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敏銳察覺

夕陽昏黃的光斜射在坊牆上,投下長長的陰影。隨着源源不絕的暮鼓聲響起,長安城所有裡坊的坊門均在同一時刻關閉。坊外的大街上皆已經空無一人,而諸坊之內,人們也匆匆地趕回家中,整座城池再一次陷入沉寂之中。

一輛翠蓋朱輪車緩緩地在王宅內院二門前停了下來。正跟着王玫背誦《道德經》的崔簡揚起首,烏黑的眼睛中閃着些許興奮之色。在他的記憶裡,這尚是他頭一遭離開阿爺,作爲客人獨自在旁人家中留宿。雖然他已經來過王家,但從未有過的經歷讓他依舊充滿了新鮮與好奇。

王玫下了馬車,見他不忘抱起那個裝着畫軸的紫檀木盒子,不由得微微彎了彎嘴角。在崔簡、崔韌都隨着她回家的情況下,這份禮物由她轉交給兄長便不合適了。於是,臨離開別院時,崔淵特地將崔簡叫到一旁吩咐了幾句。他的出現,讓李十三娘好一陣大驚小怪,充滿了興味的目光在父子倆與她身上流連了許久。強撐着一張淡定臉孔的她險些破功,好不容易纔熬了過去。

即使是在後世,男女之間是否存在單純的友情也總會引起許多人的懷疑和爭論。這個時代便更是如此了。許多人的目光大概都會投在他們身上,因此也不能流露出更多的痕跡,以免遭人誤解。她與崔淵之間的相交還能持續多久,王玫也並不確定。她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把持好自己的心——而值得慶幸的是,《道德經》、《黃庭經》以及女冠的身份都具有靜心的效用。

“走罷。”王玫牽起了崔簡,將他帶向內堂。丹娘默默隨在他們身後,從崔淵出現到現在,她都像是正沉浸在某種思緒中一般,幾乎沒怎麼言語。而長公主家的侍婢抱着昏昏欲睡的崔韌也跟在後頭。

王家的正院內堂中,仍然既熱鬧又溫情。王奇、李氏坐在長榻邊,笑看晗娘帶着昐娘、二郎王旼頑耍。崔氏撫着腹部倚在一旁,時不時地與李氏說笑一兩句。王珂則正在考校大郎王昉最近的學問進度。

當王玫攜着兩位小貴客進來時,屋子裡驟然一靜。

“阿孃,阿爺,瞧兒帶着誰回來了?”王玫笑道,輕輕地在崔簡頭上撫了撫。

被這麼多長輩、同輩注視着,崔簡也依舊泰然自若,朝他們綻放出笑容後,便躬身向他們見禮。他一舉一動皆毫無疏漏之處,神色間又透着幾分親近之意,看着便令人不由得心生喜愛。

“原來是崔小六郎。”李氏揚眉笑道,“昨日沒來得及仔細瞧瞧你,來,過來讓我看看。後頭是十三孃家的大郎?也別立在門口了,當心受了風,趕緊抱過來罷!”她說着,又輕嗔道,“玫娘,既要帶着客人回家,你怎麼不曾事先遣人回來說一聲?臨時佈置下去,難免手忙腳亂的,哪裡是待客之理?”

“兒也是想給阿孃、阿爺一個驚喜。”王玫笑着回道,示意崔簡上前去。

而王奇、王珂、王昉祖孫三代,早就敏銳地發現他手裡抱了個紫檀木盒,心裡油然而生的某種猜測讓他們忍不住多看了幾眼。明知道崔淵崔子竟的畫能得一幅便已經很是難得了,但看這木盒的大小長度,讓他們不由得又多了幾分希冀——

崔簡不負他們所望,徑直走向王珂,恭恭敬敬地雙手呈上那紫檀木盒:“這是我家阿爺贈給王家世父的畫,賀世父府試及第。”得過崔淵叮囑的他,說這句話時也很是像模像樣。

王珂一怔,雙目微微翕張,含笑接了過來:“多謝小六郎,回頭也替我謝謝你阿爺。我一向喜愛他的畫,這份贈禮實在是太合意了。”

崔簡眨了眨眼,回道:“阿爺吩咐我說,若是王世父想尋些什麼回贈與他,不需別的,只要一軸行書就好。這便是君子之交的往來之道。”

聞言,王珂有些意外地擡了擡眉:“呵,崔子竟本便工於行書,沒想到居然也能瞧得上我的筆墨。若他不嫌棄,便請他點評一二罷。明日崔小郎君就替我帶書軸過去,如何?”

