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又到中元

進入七月之後,許是因已經立秋的緣故,天氣一日比一日涼爽起來。雖仍餘有幾分暑熱,但身在山居別院之中,已經能隱隱約約感覺到些許秋意。七夕拜月乞巧之後,沒幾天中元節便又將至了。雖說這是大節,但真定長公主與鄭夫人都暫時不打算回長安去。倒是崔滔、崔篤、崔敏、崔慎幾個,由於須祭祖的緣故,匆匆騎馬趕回去了。連崔沛也給小傢伙們放了幾日假,跟着回了長安城。

立在山坡上目送世父、兄長與先生陸續離去,崔簡忽然仰首道:“母親,先生說,騎馬來往於長安與別院之間,只需半日便到了。先生回長安去參加阿爺的文會,也是一日即回。母親想念阿爺麼?不如咱們也騎馬回長安去看看阿爺,陪他一同用午食,然後趕回來?”

王玫怔了怔,不由得微微笑起來。若說想念,她確實每天都有些想念呢。不過,倒不曾像小傢伙這般思念難耐,竟想出了這樣的主意罷了。“半日即至,應該是驅馬一直飛奔不止罷。說實話,我可沒有那般好的騎術。”

崔簡皺起眉,也嘆氣道:“我的騎術也沒那麼好。”他與愛馬阿黛之間雖已經有了些默契,但畢竟年紀小體力弱,不足以支撐他騎着阿黛奔跑那麼久。看來,也只有趕緊長到阿兄們那般的年紀,騎射才能拿得出手了。

王玫牽着他和王旼往回走,忽然低聲道:“阿實,明日便是中元節了。我想給你阿孃做個道場,到時候需要你齋戒幾日,你覺得如何?”給盧氏娘子做道場,是最近時不時浮在她腦海中的念頭。因盧氏是晚輩,又是先頭的元妻,此事本便該由她來操持。且不說其他,她是阿實的親孃,也很該每年都做幾回道場纔是。

崔簡的步子停了停,握住她的手不由得加了幾分力道,烏黑的雙眸中閃動着信賴:“齋戒多少日都沒關係。母親,操持此事累不累?我讓盧傅母來幫你?”盧傅母也曾在他面前提起過祭祀盧氏之事,只是由她主持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有真定長公主與鄭夫人兩位長輩在,於別院中給盧氏祭祀也很有些不像。

“我已經使人去問了,南山附近很有些出名的寺觀。咱們在道觀中做一回道場,再去寺廟中點長明燈。”她雖然較爲傾向於道門,不過向來也和大多數國人一樣,漫天神佛的庇佑都不願意錯過。另外,她還想爲前身和早逝的鄭氏也供奉一盞長明燈。“若是咱們在長安城中,我便去青光觀做道場了。”雖說觀主仍然身在禁苑中,但其他師叔師姐們的道法,她也是信得過的。

既然已經打定主意,王玫便去稟告了鄭夫人與真定長公主。見她竟然主動提出此事,鄭夫人不免欣慰之極,自是連聲答應了:“你這孩子,總是想在四郎前頭。既然要齋戒,想必你便是要做一回大道場了。如此,便須得在道觀中住幾日,很該帶足了人和物什纔是。”

“阿家提點得是。兒這便使人去看好的寺觀中說定了,下午正好收拾東西,明天一早便過去。”王玫想了想,又道,“阿嫂們如今都忙,兒想將晗娘、昐娘、二郎也帶過去。”將侄兒侄女們獨自留在別院裡好幾天,她畢竟有些不放心。而且,去寺觀中走一走,上一上香、祈一祈福也好。

鄭夫人便道:“你若是顧得過來,便將他們帶去罷。”

真定長公主也道:“晗娘、昐娘兩個孩子都嫺靜得很,天天跟着我們出門野炊也不得趣味,倒不如隨着你去散散心也好。至於二郎,怕是半刻都不想離開阿實呢。”王家的幾個孩子性情不錯,又聰敏伶俐知進退,都甚是得真定長公主與鄭夫人喜歡。

王玫笑道:“兒還想多走幾家寺觀,爲阿家、叔母求些平安符呢。”

“你是個有孝心又有福運的。你求來的平安符,我們可得日日帶在身上纔好。”真定長公主和鄭夫人都笑了起來。小鄭氏、清平郡主、李十三娘也跟着笑:“既要求平安符,九娘可不能將我們給忘了。”

