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衝突之後

因宴客而喧鬧不已的公主府門前,如今卻是靜寂得只能聽見北風呼嘯之聲。數百侍衛宮人組成的兩隊儀仗交雜在一處,隱約呈現出對峙之狀,臉色均比這天氣還更多了幾分冷意。太子車輦與魏王車駕幾乎並列停了下來,華美無比的車內卻遲遲無人言語。於是,車駕前後的儀仗鹵簿更是涇渭分明,彷彿依稀有些什麼更深更沉更刺骨的寒意在其中醞釀。

崔斂、李治、崔淵匆匆走出來時,正好便見着眼前的情形。李治見兩廂車馬都並無異狀,便鬆了口氣。他已經習慣兩位兄長私下針鋒相對了,此時雖然覺得比平日嚴重一些,卻到底沒出什麼事。崔斂不着痕跡地掃了一眼周圍經過的行人,心中一嘆,上前道:“也是府中迎客的下人太不經事了,竟然出了這般差錯,連路也不會引。太子殿下、大王可安好?”

太子車輦中傳出李承乾沉沉的聲音:“只是顛簸了些,倒是無事。”後頭又有位女史道:“太子妃與皇孫亦安好,只是受了些許驚嚇。”

聽得此話,魏王車駕略動了動,便見裹得滾圓的李泰扶持着侍婢下了車,強忍着屈辱行禮道:“阿兄阿嫂和侄兒受驚,都是弟的不是。方纔只顧着讓人趕緊些,卻不知阿兄的鹵簿從後頭趕了過來。”說罷,他便斥責身邊的宮人道:“真是白養了你們!!阿兄的車駕來了,都不知主動讓一讓!”

很顯然,他是在隱晦地表明,此次衝撞並非因他而起,而是太子李承乾欲爭道搶先造成。他一點過錯也沒有,反倒是給長兄賠罪道歉,坐實了恭謹孝悌之名。眼下看着雖是吃了虧,但來赴宴的不是兄弟姊妹便是叔父姑母,自然對他印象更好。

只是,在心裡盤算開的魏王並不知道,至少有一個人正在鄙視他:虛僞也便罷了,做樣子也須得真情實意一些才能讓人相信。可他偏偏賠了禮,還忍不住刺上一句,這是打量着在場的沒有明白人麼?或者,以爲能糊弄住聖人便能糊弄住天下人?不過,這刺一句倒也並不是沒有好處。若是惹得太子火冒三丈,相形之下當然是他更爲胸懷大度。太子越發不堪,就意味着他受的委屈也越多。

果然,只聽得李承乾的聲音中多了幾分陰寒之意:“四弟這些宮人確實白養了,不知尊卑上下,很該好好教訓一番。若是四弟不捨得,孤倒不介意代勞。東宮中的突厥鐵衛,正缺活靶子呢。”

李泰聽了此話,臉色微微一白,越發難看了。他刺李承乾一句,李承乾便諷他不知尊卑上下——這句話便如同匕首一般,插得他心頭鮮血淋漓。論血緣至親,李承乾是嫡長兄;論地位,李承乾是太子。他可不就是因爲生得遲了些,所以才教這個跛了腿的長兄得了太子之位?原本這些都該是他的!!

李治見狀,立即轉圜道:“既然兩位阿兄都安好,不如按規矩處置那些宮人就是了。畢竟是大年下的,傷了性命也不吉利。太子阿兄下車輦小心着些,四阿兄也別立在寒風裡,省得受了寒。”

李泰很勉強地扯出一個笑容:“雉奴說得有道理。大兄先下車罷,很不必將那些宮人放在心上。回頭弟必會好生教訓他們,讓他們長一長記性。”他這幾句話倒是說得妥帖,李承乾哼了一聲,也沒有再追着不放。

只是,這位太子殿下乘着步輦從弟弟們身邊經過的時候,居高臨下地冷笑道:“雉奴,你倒是善心,想着替他轉圜。只是,你將他當成可尊可敬的兄長,他卻不將你當成弟弟。恐怕你還不知道罷,他一直打着你手中差使的主意。聽說除夕那天崔家的夾纈工坊被燒了?你可知道是誰教人做下的?嘖,看着雉奴受阿爺誇讚就眼紅,你這兄長果然也當得‘很不錯’。”

說罷,太子的步輦便進去了。李泰臉色又青又白,與李治並肩走進門。

行到外院正堂前,見四下沒什麼人,他便對李治道:“你難不成信了這番話?”

