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

更新時間:2006-2-20 13:17:00 字數:5581

《至略史•元寧卷》第一篇

崇明五年十月,順宗逆母,太后諱飾,以桐宮事處之,天下弗知。

陳觀在這段史記的旁邊批註:“子以母貴,母以子貴,蓋因也。崇明以嫡立,仁宣因子攝政居位,母子相依,其情不足道矣。”

後世史家在研究元寧順宗一朝的歷史時,有一個疑問始終無法得到確切的答案,那便是“宮諫之變”是否是順宗皇帝第一次與母親對立,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崇明五年仁宣太后那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實錄》輕描淡寫、太醫院醫案不詳,《至略史》上“逆母”一事實在缺乏證據支持,可是,那些語焉不詳的史實只會加重人們的懷疑。

也許更讓史學家們懷疑的原因就在齊朗身上,“宮諫之變”前,仁宣太后以南疆備戰的名義,將齊朗調離京都,而在崇明五年的十月,仁宣病倒的當時,齊朗同樣不京都,而在他回到京都前,政務已經在謝清的掌控之下了,按照元寧律令,只有三位議政大臣齊聚,議政廳方可代爲裁決政務,齊朗抵京當日,仁宣太后便可立刻讓議政廳代決政務,可見之前那道“皇帝親決”的旨意早已名存實亡,因此,可以說,齊朗是在一切平定後纔回京的,這一點與“宮諫之變”如出一轍。

作爲仁宣太后最爲倚重的大臣,齊朗的缺席絕對是不正常的,而歷史也證明,仁宣太后一直都竭力避免順宗皇帝與齊朗的直接對立,因此,“宮諫之變”時,她將齊朗調開。

無論如何,崇明五年在看似平靜中結束了,崇明六年到來了。

後世史家將崇明六年作爲文端皇后全面掌握權力的開始,同時,大多數人也認爲,宮諫之變的火種正是在這年埋下的。

新年伊始,首先傳來的是北倫與法爾對西格宣戰的消息,對這場戰爭,元寧朝中的態度最初是隔岸觀火,可是,紫蘇冷冷一言:“元寧在西南的戰略優勢有多少?難道諸位大人都很想嚐嚐得而復失的滋味嗎?到手的東西自然就要花功夫保護!”之後,南疆大軍就立刻調動,兵部、外政廳、戶部協同一致,東江大營暫由平南大將軍調遣。

兆閩與古曼同樣沒有放過這次機會,短短一個月後,西格王室便以軍隊駐防權爲代價,換取了古曼的庇護,又兩百萬兩白銀的代價換得吉薩的調停,兩個月後,戰事結束,兆閩與至略的既得利益被承認,而北倫將馬勃要塞交還西格,法爾將蘇利港移交吉薩,其餘則按雙方實際佔領區分配既得利益,以西格王室實際控制區爲中立區。

齊朗在南疆軍隊調動的旨意頒下後,立刻返京,畢竟他身擔吏部與兵部之責,協同之事,沒有他會麻煩許多,但是,他的家眷並沒有同行。

在平陽郡,夏茵過得很舒心,他們住的是齊家在那裡的一個莊子,風景很好,最重要的是丈夫在身邊,而且,在那裡,沒有交際往來,很清靜,也許正是那一段美好的日子讓她的心無法再安於以往的狀況,因此,當齊朗接到邸報準備回京時,她不高興了。

即使遠離成越,齊朗仍通過朝廷發下的邸報關注着朝政,因爲是議政大臣,齊朗無論身在何地,議政廳都會將邸報儘快送到他手上。

“朗兒,您不是告假了嗎?怎麼又急着回去?”看出媳婦不高興,齊老夫人溫和地笑着替她問齊朗。

齊朗正在整理一些文書,頭也不擡地回答:“我負責兵部,茲事體大,還是回去好,我也安心些。”

“朝中不是沒有旨意來嗎?”夏茵不悅地道了一句。

齊老夫人不由皺眉,正要說話,就是齊朗已經擡頭看向妻子,只得噤聲。

“夫人,這些事,你不需要管!”齊朗沒有什麼表示,只是淡淡地說道,換言之,也就是,他的事不需要她置喙。

“我是你的妻子!”夏茵情不自禁地提高了聲音。

齊朗這次顯出了不滿的神色,齊老夫人不想兩人鬧僵,立刻就開口:“茵兒!怎麼能這樣與丈夫說話?還有點規矩沒有?”