“哪裡能忘掉阿嫂們呢?”王玫笑吟吟地回道。

崔蕙娘垂眸想了想,忽然道:“祖母、叔祖母,兒也想跟着叔母一同去。可不能只許叔母盡孝心,不許兒也爲長輩們祈福。”自從家中開始議論這孩子的婚事之後,她便不再似往常那般優雅自若,而是彷彿隱隱壓着些許心事。就算在山居別院中住了這麼些日子,也尚未完全恢復。鄭夫人與小鄭氏都甚爲擔心,如今見她主動提出要求,自然沒有不應的。

鄭夫人想了想,叮囑她道:“你去了也好,正好幫着你叔母看顧弟妹。她只得一個人,恐怕照顧不過來。”

小鄭氏也向着王玫道:“說不得蕙娘又給九娘你添麻煩了。”

王玫笑着應道:“阿嫂這是說的什麼見外話。還是阿家明白我的心思,若蕙娘能幫我帶一帶晗娘、昐娘,我感激還來不及呢。”

如此說了些話之後,王玫便暫時告退,回到暫居的小樓裡去收拾東西了。在道觀裡做大道場,香燭祭品等物自是由觀中準備好,香客只需帶些隨身行李便足夠了。丹娘與春娘、夏娘便寫了清單,一樣一樣地收拾起來。不多時,就收攏了二十幾個箱籠。

“不過是去寺觀住上十幾日,哪裡需要這麼些東西。且不但阿實須得齋戒茹素,我也想跟着茹素,衣衫也不用帶太鮮亮的。”見她們收拾了這麼多箱籠,王玫拿來清單,又一樣一樣地往下減。丹娘、春娘、夏娘自是拗不過她,便又減去了幾個箱籠,這才罷了。

這時,盧傅母拎着個小包袱過來求見。她禮數周到地拜見了王玫,這才道:“老身先前抄了些佛經,恐怕不好在道場上燒給娘子。聽說王娘子會去寺廟裡點長明燈,可否容老身到時候將佛經一起燒了?”

“盧傅母有心了。”王玫頷首道,“這自然使得。齋戒茹素這幾日,盧傅母不妨也抄些道經,正好每天都一併給盧姊姊送去。我和阿實也很應該多抄些經纔是。”

盧傅母望着她,嘴脣微微蠕動了幾下,良久卻是並未發出什麼聲音,只是深深一拜,便抱着包袱退下去了。春娘、夏娘將她送到樓前,丹娘則輕聲道:“娘子,繼室在元妻靈位前須得執妾禮,到時候……”

“本便是應該的。”王玫垂下眸。自從她學會了這個時代的禮儀,便很清楚再嫁給崔淵意味着什麼了。且當初去家廟中拜見,將她的名字記入崔家族譜的時候,她便已經跪拜過盧氏了。此時做道場再次跪拜,也並無不可,就當是爲了崔淵和阿實便是了。若心中始終持平等之念,無論跪拜任何人,脊樑骨也是不會彎的。

這般大的動靜,自然也驚動了藥王孫思邈師徒幾個。他們雖然一天到晚都在不遠的客居小樓外鑽研各種茶葉藥性,早已經沉浸其中不可自拔,但王玫能給出的單方茶、複方茶並不多。餘下的,都只是她在後世聽過的茶名,以及瞭解藥草藥性之後的構想而已。這師徒幾人倒也不嫌棄,又興致勃勃地幫她做起茶來。想將她想到的茶以及他們自己想到的茶,都一一變成實物,且辨明藥性與療效。

“聽說你們要離開別院,去做大道場?”頗有幾分鶴髮童顏之相的藥王推門而入,“老道就是道士,你們又何苦舍近而求遠呢?”

王玫想象中的藥王孫思邈是一位隱世而居的高人,也是一位心懷慈悲的名醫。不過,真正接觸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之後,她卻覺得他更像是一位沉浸於醫藥之中的科學家,偶爾性情裡也流露出幾分老頑童的本色。

因而,平日與他來往的時候,她與崔簡都並不太拘泥於世俗禮法。此時聽了他的話之後,她也只笑道:“天天只見道長拿着藥草苦思冥想,卻不見做什麼功課。也不知,道長可還記得做道場需準備什麼?《道德經》又記得多少節?”