崔簡點點頭,低聲嘟囔了一句:“我如今都成了阿爺的信使了。”不過,能借着這信使的差事往來王家,多見幾回王娘子,他當得也很愉快便是了。

“小小年紀就能做你阿爺的信使,事事都說得一清二楚,可不容易呢!”李氏笑着將他攬進懷裡,仔細看了又看,嘖嘖讚歎道,“這孩子與他阿爺生得真是相像,當初在大興善寺中第一次見面時,我居然未曾想起來。不過,崔四郎我也只是遠遠見過一面而已,子由倒是見得多些。他們雖是堂兄弟,卻都長得像阿爺,容貌確實很是相似!如今看着,連十三孃家的大郎和小六郎也像是親兄弟似的。”

“可不是麼?”崔氏笑道,將揉着眼睛的崔韌也摟了過來。

自從兩位小客人出現後,二郎王旼便轉過臉看着他們的一舉一動。眼下見了這種境況,也不跟着阿姊們頑耍了,猛地便跑了過來,扭着身體爬上榻,硬生生地將崔韌擠得東倒西歪,霸佔了自家阿孃的懷抱。而後,他又虎視眈眈地看向崔簡,似乎因他引起了全家人的關注而生出了莫名的危機感。

李氏、崔氏見他這般悍然無禮,忍不住戳了戳他的腦門,數落了幾句。

崔簡則衝着他笑了笑,毫不介意他的敵意,順便將崔韌拉到自己身邊,寬慰地拍了拍他的背。崔韌原本便還未睡醒,迷迷糊糊地,也沒來得及感受到什麼委屈,便趴在小兄長身上繼續打起盹來。

雖說臨時來了兩位小貴客,廚下準備的夕食也仍然很及時地端了上來。崔簡、崔韌、王旼都隨在了李氏身旁,其餘人則坐在各自的食案邊。夕食過程中,見崔韌一直在努力地模仿着崔簡的進食禮儀,王旼便不自覺地收斂了不少,也偷偷地往旁邊看,照着崔簡調整自己的姿勢。他本來便聰明,又比崔韌大幾個月,動作很快便比崔韌熟練多了,難免露出了幾分得意之色。然而,這番得意,崔韌和崔簡卻都視如不見,毫不理睬,讓他不禁又微微有些失落起來。

小傢伙們的交鋒,看在長輩們眼中,自是有趣得緊。

於是,用完夕食之後,崔氏感嘆道:“兩位崔小郎君很該多過來住一住,讓我家二郎也跟着多學一學,收一收性子。”

“確實如此,今日可是頭一回見二郎在進食的時候如此規矩。”李氏笑道,“玫娘,你原本打算如何安置兩位崔小郎君?”

“交給大郎罷。”王玫回道,“我想,大郎一定能照顧好他們。”

“崔家大郎年紀太小了……”李氏仍有些猶豫。

“他們兩兄弟如今是一刻都離不開,將他們分開反而會讓兩人都不習慣。而且,阿實也很會照料阿弟,應該沒事。”王玫笑道,瞥向王昉,“大郎覺得如何?”

王昉微微頷首:“祖母、阿孃、姑姑放心,孩兒一定會照顧好他們。”

在旁邊聽着的王旼撅起嘴,鼓起了臉頰,突然喊道:“我也要跟着阿兄住!”

“二郎……”李氏與崔氏皆滿臉不贊同地蹙起了眉。雖說年紀小,任性一些也無妨,但太過任性,便不符合世家的教養之道了。

王玫卻朝着她們輕輕地搖了搖首,望着王旼,笑道:“那二郎也去罷。只是,要聽你阿兄的話,知道麼?若是這回不聽話,往後便不許你去擾你阿兄了。”

“好!”王旼答應得很乾脆,喜滋滋地衝過去抱住了王昉,衝着崔簡和崔韌哼了一聲。

崔韌抱着崔簡,理也不理他;崔簡只瞧了他一眼,笑了笑,便又看向了王玫。於是,王家二郎突然又有些失落起來。

緊接着,王昉便帶着三個小傢伙向長輩們告退了。跟着他出去的時候,崔簡一步三回頭地望向王玫,任誰都能瞧得出他眼中的戀戀不捨。

王玫滿臉鼓勵之色,朝着他點了點頭。崔簡這才抿了抿嘴脣,牽着崔韌離開了。

直到看着孩子們的背影消失在左迴廊外,王玫才挪回視線。因活動了一天有些疲倦了,她並不曾注意到母親李氏、嫂嫂崔氏、兄長王珂都正若有所思地望着她。

“阿爺、阿孃,阿兄、阿嫂,我有些倦了,先回薰風閣休息了。晗娘、昐娘,與姑姑一同走麼?”

