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

更新時間:2005-5-24 21:52:00 字數:7062

康焓長相平凡,但是看上去並不粗俗,隱隱透着一股拼搏過纔會有的堅毅,那種堅毅紫蘇曾經在父兄麾下許多寒族出身的將領身上見過,因此,對康焓的第一印象並不差,只是也沒有顯露出來。等康焓行過禮之後,紫蘇平淡地開口:“南疆統帥一位一直空懸着,兵部向哀家提了你!你覺得如何?”

既然齊朗與謝清都覺得他是個人才,紫蘇便繞過才能的考察,轉而看他的其他方面。

“太后娘娘,微臣正值丁憂。”康焓沒有表態,只是道出事實。

“因勢奪情也是有先例,關鍵是,你認爲你可以保南疆無恙嗎?”紫蘇問得坦白,心中卻還是在審慎地評估他。

這一回,康焓沒有立刻回答,反倒沉默了一會兒,才沉穩地開口:“若臣能夠全權處理南疆軍務,臣自認做的不會比湘王殿下差!”

“湘王殿下?”紫蘇微微挑眉,“你很敬重湘王?”

“湘王殿下經略南疆近二十年,從未有過差池,難道不值得敬重嗎?”康焓說得認真。

紫蘇沒有回答他和問題,只是淡淡地一笑,對他說:“你很有膽識!但是,哀家很好奇,你爲什麼沒有參與英王的事情呢?”

忽然轉移的問題讓康焓一驚,但是,他並不心虛,看着等待他回答的太后,他平靜地回答:“臣以爲,無論如何,軍隊都不應捲入政治鬥爭,尤其是邊疆守軍,軍隊責任是保衛國家,守土戍邊,軍人的榮耀是忠誠與勇氣,臣是位軍人,不懂也不想懂朝政,因此,臣沒有參與政治!”

“那麼,你的忠誠給誰?”紫蘇尖銳地問道。

“國家!”沒有絲毫的猶豫,康焓脫口而出,“臣的忠誠給予至略的國君!”

“這樣就足夠了!”紫蘇微微頜首,“能做到這一點你也就做到了忠誠!你可以退下了!”

“謝太后娘娘!”康焓再次向太后行大禮,退出中和殿。

崇明四年正月二十三,聖旨諭威遠侯回京候查,同時,刑部命南疆三十一位將尉即刻入京待審,禁軍同行,威遠侯及此三十一即日動身。

崇明四年正月二十五,聖旨諭:因勢奪情,威遠侯五子康焓拜平南大將軍,總領南疆軍務。

後來康焓大敗兆閩,收復夷山,取桂南、淳慶、海安三郡,爵至青揚公,一時間的名望在元寧衆將之上。就如康焓第一次見仁宣太后時所說的,他一直稟持這個信念,在“宮諫之變”時,正是他毫不動搖的堅持避免了一場血戰。也正是因爲如此,後世的許多史學家也將劃入仁宣太后的陣營,可是,也有人認爲,康焓只是不想將軍隊也捲入政治鬥爭中,不想使政爭有可能演變成內戰,這一點與元寧一貫的治軍觀念是相同的,得到了不少學者的認同。

元寧皇朝的歷史上,除了禁衛軍隊,任何軍隊都不曾涉入政爭,甚至政變,這一點似乎沒有任何一位統治者想改變。

崇明四年的元寧皇朝就在大規模的人事調動中開始了,由於質王的不當舉止所引起的連鎖反應使大批通過恩科進入朝廷的寒族的仕子被罷除,更嚴重的是,刑部在處理此事,將其與英王的謀逆案相聯,因爲質王的名望,除了六部三司的官員,還有大批皇族宗室與地方官員被牽涉其中,大有一發不可拾之勢,但是,因爲世族勢力的擁護,朝局並未出現動盪,而且,在不動聲色中,謝清與齊朗給親信之人安排了樞要之職,朝廷的權勢並未如世族所想像的那樣重新落入他們的掌握,而是被謝清與齊朗握於掌中,但在表面上,世族卻成了衆矢之的,這完全是因爲另一件事情的發生,這也爲日後崇明皇帝大舉廢除世族的特權埋下了伏筆。

