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一波未平

“四郎君得了解頭!咱們家四郎君得了解頭!”

當崔淵得中解頭的消息傳到崔府,全府上下立即一片歡騰。前來慶賀的丹陽長公主、衡陽長公主都已經到了,聞訊自是與喜悅不已的真定長公主有說有笑。鄭夫人又使人去國子學將崔篤、崔敏、崔慎喚回家,畢竟此時只有旁支的崔沛待客確實有些說不過去。附近住着的幾家夫人也都匆匆趕了過來道賀,王玫牽着崔簡給這些或陌生或熟悉的貴婦們見禮,險些臉都要笑僵了。

滿面笑意的李治也在此時踏入了崔家的夾纈工坊,望着正專心致志打磨雕版的崔淵,一時之間竟覺得不好打攪他。看了許久,他彷彿也出了神,不知想起了何事,便開始魂遊天外,神情也一變再變。直到崔淵終於將雕版打磨完,令工匠們再去試着印刷一次,才發現他就在旁邊:“大王什麼時候來的?”

“已經來了一陣。本想與你傳個好消息,見你正忙着,便索性不打擾你了。”李治笑道,“恐怕誰也料不到,雍州新出的解頭,竟然絲毫不關心府試的結果,一直待在這夾纈工坊中罷。”

“府試的結果不會出任何意外,我又何必關心?”崔淵擡了擡眉,“且,這摹本之事,可比府試重要多了。不僅我盡力而爲,大王也日日奔波勞累,來往於這等腌臢之地。都做到了如此地步,自是應當讓聖人覺得滿意,方能慰藉連日的辛勞。”

“你說得是。”李治有些興奮起來。他難得如此高興,一貫有些蒼白的臉上也涌起了紅暈:“上一回印刷出的摹本,我便覺得很是不錯了。這一回,想必定不會比你親手臨摹的差多少。阿爺見了,也只有歡喜的。想來,四阿兄也不會再取笑我們了。”

崔淵勾起嘴角,頷首道:“大王隨我來,去看一看這摹本如何印刷罷。”

“好!”

沉浸在喜悅當中的人們,自是不知一場風波正在雍州府衙前形成,且迅速地傳遍了長安城。一位格外耳聰目明的御史已經“風聞奏事”,將這場風波奏給了聖人。因是風聞,也頗有幾分語焉不詳,通篇摺子都只點出了一個名字“崔淵崔子竟”。其餘那些鬧事的文士,連提也不曾提起。這張摺子剛呈上去沒多久,雍州刺史的摺子夾帶着崔淵的卷子也送了過來。

由於雍州府衙前之事鬧得很急,亦頗有幾分聲勢,皇城中也聽聞了不少流言。崔敦、崔斂兄弟倆均頗覺驚愕,也不知府試之事爲何竟然能鬧到如此地步。崔斂立即去兵部衙門裡找崔敦,兩人大眼瞪小眼,還沒等商量出什麼對策,便有宦官來傳他們去見聖人。

當他們趕到兩儀殿時,聖人正似笑非笑地將那監察御史的摺子扔到房玄齡與長孫無忌面前,而後淡定地打開雍州刺史杜淮的摺子,慢條斯理地看着崔淵的兩張卷子,抱怨道:“杜淮也是個不曉事的,就應該將子竟的原卷給朕看,還抄一份作甚?旁人抄的筆跡,哪有子竟那手字漂亮?”

房玄齡看過了卷子,忍不住嘴角一勾:“臣恭賀陛下又得一美質良材。”

長孫無忌則順着聖人的話道:“陛下不如傳口諭,讓杜淮將原卷送來?崔子竟的楷書倒是難得一見,或許亦可品評一二。”

聖人哼了一聲:“這般美質良材,險些就被區區小人的嫉妒之言壞了名聲。許是朕孤陋寡聞了,這般小人之語居然也能在雍州府衙前煽動起如此大的風波。咱們大唐文人的風氣,居然已經敗壞至此?”

