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擊鼓(四)

就在徐茂功等人謀劃着如何將沿着運河緩緩而行的隋軍分割包圍,以達到斷張須陀一條手臂目的的時候。李旭和羅士信亦在謀劃着,如何出其不意地殺奔瓦崗山。

爲了照顧行進在官道上的步卒,李旭麾下的騎兵走得非常快。每到一個可以泊錨的碼頭,他都派人向河道中的運送輜重的船隊下命令,要求隊伍停下來略做修整。這樣的修整是如此頻繁,以至於很多士兵都起了懈怠之意,說大夥不是在行軍,而是在沿河賞景。事實上,運河兩岸的風光的確非常秀美,在督造南大運河的時候,地方官員爲了保護河牀不被淤泥而吞沒,刻意在沿河兩岸種了許多柳樹。多年過去,那些綠柳都已經成蔭,微風過處,千絲萬縷動搖婆娑,爲行路的旅人平添了幾分清涼。

眼前的景色很美,但李旭的感覺卻有些焦慮不安。越向北行,他心中的惶恐感覺越重。有時候一片迎面而來的帆影,或者着河堤上被馬蹄聲驚飛的一支白鳥,都會令他勒緊馬頭凝神四望。每到這當口,周圍的侍衛和低級軍官們就不得不喝令隊伍停下,等待長官對前方的風險做出判斷。而這種行爲也每每擴散到河道中去,引起一片停船、穩舵之聲。

河道中緩緩北上的不僅僅是屬於齊郡子弟的輜重船,很多民船和商販的貨船也跟在了後面。這年頭,運河上並不太平,被土匪打劫的慘禍時有發生。所以商船在大的集市總是喜歡湊成一整隊,結伴向下一個目的地闖。遇到盜匪,要麼花錢買路,要麼強行闖關,每走一次,便是一次生死賭博。

輜重船剛一出陳留,就有機靈的商船悄悄地綴了上來。大隋官軍雖然紀律不怎麼樣,直接打劫民船的事情卻是不會做的。跟在官船之後,被盜匪的攔截機率也小,即便被官老爺敲詐一些肥頭,也好過落在盜匪手裡血本無歸。

第二天,看到岸上的將軍沒有反對的意思,更多的機靈者開始尾隨輜重船行進。‘有兩千多名騎兵相護送,這趟貨應該送得平安吧。’坐在船頭的掌櫃的和小夥計們抱着幾分僥倖的心理議論。東都洛陽的貴胄子弟多,物價也高得離譜,一船貨運過去至少能收到三成的利。巨大的利益面前,人們的膽子往往也會變大。所以,岸上那夥平素不招大夥喜歡的官軍一路上得到了無數祝願。雖然這夥騎兵走得比步兵還慢,耽誤了大夥很多發財時間。

離開陳留後的第三天,尾隨輜重船而行的商船和客船幾乎堵塞了整個水道。由於航道不太平,所以很多船隻都在大一點的集鎮等着每月一次的官兵巡河。大夥沒想到這個月居然有兩次發財機會,因此歡天喜地的靠了上來。在休息時,一些見過大世面的掌櫃甚至拿了主人家的名帖到軍營邊上拜望,期待通過支付帶隊將領一部分佣金的方式,讓騎兵們直接送他們到二百里外的黃河口。“我們家主人是虞大人的遠方表侄,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實在親戚!”穿着剛漿過的厚葛衣裳的掌櫃的對着李旭的親兵如是自我介紹。“如果將軍大人能讓咱們沾沾他的光,順風順水地走到洛陽,大夥一定不忘記他老人家的大恩大德!”說完,他揮揮手,號令夥計擡來一大堆“勞軍”物資。

他們的拜見毫無例外地被親兵隊正周醒擋了駕,“我家將軍有公務在身,你們想跟就跟着。但別指望我們永遠和大夥同路。至於這些”周醒指指商販們擡來的大包小包,“大夥都拿回去吧,我家將軍沒有收人禮物的習慣!”

“真的,敢問你家將軍是哪一府上的公子?”聽聞還有不收禮就白給好處的官員,大小掌櫃地們通常的反應都是愣了楞,然後千篇一律地追問。

“韋城侯李爺,虎賁郎將李仲堅,你們聽說過沒有?”每被問及自家將軍名姓,周醒等人立刻挺直了腰板,回答的聲音裡充滿自豪。

令他們略感失望的是,常常行走於東都和陳留兩地之間的商販們卻顯得有些孤陋寡聞。兩天來這些商販在船上仔細觀察過,領隊的將軍絕對是個二十歲不到的少年。在他們記憶中,當朝大姓沒有一個姓李的。但若不是當朝幾大豪門的子侄,尋常人怎會有在如此年青便封侯的可能?