就在仁宣太后接見康焓的當天,皇帝所用的點心中被發現含有劇毒——“隱朱”。

紫蘇幾乎是顫抖着聽完樑應的稟報,一時甚至無法發出聲音,“隱朱”對她而言並不陌生,因爲“隱朱”本身就出自永寧王府,製出這劑劇毒的便是第五代永寧王夏祈年,紫蘇自己也曾配過這劑藥,因此,她太清楚“隱朱”的毒性了,無色無味,甚至連銀箸都驗不出它,唯一能檢出它的是墨汁——遇墨現紅,這也是它得名“隱朱”的原因,但是,誰又會在食物上灑墨汁呢?陽玄顥逃過這一劫是因爲一個內侍打翻了筆洗,這個內侍也因此逃過重責。

“隱朱”的配法只有紫蘇知道,而唯一存有“隱朱”的只有太醫院的密藥司,宮正司隨即便查出藥量有差,負責密藥司的老內侍在嚴刑之下不治身亡,此事本應就此成爲懸案,但是,宮正司的執事卻發現太傅鄭秋曾在幾天前誤入密藥司,因爲他在誤入後立刻退出,也就沒人在意,但是,此時,這便成了最大的突破點。

事情到此,宮正司便力有未逮,上奏請示紫蘇。

“趙全,你認爲鄭秋真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拿到‘隱朱’嗎?密藥司中的藥可不是那麼好分辨的!”看完奏章,紫蘇拿着朱毫猶豫了很久,最後,她擱下筆,眉頭緊皺着問趙全。

趙全先是一驚,思忖了一會兒,還是謹慎地回答紫蘇:“太后娘娘,奴才也不清楚這可不可能,但是事關皇上的安危,奴才覺得還是謹慎些得好!”

紫蘇冷笑:“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是嗎?”

趙全沒有再開口,紫蘇也不再猶豫,揮筆直書:“徹查到底,不得錯放!”但是,她卻沒有將奏章放入發還內閣的一部分,而是轉手將奏章留在袖中,繼續批閱奏章。

“趙全,準備一下,哀家要去天華寺,不想讓任何人知道!”批完最後一份奏章,紫蘇擱下筆便對趙全吩咐。

“遵旨!”

天華寺的方丈了明大師獨自在側門迎候紫蘇,看到大師眼中無限的悲憫,紫蘇只是雙手合十,默然低頭。

“太后娘娘,您慧根深種,卻心中無佛啊!”了明大師輕嘆。

紫蘇揮退趙全,眼中一片清明之色,她低聲對了明道:“大師,最近齊府有一位夫人在天華寺休養,是嗎?”

了明沒有多言,口中宣了一聲佛號,轉身領她往寺內行去,行過幾道門之後,他們在一個院落前停下,了明低語:“娘娘,這裡是官眷休養之地,您請自便!”隨即打開深鎖的院門。

天華寺是佛門聖地,又是欽命的國寺,除了宗室之外,許多官宦之家也會將重病之人送到此地休養,祈求佛祖的佑護,因此,寺內準備了一些偏院接待這些官眷,尋常子弟是不得接近的,幾天前,齊老夫人將病重不起的鄭品雲送到天華寺,並請寺內準備祈福法事。

“多謝大師!”紫蘇同樣低聲回答之後,便走進去,了明隨即將門鎖上,隱身到一旁的佛殿。

鄭品雲是忽然病倒的,這幾日更是難得清醒,身旁伺候的侍女也樂得清閒,早早便歇下了,並未在她身邊守着,紫蘇悄然推門走進房裡,挑亮房裡留着的蠟燭,站在牀邊仔細地打量着躺在牀上的女子,這是她第一次見到鄭品雲。看清鄭品雲的模樣,紫蘇便坐到一旁的桌邊,打開桌上的香爐,往裡加了一些東西,隨即便將香爐重新蓋好。

總是昏昏噩噩到天明的鄭品雲,卻被一股香氛從昏睡中喚醒,不解的她迷茫地看到桌邊坐着一個神色淡漠的女子,一身普通的羅裙外衫,也沒戴什麼首飾,全身只有頭上的精巧的金步搖顯出不凡的貴氣,從清雅絕塵的容貌上看不出年齡,但盤起的髮髻表示她是一位夫人。

“你是……”實在無力說完這句話,鄭品雲只能氣喘吁吁地撐起身子,勉強靠在牀架上。

“你?”紫蘇揚眉輕笑,“鄭品雲,是嗎?”

