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

更新時間:2006-6-19 21:07:00 字數:5797

《元寧史記•后妃列傳》

崇明六年四月,朔因管教之失受申斥,妃於宮中閉門自省,皇太后嘉許之,晉昭儀,正三品,列後宮之首。

因爲軍械的問題,尹朔受到前所未有的責難,紫蘇發下的硃諭幾乎讓人以爲尹家就要被滿門抄斬,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

兵部的官員,尤其是軍械司的官員,幾乎清洗一空,兵部本就是齊朗的職權範圍,現在更是水潑不進,。

正在尹朔擔心自己會被彈劾,從而失去議政首臣的地位時,宣政廳傳太后懿旨,以恭謹嫺雅晉慧婕妤爲昭儀,正式位列後宮之首,這讓尹朔恢復了稍許信心。

幾天後,紫蘇對尹朔所上的請罪表批覆爲“家門不幸,卿亦受責,何罪之有?”,並以硃諭明發議政廳,表明尹朔乃至尹家都不會因軍械一案受到牽連,議政首臣之位自然不會有任何變化,朝中本來有些紛亂的氣氛再次平靜下來,不過,只是表面上的平靜。

按元寧的傳統,協管各部的議政大臣七年一換,各部與地方官員任期五年,不許留任,按吏部考覈的成績決定平調還是升遷,當然,也有可能免職不錄。這是文官,武將則分屬兵部、吏部與議政廳,三品以上的武將由議政廳調派,兵部與吏部都不得不干預,五品以上由吏部調派,以下才歸兵部掌管,就連這也只是書面上的東西,事實上,軍隊五品以上的將領都由皇帝親任,七品以下的軍職,可以建立幕府的將軍便可任免,兵部只是登記而已,即使如此,兵部仍然舉足輕重,因爲,所有兵餉與軍資皆歸兵部掌管,所以,協管兵部的大多是議政首臣,不過,例外也很多,齊朗並不是第一個。

朝廷平靜的表面之下是洶涌的暗潮,起源便是議政大臣七年一換協管所部,最先提出這件事的是三司的諫官,理由是冠冕堂皇的“維護制度”。

崇明六年,成越的平民是最開心的,先是皇帝的元服禮,再是風越海峽的大捷,接着是兵部弊案,現在又輪到議政大臣的爭權了,天氣越來越熱,戲卻是更熱鬧了。

平民百姓不懂得朝廷重臣的想法,在他們看來,三司諫官們的不斷上書,不過就是在爲不同的議政大臣爭權奪利,不能說錯,也不能說對,只能嘆一聲,天子腳下無凡夫啊!

其實三司的正堂何嘗想淌這個渾水,可是,三司向來是清流士子的地盤,在他們看來,朝廷的制度不能違背,而且,官員輪換之制是爲了避免久任一處、結黨營私,既然地方官員的輪換是正常進行的,議政大臣協管之權就不能例外。

所有的奏章都被紫蘇扣在中和殿,不詔、不發,其它事情一切照常,只有近身服侍的宮人知道,太后已經非常不悅了。

三位議政大臣保持了沉默,尹朔閉門自省,謝清在處理軍械案,齊朗要統籌戰後的安排,在這個被人認爲是爭權的事件中,三個當事人實際上根本沒有摻和。

身處水深火熱的夾縫中的三司正堂對此不可能無所知覺,並不常在一起的三人坐到了一起,商議之後,吳靖成被要求去見齊朗,誰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齊朗一系的人呢?

齊朗沒有給他好臉色看,不過,也許更多的是因爲他的妻子臨盆在即,而沒什麼心思見客人。

“齊相,這次三司……”吳靖成不敢和齊朗繞圈子,坐下後便直言以告。

“諫表上你署名了?”齊朗打斷他的話,略顯訝異地問道。

吳靖成連連搖頭:“下官自然沒有!”

“那有什麼問題?”齊朗顯然不是很在意這件事。

“下官擔心,這件事會不會讓太后娘娘不悅!”吳靖成憂心忡忡,小心地問他。

“不會。”齊朗答得爽快,吳靖成正要鬆一口氣,就聽齊朗淡然地扔出一個晴天霹靂。

“太后娘娘都已經怒火沖天了,哪來什麼不悅!”

