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停了,雨住了,山林疲憊地停止了躁動,只有樹上的水還在滴滴答答地落。原本就昏暗的山林裡,夜幕又徐徐降臨了。虞舜內心波濤翻滾,但形體一如木樁,絲毫不動。一條長蛇悠閒地從身邊滑過,然後掉頭向左,身體彎作弓形。
“有了!”虞舜腦際靈光一閃,高興地叫出聲來。受到蛇的啓發,他想到了自己的銀鞭。如果扯着長長的銀鞭行走,不使它有絲毫的彎曲,前進的方向不就固定了嗎?
虞舜一躍而起,“唰”的一聲把鞭梢甩到百步以外。但他的腦袋立即又“嗡”的一下脹大了。眼前漆黑一團。就算他的視力超長,五步之外什麼也看不清,何況是條細細的鞭繩。虞舜估計,即使在白天,鞭子在落葉間穿行,也難看清楚遠處鞭梢的位置,還是無法使它保持一條直線。
他又陷入沉思,像一塊山石矗立着。一羣螢火蟲撲面飛來,有一隻還撞到他的臉上。
“好哇,”虞舜歡呼起來,“上天送來了希望之光!”
蜘蛛網迅速張起,不一時捕獲到幾十只螢火蟲。虞舜把他們分成幾堆,用割成小塊的蜘蛛網籠起來,包裝成一個個球體,等距離地系在長鞭頭、尾之間。這些螢火蟲組成的燈籠閃閃發光,在漆黑的夜裡格外耀眼。虞舜拽着長鞭行走,猶如牽着長長的一串星星;他只要使這些螢火蟲星星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前進的方向就不會改變。他自制的這套司南裝置,適合較爲平坦的地形,如果遇到河流和山嶺,其可靠性怕要打大折扣。不過,虞舜倒是希望儘快見到河流,河水總是會向低處流。那樣就他就可以沿着河道走出大麓。他也希望遇到山嶺,有山就有壑,壑的盡頭總歸會有河。
但是,虞舜的面前仍然只有大樹。他小心翼翼地繞過它們,仔細地辨別路線,行進速度緩慢。但此時他的心境非常充實愉快,這不僅是看到了走出大麓的希望,更主要的是,他從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儘管人生路上的困難沒完沒了,但人的智慧也是一
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搜索,總能在其中找到開啓希望之門的鑰匙。
黎明前的黑暗格外凝重。虞舜邊走邊琢磨如何改造他的指南裝備,以適應白天的需要。忽然,一道紅光和一道綠光射來,在林子裡交替掃射。虞舜爲之一震,斷定這光束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人控制的。驚喜之餘,他拽着長鞭一溜小跑,朝光束射出的方向奔去。這時他還不敢丟掉螢火蟲,怕神秘的光束一旦消失,還得靠它們救命呢!紅燈和綠燈迅速靠攏過來。虞舜看的清楚,來者是兩位長得一模一樣的姑娘,分別穿着紅綠兩色服裝,眉宇間鑲嵌着紅、綠兩顆明珠,擬或是她們的天眼,光束就是從這裡射出的。虞舜毫不懷疑,她們明明是天上的仙女!
“仙姑降臨此地,不知有何貴幹,能否勞駕二位幫虞舜個忙?”虞舜抱拳說。
“您就是虞舜?”紅衣姑娘問。
“在下正是虞舜,如今迷失山林,想請上仙指示一下走出大麓的方向。”虞舜說。
“爹爹,我們可找到您了!”二女出乎意料地呼喊着撲過來。
虞舜愕然了。他的兩個妻子中只有女英生了個男孩,取名義均,還在襁褓之中,那來兩個這麼大的女兒呀?
“你們是…”虞舜一隻胳臂攔住一個,疑惑地問。
“我叫宵明,妹妹叫燭光。”紅衣姑娘答道,“我們住在河水流經的大澤裡。”
“你們的母親是誰?”虞舜在遇到娥皇、女英之前處過兩三個女友,都被囂母趕跑了,難到是她們懷上了孩子不成?因此問道。
“登比氏。”燭光答道。
“登比氏?”虞舜驚問,“我和她的相遇難道是真的麼?我還一直認爲是場美夢呢!”
“怎麼會是夢呢!”宵明說,“我娘說,那是她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因緣,此後再與別的男人交往時,都感到索然無味了,乾脆過起單身來。”
“我娘一胎養活
了我們兄妹十個,八個兄弟都成家立業、一個個做起國君來了。”燭光說,“難道你把我娘給忘了?”
虞舜從脖子上摘下金鱗心狀墜遞給她倆看,說:“那是我的初戀,我怎能忘記那場恩愛呢?雖然感覺上是場夢,但我心裡一直希望那是真的。見到了你倆,美夢的確成真了。”擁抱着自己的親生女兒,虞舜潸然淚下。
父女仨邊走邊說,不覺天光大亮。虞舜發現,四周樹木稀稀拉拉,天空重現,看來現在的位置已經到了大麓的邊緣。宵明告訴虞舜,登比氏已經名列仙籍了,經常參加衆仙聚會;最近她在青要山武羅神那裡遇到了有黃,當時有黃袖佔一卦,得知虞舜闖進大麓遇險,告訴了她。因爲她怕干擾虞舜的家庭生活,迴避同虞舜見面,纔派兩個女兒前來救他。
想起登比氏的好處,虞舜一路唏噓不已。
“不知爹爹下一步要到哪裡去?”宵明問。
“我想到汦水下游先去看一下你們的叔叔,他在那裡養傷。”虞舜說,“你倆跟我去吧,你們的姑姑也在那裡,親人們見見面。”
“我娘不讓我們和凡人打交道,現在就只好與爹爹告辭了。”宵明把金鱗墜還給虞舜,又戀戀不捨地說道,“希望有朝一日,爹孃能和我們兄妹在一塊兒過箇中秋節,閤家團圓一次。”
宵明、燭光哭着跪在地上。當虞舜彎腰去攙扶時,她們忽然變做紅、綠兩團光球,冉冉升空,化作彩雲隨風遠逝。
虞舜久久地仰望天空,不願收回視線。一隻大鳥進入視野,盤旋一圈,快速降落。原來是顆手。
顆手抱着哥哥喜極而泣,說:“我繞着大麓轉了好幾圈了,總見裡面風雷滾滾、暴雨傾盆,還以爲你再也出不來了呢!”
注(1)《尚書•堯典》:“帝舜曰重華,協於帝。…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又:《史記•五帝本紀》:“舜入於大麓,烈風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