“好。”晗娘與昐娘乖巧地回道。

姑侄三人便帶着各自的貼身婢女離開了。

王玫自然並不知道,待她離開後,仍然留在內堂中的父母兄嫂互相看了看,便分別私語起來。

左邊的角落中,兩父子的關注焦點首先便是那幅新得的畫。

王奇撫着頜下長鬚,急切地連聲催道:“七郎,將剛得的那幅畫拿出來瞧瞧?昨日一幅、今日又一幅,咱們家突然得了兩幅傳聞中萬金難換的崔子竟的畫作,我總覺得彷彿是做夢一般。莫非崔小六郎是咱們的福星不成?”

“兩幅畫都是他送來的,說是福星高照也不爲過。”王珂贊同道。然而,他心中卻很清楚,孩子不過是信使而已。事實上,送畫的人到底爲何要一連送上兩幅畫,纔是值得他思考之事。他之前是否忽略了什麼?很明顯,九娘與崔氏父子的交情,絕不僅僅是見過幾次面那麼簡單而已。

“說起來,崔子竟怎麼突然想與你相交?你的行書雖是不錯,但也並不常在人前顯露,他又是如何知道的?上一回你們在文會上相遇,已經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王奇接着問。他尚未聯想到其他事,只是單純覺得有些意外而已。倘若自家兒子能與崔四郎相交,無論從哪方面來說,自然都是件極好的事。

王珂慢慢地解開畫軸上的玄綢繫帶,近乎自言自語地回道:“上一次偶遇,已經是五六年前了。我也想知道,他到底因爲什麼纔想與我交往——淡泊如水的君子之交固然很不錯,但他如此主動,倒是太突兀了些。”他其實並不瞭解這位名滿天下的山水畫年輕大家。因他時常在外遊歷,很少參加各類飲宴活動。而一旦他出現,必定有無數人圍上去搭話。這樣的情形下,他們根本從未有過正式結識對方的機會。

如今,這樣一位人物,卻提出想與他做“君子之交”?這“君子之交”,交往的到底是他,還是九娘??倘若因他忽略了什麼,致使崔子竟與九娘——王珂皺緊了眉頭:他希望,確實只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長榻上,李氏與崔氏也正在低聲地討論着她們方纔所見的情形。

“崔小六郎似乎格外在意九娘。”崔氏道,“他們之前才見過三次而已,居然便這麼熟稔了,讓兒頗有些意外。”

“我又何嘗不意外?”李氏道,“或許他們確實有緣罷,所以才一見如故。”她認真地想了想,突然又道:“我記得,崔子竟的娘子,過世已經三年有餘了罷?”

“是的。那盧氏也是極溫婉的人,實在是可惜了。”崔氏跟着感嘆了一句,而後意識到了什麼,“倘若——”

李氏一嘆,打斷了她:“我只是隨口一提而已,別想得太多了。”

“阿家,也未必沒有可能。”崔氏卻將聲音壓得更低了些,“九娘一向欣賞才子,面對崔子竟這等人物,又如何不會動搖?她眼下雖是女冠,但隨時都可還俗,於婚姻上頭完全無礙。”

李氏搖首苦笑道:“崔子竟年輕,什麼人娶不得?便是想尚公主,怕也是無妨罷。別說范陽盧氏一定會想着再嫁一女延續姻親關係,便是他母家滎陽鄭氏,想必也不會甘心放過這個機會。咱們家,還是罷了。何況,眼下來看,玫娘依然打定了主意不再嫁,也不必勉強她。”

崔氏怔了怔,有些惋惜地嘆息了一聲。

當日三更……

繼續辛苦地存文碼字ing……。.。

第43章 崔氏一門第35章 偶然相遇第20章 曲競渡第12章 崔氏父子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28章 首次相見第54章 嫁妝經營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70章 王十七娘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62章 堅持己見第24章 宴飲之樂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43章 崔氏一門第65章 吹皺池水第9章 洛陽坊市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26章 遇到惡人第86章 準備雪恥第40章 何人出手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8章 東都洛陽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4章 王家七郎第46章 宴飲邀請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5章 回家首夜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20章 曲競渡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72章 王大婚第47章 王家宴會第8章 東都洛陽第50章 重新相識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50章 重新相識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2章 放妻之後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2章 放妻之後第23章 提攜還恩第80章 還俗歸家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48章 來是他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25章 薦醫入宮
第43章 崔氏一門第35章 偶然相遇第20章 曲競渡第12章 崔氏父子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28章 首次相見第54章 嫁妝經營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70章 王十七娘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62章 堅持己見第24章 宴飲之樂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43章 崔氏一門第65章 吹皺池水第9章 洛陽坊市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26章 遇到惡人第86章 準備雪恥第40章 何人出手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8章 東都洛陽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4章 王家七郎第46章 宴飲邀請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5章 回家首夜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20章 曲競渡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72章 王大婚第47章 王家宴會第8章 東都洛陽第50章 重新相識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50章 重新相識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2章 放妻之後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2章 放妻之後第23章 提攜還恩第80章 還俗歸家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48章 來是他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25章 薦醫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