“齊相!”

“沒署名,你怕什麼?”齊朗皺眉,對吳靖成的驚呼十分不滿。

吳靖成一時語塞。

“好了,沒事你先回去吧!”齊朗下逐客令,“這件事與你們無關,下面有官員想如何便如何吧!你們不必管!”

“是。”有這句話,吳靖成就安心。

讓人送吳靖成離開後,齊朗便沒有離開大廳,反而倚向椅背,靜靜地思索什麼。

“少爺……少爺……”管家走進大廳,見齊朗深思入神,皺了皺眉,卻也只能硬着頭皮出聲。

“什麼事?”齊朗淡淡問道。

“老夫人吩咐,少夫人臨盆在即,應該請少夫人的孃家人過來了。”這是世族的傳統,不過只有正室或寵妾纔有此待遇。

齊朗擺擺手,好笑地道:“這種事母親決定即可,問我做什麼?”

管家自然也知道,內宅的事不必齊朗過問,有些尷尬地回答:“老夫人的意思,讓少爺親自去夏家請人。”

這次,齊朗微微揚眉,手指輕釦扶手,淡淡地問道:“夏承思外放,岳母身體不好,夏家有誰值得我親自去請?”

不是齊朗自恃身份,而是的確沒有這個道理,以他如今的身份,夏茵的孃家的確不夠資格要他親自去請,再說,姑爺是嬌客,到岳家便是上賓,更何況夏茵是高攀了呢?

管家支吾半天,才道出老夫人的話:“老夫人說,少夫人臨產,身邊沒有孃家人會被輕視的,要少爺走一趟永寧王府。”

齊朗的手重重地拍在扶手上,半天沒出聲,好一會兒,他才輕輕搖頭,苦笑不已:“母親實在多慮,不過,也罷……備車吧!”

“是!”管家低頭領命,掩去額頭的冷汗,他是看着齊朗長大的,很多事都是心知肚明,因此才格外緊張。

永寧王妃正陪着夏承正的生母說話,雖說這位誥命夫人的出身不高,又只是妾室,但是,永寧王妃的禮數還是很周到,又請她幫着照看世子,倒也舒心,今天是出了點小事,王妃才特地過來的,沒說兩句,便聽下人稟報齊朗求見。

永寧王妃有些不解,但是,還是起身離開,路上問下人:“將齊相安置在哪裡了?”

“奴才不敢專擅,按舊例,請齊相在書房東偏廳等候。”

王妃點了點頭,轉了個方向,往書房走去。

“景瀚怎麼有空過來,你應該挺忙的吧!”自小熟識,王妃也不客套,直接就將心中的疑惑問出口。

齊朗苦笑:“王妃也知道,內人臨盆在即,需要請孃家人在側。”

“不錯,是應該如此。”王妃自然明白,但也更加不解了,“可是,你對我說這些做什麼?”

“家母不放心,想勞動王妃關照一下!”齊朗道明來意,永寧王妃立刻愣住了。

好一會兒,她一臉要笑不笑地問道:“景瀚,夏茵只是永寧王府的旁系,還不是近支,你要我去做她的孃家人?”

“不是我,是家母,是你的姨娘。”齊朗也苦笑。

聽到齊朗再次強調,永寧王妃便明白他的意思了,點了點頭,又問他:“你問過太后娘娘了嗎?”

齊朗搖頭,見狀,王妃也搖頭:“景瀚,你知道的,永寧王府我當得了家,夏氏宗族的事,可是要太后點頭的,你不問太后就來王府,不好吧?”

“沒什麼不好,我根本就不希望你答應!”齊朗平靜地道出本意。

“爲什麼?”那可是他的嫡長子,擡高點身份也是正常的。

齊朗搖頭不語,王妃卻在話甫出口就恍然大悟,抱歉地看着他。

“這樣吧!”倩容有了一個靈感,“景瀚,讓你的嫡長女就永寧王世子妃吧!”

齊朗一怔,就聽倩容繼續道:“太后希望世子的婚事謹慎些,也的確是的,不過,不管怎麼樣,你的嫡長女都是個極好的人選!這樣,姨娘那裡也好交代!”