“你怎麼知道我……”

紫蘇再次因她的失禮冷笑:“一個妾室竟然如此無禮!齊家的規矩有點散漫了!還是,因爲景瀚沒有夫人,你就如此放肆?”

鄭品雲這一次沒有回答,一臉淡然地笑着,她輕輕地問紫蘇:“您是少爺的朋友嗎?”

紫蘇皺眉,對她的敏感有些驚訝。

“只有與少爺非常親近的人才會稱少爺的字……”說完這一句完整的話,鄭品雲便有些喘不上氣了。

“我不是他的朋友!”紫蘇否認,“你也不必知道我的身份,我來這裡只是想對你說些事情!”

“要我死嗎?”鄭品雲平靜地問道。

“是要你現在就死!”紫蘇一樣平靜淡漠,彷彿說的不是一個人的生死。

“既然你也不是太笨,你就該知道,你這場病不同尋常!”紫蘇看着她已然憔悴的面容,眼中卻沒有一絲動容,冷然地說着,“齊老夫人用的是‘醉清平’——讓你漸漸虛弱,一個月便完了,一般大夫是查不出的,因爲,這是永寧王府的秘藥。”

“隱朱孤絕;霽月銷魂;如癡如醉,清平長樂。”——這是世族中秘傳的一句話,指的便是永寧王府的三大秘藥——“隱朱”、“霽月露”與“醉清平”。當然,這三劑藥除了永寧王府,也就只有宮中有了。

“永寧王府……”品雲輕輕地笑了,眼中一片平靜,“如此,卑微的妾身也真是有福了!”

“可是……爲什麼?”此話一出,便再也掩不住深沉的絕望。

“爲什麼?”紫蘇似乎有些猶豫,皺着眉重複了一遍她的疑問才微笑着回答,“因爲你是鄭秋的妹妹!”

看着她不解的神色,紫蘇好心地說明:“鄭秋被捲入謀逆,身爲左議政的齊朗不能被牽連,所以,你必須死!如此才能斷絕齊朗的危險!”

“我想,我知道了!”品雲看着紫蘇,淡淡地回答,也伸出了手,“您……應該帶來了!”

紫蘇卻沒有動作,籠在袖中的雙手並沒有遞出瓷瓶,她看着鄭品雲一臉的平靜,年紀不過十九的她眼中卻已如古井波瀾不驚,紫蘇不禁笑了:“你知道我是誰了嗎?”

“我想,我知道了。”品雲輕嘆,仿若回光反照,她的話語一下變得流利起來,“我知道少爺認識的人中,會稱他的字的女子並不多,而能如此平靜地提到永寧王府的就更不多了!您一定是至尊至貴之人!”

“你很聰明,可惜,我不喜歡你!”紫蘇坦言,“因此,我不想饒過你!”

“您喜歡少爺,自然也就不喜歡我了!”品雲苦澀地笑了,“可是,事實上,少爺從未在乎我!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妾室!”

“想說服我?”紫蘇淡淡地問她。

“不!我希望您能放過我的家人!”品雲懇求她,“堂兄暗示過我,少爺有心上人,那人至尊無比,我會因此而送命的!請您饒過妾的家人吧!”

紫蘇站起身,走到牀邊將手中的瓷瓶遞給她,卻沒回應她的請求,只是平靜地命令:“喝完吧!”

品雲沒有拒絕的力量,只能顫抖着喝完瓷瓶中的液體,隨即便無力地倒下,紫蘇輕巧地接下她無力握住的瓶子,收回袖中,看着尚未死去的品雲,紫蘇俯身對她說了一句讓她死不瞑目的話:“雖然不喜歡你,但是,本來我也不會殺你,是因爲你姓鄭,我才下手的,你的家人註定是不可饒恕的!”

“少爺……不會……允許你……這麼做的……”品雲絕望地悲鳴。

“他允不允許很重要嗎?”紫蘇輕輕扶她躺下,又爲她理順鬢角的髮絲,動作溫柔,出口的話語卻是漫不經心的冷漠,“你不是猜到我的身份了嗎?”

