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人心浮動

卻說宮人將李治、崔淵引到偏殿中,給他們煎了茶,又上了些時令鮮果與見風消、肉脯等煎炸零嘴等物。她們俱是訓練有素,行雲流水般將諸事做完之後,便靜靜退到一旁,再也悄無聲息。李治微微皺起眉,掃了她們一眼,又看了看兩儀殿的方向。

崔淵啜了一口茶,心裡替聖人感到惋惜。可憐天下父母心,聖人以爲處置了稱心便能將太子引回正途,卻不願意想太子早便踏入了歧途,往後更可能會越走越遠。縱使聖人這般的千古明君,也免不了和天下間諸多父母那般偏心——將所有的錯失都推給旁人,堅持認爲愛子本性赤誠,只是被人教唆了。不願去想癥結,又如何能解決問題?也難怪最終太子會走到那一步了。

片刻之後,他們忽然聽見一聲驚懼交加的哀嚎。兩人一怔,充滿疑慮地互相看了看,立即站了起來。李治本能地走了好幾步才停下,崔淵卻是十分冷靜地看着他,安慰道:“大王,千牛備身們都守在陛下身邊,想來定是無礙。”

李治有些遲疑:“方纔那聲哀嚎……也不知殿中是否出了什麼變故。”不過,他心裡也很清楚,阿爺既然將他遣開,便必定是不想讓他目睹此事。他若是貿然趕過去,說不得反倒會讓阿爺失望。

他的話音方落,關上的殿門便被推開了。身着千牛備身細鱗甲、手握腰際橫刀柄的崔澹、王方翼匆匆走了進來,行禮道:“微臣奉陛下口諭,送大王回禁苑探望皇后殿下,並請大王與兩位貴主安置禁苑諸事。”

聞言,李治越發憂心忡忡起來:“阿爺沒事罷?”

“大王放心,陛下安好,方纔只是在處置宮人而已。”王方翼答道。他雖然年紀輕輕,但看起來便顯得十分穩重可靠。見他神色一如往常,李治也鬆了口氣。

崔澹則給崔淵使了個眼色,壓低聲音:“趕緊家去。”

崔淵點了點頭。是非之地,確實不能多待。畢竟處置的是太子的禁臠嬖寵,就算是晉王在這裡聽見了始末也很不合適。於是,他便勸道:“大王,聽聖人的口諭,似乎是擔心皇后殿下那頭……”他說得十分直接,李治立即回過神來,急道:“也不知是什麼人冒犯了阿孃……趕緊走罷!”

崔淵心中又是一嘆。此事很可能是先捅到了長孫皇后跟前。畢竟,太子的禁臠嬖寵不論是男是女,都屬於宮廷內務,太子妃無法干預,也只能由皇后處理。只是,皇后身在禁苑,鞭長莫及,只能遣人告知聖人了。也不知此事會不會影響皇后的病情。若刺激得皇后病情惡化,太子便是大不孝,位置亦很難保得住。他並不相信,魏王會想出這種大不敬的計謀。畢竟,他與太子的孝心都並沒有多少假意。恐怕,這又是崔泌欺上瞞下做下的罷。此人心性狠毒,毫無孝悌仁義之念,什麼法子都想得出來。

一行四人匆忙離開的時候,正撞見太子李承乾揮着馬鞭,催着擡步輿的宮人加快腳步趕往兩儀殿。他們退到路旁見禮,李治還喚了聲“太子阿兄”。李承乾面上卻交錯着焦躁暴戾與失魂落魄,彷彿根本看不見他們。李治擡眼望着他的背影,皺起了眉頭,依舊一語不發地往外走。

一路出了虔化門、永春門,路過東宮的時候,裡頭依稀傳來痛哭、慘叫與喧譁之聲。李治握緊馬繮,蒼白的臉上流露出了凝重。不過,他並未在東宮附近停留,便催馬出了宮城之東的延喜門,趕往曲江池附近的禁苑。

崔淵在勝業坊前辭別了他們,回到崔府之後,便見王玫聞訊迎了過來。

“四郎,方纔堂嫂使人來報信,說皇后殿下召見叔母去了禁苑。看起來那幾個宮人有些行色匆匆,叔母的神色也不似尋常。莫非,宮中出了什麼要緊的事?”

