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

而在這時,聽到城外的隆隆炮聲突然沉寂,原以爲唐軍破城在即的圖魯拜琥,正憂慮接下來到底要如何抵抗唐軍入城攻擊的他,不由得大喜過望。

“好麼,唐軍應該是沒炮彈了,奶奶的,真真老天保佑。”圖魯拜琥一臉喜色,狠狠地抹了一把滿臉的灰塵,大聲道:“他們的火炮已成廢物,再無進攻能力,那現在咱們可得抓緊時間,莫怕辛苦,立即就地修補城牆,以防唐軍的下一波攻擊!”

“得令!”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裡,城中百姓皆被緊急動員起來,被圖魯拜琥手下軍兵,連打帶罵地驅使着,裝泥運土,擔磚送石,開始緊急給殘破不堪的城牆緊急加固修漏補缺。

而且,爲了保險起見,圖魯拜琥決心儘可能利用城中豐富的人力,他下令,覆在原有的北面右側城牆後面,再修建一道土石城牆,以防禦唐軍的火炮攻擊。

圖魯拜琥命令一下,這北面城牆右側,頓時一片忙碌,城中的軍民百姓,畏其淫威,紛紛腳不沾地修補城牆,修建新牆,忙得倒是不亦樂乎。

圖魯拜琥爲加快進度,遂又另下令,拆毀城中居民房屋,用其中的木料磚石,作爲修補城牆以及興建新牆材料,以加快修補與興建的速度。他這個決定,讓城中百姓暗自痛罵不已,卻無人敢於違抗其命令。

此時此刻,在城外透過殘破的城牆的空隙,看到城中這般忙碌景象的唐軍統帥劉文秀,心下不由得甚是好笑。

這個圖魯拜琥,現在來臨時抱佛腳,想用這樣的方式來阻止唐軍的進攻,真真殊爲可笑。

他們完全地低估了唐軍火炮的威力,卻又對自已這臨時修補的城牆與新建的土石城牆,有着近乎迷信的依賴。

所以劉文秀與城外的唐軍,皆以十分悠閒的態度,看到城中的守軍與百姓急急修補城牆,倒有如觀看一羣忙碌不休的螞蟻一般。

時間過得很快,天色黑透之際,四個時辰終於過去了。

此時,那曲城的北面城牆右側剛剛補好,裡面內砌的那道土石牆,也大致完成了一個外部輪廓,看上去,倒也有個防禦的樣子。

只有唐軍主帥劉文秀知道,敵軍臨加加固修築的兩道城牆,其實都不過僅是個樣子貨罷了,在自已接下來的重炮轟擊下,其真實效果將會立即原形畢露。

“且讓你們得意今晚,明天,再來嚐嚐我軍的厲害。“劉文秀撤兵回營之際,暗自冷笑。

次日天明,圖魯拜琥等人在度過了一個惴惴不安的夜晚後,重炮攻城又開始了。

劉文秀厲聲下令:“全體火炮注意,重新開始齊射轟擊,一定要徹底打垮這北面城牆!”

“得令!”

指揮火炮發射的唐軍炮隊指揮官,他手中的紅色令旗,又高高舉起。

“預備!”

“放!”

“砰!”

“砰!”

“砰!”

“砰!”

……

重炮怒吼,餘焰飄飛,濃煙漫天,又一輪重型龍擊炮齊射轟擊後,巨大的鐵彈撞擊聲與城牆垮塌聲,有如死神的咆哮,連綿響成一片。

整個北面城牆,大塊碎石飛濺,城牆中的夯土象下雨一樣飛揚而出,有如撕碎的布片一般的雉堞和女牆,飛散到四面八方。

只聽得轟隆隆幾聲讓大地震顫的悶響,整個北面城牆,呈現更加破碎剝落的形狀,外牆貼磚大塊地剝落,裡面內祖襯的青石也條條裂開,一道道有如行爲藝術般四處瀰漫的粗深裂縫,更加肆無忌憚地在牆體上張牙舞爪,那些臨時修補的磚石木料,更是四處飛濺亂七八糟,方纔三個時辰的緊張修補,在這一刻原形畢露。

“哼,本鎮就知道,敵兵這番修補,就是他孃的銀樣蠟槍頭,完全都是樣子貨罷了,根本就是中看不中用。各位兄弟都聽好了,給老子繼續猛攻,決不要停,一定要把城牆徹底轟垮!“

“得令!“

終於,又經過了四輪齊射後,這那曲城北面右側城牆,在震耳欲聾的轟隆聲裡,徹底垮塌了。漫天塵埃飛濺,把天空染成一片薰黃。原本巍峨嚴整的城牆,則成了一座破敗散亂的小土丘。

“很好!繼續打,再把裡面他們建的臨時土牆,也給老子轟他個稀巴爛!”