“求……求……您……”品雲無望地哀求。

紫蘇緩緩地搖頭:“那是謀逆大罪!”

品雲不再說什麼了,一抹淒涼而苦澀的笑容綻放在她憔悴的臉上,不是因爲絕望,而是忽然明白紫蘇話中的含義——她不喜歡自己,卻也不會因此對付自己,一切都是因爲鄭家的產系,也許齊朗的確想保護自己,但是,那一定會有風除,因此,她不得不除掉自己,這說明,她的家人當真是罪無可赦了。

紫蘇伸手爲她合上雙目,心中盈滿了複雜的情緒,卻又了無頭緒,這畢竟是她第一次親手殺人,看着鄭品雲臉上的笑容,即使面對過無數次的死亡,紫蘇心中還是浮起了歉疚的罪惡感。

“一切般若智,皆從心而生。從聞入理,聞理深妙,心自閱明,不居惑地。”紫蘇心中默默地吟誦,隨即轉身離去,了明打開院門,送紫蘇到來時的側門趙全在門外候着,一見她出來,立刻迎了上來,恭敬地伺侯紫蘇上轎。

“趙全,你去處理一下吧!”淡漠的聲音從轎中傳出,趙全低頭領命,一言不發地離去,隨即轎子便離開天華寺回宮。

葉原秋垂手站在書桌旁,恭順地低着頭,今日是她當值伺侯太后批閱奏章。不需要進行大朝會的日子,紫蘇便會將一天中大半的時間用來看各方呈上的奏章,只有在皇帝晨昏定省時,纔會擱筆休息,在紫蘇身邊幾年了,她還是不明白太后是個怎麼樣的人,總是那麼沉穩平淡,即使是戰爭、殺戮,她也不會動容,不得不承認,她是個稱職的太后,在皇帝年幼的情況下,默默地撐起朝局,嚴格地教導兒子如何成爲明君,對先帝的其他兒女,雖不親暱,但也關照有加,可是,無論面對誰,那雙審慎的眼睛都是深不可測的。

“娘娘讓人看不透!雖然十分溫和,但是,總是很冷漠,就像一尊不能輕觸的玉娃娃!心中彷彿沒有夢想,甚至連一絲熱情都沒有!”

——這是葉原秋曾聽過的對太后的評價,但是,那時,她尚未在太后身邊服侍,無法理解這樣矛盾的話語。

“葉尚儀!”紫蘇忽然喚道,葉原秋連忙應聲,也才發現自己居然在思索時盯着太后看了,這種失儀之舉若嚴格說來,已經可以定爲大不敬之罪了。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紫蘇放下朱毫,輕笑着起身走向一旁的軟榻。

“太后娘娘恕罪!”葉原秋慌忙跪下請求寬恕。

紫蘇微笑着看着她,但眼中卻沒有輕鬆的愉悅之色,良久,她纔開口:“你到哀家身邊快三年了吧?”

“是,太后娘娘。”葉原秋低頭回答,心中涌上一股莫名的慌張。

Wшw⊙Tтka n⊙¢ ○

“容尚宮是你什麼人?”紫蘇直接問道,“你的目的是什麼?”

“奴婢……”葉原秋說不出一個答案來,也許連她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心是怎麼想的了。

“你很聰明,做事也很合哀家的心意,有好幾次,哀家就想讓你成爲慈和宮的尚宮了,但是到最後,哀家還是沒下那道旨意,知道是爲什麼嗎?”紫蘇靠在扶手上,漫不經心地對葉原秋說,也沒讓她起身。

葉原秋低頭不語,明白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沒用了。

“因爲哀家身邊已經有一個能力不錯、忠誠足夠卻又野心勃勃的趙全了!哀家實在不想再用一個別有用心的尚宮了!”紫蘇淡淡地說着,“三年了,哀家以爲可以問問你了!”

“奴婢……無話可說,任憑娘娘處置!”葉原秋惶恐地伏在地上,不敢動彈。

“容尚宮心懷怨恨,因爲是哀家將先帝逼到了絕境,而你的怨恨是因爲哀家賜死了容尚宮!”紫蘇冷言,“很驚訝嗎?哀家的消息來源可不是隻有一個趙全!他爲你掩飾,哀家還是會知道的!”