崔斂不待崔敦再使什麼眼色,便持着笏板行禮道:“陛下聖明。自府試以來,子竟屢遭人污衊,種種流言蜚語傳得到處都是。卻不曾想,如今還鬧到了誣陷貢舉之試的地步。此事決不能輕輕放過,不正我大唐文士之風,不復我大唐貢舉之威,科舉取士難不成就取那些捕風捉影、心性狹小之輩?!”

聖人看了他一眼,又望向崔敦,嘆道:“子竟是個好孩子,朕必不會讓他受委屈。此事確實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且將上摺子的監察御史傳過來。朕倒想問一問,他風聞奏事,到底是從何處風聞的?怎麼誰都沒有他這般‘耳目靈敏’?若是子竟有什麼差池,他能否再送一位才華品性皆勝過子竟的解頭給朕?!”

崔敦一時無言,只能躬身行禮。

崔府之中,正在慶賀的真定長公主、鄭夫人也聽說了這個消息,當即臉色便微微一變。一時間,那些前來祝賀的貴婦神情皆有些細微的變化,都紛紛出聲安慰她們。那位傳來消息的貴婦擡袖遮住了微微勾起的嘴角,也亦真亦假地寬慰道:“此事雖說鬧得這般大,但想必定有內情。崔家四郎君的才名,咱們誰不曾聽說過呢?府試的解頭不給他,又能給誰?”口口聲聲像是寬慰,說的卻是誅心之言了。

鄭夫人冷冰冰地瞥向她:“王夫人卻是說錯了,我家四郎可不是因才名方得了這解頭,而是實打實的才華出衆。”小鄭氏、清平郡主的目光微黯,王玫更是暗自咬緊了牙:她真有些擔心崔淵會受到這場風波的牽累。此事雖與他毫無干系,但都已經傳開了,便是事後澄清,對他的聲望文名也多少會有些打擊。

真定長公主擡起眸,冷對身邊的侍婢道:“愣着做什麼?還不趕緊送客!若再將這樣的惡客放進來,壞了咱們家的好事,你們便都滾去莊子上罷!崔府、公主府也不必養這等沒有眼色的奴婢!”

丹陽長公主、衡陽長公主也出聲支持:“也不知是從哪個角落裡冒出來的,趕緊轟出去便是了!何必給這沒臉沒皮的留什麼面子!”“按我說,很應該定她一個冒犯宗親之罪,送到大理寺去!”

崔家的僕婢們立即行動起來,將那個貴婦推推搡搡地趕出去。那女子柳眉倒豎,還待再嘲諷幾句,真定長公主卻掃了她一眼,冷冷道:“你回去告訴姑母!我當初去京郊避暑,絕不是懼了她!我一心爲九郎、仲翔着想,請宮中阿嫂定下婚事,可不是隻爲了與她作對!她好好的慈和長輩不願意當,偏要與晚輩過不去,我還真不想給她留什麼面子了!從今往後,博陵崔氏也不會再給你們祁縣王氏什麼臉面!”

那貴婦一怔,笑道:“貴主原來卻是連實話也聽不得了。我奉了老祖宗之命來提醒幾句,竟然也成了錯?說一千道一萬,不過是貴主爲不孝姑母找的藉口而已。至於博陵崔氏與祁縣王氏的交情,貴主並非宗子宗婦,恐怕也做不得主罷。”

鄭夫人道:“貴主的意思,便是我的意思。送客!”

這一回送客,卻是將那些慶賀的貴婦都有禮有節地送了出去。因宴飲突然中斷,小鄭氏還命人備了些禮物給她們壓驚。目睹了方纔那場針鋒相對的貴婦們各懷心思家去了,真定長公主與同安大長公主徹底交惡的消息也立即傳了出去。

待客人都走了,真定長公主的怒火仍然未能平息下來:“丹陽,衡陽,將你們養的侍衛、部曲都借與我!我非得好好查一查,姑母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她平日一向慵懶高貴,很少流露出這般明顯的暴怒情緒。丹陽長公主、衡陽長公主均嚇了一跳,自是立刻便答應了。“若說是我得罪了她,衝着我來也就是了,何必遷怒於晚輩們?子竟好端端的若是被她壞了前程,祁縣王氏那些廢物也都別想要什麼前程!”

