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通曉消息

聖人下旨力保太子之後,真定長公主轉日便回到了勝業坊。她離開得十分突然,回來的時候卻很平靜,彷彿什麼事都不曾發生一般。因公主府如今每天都能收到一堆拜帖,着實有些擾人清靜,鄭夫人便特意將她與李十三娘接到崔府中小住些許時日。縱是有些消息靈敏的貴婦上門拜訪,她也出面擋了下來。雖說鄭夫人並非真定長公主,但她是博陵崔氏二房宗婦,她的態度便是博陵崔氏二房的態度,許多人也不得不掂量着行事。

沒幾天,便到了九月初九重陽佳節。

崔敦、崔斂、鄭夫人、真定長公主都去了宮城中赴宴。據說,這次宴會是太子妃、魏王妃輔佐長孫皇后籌備的,聖人與皇后的用心也不難猜出來。一時間,便是心裡再不願意,魏王也必須裝出一派兄友弟恭的模樣來。只是,太子顯然並不將他放在眼中,只作全然沒瞧見他的作態。倒是晉王,見自家四阿兄難得友善,便與他說了些摹本進展之事。魏王聽了,想起白費一番功夫的崔泌、崔泳兄弟倆,當下就怎麼看他都不順眼了。晉陽公主、衡山公主見狀,巧語幾句纔將晉王“解救”出來。兄妹三個對視一眼,目光裡充滿了無奈與複雜。嫡親的兄弟姊妹尚且如此,他們還有一羣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呢!到了緊要的時候,本便稀薄的血脈親情,又還能剩下多少呢?

因崔澄、崔澹這天也不得空閒,小鄭氏、清平郡主亦各有打算。小鄭氏有一位血緣極近的堂兄也要來參加省試,她便帶着崔篤、崔蕙娘、崔慎招待親戚。清平郡主則照舊領着崔敏、崔英娘去了徐王府。崔滔陪着李十三娘與一雙兒女在家中舉辦賞菊小宴。崔淵、王玫則領着崔簡回了王家,而後奉着王奇、李氏,帶着阿嫂、侄兒侄女們去往京郊登高望遠。族世母崔氏、王十七娘,以及悄無聲息接來的盧十一娘自然也隨着一同去。

行至半途,崔泓、崔沛兄弟護送着自家牛車也加入了。到得城門前時,王方翼也護着一輛牛車進入到隊伍當中。一行人略停了停,將崔泓崔沛之母、王方翼之母迎上了李氏所坐的牛車之後,才繼續往前行。

到得離京城不遠的小山坡邊,附近已經圍起了不少行障。王家僕從也匆匆豎起帳幔,圈出一塊草地鋪好葦蓆、茵褥。女眷們進入行障裡歇息,精力充沛的郎君們則拿着紅豔豔的茱萸枝往山坡上走。

“仲翔今日不當值?”崔泓好奇地問。千牛備身是守衛聖人身邊的近身侍衛,休沐歇假的時間與尋常官員並不相同。尤其像王方翼、崔澹這種深得聖人寵信的年輕侍衛,一年到頭也不容易輪到多少回假期。

“佳節難得。”王方翼回道,“因家中只有阿孃,不忍她孤零零地過節,我便特意與人換了當值的時間。”

“若非如此,平時也很難將仲翔約出來。”崔淵似笑非笑道,“嘖,我和九娘可真算是用心良苦了。說不得,這一回既有我的面子,也有十一孃的面子罷。”

王方翼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卻並未出言辯解,彷彿默認了一般。崔泓卻不知怎地,臉上神色變幻萬端,輕咳了兩聲,亦不再多話。至於崔沛,搖着茱萸枝走在後頭,時不時地提醒幾句前頭的崔簡、王旼注意腳下,完全不曾細聽他們究竟在說什麼。

待大家將茱萸插到山坡頂上之後,崔簡、王旼見周圍很有些野物,便開始拿出彈弓“狩獵”了。王奇興致很好地指點他們兩句,反倒讓小傢伙們大失準頭。眼見着他作爲祖父、外祖父的威嚴便要喪失了,崔沛實在看不過去,便在旁邊提示起來。王奇忙不迭跟着他說了幾句,崔簡、王旼才重新尋回搖搖欲墜的信心。

崔淵、崔泓與王方翼則在一片開闊的草地上坐下來,一邊曬着秋日的暖陽,一邊俯視着山坡下的風景以及彷彿近在咫尺的長安城。雄偉瑰麗的城池宛若天地間生出的棋盤,百餘里坊整整齊齊。行走在其中的人卻比螞蟻還更微小,完全分辨不清楚。