藥王撫了撫長鬚,橫眉豎目:“你這丫頭,老道是道士,哪裡能忘了《道德經》?便是幾十年不曾做過道場,做道場都須做些什麼,老道自然也是記得清清楚楚——”說罷,他眨了眨眼,退回幾步:“也罷,你們去便去罷,將那些茶葉都給我們留下就是了。另外,老道出來得有些久了,正想着家去呢。你們的茶葉,老道暫時就帶回去了。待做出了新茶,再讓徒弟給你們送來,如何?”

“能得道長指點,兒三生有幸。”王玫正色,朝他行了稽首大禮。這幾天,她跟隨着這位老人,也學到了不少養生知識與做人之道、行醫之道。雖說時日有些短,但她在心中也已經將他尊爲自己的先生之一了。“只是不知道長仙居何處,兒若得了新茶葉,也好與道長送些。”

藥王神情微鬆,笑了笑:“這些年,許多人都在尋老道,想讓老道給他們診脈,甚至於想求什麼長生之法。這世間並非沒有老道無法醫治的痼疾,更沒有什麼長生之法。老道之所以長壽,也是因養生得當的緣故。只是他們不願約束私慾,又想得長壽,哪有這般的好事?”

王玫微微頷首,很是贊同他所言:“有所得必有所失,便同福禍相依一般。”

藥王接着笑道:“若老道將所居之處告訴你,說不得反倒是害了你。因而,我的徒弟給你們送茶,你們便將新茶葉都交給他就是了。說到長壽養生,老道見你以茶葉入藥爲養生之飲,才這般感興趣。昔年有名醫釀屠蘇酒、茱萸酒、菊花酒,成了普天下衆人必飲之物。這些藥酒味道雖奇怪,卻都有益於養生。而今又有這茶飲,若天下人都能飲得,也是一件惠及萬民的大善之事了。”

王玫便道:“兒也只願有朝一日,能見家家飲茶,人人都通簡單的養生之法。其實,養生未必需什麼貴重之物,山間許多野菜野花便可入藥,亦可養生。”

藥王點着頭:“你說得很是,確實是個有慧根的。他日待你家的二郎君出世了,定要讓他給我做徒弟。”

王玫不由得失笑了。這句話,這些天她已經不知聽藥王說了多少回。初時她委婉地表示自己可能不會再有孩兒。藥王便給她把脈確定她已經調養了一年,再多將養些時候,便自然而然會有身孕。她欣喜之下,便許諾道,只要孩子喜好醫道,必定送他拜師。藥王便更是不屈不撓,讓她答應從幼時便培養孩子對醫藥之道的興趣,這才罷休了。

“藥王放心,兒既然已經許諾,便不會食言。”

“好!有你這句話,老道便放心了。”說罷,老人便如輕煙一般,飄然而去。

王玫想起崔淵信中曾言,晉王李治欲前來拜訪藥王,便吩咐丹娘讓人趕緊送信去長安。藥王若想離開,恐怕誰也留不住他。李治若不能趕上這次機會,卻不知下一次他出世又是何時了。若真待到她的孩子拜師的時候,或許便又過去幾載了——世事滄桑多變,倘若錯過他所求的機會,恐怕就再也無法轉圜了。

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8章 母女交心第78章 曲踏秋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章 大唐棄婦第139章 形形□□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69章 表妹來襲第58章 互相試探第64章 心中糾結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8章 母女交心第56章 中秋夜宴第89章 除夕之夜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2章 崔氏父子第9章 洛陽坊市第12章 崔氏父子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2章 放妻之後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55章 中秋之節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60章 盧家拜訪第37章 道觀生活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0章 啓程歸家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5章 回家首夜第38章 訪客探望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21章 受邀宴飲第65章 吹皺池水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83章 納吉之禮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72章 王大婚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5章 和離之因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38章 影響王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73章 密友婚事
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8章 母女交心第78章 曲踏秋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章 大唐棄婦第139章 形形□□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69章 表妹來襲第58章 互相試探第64章 心中糾結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8章 母女交心第56章 中秋夜宴第89章 除夕之夜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2章 崔氏父子第9章 洛陽坊市第12章 崔氏父子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2章 放妻之後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55章 中秋之節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60章 盧家拜訪第37章 道觀生活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0章 啓程歸家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5章 回家首夜第38章 訪客探望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21章 受邀宴飲第65章 吹皺池水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83章 納吉之禮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72章 王大婚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5章 和離之因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38章 影響王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73章 密友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