李治聞言,眼圈微微一紅,靜默不語。

李泰又急道:“他對你從來沒有過幾句好話,你偏信了這些!!你這件差使不讓崔泌兄弟沾手,我還不曾說過話呢!我幫着阿爺做的事也多了,怎麼可能瞧上你那件差使!”轉了轉眼睛,他又道:“不過,大兄既然這麼說了,定然是有什麼風聲傳到他那裡了。說不得有什麼人,藉着我的名義給你使絆子。你放心,這件事我必會查出來給你一個交代。”

李治便道:“四阿兄,我倒是沒什麼。只是這夾纈工坊是崔家的,若是抓了罪魁禍首,很該給姑母面子,交給姑母處置纔是。”

李泰搖首道:“這年節下的,怎好用這等小事惹得姑母心煩?我們無聲無息地替姑母處置了,也免得教她費心費力。到時候,只讓崔子竟再建一個夾纈工坊就是了。”說罷,他斜了崔淵一眼,將他招過來:“我方纔聽說你們那摹本之事出了些小事故,許是同我的門人有關。也不知是什麼人,打着我的名義做下這等事體,卻是給我抹黑呢。”

崔淵微微一笑:“大王說得是。晉王與臣本來也不相信,這事與大王會有什麼干係。只是擔心有人胡亂揣摩大王的意思,反倒壞了大王與晉王的情誼。”

李泰道:“可不是麼?過些日子我查清楚了,就把罪魁禍首交出來給你們處置。這工坊燒了,於摹本之事可大有妨礙?”

罪魁禍首?方纔還說起崔泌,怎麼捨得處置他?隨便推一個人出來作了罪魁禍首,便以爲能攏住他們了罷。崔淵心裡冷笑,面上卻一如往常:“原本正是緊要關頭,眼看着楷書分冊的雕版便要精雕細琢了。此事一出,進度說不得便要落後許多。”

李治也接道:“本想趕在子竟省試之前,將楷書分冊獻給阿爺,如今恐怕是趕不及了。不過,工匠都是現成的,將他們召集起來也容易。說不得再拖兩三個月,也能做成了。”

李泰呵呵一笑:“你們倒也不必過於着急。子竟眼看着就要省試了,恐怕也顧不上此事。雉奴若是忙不開,崔泌倒可一用。他雖是我的人,也比不過子竟書畫詩賦策論四絕,但畢竟也是有才學的,主持此事也便宜。”

李治沒想到李泰仍然打着搶功的心思,拒絕道:“不好讓四阿兄費心。此事是子竟向阿爺提的,本便該由他來主持,有始有終纔好。至於我,也只是幫一幫忙罷了。”

李泰想不到他如此堅持,不禁心中怫然,便又說了幾句話,就進正堂去了。李治與崔淵對視一眼,也跟了進去。此時,太子李承乾已經趺坐在坐席主位上,含着譏笑望着他們。漢王李元昌在旁邊與他談笑,他應了一兩句,目光終於從李泰身上挪開了。

李泰心中氣悶,當然不願再上前受他諷刺,便去與崔敦、崔斂說話,倒也很是得趣。

外院發生的種種事,很快便傳到了內院。王玫、晉陽公主、衡山公主一直在李十三娘院子中,卻也得知了此事。聽得僕婢將前因後果一一說了,王玫心中感嘆道:魏王情商低,太子情商更低。哪怕他們能有兩三分像晉陽公主與衡山公主這兩位妹妹,也不至於此。果然是聖人太寵他們了,結果寵出了兩個熊孩子。只怕聖人與長孫皇后聽得此事,也會覺得很心塞呢。

於是,她們三人便又回到真定長公主待客的殿閣中。因步伐輕快,路過院中的亭子時,便聽得裡頭傳來聲音,卻是正在議論方纔爭道的事。

“一前一後又有什麼打緊?竟然爭起道來!還鬧得路人皆知!!”

“族祖母有所不知,大王的車駕本來就在前頭,也不知什麼時候太子的車駕從後面追了上來。原本以爲離得還遠呢,定是沒什麼事,哪裡知道他們會故意衝過來呢?車子撞上的時候,兒嚇了一跳,險些磕着了!”

“這明顯是在出氣呢!!做長兄的,一點也不知道讓着阿弟!此事便是魏王寧願受委屈不說,我也一定要告訴聖人和皇后殿下!”

雖然沒能聽着前因後果,也不曾見到亭中的人,但王玫三人自是聽出了裡頭之人的身份。不是同安大長公主與她那族孫女王氏還會是誰?王氏作爲魏王孺子,自是爲魏王說話,恐怕其中也未必全是真實。但若是傳進聖人、長孫皇后耳裡,這六分真四分假說不得就變成了十分真了。以太子那般陰鬱的性子,又哪裡會爲自己辯駁?受了委屈豈不是越發狂恣躁動了?

衡山公主的臉色頓時便落了下來,恨聲道:“什麼人在這裡搬弄是非?!居然敢背後議論太子的不是?!”

亭中之人略頓了頓,便聽同安大長公主吩咐婢女將擋風的帷帳掀開:“怎麼?我作爲長輩,還說不得他們了?便是太子,也是我的侄孫!做錯了事也應當指正!不然,難道等他越做越錯纔來懊悔不成?”

晉陽公主淡淡地頂了回去:“姑祖母是長輩,不僅太子阿兄說得,便是阿爺也說得。只是,另一個又是什麼身份?!區區親王孺子,也敢在背後詆譭太子!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四阿兄教她說的呢!又或者,祁縣王氏女就是這般的好教養?”