“仲翔,這些時日,你在宮中可曾聽說過什麼傳言?”崔淵忽然問。

王方翼望向他,想了想:“我們聽過各種各樣的傳言。”他們隨着聖人在宮殿中行走,偶爾也擔負着巡邏之責,時常都能撞見宮人、宦官私下悄悄議論。換而言之,除了那些宮中的陰私之事,他們每天都能聽着各類真真假假的言論。剛開始難免還有些查證事實的念頭,然而,宮中之事卻並不是區區千牛備身便能夠插手的。久而久之,他們也便麻木了。當然,並不是沒有千牛備身被人拉攏收買,成了暗藏的探子。但他心裡卻很清楚,隨意泄露宮中甚至乎御前的消息,遲早都會出事。不過,崔淵畢竟是他的好友,他既然出口詢問,他便不會隱瞞——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只因他深信,以崔淵的品性,便是知道這些消息,也不會拿來做什麼混賬事。

崔淵望了望東方,笑道:“我也只想聽能聽的。”他對窺探聖意並不感興趣,也不想讓王方翼覺得爲難。

王方翼略作思索,回道:“若是關於那位,也確實沒什麼不能說的。他近來所做的那些事,宮中的侍衛、宮婢、宦官幾乎都已經人盡皆知了,遲早也會傳到聖人和皇后殿下耳中罷。前一陣,他給那個被聖人處死的伶人立了衣冠冢,天天撫墓痛哭,幾乎無心理會任何事。東宮屬官進諫,太子妃規勸,皇后殿下申飭,他皆作不知。而後,他彷彿漸漸從悲痛中恢復過來,卻開始飲酒作樂,似乎一刻都不願清醒。”

“……”崔淵挑了挑眉,一時無語。

崔泓則怔了怔,困惑之極:“太子竟如此在意那伶人?連先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廢立之事也不管不顧?”

“或許,他確實將那伶人當成了此生摯愛罷。”王方翼答得十分平靜,語氣中毫無任何起伏,也沒有諷刺之意,“不過,便是再如何摯愛,保不住也沒有任何意義。而且,聖人的本意是想除去那伶人,讓他幡然醒悟,不料他如今卻變本加厲了——這兩天,他剛召集了一羣突厥人,宣稱要訓練突厥鐵衛。據說,他在東宮中建立了突厥牙帳,效仿突厥習俗起居坐臥,飲酒吃肉,練習騎射。”

“這又是何意?”再度迷惑的崔泓忍不住問,“難不成,他想對聖人不利?不會罷?就爲了一個伶人?”

“你想得太多了。”崔淵回道,“縱是太子想親手訓練一羣只忠於他的親衛,頂多也不會超過百人。即使這百人都是突厥人,也不可能敵得過數千禁衛。你以爲,任誰都能效仿玄武門麼?”以這位太子殿下的脾性,再如何摯愛那個少年伶人,遲早有一日也會在尋歡作樂中忘記。如今,他訓練所謂的突厥鐵衛,也不過是爲了發泄而已。當他徹底清醒過來之後,面對失望的聖人、皇后殿下,面對虎視眈眈的魏王李泰,大概便再也無法安心了罷。一次又一次地消磨聖人、皇后殿下的期待與希冀,便是再如何寵溺兒子的父母,便是再如何滿懷信心的父母,耐心也有消磨殆盡的一天。大好的機會不把握,只知肆意妄爲、隨心所欲,這種脾性,又如何當得起未來的君王大位?又如何當得起大唐廣袤的江山?又如何當得起千千萬萬大唐子民的生活生計?

聞言,王方翼眉頭微動,低聲道:“或許……未必不成。我想起來了,陳國公最近似乎與太子走得越來越近了。他的女婿賀蘭楚石本便是東宮千牛,聽說不少突厥人都是他引薦給太子的,與陳國公多少有些干係。”

崔淵臉色微微一凝,而後又漸漸舒緩了些:“畢竟,這只是猜測而已。陳國公位高權重,又得聖人信重,如何會做出這等事來?”當然,這話說出來,連他自己都不信。侯君集攻下高昌,確實立下了開疆拓土之功。但他攻下高昌之後,大肆蒐羅寶物佔據己有,且毫不約束手下軍士,使浩浩大唐王師成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劫匪,令大唐在西域諸國當中威信盡失。因此,班師回朝之後,他便被下獄囚禁。本要按罪論處,卻有人因他是功臣而求情,聖人也不忍處罰他,便將他放了。只是,這兩年再也沒有給過他實職。侯君集此人,自負功高而無比傲慢,若認爲自己受了委屈,又有什麼事做不出來?