“王妃娘娘,家母可盼着是個嫡長孫呢!”齊朗笑出聲。

“那麼你呢?你希望是嫡長子還是嫡長女?”永寧王妃笑着問他。

齊朗搖頭:“我無所謂。不過,既然王妃有此意,還是女孩好些吧!”

倩容對他的話一陣愕然,隨即笑出聲:“難怪清表哥說你絕情!難怪姨娘如此擔心!”

齊朗不由皺眉,隨即訕訕一笑,明白母親的真正用意了。

女人的直覺是非常可怕的,倩容的話一針見血,若不是齊朗表現得太過漫不經心,齊老夫人也不會如此不放心。

“我想,這件事我可以處理了。”齊朗微笑着起身,卻被倩容攔住:“不給個信物嗎?”

齊朗一愣,隨即搖頭:“我哪來的信物?”他可沒想到走一趟王府,就訂了一樁婚事。

倩容卻不肯鬆口:“雖然不必行六禮,但是,你方纔答應了,就該給我個約定的信物吧?我也好向王爺與太后說啊!”

拗不過永寧王妃,齊朗看了看身上,只有腰上掛的琥珀墜飾可以當信物,只能解下來遞給她,王妃也沒什麼不滿意,接過來把玩了一下,便從頭上取下一根鑲着紅寶石的金簪,笑着遞給他,齊朗也只能接過,一笑置之。

送齊朗離開後,王妃便回到內院,將琥珀掛到世子的脖子上,逗了逗兒子,便吩咐下人:“準備車駕,本宮要入宮。”

永寧王妃有出入皇宮的令牌,很順利地就見到了紫蘇。

“大嫂很久沒入宮了。”紫蘇很高興見到家人,放下手頭的事,招呼大嫂坐下說話。

倩容沒有客套,坐下後便道:“太后娘娘近來的心情不好嗎?方纔,一路上的宮人,神色都很緊張。”

“一點小事。”紫蘇無意多說,王妃便轉開話題。

“臣妾與景瀚約定,讓他的嫡長女爲世子妃,特來稟告太后娘娘。”

“那很好啊!只是,這一次,齊老夫人更想要個男孫吧!”紫蘇愣了一下,便笑着點頭。

王妃微笑依舊,恭敬地回答:“臣只說要嫡長女,其它的,世子還小,也無妨。”

紫蘇點頭,臉色也沒什麼變化,只是笑着頜首,沒有說話,倩容有些不安了。

“大嫂怎麼想起與齊家結親的?”飲了一口茶,紫蘇問了一句。

倩容笑了笑,斟酌着回答:“太后以爲有什麼不妥嗎?”

“不,很妥當!”紫蘇微笑,眼中閃過一抹犀利之色。

“太后娘娘,您滿意就好。”倩容低頭。

紫蘇點頭,隨即笑道:“大嫂對皇后的人選有什麼看法?”

倩容一愣,心中不由苦笑,明白這句話並不是問自己,而是問所有世族的意見。

“太后娘娘,臣妾以爲,皇后的人選必須按傳統出自世族家門,除此以外,再沒有任何能夠左右您與陛下決定的條件了。”這麼長時間的王妃當下來,倩容說話也變得滴水不漏起來。

紫蘇點頭,對此十分滿意。

“太后娘娘,臣妾有個疑問。”見她愉悅,倩容試探着開口詢問。

紫蘇擡手阻止她繼續說話,微笑着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想問,議政大臣的職權是否會有變化,對嗎?”

“太后聖明,臣妾的確有此疑問。”

“大嫂,你不是有決定了嗎?”紫蘇很平靜地反問,“有永寧王府的支持,誰動得了景瀚的相權?”