“得令!”

接下來的轟擊,讓劉文秀髮現,敵軍苦心營造的這座臨時內牆,比他想象的更爲脆弱。

僅僅只在兩輪齊射後,這座強徵民伕百姓,拆遷了百姓居房的苦心營造的臨時磚木土牆,在巨大的轟隆聲裡完全垮塌,幾乎無法保持牆面形狀。

此時,猶自帶着軍兵扼守城中各個街口要道的圖魯拜琥,見到這忙了三個時辰的兩道城牆,皆這般迅速地土崩瓦解,他心情的懊惱與恐慌,簡直難以言表。

他擡起頭,望向灰濛濛的天空,心情如同這個黯淡的早晨一般,低沉迷茫。

城牆已破,自已率領城中守軍,真的能守住這那曲城麼?

圖魯拜琥陷入一片迷茫之際,唐軍統帥劉文秀,已開始下達攻入城中的命令。

“傳本帥軍令,全體5000名火銃手,與盾兵配合,列成三段擊陣型直攻入城,橫行哨居後掩護,槍兵列陣在最後,徑入城去,消滅敢於抵擋的一片敵軍!”

“得令!”

劉文秀此令方下,北面的唐軍軍陣中,共有5000名火銃手,人人身披燒得滋滋響的火繩,手中拿着早已裝填好的烏黑髮亮的魯密銃,排成三排三段擊形狀,跟着前面的2000名盾兵,在整齊的鼓點聲中,齊步向城中走去。

在火銃手的後面,則有如機甲怪獸一般的橫行哨隊員緊步跟行。他們分成了兩部,分居兩側,牢牢護住兩翼。

而在最後,是大批的槍兵緊緊跟行,準備在魯密銃兵撤下之後,就衝上前去,與藏軍肉搏對戰。

在這段時間裡,退下城去的圖魯拜琥,已帶領全城的藏軍與青壯,在各個街巷入口處,緊急搭建了防衛工事,作好了與唐軍在城中進行巷戰的準備。

見到遠處的唐軍盾兵與火銃兵,一齊齊步整齊踏來,正指揮着一從藏軍在各道街口位置佈防,並親自押陣在後的圖魯拜琥,不覺面如死灰。

圖魯拜琥方纔已在千里鏡中親眼看到,唐軍的魯密銃齊射,對出城衝擊的藏軍騎兵,造成了多麼大的擊殺效果。那堪稱屠宰一般的場面,讓他想起來就心肝發顫。

他親眼看到,從這燧發魯密銃射出的不過三錢重的小小鉛彈,比其他明軍所用的普通火銃,可要強大太多。

要知道一般火銃,最多打個六十來步遠,而這燧魯密銃,卻是自已親眼看到,可在三百多步外,就將自已陣中裝甲最好的藏軍騎兵,給活活射殺。

這還是在唐軍火銃手沒有集齊且緊急出動的情況下,便能取得的這般輝煌戰果,而現在,這5000名唐軍火銃兵齊來射擊,這威力與殺傷效果,可想而知有多麼駭人。

望着唐軍軍陣越行越近,看到那一杆杆正徑自衝來的烏黑燧發魯密銃,圖魯拜琥心跳如鼓。

怎麼辦?

就這樣龜縮着,等他們攻上來麼?

不行,不能這樣任唐軍放肆進攻,自已決不能只當一個任打任殺活靶子!

如果唐軍在一百六七十步外,繼續這樣不停射擊的話,那麼,自已的手下,就算有再多的兵馬,也會被這樣的一邊倒屠殺給打得崩潰的。

坐以待斃,是一個最無能也最愚蠢的方案。

那麼,自已現在唯一的辦法,就要抓緊時間,利用兵力優勢,命令全體守軍,一齊衝殺出去,把這些該死的唐軍火銃兵幹掉,絕不能讓他們象打靶一樣射殺自已的數萬手下。

想到這裡,圖魯拜琥一臉近乎扭曲的猙獰。

他衝着旁邊同樣瑟瑟發抖的噶瑪,厲聲喝道:“奶奶的,再這樣守下去,只怕最終難逃一死。與其坐以待斃,不若拼死一搏!你給我聽好了,趁唐軍尚未過來,你迅速帶領五千名精銳守軍,作爲先鋒突擊隊,突出工事,去突襲那唐軍火銃手,與其近戰搏殺,讓他們的火銃發揮不了作用。本將隨及會帶城中全部軍兵,接應殺出。我們一定要用兵力優勢,將這些該死的唐軍拼力打退!’

