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回到家中

因緊鄰皇城、宮城與禁苑,長安城東北角早便成了達官貴人的聚居之地。王侯府第、高官宅邸比比皆是,一排排烏頭門內,戟架上長戟森森林立,象徵着至少三品以上的品階地位。每日上朝之時,服紫配金魚符者幾乎盡從這些裡坊而出,權勢一個比一個更加煊赫。而這十來個裡坊也因主人的緣故,不必嚴格遵守宵禁之策,不論朝暮,皆是車馬轔轔、賓客如雲。

在這些人家當中,位於勝業坊西北角的崔府其實並不算引人矚目。就如同其主人,時任兵部尚書的博陵崔氏二房嫡支家主,崔敦崔禮之一般,實在而又低調。比起聖人身邊那些赫赫有名、滿腹才華的名臣,崔敦確實有些不起眼。李靖、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哪個不是才華出衆?哪個不是深得聖人寵愛垂青?這些名垂青史的人物便如同拱衛在聖人身邊的明亮星辰,襯托得夜空其他星子皆是黯淡無光。然而,崔敦卻也有旁人不能比的長處——他深識突厥、鐵勒、回紇等諸蕃之情,精通蕃語,頻繁奉命出使安撫諸部落,數度化兵戈之亂於無形。從靈州都督轉任兵部侍郎,又升任兵部尚書,足可見聖人對他的信重。若在後世之人看來,他也確實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崔敦出身博陵崔氏高門,娶滎陽鄭氏女爲妻,膝下有三嫡子一庶子。嫡長子崔澄崔子尚,門蔭出仕,時任戶部郎中,性情端方,略有才具。他娶表妹鄭氏爲妻,生有二嫡子一嫡女一庶子。嫡次子崔澹崔子放,因武藝不錯且美姿儀,被聖人提拔爲千牛備身(高級禁衛武官)。他娶了徐王之女清平郡主,生有一嫡子一嫡女。庶三子崔遊崔子謙,門蔭出仕,外放爲畿縣縣令。他娶妻趙郡李氏女,生有一嫡子一嫡女一庶女。嫡幼子便是名動京城的山水畫大家崔淵崔子竟,娶妻范陽盧氏女,生有一嫡子。盧氏女生子時難產,損了身子,及嫡子一歲多便去世了。

這一日下午,守在烏頭門後閽室中的門子照舊迎來送往。家中郎主已是服紫顯宦,大郎君亦是服緋高官,前來投文拜帖的文士、客卿不知凡幾。因鄭夫人管家有方、賞罰分明,他們倒也沒有養成什麼惡習,不管看起來如何落魄的士子投的文書都恭恭敬敬地接過來,也贏得了不錯的名聲。

只是,眼下,門子瞪圓了眼睛看着面前這個身量高挑、衣着尋常的虯髯漢子,不得不張開手將他攔在外頭。“且慢!這是兵部崔尚書府邸!不得亂闖!”

那漢子噗嗤地笑了一聲,有些輕慢地瞟了一眼正門外擺放的戟架。象徵着三品大官的十根長戟威風凜凜地插在上頭,幡旗隨風飛舞。尋常人見了,膽子小的怕是連腿都要軟下去了。但他卻像是見了十根竹竿似的,完全不放在眼裡。

“你可是新來的?”他問道。若是資格老些的門子,哪裡會認不出他來?難道留了幾個月的鬍鬚,果然是有奇效麼?那他該不該轉身便走?

門子略作猶豫,心底擔心自己得罪了貴客而不自知。但仔細一看,眼前這位哪有什麼貴客的樣子?光是臉上那一片絡腮鬍子,就不知道幾個月沒打理了,蓬亂得無法直視,一身牙色圓領袍也落滿了灰塵。於是,他抖了抖膽子:“若持有拜帖,請取出拜帖一示。”

回自己家哪會拿什麼拜帖?漢子有些無奈地嘆了口氣,低頭道:“阿實,咱們還是走罷,連家門都不讓進了。”

就見那漢子身後轉出個四五歲的小郎君來,俊秀可愛的臉上滿是迷惑:“阿爺,咱們沒走錯地方吧?”他認真地打量着眼前略有些陳舊的烏頭門,和裡頭修繕一新的正門樓,又擡頭看了一眼自家阿爺,立刻發現了問題的根源:“都是阿爺你的錯!你這付樣子,連祖母都認不出來,下人哪裡會放你進去?”

漢子哈哈大笑起來,揉亂了他的頭髮:“這豈不是說明這法子很有效?”

“阿爺,趕緊去洗個臉把鬍子剃乾淨!”

“阿實,你可是嫌棄你阿爺了?唉,兒不嫌父母醜……”

“這不是小六郎麼?!”正送了幾位客人出門的大管事崔順瞥見這父子二人,老眼發亮,連忙連跑帶走地趕了過來。他看着崔簡,幾乎要老淚縱橫了,擡首又仔細地端詳了那漢子一番,還有些不太敢認:“……四……四郎君?”