崔淵頷首,直到兩人回到點睛堂正房裡,才壓低聲音回道:“東宮嬖寵事發。聖人或許有心悄悄處理此事,但東宮裡頭已經鬧得不像,太子妃完全轄制不住。想來,該知道的人都已經得了消息。”

王玫先前也猜應該是稱心之事,卻未料到長孫皇后會將真定長公主叫過去。不過,說來雖是皇室家事,真定長公主作爲姑母也說得上幾句話。只是不知,長孫皇后到底想讓她做什麼。若是保太子,崔家上上下下恐怕都不會答應。

“放心,叔母不會隨意牽涉奪嫡之事。便是皇后殿下再如何焦急,應該也不會強求。”崔淵道。他一向覺得,長孫皇后比聖人更清楚該如何教子。太子的品性如何,當不當得起太子之位,她比任何人都看得更明白些。只是,畢竟是嫡親的阿孃,纔不忍開口奪去他立身的唯一憑仗罷了。太子是嫡長,一旦失去了這個位置,心性又偏狹,將來說不得會落到什麼境地。

王玫禁不住又一嘆:“明日便是阿實生辰,原本我還想爲他辦一場家宴。茶鋪也定在明天開張,好讓他去看一看熱鬧。不過,眼下的時機,卻像是不太合適。”

“怎麼不合適?再合適不過。”崔淵笑道,“便權當作什麼都不知道就是了。阿實的生辰也不宜大辦,畢竟他年紀小。只將他的兄弟姊妹們邀過來,一起替他賀一賀也就是了。”

王玫便盤算起來:“大郎、二郎、三郎須進學,恐怕白日不得空,就定在晚上罷。正好,中午我給阿實做一碗壽麪。”雖說她做的壽麪未必比廚娘做出的味道好,但勝在心意。而且,這個時代過生辰,似乎也並沒有這樣的講究。

“壽麪?”

“便是湯餅。過生辰不是稱作過壽麼?所以有了壽麪一說。”

“我過生辰的時候,你可別忘了。”

“放心,自然不會落下你。”

當夜,真定長公主並未回公主府,而是歇在了禁苑中。崔敦、崔斂回家後聽聞此事,便將子侄輩及媳婦們都喚到了鄭夫人所在的正院內堂裡。另外,年紀漸長的崔篤、崔敏也一起旁聽。待侍婢、僕從都退下去,一列列部曲悄無聲息地守衛在內堂外之後,崔敦方放下手中的茶盞,巡睃着底下子侄們的神色。

“今天,聖人嚴厲地斥責了太子。據說,是因一個嬖寵。子放,你當時在場,覺得如何?”

崔澹搖搖首:“阿爺,我只看見宦官押來一個少年。聖人問了他幾句話,便有些厭煩了,命人將他拖下去杖責。而後,聖人便使我和仲翔去偏殿裡傳口諭,護送晉王去禁苑探望皇后殿下。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也並不清楚。”

崔敦又看了一眼崔澄、崔滔:“你們二人可聽得什麼消息?”

崔澄、崔滔皆搖了搖首,他們一個忙於公務,一個清閒得很,竟是都不曾聽說什麼。

“我們離開大內時,正好遇見太子趕去兩儀殿。”崔淵回道,“想是太子爲那嬖寵說話,觸怒了聖人?阿爺、叔父,以聖人的性情,盛怒之下必不能再容那嬖寵活下去。太子一時傷心,恐怕是出言無狀,才得了這番斥責。”但凡瞭解太子李承乾之人,就知道他衝動暴躁的時候是毫無理智可言的。昔日便有鞭打身邊宮人致死的傳聞,如今氣怒傷心之下,出言頂撞聖人也不無可能。否則,一向疼愛太子不捨得責罵一句半句的聖人,又如何會嚴厲斥責他?

崔敦眯了眯眼:“想不到,旦夕之間竟然就發生這種事。不少人都將此視爲太子位置不穩的徵兆,人心難免浮動起來。”

崔斂皺起眉,接道:“雖說我們崔家只奉聖人之命,但……阿兄,太子若爲新君,絕非社稷之福。他雖聰慧過人,但品性顯然並不足以承接國祚。若是期盼他能夠如楚莊王那般一鳴驚人,恐怕日後我們都會失望。”

“難不成,阿爺覺得魏王不錯?”崔滔問。

崔斂猶豫片刻,嘆道:“從眼下來看,至少比太子好些。太子沉迷聲色,不事實務,除了佔據嫡長的禮法之勢外,一無所有。魏王精通書畫,素有文名,先前修《括地誌》也很得了一番聲望。”

“嫡長兄尚在,便急着積累名望、拉攏羣臣,不臣之心未免也太過明顯了。”崔淵忽地笑了起來,“有人彈劾他逾制,他視如不見,直到聖人親自爲他改了用度,可見心中早已生了他志;羣臣對他稍有微辭,他便去找聖人哭訴,使聖人怒而斥責衆臣。呵,這般吃相難看又驕橫,比之太子也不過爾爾。若魏王登基,說不得又是一個前朝煬帝呢。不,他還不如煬帝。至少,煬帝在登基之前,僞裝得幾乎無懈可擊。而他,卻連僞裝都不會,渾身都是破綻。”也只有聖人,才當魏王是個友愛兄弟之人罷。朝中許多臣子,早便已經將他看穿了。至於皇后,或許也不願意相信兩個兒子奪嫡,竟然走到了如今的地步。只是,若是眼下不加以控制,數個月之後,恐怕便會落入生死相爭的境地了。

崔敦目光微沉:“如此說來,你更看好晉王?”