“莫非你家將軍就是那個千里奔襲黎陽城的李郎將?”偶爾有聰明者能猜到帶隊將領的真實身份,驚詫地問。當得到親兵們的肯定答覆後,他立刻歡天喜地的拍起手來。

“是那個在黎陽城開倉放糧,活人無數的李郎將啊,已經封侯了,老天真是有眼呢!”知情者一邊走,一邊大聲地同行傳播李旭當年的善舉。當年李旭和宇文化及以俘虜禦敵,事後如約沒追究那些人的“從逆”罪責,並且將守城時答應給分給衆俘虜的糧食一一兌現。雖然在他們眼裡,俘虜們只是得到了應得的報酬。但在百姓口中,卻被傳成了一個天大的德政。特別是與叛亂平息後,比起民部尚書樊子蓋一次誅殺數萬俘虜的暴行來,李旭當日的舉動,更顯得其具有菩薩般的好心腸。

“李爺來了,有李爺在,哪個叛匪敢上前惹事!”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將道聽途說來的消息沿着運河傳播開。“李爺當年只帶了五千人便滅了擁兵十萬的元行本,然後轉頭又擊潰李密所部十萬,當真是威風得緊呢!”

“那還不是最厲害時候,據說當年滎陽城下,數十萬大軍被人打得不敢還手。就李爺一個人帶隊衝了上去,他在叛匪中間殺了個七進七出,戰到最後,連戰馬得棕毛都染成了紅色!”消息越傳越離譜,人們一廂情願地將心目中好人的本事無限誇大,根本不在乎李旭騎得是匹幾乎沒有雜毛的黑色戰馬。

“朝廷早就該派李爺來,把沿河這些蟊賊一個個綁上石頭沉到河底去!”

“胡說,李爺哪會如此殘忍。他頂多是將土匪押到塞外去賣掉,換來的錢犒勞弟兄!”人們幾乎在一夜間知道了岸上將領的名姓,快速地將他當年的故事演繹成傳說。

當傳說經過士兵們的加工再轉回羅士信等人的耳朵,已經與最初的事實完全搭不上界了。但很多傳說演繹得有鼻子有眼,非但時間、地點有根有據,連見證人的名字都絲毫不差。到後來,弄得羅士信也將信將疑,一個勁地跑到李旭身邊追問,“仲堅,聽說你在黎陽城下走馬活擒元務本,硬逼着十萬大軍放下了武器?”

“胡說,你又不是沒打過仗。什麼時候對方主帥就變得那麼傻,身邊有數萬弟兄不用,趕上門來讓你走馬活擒?”李旭被羅士信神叨叨的表現弄得哭笑不得,啐了他一口,反問。

“那倒也是,我不是覺得元務本是文官,沒打過仗麼?”羅士信拍拍自己的頭盔,笑着找理由。轉瞬之後,他又神叨叨地跑回來,繼續追問,“在滎陽城外沖垮李子雄那次呢,你真的穿了七個來回?”

“你見過被人穿了七個來回還沒崩潰的軍陣麼?我即便有那個體力,也沒人願意給我當靶子啊!”李旭無可奈何地搖頭,苦笑。不知不覺間,他發現自己過去的經歷已經成了傳奇,只是傳奇中的人與自己絲毫不像。

傳奇中那個少年是如此的淳厚與善良,勇敢與無畏。就像一把剛剛開了刃的橫刀,明亮且堅實。傳奇中的少年一直站在正義的那方,毫不懷疑自己的作爲。而現在的他,卻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確。

“你最近幾天好像一直心神不寧?”羅士信終於發現李旭情緒不高,驚詫地問。被如此多的人崇拜、尊敬卻非擺出一幅魂不守舍的模樣,在羅士信看來,眼前這傢伙要麼是病了,要麼是假道學。

“我有點懷疑咱們當初的安排是否能騙過李密!”旭子點點頭,坦誠地回答。

“騙不過又怎麼樣,正面對敵,你不一樣曾經打得他滿地找牙?”羅士信搖搖頭,滿不在乎地說道,“該感到擔心的是他纔對,上回敗得那樣慘,這次如果再敗於你手裡,以後他就甭想於戰場上和你對面了!”

