來的螺紋加工車牀、齒輪加工機機牀,雖然這些機牀非常的簡陋,不過也是有着巨大的借鑑意義。

而中國古代的機牀方面,比較普及的主要有水力磨牀,不過,磨牀方面並不是用來加工機械零件,而是用來加工農產品。

肖圖白甚至知道,機牀技術的發展,意義其實還超過蒸汽機。蒸汽機提供的是動力,真正的工業化、標準化生產,還是要靠機牀技術的進步。

關於這些17世紀已經出現的簡單的機牀書籍,肖圖白非常重視。畢竟,機牀技術是一點點積累上去的,加工的精度也是低到高。

機牀的加工精度不斷提升,其實也就一種目標很明確的攀科技樹行爲。

此時大明朝如果不重視機牀,工業革命也無從談起。在驗貨完成之後,肖圖白非常滿意的給老何塞支付了11萬兩的書本費。

老何塞眯着眼,心花怒放。

而肖圖白心中何嘗不是得意開懷,知道自己用11萬兩購買的這些書籍。如果迅速轉化爲生產力,能夠創效的經濟效益甚至會超過上億兩。

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34章 佈局(一)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3章 計劃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76章 買辦(二)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75章 買辦(一)第75章 糧商(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91章 鎮壓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60章 棱堡(二)第175章 買辦(一)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72章 豐收(三)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71章 豐收(二)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60章 棱堡(二)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246章 長崎(二)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75章 買辦(一)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01章 香水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17章 震動(一)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71章 豐收(二)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40章 問策(二)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42章 勝了(二)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81章 暗流(二)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241章 問策(三)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81章 暗流(二)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117章 震動(一)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37章 探病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
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34章 佈局(一)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3章 計劃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76章 買辦(二)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75章 買辦(一)第75章 糧商(一)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91章 鎮壓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60章 棱堡(二)第175章 買辦(一)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72章 豐收(三)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71章 豐收(二)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60章 棱堡(二)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246章 長崎(二)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75章 買辦(一)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01章 香水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17章 震動(一)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71章 豐收(二)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40章 問策(二)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42章 勝了(二)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81章 暗流(二)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241章 問策(三)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81章 暗流(二)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117章 震動(一)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37章 探病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