“大管事來得正好,把我和阿爺放進去罷!”崔簡見了他便歡喜了幾分,“我想念祖父祖母了,他們可在家裡?”

“郎主還未回來,夫人就在正院裡呢!”崔順抹着眼淚道,忙在前頭引路。又見方纔那攔路的門子已經麻溜地滾到一邊去了,笑罵道:“敢將四郎君和小六郎攔在門外,自個兒去領罰!!郎主和夫人不知道已經盼了多久,要是又給四郎君尋得了藉口跑了,又該如何交代?!”

被大管事一言戳穿的崔淵擡了擡眉,牽着兒子繼續往裡走。

得知要回家的時候,崔簡還覺得緊張。如今熟悉景物皆在眼前,他又滿心雀躍起來。他擡頭看了一眼自家阿爺,發現他又不知道神遊到哪個角落去了,他也並不在意。只是,見崔順直接將他們往正院內堂裡帶,他想起昔日祖父的教導,立刻拉住父親,道:“大管事,我們這樣去見祖母實在是太失禮了。不如先讓我們回院子裡換身衣服?”尤其是阿爺的鬍子,必須在見祖母之前便處理乾淨!

崔順回頭笑道:“夫人哪裡會在意這些!真恨不得早一刻見到四郎君和小六郎纔好哩!”

崔簡聽了,也頗覺猶豫。讓長輩久等,肯定也是十分失禮之事。橫豎都是失禮,也只能隨阿爺怎麼辦了:“阿爺,先去見祖母要緊,還是換身衣衫要緊?”

“當然是見你祖母要緊。”崔淵回過神,笑道。他還頗帶幾分瀟灑地摸了一把自己的鬍子:“你阿爺我從未蓄過須,也好教你祖母瞧一瞧,是不是有你祖父當年的樣子。我同你說過罷,當年你祖父去西域,蓄了一把鬍子回來,把全家都嚇了一跳。”

崔簡嘟噥道:“祖父蓄的鬍子,肯定比你好看。”阿爺這滿臉的鬍子,肯定不管誰見了都嚇一跳,還曾經嚇哭過路邊的小兒呢!青龍坊那些百姓,剛開始都當他是凶神惡煞,見了他便瑟瑟發抖。也只有王娘子,好像從來都不覺得奇怪似的。

父子倆剛到了內堂外,得到消息的鄭夫人便已經快步走了出來,眼圈微紅,喜得連聲喚道:“我的兒!!可把祖母想死了!!”眼睛餘光一掃,她倏然停了下來,望着臺階底下那個風塵僕僕的虯髯大漢,用軟帕按了按眼角,溫柔地道:“這是哪裡來的軍漢?還不趕緊帶下去安置?”

崔簡正要歡快地撲進祖母的懷裡,聞言硬生生地停下了腳步,道:“祖母,那是阿爺……”原來祖母竟然真的認不出阿爺了,不然又怎麼會是這種反應?

鄭夫人伸手將他攬進懷裡,橫了底下的大漢一眼,笑道:“我哪裡不知道那是你阿爺?他可是我生的,就算是化成灰我也認得。只是,堂堂博陵崔氏子,竟然如此不修邊幅,真是愧對咱們家的名聲!別說是軍漢了,就算說是綠林強盜也使得!”

崔淵苦笑着跪拜下來,行了稽首大禮:“惹阿孃動怒了,是兒子不孝。”

“我哪裡敢動怒?先前我怒了多少回,你不是照樣我行我素麼?”鄭夫人牽起了乖孫子,瞥了瞥他,轉身往內堂走去。

崔簡偷偷地往後瞧了一眼,崔淵衝他使了個眼色。

父子倆已經相當有默契,他想也沒想,便按着肚皮道:“祖母,我和阿爺一早便往家裡趕,午食都沒來得及吃呢!一路上,阿爺的肚子都響了好多回了,大家都盯着他看。”

“……”崔淵暗暗無奈:他家的兒子也算是很有急智了,只是爲何給他額外安排了這麼一出?聽起來他這做阿爺的豈不是更不靠譜了麼?

這一招苦肉計自是使得不錯。鄭夫人聽了,頓時心疼極了:“你阿爺連自己都照顧不好,還將你帶出去!可憐我的兒,祖母天天擔心你不是凍着了就是餓着了!”說着,她又忍不住看向心愛的幼子,嗔道:“還杵在那裡做什麼?趕緊回去洗刷乾淨再來見我。”

“是,阿孃。”崔淵立刻站了起來,大步往後走去。

崔簡看着阿爺的背影,直到看不見了,才輕輕地拉住祖母的袖子,認真地道:“祖母,將圍牆四周都看好了,一定別讓阿爺悄悄地跑了。”他擔心阿爺將祖母的話記在心裡,乾脆拋下他自己去雲遊。比起在家裡受盡祖父祖母的疼愛,他寧可跟着阿爺風餐露宿。他也仍然記得,阿爺在潼關時就說過,他絕對不會再丟下他。但是,阿爺忘性那麼大,他總擔心他沒過幾天就忘了自己的承諾。

鄭夫人心中酸澀,撫摩着孫子的臉龐:“放心,祖母心裡有數呢!”