“李密沒有那麼差,他這個人,素來喜歡用奇兵,所以勝敗都很乾脆。”旭子苦笑着解釋。事實上,他更在乎地是徐茂功。直覺中,旭子總感到徐茂功就在前方某個地方在等着自己。這種感覺就像在山裡被狼盯上,覺察到危險的存在,卻找不出危險具體來自何方!

“反正咱們就要到陽武了,你要實在不放心,咱們就在陽武駐紮一天,等着張大人和秦二哥帶着大隊趕上來再轉頭東進!”羅士信見李旭依舊憂心忡忡,只好無可奈何地遷就他的謹慎。

“我準備派人給張大人送封信,請他儘快趕來陽武!”李旭想了想,回答。陽武城就在前方不遠,認真趕路的話,半天內便能到達。“咱們把輜重放在城內,你帶一部分弟兄留下看守。過了陽武后,我會讓船隊加速”他看了看身後運河上一艘艘尾隨着大軍前進,對大隋還抱有最後一分信任的貨船,緩緩說道:“我帶其餘弟兄送他們一程,等他們平安到了百里之外的滎陽,就立刻轉回來!”

過了陽武之後,李旭命令船隊加快行進速度。從此地到黃河口大約有一百里左右的水路,因爲是順流,所以船隊如果以全速趕路,只需花費一整天時間便可以走完全程。沿黃河口再向西行,則已經屬於京畿重地,眼下那一帶的水路旱路相對都比較太平,商戶們不必再爲自己的安全而擔憂。

羅士信沒有聽從旭子的命令留在陽武看守輜重,而是執拗地跟在了他身邊。“在城裡等上一整天,悶也把我給悶死。還不如陪你在河道兩邊看看風景。”羅士信一邊用鞭梢敲打着馬鐙,一邊陪着笑臉說道。

“大熱天,你不怕曬中了暑就跟着!”李旭知道對方是不放心自己的安全,笑着回答。

“你還甭說,這天真有些悶得荒!”羅士信摘下鐵盔,衝自己脖子裡邊扇涼風。但他這樣做顯然是徒勞,六月的風又熱又溼,抓一把空氣幾乎都能擰出水來。

“見鬼了,河邊也能這麼熱!”他無可奈何地帶正頭盔,嘟囔着抱怨。

“放着坐在衙門裡乘涼的福你不享,現在後悔了吧?”李旭笑着回了他一句。擡起頭四下張望,發現遠處的天邊有幾團黑雲在滾。

一場暴雨正在醞釀,這的確不是個行軍的好天氣。此刻,匆匆殺過來的瓦崗羣豪也覺得苦不堪言。由於要把情報在路上傳遞花費的時間趕回來,所以在做出截殺護船騎兵的決定後,他們幾乎是沒日沒夜地向陽武附近趕。對於徐茂功一手訓練出來的瓦崗內軍而言,這種強度的迂迴轉進還不至於將他們累趴下。但對於缺乏訓練的外軍各營,炎熱的天氣和崎嶇的路途簡直要了人的命。偏偏爲了掩飾己方的行跡,他們還不能過於靠近城市。而在起伏不平的鄉間小路上急行軍,比起在筆直寬闊的官道上來,又不知道堅苦了多少倍。

“奶奶的,這狗孃養的天氣。再這麼走下去,不用跟官軍廝殺,咱們自己就把自己熱死了!”王當仁一邊在馬背上晃盪,一邊將最後一件短褐向下扯。此刻他身上的鎧甲,頭上的鐵盔都扔給了馬背後徒步行軍的親兵,卻仍然熱得順着腦門子淌油汗。

“兄弟,悠這點兒,別太丟人了!”行在王當仁身邊的李公逸實在看不下去,湊到他耳邊,壓低了聲音提醒。

“怎麼丟人了,反正這兩萬多弟兄都是爺們兒!誰還沒看過……”王當仁不服氣,豎起眼睛反駁。話說了一半,卻見渾身衣甲齊整的李公逸正扭着頭向斜前方瞅。王當仁順着李公逸的目光看去,他看見自己的斜前方有三千瓦崗內軍精銳正在埋頭趕路。無論將領還是士卒,每個人都將皮甲整齊地裹在身上,彷彿根本不覺得周圍的天氣炎熱。