同安大長公主一時無言以對,王氏卻在裡頭嚶嚶哭起來:“都是兒的不是……”

王玫悄悄地命人去稟報真定長公主,畢竟同安大長公主輩分太高,若是她不管不顧發起怒來,晉陽公主與衡山公主恐怕都頂不住。因離得近,沒待再說幾句話,婢女便引着晉王妃杜氏過來了。

杜氏不過十五六歲,生得嫺雅動人,漫步而來時彷彿仙子一般,微笑間又多了幾分煙火氣息。不論任何人見了她,恐怕都會誇讚她有大家氣度——與太子妃蘇氏、魏王妃閻氏一樣,性情瞧着也十分溫和。

“聽說四阿兄帶着孺子王氏過來了,怎麼只顧着與姑祖母敘別情,倒是忘了我們那一頭?王氏,你是替四嫂來的,不知四嫂可有囑託你給我們帶什麼話?好些日子不曾見四嫂,我還想問一問她近況如何,回宮之後也好學給阿家聽呢。”

溫軟的聲音,說的卻是軟硬兼施的一番話。王玫心中不禁佩服不已:半點不提方纔發生過什麼事,而是擡出長孫皇后與閻氏來壓王氏,這位晉王妃果然是個厲害人物。不論這王氏是不是同安大長公主的族孫女,她如今都是魏王的孺子,自然須得尊重魏王妃閻氏。至於長孫皇后就更不必說了,若是知道區區一個孺子竟然敢挑撥太子與魏王之間的兄弟之情,便是再賢惠慈和恐怕也會震怒。

同安大長公主啞口無聲,半晌才道:“阿杜莫怪,這孩子一時受了驚嚇,這才失了禮。”

王氏也忍着哽咽道:“是妾無禮了。原該替王妃給貴主們見禮的……煩勞晉王妃領着妾去拜見各位貴主與太子妃。”

她如今是魏王府的人,跟着同安大長公主又像什麼樣呢?真定長公主讓晉王妃過來,確實是再合適不過了。晉陽公主神色微霽,衡山公主卻彷彿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目光炯炯地望向杜氏。

杜氏朝着她們淺淺一笑:“兕子、幼娘隨着表嫂也去了好些時候,如今姑母姊姊們都到了,也須得與她們見一見禮纔是。你們不如也隨着我一同來?”

“好!”衡山公主頭一個答應了,一手攬着晉陽公主,一手攬着王玫,跟在杜氏後頭。至於王氏,拭去了眼淚後,也隨在她們身後。只是,看着前頭杜氏那般風儀出衆,她便難掩心酸嫉妒。晉王妃……這位置本該是她的,都是真定長公主從中作梗,才教杜氏得了去。原本在衆人面前談笑自若的人該是她,嫁給俊美少年晉王的人也該是她,受人喜愛和尊重的還該是她。她真不甘心哪!!

雖說出了這麼一樁事,但真定長公主的宴飲仍然順順利利地結束了。只是,這樁兄弟爭道的事畢竟有許多人瞧見,不免傳到了聖人和長孫皇后耳中。太子李承乾不認爲自己有錯,自然只說儀仗略有些莽撞。魏王李泰卻是將錯誤都攬了過去,口口聲聲說已經懲罰了那些宮人。這在聖人眼中,自然便有了高下之分。於是,聖人不顧長孫皇后的勸諫,一則更嚴厲地要求東宮屬官規勸太子言行,使他懂得孝悌,一則賞了魏王好些東西,撫慰他的委屈。

這樣的處置自然不能讓兩個熊孩子覺得心服口服。李泰一怒之下,索性繼續開始拉攏人脈,尤其在那羣馬上就要省試的舉子們中刷名望和好感度。李承乾得知此事後,越發暴躁不堪——在有心人的挑撥之下,他終於失去了理智。

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77章 舅兄提醒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49章 崔家四郎第51章 有來有往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64章 心中糾結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35章 偶然相遇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6章 再見前夫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98章 喜結青廬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6章 再見前夫第67章 自然相處第35章 偶然相遇第94章 添妝鋪房第38章 訪客探望第49章 崔家四郎第73章 落花流水第47章 王家宴會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80章 還俗歸家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77章 舅兄提醒第79章 天命不違第71章 重陽之宴第90章 共度元日第43章 崔氏一門第6章 再見前夫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64章 心中糾結第91章 相約上元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25章 寺廟進香第29章 兄長貢舉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74章 登高相會第37章 道觀生活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56章 中秋夜宴第75章 談話了悟第52章 敏銳察覺
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77章 舅兄提醒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49章 崔家四郎第51章 有來有往第89章 除夕之夜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64章 心中糾結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35章 偶然相遇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6章 再見前夫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98章 喜結青廬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6章 再見前夫第67章 自然相處第35章 偶然相遇第94章 添妝鋪房第38章 訪客探望第49章 崔家四郎第73章 落花流水第47章 王家宴會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80章 還俗歸家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77章 舅兄提醒第79章 天命不違第71章 重陽之宴第90章 共度元日第43章 崔氏一門第6章 再見前夫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64章 心中糾結第91章 相約上元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25章 寺廟進香第29章 兄長貢舉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47章 悠閒度日第74章 登高相會第37章 道觀生活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56章 中秋夜宴第75章 談話了悟第52章 敏銳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