崔淵挑眉:“晉王的心性不錯,也足夠聰明,只是欠缺了歷練而已。且不說其他,如此擅忍之人,比之他人便高了一籌。”

崔敦、崔斂均若有所思地望向他。太子與魏王年長,且爭奪激烈無比,令滿朝文武都似乎有些忽略了晉王。這位也是嫡幼子,雖然年紀尚幼,但可能確實是更好的選擇。說不得,他便是最終得利的漁翁?

崔澄垂目細想,忽然道:“阿爺、叔父,我們崔家不能涉入奪嫡事。而且,若是此時支持晉王,也有可能給晉王帶來危險,反倒容易橫生波折。”

“我與晉王結交,也只是親戚、知交之間有來有往罷了。”崔淵回道,“大兄說得是。不但我們崔家不能涉入奪嫡事,晉王也不能蹚渾水。只有置身事外,才能隨機應變。劇變,應該離得也不遠了。”

崔敦意味深長地看着他:“你倒是想得很遠。”

崔淵端起茶來,飲了一口:“畢竟,有人想與我過不去,我多想一些纔不至於遭了暗算。”

崔斂道:“我倒是將崔泌那頭狼給忘了。這幾日的事,莫非就是他在背後搗鬼?但,貴主昨日命人查訪,說祁縣王氏也很有些干係。魏王,難不成得了同安大長公主的支持?”

“成不了晉王妃,或許那位貴主覺得能成爲四妃之一也不錯。”崔淵懶懶地應道。

“阿翁、叔父,女眷們之間的交往,也可打聽出一些蛛絲馬跡。”王玫出聲道。

“不錯。”鄭夫人接過話,“這些時日宴飲也多,我便帶着媳婦們四處走一走,看看各家都有什麼變化。阿郎方纔也說人心浮動,究竟如何浮動,我們也很該注意着些。或者,亦可互通有無。”

“好。”崔敦頷首,“二郎,待貴主從禁苑中回來,皇后殿下的心思或許也能更清楚一些。不過,不論如何,你們都須得記住,奪嫡事絕不可沾上。否則,家族傾覆,或許便只是一夜之間而已。”

“是!”崔澄、崔澹、崔滔、崔篤、崔敏皆齊聲應道。

崔淵卻再一次提醒道:“阿爺,你可別忘了,你並不只有我們三個兒子。”他還有一位庶兄崔遊崔子謙,目前在兗州任畿縣縣令。妻兒皆與他同赴任上,至今已有三四年未歸,也到了四年大考官職遷轉的時候了。若有誘惑在前,毫不動心之人少之又少。便是自己不動心,內眷若是起了心思,遲早也會將枕頭風吹成了。“以崔泌的心思手段,阿爺以爲他會忘了庶兄?”

崔敦一怔:“我會給他去信。”

“阿爺不必着急。”聞言,崔淵微微一笑,“信我已經送去了,部曲也派過去了,大約再過些時日,庶兄便會回信了罷。”

“……”他想得如此周到,崔敦、崔斂、鄭夫人一時無言以對。

崔淵卻並未向他們說明,倘若崔遊不信他所言,堅持投奔魏王,他又將會如何應對。他與這位庶兄並無多少兄弟情分,對不在意之人也並沒有什麼耐性。所以,能使的法子,也不過是釜底抽薪那一招了。

第5章 和離之因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55章 中秋之節第91章 相約上元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章 大唐棄婦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3章 長秋尼寺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2章 放妻之後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4章 王家七郎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24章 宴飲之樂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27章 解困之恩第34章 心生抉擇第61章 盧十一娘第73章 落花流水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59章 續絃之意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96章 親迎之禮第87章 崔郎報復第54章 嫁妝經營第31章 惡人求親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31章 惡人求親第4章 王家七郎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0章 啓程歸家第74章 登高相會第51章 有來有往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1章 路過潼關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83章 納吉之禮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47章 悠閒度日
第5章 和離之因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55章 中秋之節第91章 相約上元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章 大唐棄婦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8章 首次相見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3章 長秋尼寺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2章 放妻之後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4章 王家七郎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24章 宴飲之樂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27章 解困之恩第34章 心生抉擇第61章 盧十一娘第73章 落花流水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59章 續絃之意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96章 親迎之禮第87章 崔郎報復第54章 嫁妝經營第31章 惡人求親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4章 親人相見第11章 路過潼關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31章 惡人求親第4章 王家七郎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0章 啓程歸家第74章 登高相會第51章 有來有往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1章 路過潼關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83章 納吉之禮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47章 悠閒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