“太后明鑑,王府絕無此意。”倩容可不想紫蘇認爲永寧王府在要挾朝廷。

“哀家也無此意。”紫蘇淡淡地回了一句,“哀家歸政前,都無意變動內閣的職權。”

“……”倩容一時無話可說,只能看着紫蘇滿臉興味盎然的笑意,哭笑不得。

“臣妾惶恐,太后娘娘!”最後,倩容沒好氣地回了一句“誠惶誠恐”的話,也讓紫蘇大笑出聲,她自己也好笑不已,好一會兒,兩人才止住笑聲,殿外伺候的宮人面面相覷,葉原秋沉聲斥責之後,才恢復平靜之色,在殿外垂手而立。

“大嫂是不是看到三司言官的風頭太過,有些擔心啊?”笑過了,紫蘇便不再做戲,直言詢問,畢竟永寧王府是她最可靠的後援,有些事還是要解釋清楚的。

“殿下遠在北疆,臣妾不敢讓糧資落於他人之手,景瀚總比外人可靠些。”倩容也是無奈,紫蘇之前就說過,希望永寧王府韜光養晦,避免捲入朝中的爭鬥,現在她的所爲無疑是將永寧王府的安危壓在了齊朗身上,因此,她才擔心紫蘇是否會不悅。

“大嫂費心了。”紫蘇安慰了一句,“其實大嫂無需太過憂心,我也不會將兄長的命脈交於他人之手的!之所以不壓制三司的言論,不是因爲我做不到,而是另有打算,大嫂可以安心。”

“可是,三司諫官的說法也的確有理……”

“有什麼理?”倩容的話被紫蘇冷冷地打斷,“想逼宮嗎?陛下剛滿十齡就要哀家歸政嗎?難道是想借皇帝年少胡作非爲嗎?”

三個反問讓倩容目瞪口呆,心道:“怎麼扯上歸政與否了?”

其實,仔細研究一下就可以發現,齊朗雖然是以議政大臣的身份協管吏部與兵部,可是,那道旨意加蓋的是國璽與皇太后印,而非國璽與御印,按元寧的制度,這表明,齊朗的職權並非由議政大臣而來,而是由內閣成員而來,因爲無論是否由后妃攝政,能夠任免朝臣的只有皇帝。

從章德皇后攝政開始,元寧后妃垂簾攝政,政出內閣,議政廳並不是真正的決策機構,內閣由顧命大臣組成,而議政大臣一般都是先帝顧命之臣,所有也就沒有什麼人會在意這一點,紫蘇也一直無意強調內閣與議政廳的區別,可是,兩者無疑是有區別,最顯著的就是,內閣成員的職權絕對談不上輪換,只有在皇親親政,撤內閣,政歸議政廳之後,纔會調整議政大臣的職權,所以,紫蘇如此說並沒有錯,只是,很明顯,她有意擴大事態。

見倩容萬分不解,紫蘇也無意進一步解釋,只是端起手邊的茶,優雅地飲下,也示意倩容用茶。

倩容端起茶,又放下,皺着眉開口:“太后娘娘,朝廷的事我不是很懂,不過,按照慣例,吏部、戶部、與兵部之中,必然有皇帝親自掌管的一部,既然您考慮皇后的人選了,那麼,若是皇帝親政,您考慮過陛下掌管哪一部嗎?”

紫蘇微微揚眉,搖了搖頭,回答:“這是皇帝要考慮的事,我不可能連皇帝想掌管哪一部都替他決定好,等皇帝親政之後,自己決定吧!”

倩容低頭不語,表示明白了。

“若是景瀚有了嫡長女,我想,皇帝會親自下旨賜婚的,不過,這樁婚事,大嫂先不要對外公佈,等最近的事情平息,再對外說吧!”紫蘇回到最初的話題,也就表示,這次見面快結束了。

倩容明白紫蘇是不想永寧王府授人以柄,恭敬地答應。

“太后娘娘,南疆會繼續用兵嗎?”倩容道出自己最後也最想問的問題,紫蘇顯然也知道她的心意,笑了笑,很肯定地回:“等和約送到到我面前,南疆的戰事就會平息了,我也不打算繼續用兵了。”紫蘇信任倩容不會對外亂說,因此實言相告。

“所以,大哥不會在北疆待多久了!”這纔是永寧王妃最想知道的答案。

PS:快畢業了,事務繁雜,更新不多,請見諒!

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
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十三章 風雨飄蕩(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三章 小樓夜雨(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三章 上有絃歌聲(下)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十三章 簡在帝心(上)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五章 鋒芒驚瀾(下)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七章 大禮將成(上)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