夏茵心神一凜,低下頭,軟語:“夫人,妾身是怕大人錯過孩子出生。”

“男兒志在四方!哪有整日圍着女人轉的?”齊老夫人好笑地溫言。

夏茵也不好再說什麼了,只是低着頭。

齊朗皺了皺眉,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說什麼。

“茵兒,你也是大家出身,有些事不需要我再教你吧?”齊朗走後,齊老夫人就不客氣,冷冷的話語隱着警告之意。

“我不明白母親的意思……”夏茵低着頭裝糊塗。

齊老夫人轉得也快,嘆了口氣,便淡淡地道:“不明白就不明白吧!反正你是我的兒媳婦。”

夏茵渾身一震,卻是不敢再動,直到齊老夫人轉身回屋,她才全身虛軟地在圈椅上坐下。

良久,夏茵才收回怔忡茫然的目光,閉上眼睛,一滴清澈的淚滴從眼角滴落,即使閉上眼,腦海中丈夫沉默的身影也拂之不去。

她真的錯了!不該將他的沉默當成溫柔!

她早該明白,他的關懷是因何而來!

她應該早點領悟兄長那句“嫁給齊朗你要學會的第一件事便是不要期待!”

不要期待!?可是,他是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的天啊!她要如何才能不期待他們間的感情?

她不是期待深情似海,生在世族旁系的敗落之家,見多了富易交貴易妻的事情,她早已不信有什麼感情是永恆不變,她只求一份平淡真誠的夫妻之情,難道這也是奢求嗎?

她同樣是夏氏族人,怎會不知夏氏掌權人曾經的感情?

她曾經以崇拜的目光注視着那個聰慧美麗的女孩站在高處,意氣風發,又怎麼會看不到女孩身邊溫和儒雅的身影?

她不曾想到,她會嫁給那個總是微笑的少年!

永寧王妃的提親讓她驚訝,在母親的詢問下,她羞澀地低頭了,即使兄長隱晦地道出擔憂,她也不願拒絕,可是,新婚之夜,獨坐在滿目鮮紅的喜房,她才第一次瞭解他溫和之下的冷酷,於是她學着不去期待。

執子之手,偕子一生。

她明白,即使沒有感情,她與他也要相守到生命的終點,這就是世族的婚姻。

最初,她只希望他們能夠相敬如賓,可是,有身孕之後,她的心再次開始期待了,只是,他從不曾給自己一線機會,總是淡淡地拉開兩人間的距離。

她真的好想問他一句:“既然你從不曾想對我好,爲什麼又讓我擁有這麼一段美好的日子呢?”正是這段美好的日子,她的心才重又有了期待啊!

現在,她情何以堪?她又該如何自處?

夏茵不知道齊朗在登上馬車時雖然沒有回頭,但是,他卻嘆了一口氣。

齊朗知道這一切對夏茵並不公平,可是,他已經無力付出更多了,他確實將她當成妻,卻無法迴應她的期待。

他不會捨棄她,也無法更靠近她。

這是他們相處的現實,他無力,更無心去改變。

可是,爲了母親,他不得不安撫她,因此,齊朗回到京中,剛進家門就吩咐管家:

“去少夫人的孃家,請夏家太夫人去陪陪少夫人。”

管家一邊應諾,一邊讓人爲他更換官服。

齊朗沒有去議政廳,而是直接去了兵部,同時將銷假的條呈派人遞到議政廳。

兵部十分忙碌,看上去有點亂,甚至沒有人注意到齊朗的到來,齊朗走到兵部正堂,正要進去,就聽到一陣爭執聲:

“江尚書,南疆無三日之糧,你讓大軍先動,糧草如何爲繼?你也是軍旅出身,怎麼會如此荒唐?”清冷低啞的聲音有幾分虛弱,卻沒有半分退讓。

“少侯爺,你該知道,軍機不可貽誤,本官已經向你保證,三日內,糧草必至,你不必在此無理取鬧!”冷靜平和的聲音出自兵部尚書江楠之口。

“你用什麼保證?”清冷的聲音質問,音量卻未擡高,“南疆的糧草向來由濟州供應,會渠便是南疆的生命線,如今濟州暴亂剛平,濟州能供應得了嗎?南方其它各州俱戰略縱深之地,根本無糧可調,若要調動糧草,至少要五日以上,這還沒有算上文書往來的時間。”