葉原秋真的是十分驚訝,但是,心境卻是漸漸平復下來。

“太后娘娘,您的舉動奴婢一直看着,奴婢知道,容尚宮一定是做了什麼事情,您纔會如此懲罰她的!”額頭抵在地上,葉原秋道出自己的猜測。

紫蘇坐正了身子,冷冷地對她道:“你知道?”

“起來吧!”

“太后娘娘!”葉原秋一驚。

紫蘇起身走回書桌前,寫下一道諭旨,又將一個密封的紙包取出,一起遞給葉原秋,口中交代:“讓趙全去刑部傳旨,並把這個證物交給刑部尚書。”

“是!”葉原秋退出殿門,將東西交給殿外的趙全,正要回殿內,卻看見齊朗匆忙走近,劈頭就是一句:“我要見太后!”少見的無禮語氣,卻並沒有太過激動,趙全與葉原秋都是一驚,殿外的其他宮人也愣了一下。

“齊相稍等,奴婢這就通報!”葉原秋回過神來忙道,轉身入殿稟告,紫蘇頭也不擡地回答:“請他進來,你不必進來了,在外面候着!”

“是!”葉原秋低頭應聲,到殿外請齊朗入內。

一進內殿,齊朗開口就是一句:“品雲死了!”只是平靜的陳述

“那又如何?”紫蘇沒有擡頭,落筆寫下批示,同時不在意地問他。

“沒有如何!”齊朗淡淡地回答,“我只是想知道,你要我如何?”紫蘇若當真斷絕他與鄭秋的聯繫,不會只做到這一步。

紫蘇放下笑,目光卻迴避着齊朗的方向,輕輕地回答他:“你去伏勝關!聖旨很快就會下達了!”

“臣知道了!”齊朗因她的迴避而惱怒,生硬地回答她,隨即便要行禮告退。

“等一下!”紫蘇驚呼,齊朗停下動作,等她的下文。

紫蘇嘆了口氣,走到齊朗身邊,溫和地安撫他的怒意:“你在生我的氣,還是自己的氣?你保不下他的!如果你留下來,你不會好過的!”

“我知道!”就是太清楚這一點了,他才壓下怒意,卻又因她而遷怒。

“景瀚,我不會因爲厭惡就動殺機,鄭秋是一件祭品,平息衆怒啊!”紫蘇冷靜地分析,“只要先這樣做,我纔有機會清除世族的影響力!”

犧牲一個鄭秋,就可將英王案與質王案結合,同時也麻痹蠢蠢欲動的世族,因此,紫蘇才抓住鄭秋不放。

齊朗點頭,他也出身世族,在這件事,他沒有置喙的餘地,否則,他也會被剷除的,正因如此,紫蘇毫不猶豫地爲他斷絕與鄭秋的所有聯繫,做出他捨棄鄭秋的表現,她不想讓齊朗也成爲攻擊的目標。

無力地閉上眼睛,齊朗在嘆息中接受了這個事實,紫蘇鬆了一口氣,伸手擁住他,低聲道:“好了!忘了鄭秋吧!一切交給我處理,你關心看着古曼就可以了!”

無語地抱了她一下,齊朗便放開手,平靜地道:“你想如何就如何吧!我會替你看好古曼的!”

崇明四年二月初三,太傅鄭秋因謀逆之嫌被宮正司移交刑部。因質王府所得之證確鑿,刑部嚴刑訊問,牽出英王謀逆一案,太后震怒,將原本隱匿的英王名冊移交刑部,命徹查朝臣、皇族、宗室,牽涉甚廣,因此被滅族、流放之家逾百,史稱“密奏之變”。

崇明四年二月初五,聖旨命左議政齊朗前往伏勝關督理易州軍務。

崇朝四年二月二十三,周揚撕毀和約,兵分三路,攻興寧、景城、平方,至略與古曼立刻增派援軍,戰事再起。

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
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二章 上有絃歌聲(中)第十四章 巨浪濤天(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九章 仁重蒼生(下)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五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十五章 風雨飄蕩(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二十章 情何以堪(中)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三十章 高山流水(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二十二章 鳳於九天(上)第五章 美人如玉(中)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四章 以史爲鑑(上)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四章 風雨飄蕩(中)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十一章 火中龍吟(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七章 針鋒相對(上)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十一章 風起雲涌(中)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