鄭夫人有些擔憂地上前扶住她,拍了拍她的手:“貴主不必動怒。若有人使了手段,必定來不及抹去所有痕跡,只管查下去便是了。或許,也不一定是同安大長公主。”

“我還不知道姑母的脾性麼?”真定長公主冷笑,“她哪裡像是會體諒別人的?連親孫子都能磋磨了,又何況是旁人家的孩子?”

王玫垂下首,蹙起眉。真定長公主懷疑同安大長公主,確實也沒有錯。晉王李治的婚事早已經由聖人下旨,定了京兆杜氏那位小娘子爲晉王妃。同時又從弘農楊氏裡選了個旁支嫡女,與應國公府武氏二孃一起作爲孺子,配給晉王。聖旨傳出之後,聽說同安大長公主當天就氣得厥過去了。沒幾日,長孫皇后又給王方翼說了盧家的親事。雖說同安大長公主是祖母,多少能干預孫子的婚事,但當媒人的是長孫皇后,王方翼之母李氏亦依然尚在,她也不得不答應下來。在這兩件事上連連吃了虧,同安大長公主知道都是真定長公主牽的線,自然將她恨到了骨子裡,尋機會回擊也是很自然的。

然而,她卻總覺得,這般陰毒而又巧妙的手段,並非同安大長公主所爲。以她的直覺來看,此事必定和崔泌脫不開干係。此人可真是陰險之極,一邊面不改色地參與摹本之事沾崔淵的光,一邊煽風點火下手抹黑他。彷彿越是得了崔淵的提攜,心裡便越是受不得——僞君子的極致莫過於此了,只要想着便噁心得很。只是,他做事向來小心,想來也不會留下什麼證據。此事若急急匆匆地解決,恐怕也不過是抓住幾個真小人而已,動不得他分毫。

說不定,他確實利用了同安大長公主?想借此轉移崔家的視線?

分明自家的仇敵並不多,但這件事若不能查個一清二楚,光靠推測確實是剪不斷、理還亂。

想到此,王玫輕聲道:“此事鬧得這般大,說不得阿翁和叔父也聽聞了消息。阿家、叔母不必擔心,使人去皇城問一問情況,等着阿翁和叔父的迴應便是了。另外,事關重大,也須得將四郎喚回來纔好。”至少,必須儘快讓崔淵得知這個消息,不能讓他應對得過於被動。府試之初流言蜚語亂傳的時候,她便曾經詢問過是否有人在其中搗鬼的問題。那時候,崔淵只微微一笑——她相信,他早便已經有想法了。

此時,正在夾纈工坊裡查看摹本的崔淵確實接到了消息。他回首看了看正驚歎地欣賞着新印刷出的《蘭亭序》摹本的李治,笑對報信的張二道:“我原想着自己將卷子印出來,再接下任何不忿之人的挑戰。卻想不到,使君和功曹居然都會爲我出頭。這倒是一個更好的開局,京兆杜氏的情,真是不得不承下了。”雍州刺史杜淮,是京兆杜氏出身,據說與未來的晉王妃是並未出五服的族祖孫。

“眼下府衙前已經散去不少人了。”張二道,“四郎君先前讓某等準備書案、筆墨紙硯,可還用得上?”

“自然用得上。這便過去罷。”崔淵笑了起來,悠然道,“既然有小人中傷我‘空有盛名’,嫉妒我狂士之性,何不更狂一些,名氣更盛一些?”