“這些不是少侯爺您該問的!”江楠淡淡地回答,顯然在堅持原則。

“在下是平南大將軍府的少卿,奉大將軍之命與兵部協同,有何不該問?”仍是平淡清冷的質問,江楠卻沒有回答,齊朗知道他動怒了,偏又無辭以對,才笑着出聲:

“本相回答你如何?”

“齊相。”堂中的兩人俱是一驚,連忙起身行禮,齊朗微一擡手,示意免禮,隨即就道:“少侯爺,你是剛從濟州回京吧?”

“正是的,齊相。”面對齊朗,康緒多了三分拘謹。

“聽得出,你很盡心。”齊朗在首位坐下,示意兩人坐下,“你也是將門出身,應該明白尚書大人的難處纔是。”

康緒沒有反駁,只是沉默不語。

“事關機密,無可奉告,本相也只能如此回答你。”齊朗也不在意,“但是,平南大將軍是江尚書一力舉薦的,你也應該有點信心纔是。”

“既然齊相如此說,在下便恭敬不如從命了。”康緒沉吟了一下,終是不再堅持。

江楠見康緒離開,才鬆了口氣,對齊朗道:“齊相,這位少侯爺真是言辭犀利!”

“關心則亂纔對。”齊朗笑道,隨即便問他:“現在的情況怎麼樣?”

“南疆大軍已經準備完畢,隨時可以出動,但是,糧草一事,太后娘娘遲遲沒有示下,戶部那邊,謝相也說不知此事。”若是不用軍備物資,便只有動用戶部的庫存,所以,江楠纔有此一說。

齊朗點頭,隨即起身,邊向外走,邊吩咐:“你與康緒商量一下,這次水軍要怎麼用?”

“什麼?”江楠一驚,但看到齊朗微笑的眼神,便連忙答道:“是!下官立刻去辦。”

其實,此刻最頭疼的是尹朔。他年紀又大,對軍事方面的經驗又少,可是,身爲議政首臣,他不得不負責全局統籌。雖然紫蘇已經作了決策,但是,許多具體事務,輪不到請示太后,便得由他拿主意,再加上齊朗告假,兵部的事務都向他請示,他更是焦頭爛額,畢竟,兵者,國之大事,他可不敢胡亂主張,因此,接到齊朗的條呈,他簡直是欣喜若狂,立刻將條呈轉呈中和殿,同時將兵部的公文轉給齊朗。

齊朗一進議政廳,見過尹朔與謝清,便被公文淹沒了,一樁樁處理完畢,天也就黑了,緊接着,三位議政大臣便被召到了中和殿。

紫蘇顯然是大好了,雖然面有疲色,整個人卻精神了許多,情緒也不那麼低落了。

“景瀚,康緒去過兵部了?”紫蘇開口第一句就讓三人不解,齊朗也只是中規中矩地回答:

“是!臣勸過他了,南疆軍隊會按兵部的部署出擊。”

“可是,他還是不放心糧草,臨行前又上書給哀家了。”紫蘇抽出一份奏章,笑着道。

齊朗微笑,回答:“少侯爺過於謹慎了。”

“是嗎?”紫蘇顯然心情不錯,反問了一句,轉而問謝清:“隨陽怎麼看?”

謝清也微笑,胸有成竹地回答:“娘娘是意在東江大營吧!”

紫蘇笑出聲,點頭:“既然你們都知道了,就好好去辦吧!”

東江大營是元寧的西部重鎮,一直都負責協同南疆或北疆大軍的行動,此次對付西格並非硬仗,原來並不需要東江大營協同,現在,紫蘇卻讓東江大營暫由平南大將軍節制,原因只有一個,便是南疆糧草不足,南方各州沒有多餘存糧,可是東江大營周圍的州郡卻皆是儲糧之地,調運起來,雖然手續繁瑣,但是,經西原直道,支援南疆大軍卻只需兩日。

這並不是很複雜的設計,所以,齊朗才說康緒是“關心則亂”。

紫蘇轉手將那奏章放回,接着說:“再來就是帝師的人選一事了。”

尹朔不解地詢問:“太后娘娘,臣等亦忝爲太傅,不知娘娘的意思爲何?”

