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大禹來到一處視察,發現這裡是條沙堤,又當水流要衝,因此屢次發生潰堤事件。大禹打算命人到二百里之外的太行山上,去採石加固大堤。這時,一條黃龍和一隻鴟(chì)龜做伴出現了。在鴟龜的背上,還堆滿累累青泥。只有大禹明白,那黃龍就是他的父親鯀,而鴟龜則是崑崙守護神陸吾,而那青泥,應該就是天帝禁用的神土息壤了。人們只見黃龍在前面開路,鴟龜尾隨在後播撒青泥。(1)泥沙大堤一經摻進息壤,就變得堅如磐石,固若金湯,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堤。青泥播撒完了,黃龍和鴟龜轉身一頭扎進大河。大禹飛身趕到水邊,發現一枚竹簡,被波浪推上岸來。竹簡正面刻着八個大字:“息壤開禁,隨時可取”;它的背面還畫着一副路線圖。大禹大喜,立即驅車前往崑崙尋找息壤。從此以後,築城修壩再無難處,一道道金堤拔地而起,洪水也很快得到遏制。河北臨西縣有一處古堤,叫作鯀堤,傳說是鯀修建的。後經考古鑑定,說此堤是宋代遺存。但是,這並不能否定大堤最初是鯀禹時代修建的。因爲在決口處,大堤經常被夷平、甚至衝成溝壑,並在原地重新修建,鯀禹時代的夯土層當然就不存在了。
閒話扯過。卻說大禹按照“疏川導滯、鍾水豐物”的治水方針,發動民衆,在大河下游扇面形的平原上,疏浚、挖掘了十數條骨幹河道,史稱九河,導洪入海。這些河道,也許就是按應龍劃出的路線挖掘的。河道之間,又十里一大渠、一里一小渠,縱橫交錯,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溝洫,排出了因山洪、海浸形成的多年積水,陸地成片地顯現。同時,對積水較深的低窪地帶加以整治,闢成九澤,作爲隨時蓄洪之所。至此,在一般年份的汛季,大河洪峰一旦來臨,就會橫七豎八地被肢解,在河渠澤藪的約束下流向大海。(2)
洪水退去了,在山丘和城郭裡避災的居民離水源越來越遠,無法生活,於是又紛紛走下山丘,走出城郭,臨水而居;既爲取水近捷,也爲播種、漁獵方便。殊不知,人類這種爲了生存而引起的自發活動,又招致了洪水的報復。原來,因天時形成的洪水災害雖然減弱了,沒有再發生如鯀治水時那種特大洪水,但每隔三年兩載,總有一撥較大的洪峰光臨,使遷居河邊澤畔的民衆重新淪爲災民。
人類離不開水,必須與它脣齒相依;人類又屢遭水患,視其如毒蛇猛獸。人類想水、怕水,找水、治水,這種恩恩怨怨恐怕自人類存在以來就沒有間斷過,今後也沒有誰能夠徹底解決它。不過,隨着人類的進步,每個時代總會有高人出現,用智慧引導人們擴大水利而抑制水患,在一個新的平臺上與水共處。在當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治水運動中,正當大禹爲動員人們遠離洪泛區而發愁時,一
項偉大的發明——就地鑿井取水——誕生了。鑿井的發明者,就是協助大禹治水的伯益。伯益的這項發明,使人類的生存空間得到拓展,在利用水利、迴避水害的博弈中邁進了一大步。可以說,井的出現,使人類和水之間的關係產生了距離之美。我們在讚美大禹的功績時,起碼不要忽略這樣一個事實:鑿井的發明,爲大禹治水的成功解決了一個關鍵性的技術問題。據說,伯益鑿井成功,天上的龍都從雲層裡探出頭來吟嘯,神祗們也站在崑崙山上驚歎,可見此舉是驚天地、泣鬼神了。我們不要忘記,伯益同樣是一位值得紀念的偉大的治水英雄!(3)
