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這是去哪兒?”十娘坐在車內問道,那天夜裡皇帝帶着她直接轉道,一行人想着南鑼方向趕路。比起御攆,馬車雖然不是太舒服,但速度上快很多。連日來,一直在趕路,路過一些縣郡,皇帝也不做太久的逗留。十娘除了在客棧入住的時候,纔有機會下車走動。
“打算饒過鳳陽城,直接去南鑼的珈縣。咱們上你九姐家做客。”皇帝想了想,對着十娘交代道,“能想辦法瞞着你九姐婆家朕的身份麼?”
“我試試,您是打算查訪鹽政?”十娘眨眼睛,“要在九姐家落腳麼?”
“咱們在珈縣有宅子,只是去你九姐家做客而已。”皇帝囑咐道,“尤其不要告訴你三叔。他一動,南鑼就亂了。”
“知道了。我這就修書一封,皇上吩咐乙卯去親自送到就成。那小子的千步殺的毒已經清除,而且調理的也差不多了。是時候讓他動動了。本來就腦子笨,全憑着身手好取勝。在不多跑跑出任務,就連四肢發達的優勢都沒有了,那才真是沒得救了。”
“他不是笨麼,纔想到用手銬銬着你的法子。就因爲這個你一直在折騰他,這會子還給他排那麼遠的任務,他非得哭死不可。”
“爺,他不知道,難道你也不知道麼?”十娘笑眯眯的看着皇帝,“孔夫子可說了,‘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我可是地地道道的女子呢,且我也不是君子,錙銖必報什麼的不是很正常麼。”
“你啊,差不多行了。到底你也是他長輩,與公與私都不該太過。”
“你就愛偏袒別人。”十娘不高興,“他不知道女子肌膚不能隨意損傷,您也跟着他不知道了?”
“得,說不過你。你寫好了自己去換他吧。”
珈縣,衛府。
“衛夫人安好,奴才奉我家主子和如夫人之命,給夫人帶來一封書信,請夫人過目。”乙卯拿出貼身帶着的書信,雙手舉着,等待衛夫人收取。
“你家主子是?”衛夫人疑惑道,這府裡很少有專門送書信給她的。
“夫人見信即知,我家如夫人說你要是回信,或者給京裡送信的話,都可以交給奴才去辦。”
“麻煩小哥你了。”衛夫人拆開信箋,信箋上用簪花小楷寫着幾行字,“妹與雲哥不日登門拜訪,姊見字後小心慎言。雲哥,行六,姊喚六哥即可。”
衛夫人也就是九娘看完後,內心震動。
她行九,能叫她姐姐的是十娘開始一直到十三娘。而十一娘開始,那些丫頭片子都不過8歲,不可能有夫君。唯一一個有夫君的就是進宮了的那個。
進宮的那個身份貴重,因爲她的緣故,杜家這幾年一直順風順水,化險爲夷。杜家無人不知曉這一點,對她和她夫君自然是恭敬禮遇、因爲她夫君掌握着帝國的命脈,是……”
“你家主子和如夫人何時到珈縣?”算算有幾天,這幾天府裡可得好好整理一二了。
邊想着把府裡的事情理順,邊擡手把書信放在燭火上點着,一會的功夫就完成了“毀屍滅跡”的的過程。
“信的話,煩請小哥兒稍等片刻。”九娘提起筆,在信箋上回道,“珈縣鬧,妹妹,切記小心!”
吹乾了字跡,九娘把信箋遞給來人。來人接過信,急匆匆告退,等他出了衛府大門,九娘才軟倒下來、
“夫人!”身邊的丫鬟擔憂喊道,“夫人身子不適,快傳章醫生。”
“無礙,莫聲張。今日之事,一個字都不許說出去,聽到沒有?!”
“客官,您裡面請。您買鹽找到我們柳氏分號,算是您找到地方了。”掌櫃的看十娘一行人穿着打扮考究,親自從櫃檯後面迎出來。
“掌櫃的,你這鹽怎麼賣?”
“一石一兩。”展櫃的看夫人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樣,忙解釋道,“您別嫌貴,這鑼鹽在全國都數得上這個!”展櫃的豎起大拇指,讚道,“它名氣可不小。當今聖上吃的也是鑼鹽,且是我們南鑼運過去。您想想你能吃到跟皇帝一樣的鹽啊。這價位一點也不高!”
“噗呲”十娘沒忍住,笑出聲了,在展櫃的氣悶的表情下,忙停了笑,“展櫃的,倒不是你的鹽怎樣,是不小心想到了皇上吃鹽的辛苦,才忍不住發笑的。”
“夫人還別不信,我們柳氏分號,這成立了也有些年頭了。當今聖上不光吃我家的鹽,還是我柳家的女婿呢。”
“我們柳家鹽號就是皇帝特意恩准開的。沒有我們家運鹽去帝都,帝都的百姓可就都遭殃了。”
“哦,此話怎講?”
