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

“李大人,您真是貴人多好運,才能發現這般品相上好的礦區啊!您看,這是這亮閃有光的是鏡鐵,這形如球狀的是腎鐵,這長直條狀是筆鐵,這如鱗片一般重疊的是雲鐵,以小人多年經驗來看,這外露之處,便有如此之多的各類鐵相顯現,其地下定然礦脈深遠,藏量極豐。小人敢打包票,此地的礦石儲量若煉成鐵,便是裝備數十萬甲士,亦是小事一樁。”

李嘯站在這塊單縣龍王廟的地界上,一臉微笑地聽着一名身穿粗布短袖襟衣面孔黎黑粗糙的人,正一臉興奮與歡喜地向自已介紹鐵礦情況,說得唾沫飛濺。

這名向李嘯介紹的人,名叫顏均,原是遼東鐵嶺的紅印山鐵場作頭。韃子攻陷鐵嶺後,顏均帶着一家老小,先逃遼陽,再逃錦州,後在錦州之處,因其長子被選爲流民戰兵,全家人得以家屬身份,入李嘯軍中安身立命。

顏均這段時間,一直與其他家屬一樣,每天都在協助工匠們修建赤鳳堡。只是近日,贊畫吳亮秉李嘯之意,在軍中詢問招攬是否有懂挖礦鍊鐵的工匠,顏均見機會來臨,遂立刻向吳亮自薦。聽完顏均的自我介紹後,吳亮十分高興。於是,這次李嘯率領甲總軍兵前往兗州平定流寇之時,顏均也隨軍前往。

見得顏均說得這般有條理,李嘯心下甚喜。原先他對顏均尚有疑慮,今番聽了他這般說辭,李嘯認定,此人便是自已現在極需的人才。

李嘯遂笑着對顏均說道:“看來顏均你對開採鐵礦確有研究,既如此,我便委你爲鐵場總頭,將來全權負責此處鐵礦開採冶煉。我着吳贊畫協助於你,所需工具、人力、花費等等讓其一併幫你解決。”

顏均大喜過望,跪地叩謝道:“千戶大人如此看重小人,小人敢不盡心全意,定不負大人重託!”

李嘯鼓勵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顏總頭,開辦鐵場一事,皆且先別和任何人說。待我軍在此處城堡建好後,鐵場方可開始籌建,此事要緊,顏總頭勿必謹慎。”

“大人放心,小人不會對任何人說及此事。”

。。。。。。

李嘯是個謀定而後動的人。

所以,在修建了勞工與軍兵暫住的草房之後,接下來的工作重點,便是修建這座李嘯苦心謀劃的城堡。

李嘯的規劃磅礴而大氣。

他打算在大劉莊與龍王廟相交的地界,在橫貫單縣南部的太行堤河北岸,擇一處地下沒有礦脈的空地,建一個周長12裡,面積爲2.25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堡。

這座城堡,將開有東、西、北三座城門,四周皆挖有護城濠,正好利用太行堤河的河水填充,使其環城而過。

每門城門,都會建有甕城、而城樓、炮位、女牆、雉堞之類,亦會全部修建齊全。與赤鳳堡一樣,設計爲城高爲15米,牆面馬道寬6米,大大加強城堡的防禦力。

而這座城堡的功能定位,將會相當專一,純粹是專門爲了將來的鍊鐵工業所設計。

本來,李嘯可以先建個小堡以駐屯軍兵,但現在他有錢有人員,又沒有超出李懋芳的方圓十里的約定,李嘯便打算一步到位將此城堡建好,省得以後還要重新擴展建設,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這座城堡,聽起來很大,其實也不算太大。

李嘯甚至還覺得頗小了些。

要知道,現代中國的一座中型鋼鐵廠,佔地面積基本上都有10至15平方公里之大。諸如上海寶鋼之類,更是面積極廣,加上外圍工廠,約爲40多平方公里。不說現代,就是在此時的後金,在瀋陽城外的官道兩旁,光打鐵鋪子便是數百家,延伸到了數裡之外。

這座城堡,李嘯已想好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

鐵龍城。

取這個名字,一是因爲這座城堡壘建於龍王廟之地,二是因此地產鐵,故這鐵龍城的名字,頗爲恰當。而且此名,倒也與李嘯軍的赤鳳堡相映成趣。

李嘯的初步規劃是,將這鐵龍城建好後,裡面也與赤鳳堡一樣,規劃四條中央大道,把整個城堡規劃爲東北,西北,西南,東南四個大區。

東北區爲軍隊駐屯地,修建軍營,馬廄,校場,武庫,糧倉之類建築,同時空餘一些地方,作爲辦事官署所在地。這個地方,李嘯打算到時再修建內牆,將它與其他制鐵工業隔離開來,以確保軍事機密不會輕易泄漏。

東南區爲冶煉區,將修建鍊鐵高爐、炒鐵場、鍊鋼廠、以及鐵錠倉庫、煤炭倉庫之類建築。將來不管是製造生鐵錠,還是熟鐵錠、鋼錠之類初成品,全部在這裡生產。

西南區則設爲鍛冶場,將來要在裡面建起各種鍛冶廠房,用於打製各種盔甲、刀劍、盾牌、以及各種生活器具等物品。

而西北區,李嘯則打算將它建成火炮廠、火銃廠、彈藥廠、維修廠等與李嘯軍最爲密切相關的軍工產業。當然,現在李嘯還沒合格的工程人員與設備,但這並不妨礙他提前作好規劃。

可以說,李嘯苦心設計的這座鐵龍城,將會是李嘯軍發展的命脈與關鍵。

這也是他之所以要把這些關鍵的工業技術,全部集中在一塊的原因。李嘯認爲,把這些工業統統修建在一座防護完備的城堡中,無疑會讓其運轉更加便捷,軍隊也可以憑城據守,更好地進行保護。