因家中人口不少,崔府雖然建得寬敞,但每個院子也都住得滿滿當當。孩童歡笑嬉鬧之聲將家裡襯得熱鬧無比,唯獨四郎崔淵的院落總是格外沉寂。盧氏在時,多少還有些人氣。自從盧氏去世後,小六郎崔簡就被抱到了祖母的正院中撫養,這偌大的院落便因失去了主人而漸漸衰敗起來。

崔淵回到自己的院落“點睛堂”之時,崔順已經吩咐僕婢備好了熱水。因知道這位四郎雲遊四方慣了,不喜下人服侍,便讓那些侍婢退得遠了些。他自己拿着趁手的工具,進去幫他剃鬍子。

“老管事,手不抖麼?”都五六十歲的人了,走起路來也顫顫巍巍,剃鬍子這種事情還是換個人妥當罷?

“給四郎剃鬍子就不抖了。”老管事中氣十足地迴應道,眼明手快地下了第一刀。

“……”崔淵只能閉上眼睛,任他動手。

刷刷刷十幾刀下去,那遮住大半張臉的鬍鬚便不見了蹤影。老管事又給他抹了些澡豆,繼續將那些青青黑黑的鬍渣都剃得乾乾淨淨。剃完之後,他很滿意地端詳着這張臉龐:“都說二郎長得像郎主,要我說,四郎更像哩!郎主年輕的時候,走在大街小巷上,附近的小娘子都趕過來看,又是投瓜投果又是投花,足足能拉一車!”

崔淵微微勾起嘴角:“都說看殺衛階,阿爺當年豈不是險些就步了後塵?”

“可不是?”崔順繼續嘮叨,“郎主後來便不上街了,把書都丟下,練起了武藝,曬得黑了不少。小娘子們都喜歡膚色白皙的少年郎,哪裡能看得上郎主那般英武的樣子,便沒有人癡迷他了。”

崔淵摸了摸臉,笑道:“嘿,傅粉何郎……”他覺得自家阿爺真是再聰明不過了。他叔父便是膚色白皙、俊俏非凡的美男子,後來可不是尚了公主?本朝的駙馬都尉,除了本身便是開國有功的那些將軍、名臣之外,便都只能擔任閒職而已。阿爺文武雙全,自然不願如此委屈自己。爲臣者,出將入相纔是最爲風光。而今,他可不是離宰相就差一步了麼?

作者有話要說:崔敦此人有個原型,是博陵崔氏崔敦禮^_^

他是高宗朝的宰相,所以我也不打算讓崔老爹很快當宰相啦~~

唐朝三品服紫五品服緋,是官場上的兩個坎~服緋就已經是很難得的高官了,服紫更是難上加難

一家裡能出一個服紫一個服緋的非常不錯啦,二郎也是六品,三郎是個畿縣縣令,正七品。王老爹要鞠一把辛酸淚了,除了沒出仕的四郎,個個官職都比他高啊,又是實權官!!

ps:京縣、畿縣、望縣,相當於上縣、中縣、下縣,中縣縣令很不錯啦,上縣縣令那可是正六品的好職位~王家大房二房那羣也要淚奔了有木有~~

第18章 母女交心第73章 落花流水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5章 回家首夜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章 大唐棄婦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86章 準備雪恥第36章 高人支招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33章 再次對峙第2章 放妻之後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83章 納吉之禮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7章 兄妹深談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95章 婚禮前日第68章 告知親人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78章 曲踏秋第53章 心有所動第76章 相見恨晚第91章 相約上元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9章 洛陽坊市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55章 中秋之節第87章 崔郎報復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78章 曲踏秋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45章 道門歸家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38章 影響王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99章 崔家認親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2章 放妻之後第63章 心悅君兮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章 大唐棄婦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49章 得遇藥王
第18章 母女交心第73章 落花流水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5章 回家首夜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26章 遇到惡人第1章 大唐棄婦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86章 準備雪恥第36章 高人支招第84章 終成密友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81章 閨中之客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33章 再次對峙第2章 放妻之後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83章 納吉之禮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7章 兄妹深談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95章 婚禮前日第68章 告知親人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78章 曲踏秋第53章 心有所動第76章 相見恨晚第91章 相約上元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9章 洛陽坊市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55章 中秋之節第87章 崔郎報復第82章 遣媒提親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78章 曲踏秋第33章 再次對峙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45章 道門歸家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38章 影響王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99章 崔家認親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2章 放妻之後第63章 心悅君兮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章 大唐棄婦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49章 得遇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