“皇帝吃的鑼鹽朝廷每年派人來押運,這個工程浩大。過山林和鳳陽城時,都會被扣下一部分作爲勞務費。確實吃鹽辛苦!那我們家的運鹽航路,就方便多了。”
“你家航路是過了明面的?”皇帝在一邊聽十娘和展櫃的交談,突然出聲詢問道。
“一看爺您就是打外地來的。我們本地人都知道這其中的規矩,不會隨意亂問。不過跟您說說也無妨,這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這海上的航線十之*都未過明路的,柳家當然也沒有獨自的航線。鑼海上好多這種規定不容許走,卻偏偏出海回京的船隻。
“鑼海的商船中,沒有專門的商隊。他們往往是集結一大批武林中人押運護送鹽去京城。”
“不走官道,走未開發的航線,無形中就省下了一筆開銷。”
“這多出來的錢財,當然是從鹽本身來要價了。”展櫃的笑道,“所以您在京城只能買半斤的鹽的價錢,在鑼海就能多買點了。”
“掌櫃的好口才,其實方纔我只是想說,鹽你們家賣的不貴,還沒一盒子胭脂錢花的多。”
“也是你運氣好,往年我們的鹽是不降低價格銷售的。鑼鹽是靠咱們鑼湖水和入海口處的水沖刷而來的石頭晾曬顆粒後曬出的。鹽味鮮,氣質佳。往往供不應求。”
“那爲何今年未在漲價?”十娘問道,“不是年年漲麼?”
“今年其實鑼鹽是夠用的,之前朝廷押運的鹽在鳳陽附近失蹤。京城中急着用鹽,所以我們柳家分號就調運了不少鹽去支援京城皇宮。”
“跟皇家做生意,就是一個字,爽!他們不知道這鑼鹽中間的彎彎繞繞,給的價格高,還有打賞。一圈下來,生意比往年多的多,也夠紅火,東家就決定了今年不漲價,回饋親戚朋友。”
“掌櫃的,您方纔說皇帝是您家的女婿?”十娘故意又問道,“這又怎麼說?”
“宮裡的柳娘娘,可是皇帝的心尖尖。那柳娘娘說起來,還該管我們東家叫聲大伯父。”
“柳家娘娘在宮裡那麼得寵,歸根結底還是因爲我們柳家分號掙出了大把銀子供她享用,在宮中上下打點。”
“哦,這我倒是第一次聽說。多謝掌櫃的告知。掌櫃的,要您說,這鑼鹽除了你們柳家分號,還有哪家在做這營生?”
“夫人你還真問對人了。這我知道,不光知道,還能給您說道說道。”掌櫃的來了興致,也不推銷他的鹽了,只顧着跟十娘閒聊。
“這鑼鹽,因爲是鑼海特產,因此只能在當地晾曬生產再運輸。做的好的鑼鹽出了柳氏分號,還有兩家是不得不提,一個是納蘭家分號,一個是陸家分號。這兩家也都跟柳家一樣,在我們當地很是有名望。”
“因爲他們都是皇帝的岳丈家開的?”
“有這麼個意思,我們這有句趣話,說是,‘富不富,看看皇帝他岳父’,這四家有因爲皇帝的原因,在當地局面做的不小,但也不僅僅是因爲皇帝的關係。”
“我們柳家和其他三家,都是百年望族,族裡代代都有人經商,財富自然越積越多。就算不靠着皇帝,我們家也吃穿不愁,享受不斷。”
“掌櫃的,見過你們東家麼?”皇帝看他說的不像話,開口道,“你東家不管管你這好閒話的性
子麼?”
“看您說,我這不是跟夫人聊的投緣麼?看在我這麼賣力給夫人接受鑼鹽和南鑼的份上,夫人也不會一點鹽都不賣的,您說是麼,夫人?”
“掌櫃的說的有理,要是所有做生意的都跟你一樣,讓我買東西的時候能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特產來歷,我就是多買些又有什麼關係?”
“那夫人你準備來多少食鹽?”掌櫃的殷勤道,“您說個數目,我們還能送貨上門。”
“先來個十石吧,過段日子家中有宴會,這東西多備些也沒壞處。”
“就是夫人你說的這個理兒。早做準備,到來時纔不會忙亂。”
“一共是十兩銀子,跟夫人您投緣,我給你打個折扣,給九兩五錢好了。”
“掌故的這張嘴,還真是讓人喜歡的不得了。相公,給錢啊,您愣怔幹什麼?”十娘推了推身邊的人。
“爺在想,他東家如果心情不爽了,可不可以罰他半個月內不能開口說話?”
“那不是虧大發了?”十娘問道,“生意不好了可怎麼是好?”
“那就看他的本事了,如何不開口也給爺把生意做出來!”
“你以爲他是咱們家的傻小乙麼?”
“那倒不是,只不過,丁葵,你當真不知道爺是誰麼?”皇帝忍無可忍得從衣袖裡掏出一方印信,在掌櫃眼前晃晃。
“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