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日,董明帶着董琬跟劉威一家人湊到了一起。
早在十一月的時候,劉威的家人就搬到了明德書院。在書院山腳下花錢蓋了一個小院子。這一片本就是馬維送給明德書院的,劉威的父母想要建個房子,董明自然不會拒絕。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好消息,劉威的父母給他添了一個弟弟,取名劉封。過了正旦日,劉封就一歲了。
當然這不是劉備那個養子。那位是長沙郡人,本姓寇,他媽媽姓劉。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的是,劉備年後要結婚了。大概是爲了拉攏漢中的世家,他直接向一個世家女求親。這一看就知道是孫挺的手筆。
效果也是極好的,幾乎在婚事定下來的當天,就有數十位世家子弟,歸附到了劉備麾下。漢中共有大姓三家,分別是李氏、鄧氏、趙氏。這三家可以說是漢中世家豪族的領頭羊。劉備娶得正是李家嫡女。而且還給了正妻的地位。
不過,孫挺做事兒有點兒走極端了。在劉備娶了李氏嫡女之後。孫挺又讓關羽、張飛、徐暖、簡雍、他自己在內的所有劉備麾下將官都娶了當地世家的女子。其中簡雍娶了鄧氏嫡女,關羽娶了趙氏嫡女。
這一波操作看的董明腦仁疼。這樣幫助劉備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了漢中,將漢中三大姓綁上了劉備的戰車。
但這也限制了劉備這個小團伙的自主性。至少眼下,他們在行事的時候要更多的考慮一下這三大姓的利益。
當然了,以董明對孫聽到了解,估摸着日後一旦劉備起飛了,他轉眼就能把三大姓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孫挺,孫季直,人狠話不多。
也就說到了來年,漢中可以說一波又一波的有人結婚。而且,你一個地方官員,從上到下都與地方豪族結親,你想做什麼?
孫挺壓根就是在賭,賭洛陽沒工夫搭理漢中。劉備的小團伙裡也不是都不明白,但他們也都在賭。
董明對此倒是有些擔心,但他也沒有去提醒劉備什麼。劉備嘛,別的本事沒有,抗打擊能力那是天下一等一的,而且愈挫愈勇。
劉威家裡,劉威的父母置辦了一桌子好菜。畢竟不是王公貴族,沒那麼講究,還一人分一個案幾吃飯。
就是大鍋飯,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的圍坐在一起。
董明、劉威、劉建坐在一起吃飯。劉氏還從新野沽了一壺酒過來。大冷的天,喝上一壺溫熱的就,甚是爽利。
“老師,有件事想跟您商量一下。”劉威將碗筷放下,一臉鄭重的看着董明,說道。
劉建聞言也放下了碗筷,連在一旁正在哄着小劉封的劉氏也看了過來。劉威父母一臉期待的看着董明。
董琬不知道什麼情況,也放下了碗筷,等着劉威繼續說話。
董明點點頭,道:“你說。”
“老師,山腳下一片荒地,能不能租一部分給學生?”劉威問道:“不用特別多,一百畝就成,正好夠家裡吃穿用度的。”
董明聞言笑了笑,點點頭道:“荒地的開墾可不容易啊。眼下又是寒冬臘月的,土都凍上了。”
劉建這個時候接口道:“沒事兒,莊稼漢有的是力氣。”說着,他還憨厚笑了一下。
“這樣吧。”董明想了想道:“你負責書院學生的登記事宜,眼下還有多少學生在書院?”
劉威想都沒有想,直接脫口而出道:“一共還有十二個人。除了學生自己之外,還有徐庶、諸葛瑾、諸葛亮、戲志才、郭嘉、高尚、張田、任宇、蔡濤、馬原、李通等十一人。”
看着劉威一本正經的模樣將每一個學生的名字背出來,董明笑了笑。徐庶等歷史名人之所以沒有回家是有原因的。
徐庶是因爲自己老母就在書院,也沒必要離開。諸葛兄弟則完全被諸葛圭寄樣在書院了,逢年過節的還會一車一車的送禮物。戲志才、郭嘉寒門子弟,早早的也將家人接了過來。
高尚沒離開是因爲他壓根就不想走,沉迷於熱武器的發明無法自拔。
剩下的五人中,蔡濤是蔡家人,但是跟家裡關係好像不怎麼樣,反正書院管飯,就沒離開。其餘四人,無家可歸,家人都在黃巾之亂的時候遭了兵災。
“那這樣,除了亮兒之外,其他人都忙活起來吧。爲師去新野找馬令借一些兵丁,咱們把山腳下可以開墾的荒地面積統計出來,當做是書院的學田好了。”董明笑着說道。
學田,在這個時期,是一個相當新鮮的詞兒。
所謂的學田,其實就是書院等教育機構所擁有的的耕地。這些耕地會租給農戶,收取一定比例的租金,這些租金就是書院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當然,這個時期是沒有的。
學田最早起源於宋代,北宋乾興元年(1022年),開始實行學田制度。
學田的來源有很多,主要從國有土地中如戶絕田、廢寺院田產、沒官田以及牧馬草地轉化而來。還有一些來自於官僚、士紳、地主、商人的捐獻、地方官府的撥款購買。
可以說,學田制度從宋代建立之後,一直到清朝時期都長盛不衰。
“學田?”劉威顯然不清楚董明的意思。
董明笑了笑道:“總之就是書院的田產,到時候可以租給百姓。書院收取一部分租金就成。”
“收幾成?”劉建很顯然更關心這些東西。
“三十收一。”董明吐出四個字。
說實在的,董明也不在意這點兒錢。他跟馬家合作的淬體藥生意,還有作坊的曲轅犁生意。就這兩樣,就完全可以滿足書院的消耗,甚至還有很多的富餘。
隨着明德書院發明的東西越來越多,可以預見的是,書院的收入也會越來越多。更不要說,新野的馬維和漢中的劉備,每個季度都會以各種藉口給書院送來糧食、布帛甚至是直接送錢。
就是免收租金,董明也無所謂。但是呢,很多東西,如果你不付出一點兒代價的話,你一定不會珍惜的。
三十收一是最好的,看劉建臉上興奮的表情就知道了。
“三十收一,太好了!太好了!”劉氏忍不住對着劉建不停的說着。
劉威見二老高興了,臉上也展開了笑顏。
吃罷了飯,董明劉威師徒二人在院中賞雪。
“老師,謝謝您。”劉威對着董明,輕聲說道。
董明聞言笑了笑:“學田的事情?”
劉威點點頭。
董明拍了拍他的肩膀到:“這事兒還是你提醒了我,不然山腳下的荒地,就真的荒廢了。你不用謝我。說起來,還記得上一次咱們一起看雪是什麼時候嗎?”
“三年前,光和五年,正旦日。”劉威回道。
“還記得爲師問你的話嗎?”董明又問道。
劉威點點頭:“老師問學生,有什麼志向。學生回答說想讓身邊的人都過的很好。”
“那就是了。你只是在完成你的志向罷了。”董明笑了笑:“繼續努力吧,未來是你們的。”
“未來,是我們的嗎?”
“嗯,是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