關於伯益當時用何種方法鑿井,我們找不到任何記載。不過,絕對不是簡單地就地掘坑取水,因爲那樣掘出的“井”很容易坍塌。有一種古代的挖井方法,技術含量很高,直到20世紀50年代還在普遍使用,很可能就是益最初的發明。其做法是:用木板拼個園環,平放在鑿井之處。然後在園環上用磚或石砌起一個上下直立的井筒,用草繩固定成一體,猶如拔地而起的煙囪。一副木架凌駕於井筒上方,頂端安置滑輪。(可用滾木代替)一條又粗又長的繩子穿過滑輪,一端繫着泥兜,下到井筒底部;另一端被十數個勞力緊緊牽拽着。掘井人把挖下的泥土裝在泥兜裡,呼叫一聲,外面的人們便喊着號子把泥兜拉上來。隨着掘進的不斷深入,井筒逐漸下沉,直到井下出水,才把井筒落在較爲堅硬的地層上。一口井就這樣建成了。作者年少時在農村參加過打井,那種熱火朝天的場面至今歷歷在目。
益的第一口井落成後,大禹就立即動員全民打井,把臨水低窪處的居民遷往高阜處或城郭裡。這項工作的推進力度,不亞於挖溝修渠。因爲有消息傳來,積石山疏浚工程已經取得較大進展,上游排水正在滾滾而來!大禹請示攝政王虞舜,讓伯益負責放火燒荒,組織民衆開闢農田,馴養鳥獸,重建家園;讓后稷指導播種,籌措糧食、牲畜,以救濟災民,他帶上朱虎則直奔龍門山,督察工程進度。
龍門原來也曾經水道暢通,由於地震,兩岸山體滑落,把河牀擠成一條窄隙,使上游蓄積成高峽平湖。眼下積石山開通,排水洪峰即將來臨,虞舜帶領帝都大小官員早已趕來,和民衆一起緣山搶修堤堰,防止洪峰漫過孟山,水淹汾水平原。但此時龍門山的開通工程卻停了下來。龍門工程負責人是豢龍氏,就是養龍專業戶,後來虞舜賜其姓董,人稱董父。豢龍氏向大禹報告說,從一個巖洞裡鑽出兩隻野獸,一隻像野豬,巨齒獠牙;一隻是青犬,兇猛無比,把施工的民工都趕跑了。在豢龍氏的指引下,大禹來到那個洞口,一股帶有腥味兒的溼冷氣息撲面而來。大禹把尚方寶劍交給朱虎說:“你倆在
洞口守候,我進洞看看。”
“不行!”豢龍氏急忙勸阻,“我帶着兩條虯龍進去過三次,都被趕了出來,所幸沒有受傷,你一個人太危險。不如我再遣兩條龍打頭陣,咱們一快兒進去。”朱虎也堅決要求同去。
“我有護身符。”大禹亮一亮召神令和御龍鞭說,“有這兩件寶物在手,一般的神鬼精怪都能降伏,何況野獸,你們放心。”
巖洞裡蜿蜒曲折,如進迷宮。大禹舉着火把歷險探幽,行進約數十里,一陣陰風吹來,火把熄滅,洞中漆黑一團,使他驚出一身冷汗。此時,眼前忽然燭光搖曳,一獸如豬,口銜夜明珠前來導引;又見一青犬邊吠邊行,在前開路。行進約十餘里,大禹已經感到晝夜不分,好像進入了混沌狀態。少傾,天色微明,豬和犬忽然變做人形,身着黑衣,朗聲唱道:“王母使者到!”
“嗚呼,夢裡光陰短,醒來歲月遲。…誰來了?”一個低沉、沙啞而又驚心動魄的聲音傳來。
大禹循聲望去,發現斜上方有兩隻眼睛微微張開,如兩顆星星;巖洞裡也變得亮光溶溶,透明起來。
“啊…”大禹吃驚非小,差點叫出聲來。盤踞在他面前的竟是巨大的人面蛇身怪物,…不,是傳說中的伏羲!是伏羲的法身!
大禹何等的機警,當即跪地叩首,說:“始祖在上,後輩子孫禹前來拜見。”
“禹?…你來幹什麼?”伏羲困惑地說,“事先說好是由鯀來叫醒我的。”
“我是鯀的兒子,是接續父親治理水患的。”大禹稟告說,“如今龍門不開,水瀉不暢,施工受阻,禹是特來向始祖請教解難之策的,望寬恕打擾之罪。”
“後生可畏,邀功心切。”伏羲指着側面玉壁上的八卦圖,對大禹說道,“不止不行,不塞不流。你看,時限未到,你莫要着急。”
“上游特大洪峰已經到來,將漫過孟山,威脅帝都,龍門不開,危害大矣;望始祖垂憐蒼生,予以關照!”大禹不解其意,怕錯過機會,迫不及待地請求說,叩頭出血。
這時,大地忽然顫抖起來,從遠處傳來沉悶地隆隆聲。
“好,好,來得好!來得好!”伏羲忽然蠕動了一下蛇身,目光如炬,洞中一派通明。他拿出一塊碧玉,光可鑑人,伸出長長的手臂遞給大禹說,“它叫玉簡,長一尺二寸,合十二時之數,可用來度量天地。現在你先幫我個忙,立即去山澤測量一下它的水深,不可有誤。玉簡用過之後,就留給你作個爲紀念吧。”(4)
大禹還想問龍門山施工的事,只見伏羲兩眼一閉,洞中立即漆黑一團,再也聽不到聲音。大禹無奈,只好在豬、犬的引導下抄捷徑走出巖洞。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