“出了什麼事?”李治這才注意到他們正在私語,問道。

“些許小事罷了。”崔淵回首微笑,“這印刷出的摹本,須得再裝幀一番。恐怕明日才能獻給聖人。若是大王沒有旁的事,可願意與我走一遭,去見一見某些不值得相交的文士?”

李治驚訝道:“子竟向來不願在這種人身上浪費時間,爲何如今卻要去見他們?”

“不得不見。”崔淵答道,遂將方纔雍州府衙前的風波一一道來。他說得簡略之極,李治卻忍不住想得更多,沉吟半晌,方道:“子竟,許是我想得太多了。總覺得,此事或許與摹本有些干係。”

“不論有什麼干係,我只管將分派給自己的事都做好便是了。”崔淵道。

李治一嘆:“那我便陪你去瞧一瞧罷。”

雍州府衙前,烏壓壓的一羣人擠在張貼榜文的牆壁邊,或喃喃自語,或大聲唸誦,或默然不語。約有一半人已經羞慚得掩面離去;另有些人是崔淵腦殘粉,慕名而來,看得如癡如醉;還有些黑仍舊很是不甘心,各種挑剔,各種誇口。隱藏在人羣中的某些人挑撥了幾句話,腦殘粉和黑們差點打了起來。不過,府衙的軍士可不是擺設,火眼金睛地挑出了一些人,直接押進了大牢,府衙前頓時便清淨了不少。

崔淵到的時候,人羣已經漸漸疏散了。他吩咐部曲們在地上鋪好了葦蓆、茵褥,擺上書案、筆墨紙硯、煎茶器具等,與李治一左一右坐下來。他們不聲不響地公然坐在府衙前,逐漸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那不是崔淵崔子竟麼?”

“沒錯,就是他!”

“他來這裡作甚?”

彷彿聽見周圍人的議論聲,正優雅地煎茶的崔淵擡起首,將茶盞推給李治,笑着答道:“聽說有人覺得我名不符實,因此,我特地趕來這裡,會一會那些自認爲才華超過我之人。書畫詩賦策論,誰若覺得比我更出衆,便當場與我比上一比。命題便由晉王出就是了。至於點評,便請晉王出面,交由朝中諸公罷。”

他眯了眯眼,環視旁邊鴉雀無聲的衆人:“如何?誰敢上前挑戰?”

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29章 兄長貢舉第36章 高人支招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25章 寺廟進香第39章 七夕之日第27章 解困之恩第3章 長秋尼寺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73章 落花流水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50章 重新相識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11章 路過潼關第31章 惡人求親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3章 長秋尼寺第47章 王家宴會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35章 偶然相遇第29章 兄長貢舉第17章 家中生活第59章 續絃之意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章 大唐棄婦第5章 和離之因第4章 王家七郎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82章 遣媒提親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70章 王十七娘第24章 宴飲之樂第63章 心悅君兮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46章 宴飲邀請第42章 回到家中第78章 曲踏秋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97章 催出新婦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72章 王大婚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9章 洛陽坊市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52章 敏銳察覺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80章 還俗歸家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30章 雙喜一怒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36章 高人支招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54章 嫁妝經營
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29章 兄長貢舉第36章 高人支招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25章 寺廟進香第39章 七夕之日第27章 解困之恩第3章 長秋尼寺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73章 落花流水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50章 重新相識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11章 路過潼關第31章 惡人求親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3章 長秋尼寺第47章 王家宴會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35章 偶然相遇第29章 兄長貢舉第17章 家中生活第59章 續絃之意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章 大唐棄婦第5章 和離之因第4章 王家七郎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82章 遣媒提親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70章 王十七娘第24章 宴飲之樂第63章 心悅君兮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46章 宴飲邀請第42章 回到家中第78章 曲踏秋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97章 催出新婦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72章 王大婚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5章 回家首夜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9章 洛陽坊市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52章 敏銳察覺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80章 還俗歸家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30章 雙喜一怒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36章 高人支招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54章 嫁妝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