崔泓對其中內情不甚清楚,卻直覺並非如此,不自禁地仔細思考起來。王方翼則深深地看了崔淵一眼,將壓得心中沉甸甸的猜測都暫時放開了:“若是子竟需要,東宮那頭的消息,我必會更加註意一些。”

“煩勞仲翔了。”崔淵笑道,“不過,雖並非窺探聖意,但此事也需格外小心些纔是。”

“我認識幾名東宮禁衛,平日常與他們飲酒,聽他們發牢騷。太子做下這些事畢竟並未隱瞞他人,該傳出去的早就傳出去了。”王方翼道,“便是子放,也很有些交好的侍衛。子竟也可問一問他。”

“兩相映證,也更可信一些。”崔淵頷首道。他不經意地回首,便見崔簡、王旼正在草叢裡撲騰着追逐野兔,崔沛、王奇不但將他們支使得團團轉,還挽起袖子打算親自下手。於是,他臉上露出了溫和的笑容:“說起來,明日便是你們納徵的日子了。”

話題轉得如此之快,王方翼、崔泓一時都未曾反應過來。

崔淵勾起嘴角:“作爲姊夫姊姊,我和九娘一定會好好給十一娘、十七娘添妝。”盧十一娘這一脈近幾年愈發沒落,想必也添置不出什麼嫁妝了。若不是盧父、盧兄等皆擁有五姓子的驕傲,恐怕連他亡妻盧氏的嫁妝,他們也恨不得能討回去填補家用。因而,他與王玫、崔簡、盧傅母商量之後,決定從盧氏的嫁妝中撥出一個莊子、一間商鋪給盧十一娘。王玫還會送出一個茶園的地契。至於給王十七娘的添妝,便是茶園的地契以及一整套頭面首飾了。畢竟,有阿孃的操持,王十七娘的嫁妝如今也頗爲像樣了。於盧十一娘,他們算是雪中送炭;於王十七娘,他們只是錦上添花——但兩邊的心意卻是相同的。

王方翼抱拳行禮,輕聲道:“我替十一娘多謝子竟與嫂嫂。”

“其實……其實很不必如此……”崔泓搖首道。

崔淵回道:“不論多少,都是我們的一番心意,你們也很不必放在心上。你們的家底如何,我心裡自然很清楚。若是不願往後都靠着娘子的嫁妝過活,便好生努力,創下一份豐厚的家業,回饋她們的辛勞罷。”

王方翼和崔泓的目光變得越發堅毅,皆點了點頭,亦算是許下了無聲的諾言。

山底下的行障中間,王玫與盧十一娘、王十七娘說起此事時,兩人都怔了怔,便大大方方地接受了她的好意。她們已經下定決心與王玫一同經營茶園,也需要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茶園來磨練自己。雖說連創業都是靠着她幫忙,但三人已經不分彼此,往後再用旁的回報便是了。她們堅信,便是有再多的利益糾葛,都不會消磨她們之間的情誼。而這樣的信念,也會在時光之中磨練得越發醇厚,越發堅不可摧。

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20章 曲競渡第63章 心悅君兮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24章 宴飲之樂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21章 受邀宴飲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4章 王家七郎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0章 啓程歸家第53章 心有所動第75章 談話了悟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79章 天命不違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27章 解困之恩第45章 道門歸家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61章 盧十一娘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3章 長秋尼寺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38章 影響王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72章 王大婚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86章 準備雪恥第5章 和離之因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9章 洛陽坊市第38章 訪客探望第83章 納吉之禮第3章 長秋尼寺第99章 崔家認親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85章 波折再起第79章 天命不違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93章 七郎省試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2章 放妻之後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59章 續絃之意第39章 七夕之日
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20章 曲競渡第63章 心悅君兮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24章 宴飲之樂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21章 受邀宴飲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4章 王家七郎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0章 啓程歸家第53章 心有所動第75章 談話了悟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79章 天命不違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27章 解困之恩第45章 道門歸家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61章 盧十一娘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3章 長秋尼寺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38章 影響王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72章 王大婚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86章 準備雪恥第5章 和離之因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9章 洛陽坊市第38章 訪客探望第83章 納吉之禮第3章 長秋尼寺第99章 崔家認親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85章 波折再起第79章 天命不違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93章 七郎省試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2章 放妻之後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59章 續絃之意第39章 七夕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