而那些粗放型的挖礦、碎礦、洗礦之類場地,則皆設在鐵龍城之外,只把挖出並碾碎洗好的鐵礦運入城中冶煉製作。

如果建了這座鐵龍城,再加上外面的挖礦碎礦之類場地,李嘯軍在單縣佔有的面積,絕對會遠超方圓十里,不過李嘯並不怕李懋芳再來說三道四,畢竟他建的城堡只有9平方里,正好在李懋芳的要求之內。而外面這些已被黑蠍子部焚掠一空,眼下正荒廢空閒土地,李嘯完全可以在這些富集礦脈的土地周圍,再建幾座崗樓,宣稱此處爲軍事禁區,從而合法地將這些土地據爲已有。

當然,李嘯也不是完全倚仗武力,對於自已佔據其地修理城堡而喪失土地的當地村民,李嘯給了他們每畝地6兩的補償,而且還答應,日後可吸納其入自已軍中做事,以免其將來生計之憂。

李嘯給的銀錢,可是個大數目,要知道萬曆年間,山東當地一畝普通田地才能賣7或8兩,現在戰亂之世,土地更不值錢,諸如登萊之地,一畝地只能賣出一兩或二兩。李嘯肯給一畝地6兩,足見誠心。那些得錢的失地村民,個個感恩戴德,無人復有半句怨言。

土地選址堪測完成後,李嘯一聲令下,鐵龍城,這座包含着李嘯對將來殷切希望的城堡,終於開始建設。

由五千多流寇部衆,四千多無家可歸的單縣村民,所組成的龐大建設隊伍,開始沿着常大利等工匠劃好的粉灰線,開始挖土方放地基。

因赤鳳堡的各類建築,此時已基本完成。常大利等工匠,按李嘯之令皆已從赤鳳堡中趕了過來,負責各類建築規劃事宜。

由於赤鳳堡修建得極其完好,李嘯對常大利極爲信任,故他把修建鐵龍城的工作,也交給他來總體負責。而從單縣、金鄉縣、成武縣等地召集的工匠,亦讓常大利統一管理。

此時,李嘯所要求打造的四輪馬車,也建好了十五輛。沒想到,雖然車馬行還沒成立,但這些四輪馬車卻能先在這鐵龍城的修建上派上用場。

這十五輛四輪馬車,每車能拉六千斤到八千斤貨,現在和其他當地工匠自備的馬車牛車一起,從單縣縣城,以及臨近的曹縣、金鄉、城武、魚臺等縣鎮處,不停地拉送裝運青石、磚頭、泥灰等物,以滿足工地建設需要。

望着工地上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樣子,李嘯心下十分欣喜。

李嘯給這些人的薪資標準是,常大利之類總負責的大工頭,李嘯慷慨地給了他每月8兩的薪資,下面的分部負責工匠頭目,則是每人3兩,而各名普通做的工匠都是每人每月1.5兩銀子。

而幫工的單縣村民,和從流寇中分離出來的河南百姓,則視每名勞力幹活的輕重程度,分別給予0.5兩至1兩。

至於那些老營或新附軍流寇,則是完全沒有任何薪資,不僅如此,這些處於李嘯軍兵監督下的流寇勞工,一但幹活不用心,就會遭到監工的抽打,那沾了鹽水的皮鞭,足以讓捱打的流寇勞工銘心刻骨。

當然,有大棒就要有蘿蔔,在他們捱打幹活之時,李嘯也給了他們一線希望。

那就是,新附軍流寇,視表現情況,在一年或三年的勞改後,可享受普通家屬待遇,每月有薪資與伙食補貼,表現優秀者,可加入李嘯軍戰兵。

而那些老營流寇軍兵,則同樣視情況,在3年或5年的勞改後,可享受普通家屬待遇,並同樣有入選李嘯軍戰兵的機會。

高壓勞改,再加上希望誘惑,李嘯相信,這些曾經殺人不眨眼的傢伙,終有一天能服服帖帖爲自已所用。

李嘯粗算了一下,現在全軍所有薪資伙食之類開銷,加起來,每月銀錢消耗達到了25000多兩。

而建好這座城堡,常大利粗略估計了一下,大概總共要花12萬兩銀子,由於勞工充足,可在近三個月後,便大體建好。

這樣可以輕易算出來,從開建這座城堡到完工這三個月內,李嘯現有的40萬兩積存銀子,就會迅速地用去將近一半!

真真花錢如流水啊!

而鐵龍城建好後,各類設備的引進,廠房的興建,又是一大筆銀子的開銷。

除此之外,還有每個月將近2萬兩的固定薪資與伙食開銷,都是繞不過的坎。

贊畫吳亮眉頭深鎖,雖然他故作平靜,只是李嘯還是看得出他內心在擔心什麼。

“吳先生,不必擔憂。有出纔有進,這銀子如果不花,就是死物,沒有任何效益。你放心吧,將來這鐵龍城,非但會將我軍現在的花費全部賺回來,還會讓我軍真正走上快速發展之路。”

李嘯拍着吳亮的肩膀,鄭重地對他說道。

他的臉上,滿是自信的微笑。

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數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三十章 規劃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十六章 暗謀第四章 歸途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十二章 搶馬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十四章 考校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十八章 軍令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
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數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義之辨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三十章 規劃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十六章 暗謀第四章 歸途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十二章 搶馬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十四章 考校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十八章 軍令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