三千士卒,行軍時的聲勢卻比王、李二人所部兩萬兵馬還威武。雙方的差距是如此之明顯,如果不是大夥肩膀上都扛着兵器,很容易令人想到人數少的一夥剛打了勝仗凱旋,人數多的一夥則是他們抓到的俘虜。

“也不怕捂出痱子來!”小聲嘀咕了一句後,王當仁不得不重新拉正短褐。目光在親兵背上皮甲和鐵盔之間反覆逡巡,他終是鼓不起將所有披掛穿戴齊整的勇氣。“內軍就是和咱們外軍不一樣”片刻之後,王當仁不得不在心裡哀嘆,“也怪不得徐茂功老想着把大夥重新整訓,人家那樣子纔是真正能成大事的!”

走到正午十分,幾匹快馬迎着隊伍跑近。從騎手矯健的身影上,大夥認出來人是哨探總統領謝映登。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謝映登穿過隊伍之間專門爲傳令兵留出來的空隙,直奔中軍。緊接着,李密所在的中軍處便響起了號角聲,命令全軍停下來休息。

軍情發生了變化,一瞬間,每個有經驗的將領都做出了正確判斷。他們隨着號角聲趕往中軍,到達的時候,剛好看見房彥藻再次將羊皮地圖於李密腳下展開。

“趕往黃河口?難道他發現了我們的行動麼?”李密盯着地圖上燙出來的山川河流,話語裡帶着難以隱藏的遺憾。

“應該不是,據咱們安插在郡兵中的細作冒死送出的消息,此刻張須陀正向陽武城趕。官軍的輜重也都卸在了陽武城。種種跡象表明,他們原來就沒打算直接前往滎陽!”謝映登抹了一把臉上的泥土和汗水,喘息着回答。

官軍沒打算前往滎陽!這個消息嚇得衆人皆吸了一口冷氣。官軍的謀劃很明顯,他們將輜重卸在陽武,定然是打算經由陽武、胙城直撲瓦崗。一旦各路豪傑各自散回本寨,瓦崗軍就必須僅憑萬餘內軍和前來進剿的官兵做一次生死對決。

“好在咱們埋伏落空後沒各自散去!”李密搖了搖頭,說道。此番歪打正着,讓他對自己的運氣又多了幾分信心,說話的聲音也漸漸高了起來,“徐統領呢,他和王伯當所部到了什麼位置?”

“徐統領和王將軍二人得到消息後,已經轉頭直接撲向陽武,這是他給您留的信!”謝映登喘勻了氣,又從貼胸的衣袋中掏出一封被汗水打軟了的信封,雙手捧到了李密身邊。

爲了不讓徐茂功與李旭兄弟相殘,大夥在制定作戰計劃時,刻意讓他和王伯當二人承擔了阻攔張須陀的任務。參照原計劃,此刻二人所部兵馬應該迂迴前往陽武和圃田之間,將張須陀擋在運河西岸。但眼下官軍的動向已經變了,瓦崗羣雄的行動計劃也必須隨之做大幅度修改。

“陽武?”李密心裡亂亂的,帶着幾分不滿拆開徐茂功的信。情報上雖然說明了官軍的輜重都運進了陽武城,但義軍缺乏攻城所必須的器械,根本不可能快速將城市攻破。況且張須陀隨時還會趕過去,徐茂功和王伯當二人在這當口上急着去攻城,分明是前去送死。

“官軍護送一批商船趕往黃河口,原武乃其所必經。密公見信,可速趕往原武截殺之。眼下官軍輜重盡在陽武城內,我部佯攻,張須陀定不敢棄而不顧。軍情緊急,請恕茂功自作主張……