紫蘇微笑,先安撫道:“尹相多慮了,你們三位,哀家自是不會有什麼意見,只是,哀家想,皇帝不比從前,不是小孩子了,課業也應該有些調整了,太傅也該換一換纔是。”

尹朔暗暗鬆了一口氣,恭敬地開口道:“太后娘娘是否已經計較了?”

“帝王該學什麼,歷來都沒有定論,太祖欽定了《聖清雜史》、《禮制通鑑》和《法道》爲皇子必讀之書,宣祖冊立皇太子之時,賜了《九章經》,世祖時,又加了《聖訓記言》與《六韜》,之後,應該就沒再加過什麼了。”紫蘇說得很審慎,沉吟着,“哀家檢視過皇帝之前的課業,道德文章倒是不少,這幾本書反而只講了《聖訓記言》與《禮制通鑑》,其它的根本就沒有講過什麼,對嗎?”

“娘娘恕罪,只因爲陛下尚小,臣等不敢講深,皆以爲循序漸進方爲上策。”尹朔低頭告罪。

“皇帝不需要參加恩科大考的才學,哀家以爲,皇帝還是先把這幾本書學透纔好。”紫蘇冷冷地說明,“你們也沒什麼罪可言,皇帝有才華不是壞事,可是,沒有才華也不是什麼大事,關鍵是要懂治國平天下的大道,這幾本書講的正是經天緯地的大道,皇帝若是學不透,就無法真正明白帝王之道。”

“太后娘娘聖明!”謝清與齊朗不等尹朔出聲便立刻躬身回答,尹朔也只能附和,不再有異議,心中卻有些不滿。

一直以來,幾位太傅中,只有齊朗與謝清會給陽玄顥講授帝王之道,尹朔等人都是恩科出身,王家更有書香世家之稱,授業就以儒家文章爲主,現在,紫蘇這麼說,明顯是對他們不滿,尹朔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紫蘇微微頜首,淡淡地道:“你們三人商議一下,上份奏章,再議吧!不過,在那之前,太傅們還是按原來的安排去昭信殿給皇帝授課。”

“遵旨!”三人齊聲應諾。

這是從去年十月底開始,紫蘇第一次允許臣下進入昭信殿,三人同時鬆了一口氣,無論如何,事態都在好轉,他們也就可以避免直面許多麻煩。

“尹相,你與隨陽去見見皇帝吧!這些天,朝中的流言也不會少,就請你們好好開解吧!”紫蘇嘆了口氣,交代尹朔,“景瀚留一下,兵部的事,哀家想問清楚些!”

“是!”謝清自然沒有異議,尹朔也想盡快見到皇帝,便沒有多言,與謝清一同行禮,退出中和殿。

殿內,齊朗一直低着頭,維持着恭謹的姿態,紫蘇也沒有說話,只是示意一旁侍立的趙全退下,良久,齊朗才擡起頭,靜靜地看着坐在書桌前的紫蘇,眼中波瀾不興,脣邊是一抹輕淺淡漠的無奈笑意。

“你回來,我很高興。”紫蘇真心地微笑,眼中是毫無掩飾的喜悅,很淡定地迎上他平靜得近乎冷漠的目光。

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
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三十七章 隨風而逝(上)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三章 靜夜鐘聲(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八章 風雲變幻(中)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九章 風雲變幻(下)第十一章 此消彼長(中)第一章 初入宮門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三章 孰能無情(上)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十二章 月榭憑欄(下)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五章 四顧何茫茫(中)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三章 後位之爭(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十五章 靜夜鐘聲(下)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十一章 暗流紛起(中)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十九章 冠蓋滿京華(上)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十三章 鋒芒驚瀾(上)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二十四章 葉落知秋(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二十四章 鳳於九天(下)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二章 山雨欲來(中)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八章 浮雲流水(中)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八章 涉江採芙蓉(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二章 後位之爭(上)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