“是!在下明白!“

這名噶瑪抹了一把滲出的冷汗,繃着臉大聲接令,隨後,他快速挑選出五千軍兵,準備出城與越來越近的唐軍戰陣近戰搏殺。

一場短兵相接的殘酷戰鬥,終於要開始了。

昏沉的天幕下,那名噶瑪帶領着五千名精銳藏軍,一齊鼓譟吶喊着衝出工事,向正在行進的唐軍戰陣中最前面的火銃兵,疾速衝去。

見到藏軍衝出工事,向自已鼓譟衝來,唐軍軍陣立即停住了腳步,隨即擺開陣型,準備迎敵。

“預備!”

“放!”

“砰砰砰砰!……”

隨着領頭的唐軍火銃隊長一聲暴喝,三排唐軍火銃手,迅速擺成前後三排的三段擊式陣型。

4500杆魯密銃中,最前排的1500杆,首先打響。

然後,第一排退下,至第三排後面,第二排的1500杆魯密銃緊跟着打響。

接着第二排再退到第一排後,第三排銃兵頂上來,再打放了1500杆魯密銃。

至此,一次完整的三段擊,打放完畢。

到了第三排的銃兵打放完畢後,原先最早的一排銃兵,已然又裝好火藥與子彈,繼續頂上最前頭,準備重新開始新一輪的打放,這三段擊流程,又重新開始。

爆豆般的槍聲,綿密響起,槍口餘焰組成一排暗紅色的飄飛火幕,濃重的白煙立刻在排成一排筆直直線的盾牌上,連綿涌起。

無數顆呼嘯的三錢重的細小鉛彈,發出輕微的尖嘯,向對面狂衝而來的藏軍,疾射而去。

這些熾熱滾燙的細小鉛彈,呼嘯而去,立刻有如熱刀扎黃油一般,輕易地穿入那些藏軍的身體中。

在唐軍這般近乎無休止,彷彿綿密不絕的魯密銃打擊下,那五千名一同前衝而的藏軍,在第一次三段擊齊射時,就瞬間被射殺了八百餘人。

領頭衝鋒的那名噶瑪,因爲身上穿的鎧甲鮮明亮麗,相當與衆不同,故他本人,簡直堪稱爲子彈磁鐵。

唐軍的第一番三段擊齊射,整整十五顆鉛彈,同時擊中了他,讓這名噶瑪從頭到腳,佈滿了密密的小血洞。

這名本來揮舞着戰刀,吶喊前衝的藏軍噶瑪,彷彿被突然捱了一記重錘一般,生生地停住了前衝的腳步。呆怔了不到一秒,便撲地仰面倒地,再無動彈。

這名領頭的那曲城頭人噶瑪一亡,遭遇迎頭痛擊傷亡慘重的藏軍,頓是陣型大亂。

剩下的四千來名藏軍,稍一呆滯,便是人人如得失心瘋一般,哀嚎着轉身逃跑。更有極多的人順手丟了武器,只求能跑得快些。

只不過,後面的三段擊間隔時間極短,那綿密不停的魯密銃,將他們的逃生渴望徹底打消,無數顆鉛彈追上了他們,又將他們從背後射殺了五六百人。

在見到剩餘的三千餘藏軍,以極其狼狽的姿勢逃回本陣之後,唐軍火銃手才收拾武器,在一聲喝令後,繼續與後面的本陣兵馬一起,保持着平穩的陣型,向城中繼續推進。

而看到這一悲慘的一幕,主將圖魯拜琥,和全體躲在緊急修建造的工事後面的藏軍,頓時皆被打懞了。

對面那些可惡的唐軍,那密密麻麻的數千杆魯密銃,噴射着惡魔般的火焰,彷彿永遠都不會停下來一般,竟一口氣將出陣外想要近戰絞殺的五千藏軍部當場擊潰,殺傷極多,這簡直出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這樣綿密而集中,且彷彿永遠不會停止的射擊,這種把已方部隊全部消滅的屠殺式戰鬥,對藏軍的心裡打擊十分巨大。

圖魯拜琥的內心,在不停地滴血。

靠!唐軍的火器這般凌厲,這根本不是在打仗,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屠殺!

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六章 選擇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十章 門第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六章 選擇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
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七百三十七章 金聲桓投降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六章 選擇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十章 門第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六章 選擇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