第一章 大賊(二)第三章 爭鋒(二)第三章 烽火(二)第六章 持槊(二)第二章 壯士(二)第一章 大賊(七)第五章 歸途(二)第一章 擊鼓(五)第六章 錦瑟(三)第四章 烽火(四)第四章 故人(四)第三章 爭雄(五)第三章 何草(一)第二章 壯士(三)第五章 獵鹿(七)第三章 無衣(四)第一章 出柙(二)第四章 干城(三)第二章 展翼(六)第三章 扶搖(五)第一章 擊鼓(二)第二章 吳鉤(一)第四章 國殤(五)第四章 干城(三)第四章 故人(一)第一章 羽化(三)第四章 補天(七)第一章 雷霆(二)第四章 取捨(一)第三章 爭鋒(二)第一章 盛世(四)第四章 干城(五)第七章 盛世(七)第七章 盛世(七)第二章 虎雛(五)第二章 出仕(五)第七章 盛世(九)第五章 無名(七)第一章 擊鼓(一)第五章 諾言(四)第三章 扶搖(五)第四章 醉鄉(五)第三章 無衣(一)第三章 浮沉(三)第二章 背棄(五)第二章 虎雛(三)第四章 干城(五)第三章 何草(七)第一章 大賊(二)第二章 壯士(一)第三章 曠野(五)第四章 故人(六)第三章 浮沉(三)第六章 持槊(四)第四章 國殤(五)第五章 君恩(四)第五章 獵鹿(三)第四章 故人(五)第四章 故人(五)第一章 出柙(六)第四章 烽火(四)第六章 持槊(一)第四章 故人(五)第四章 變徵(三)第四章 取捨(六)第四章 醉鄉(四)第三章 扶搖(三)第四章 干城(四)第五章 歸途(八)第三章 浮沉(八)第一章 盛世(六)第三章 扶搖(二)第七章 盛世(五)第四章 補天(五)第四章 干城(七)第七章 盛世(十二)第二章 背棄(三)第三章 何草(四)第二章 吳鉤(二)第五章 君恩(五)第五章 無名(四)第五章 獵鹿(八)第三章 浮沉(七)第二章 展翼(五)第三章 曠野(一)第二章 吳鉤(六)第一章 雷霆(八)第四章 取捨(六)第二章 展翼(四)第二章 背棄(二)第一章 擊鼓(六)第四章 醉鄉(一)第二章 出仕(一)第一章 出柙(一)第二章 展翼(七)第五章 無家(六)第三章 無衣(四)第五章 獵鹿(二)第二章 吳鉤(三)第一章 大賊(二)
第一章 大賊(二)第三章 爭鋒(二)第三章 烽火(二)第六章 持槊(二)第二章 壯士(二)第一章 大賊(七)第五章 歸途(二)第一章 擊鼓(五)第六章 錦瑟(三)第四章 烽火(四)第四章 故人(四)第三章 爭雄(五)第三章 何草(一)第二章 壯士(三)第五章 獵鹿(七)第三章 無衣(四)第一章 出柙(二)第四章 干城(三)第二章 展翼(六)第三章 扶搖(五)第一章 擊鼓(二)第二章 吳鉤(一)第四章 國殤(五)第四章 干城(三)第四章 故人(一)第一章 羽化(三)第四章 補天(七)第一章 雷霆(二)第四章 取捨(一)第三章 爭鋒(二)第一章 盛世(四)第四章 干城(五)第七章 盛世(七)第七章 盛世(七)第二章 虎雛(五)第二章 出仕(五)第七章 盛世(九)第五章 無名(七)第一章 擊鼓(一)第五章 諾言(四)第三章 扶搖(五)第四章 醉鄉(五)第三章 無衣(一)第三章 浮沉(三)第二章 背棄(五)第二章 虎雛(三)第四章 干城(五)第三章 何草(七)第一章 大賊(二)第二章 壯士(一)第三章 曠野(五)第四章 故人(六)第三章 浮沉(三)第六章 持槊(四)第四章 國殤(五)第五章 君恩(四)第五章 獵鹿(三)第四章 故人(五)第四章 故人(五)第一章 出柙(六)第四章 烽火(四)第六章 持槊(一)第四章 故人(五)第四章 變徵(三)第四章 取捨(六)第四章 醉鄉(四)第三章 扶搖(三)第四章 干城(四)第五章 歸途(八)第三章 浮沉(八)第一章 盛世(六)第三章 扶搖(二)第七章 盛世(五)第四章 補天(五)第四章 干城(七)第七章 盛世(十二)第二章 背棄(三)第三章 何草(四)第二章 吳鉤(二)第五章 君恩(五)第五章 無名(四)第五章 獵鹿(八)第三章 浮沉(七)第二章 展翼(五)第三章 曠野(一)第二章 吳鉤(六)第一章 雷霆(八)第四章 取捨(六)第二章 展翼(四)第二章 背棄(二)第一章 擊鼓(六)第四章 醉鄉(一)第二章 出仕(一)第一章 出柙(一)第二章 展翼(七)第五章 無家(六)第三章 無衣(四)第五章 獵鹿(二)第二章 吳鉤(三)第一章 大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