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千金一箭

副主考兵部郎中賀慬接到楊素一個古怪的任務,他的孫子楊元慶要和十分以上的騎射考生們比箭,雖然今天不是考騎射,但賀慬還是忠實地執行了楊素這個建議,他大概懂楊素的心思,他的孫子箭術很高,想借這個機會在武者們心中揚名,這些武者會把楊元慶的威名帶回各地,從而真正的威震天下。

此時離下午的正式考試還有一個半時辰,考生們大都在房間內休息,聽說有比箭奪金,考生們紛紛奔出看熱鬧。

很快,兩千餘名考生陸陸續續聚集到了訓練場上,圍城了一個大圓,有考場從事在訓練場上用石灰畫了一條線,又在百步外立一根木樁,用細繩懸空掛一個鈴鐺。

六十二名考中十分的武者紛紛騎馬上前,手執弓箭,有人興奮,也有人忐忑,賀慬對衆人大喊道:“楊太僕懸賞,百步外射下鈴鐺者,賞黃金五十兩!”

四周武者一陣搔動,那根繩子太細了,百步外看都看不見,莫說射斷它,這怎麼可能?但五十兩黃金又是那麼誘人,那可是一千吊錢啊!

六十二名十分考生涇渭分明,四十八名世家子弟,十五名外地武者,他們分爲兩撥,躍躍欲試,秦瓊和單雄信也在其中,秦瓊是十分六彩,是成績最高者,單雄信是十分一彩,也是很不錯。

單雄信老遠看見了楊元慶,便低聲對秦瓊笑道:“還沒見過元慶箭法,今天和他較量一番?”

秦瓊沒有說話,虎目注視着楊元慶,挺直了腰,他對自己的武功很自負,箭法也極高,聽說楊元慶得聖上欽封天下第一箭,激起他的極大興趣,自己能和他一較高低嗎?

程咬金拉過單仁杰,低聲對他道:“我和你打個賭,賭十吊錢,我賭元慶勝,隨便你押誰。”

單仁杰氣得抽了他一個頭皮,“沒見你這麼黑心的人,我不跟你賭!”

“我跟你賭!”

旁邊除重山笑道:“我押單二哥,就賭十吊錢。”

程咬金大喜,押秦瓊,他還略略沒把握,對方押單雄信,那他肯定贏了,“我們一言爲定!”

.......看臺,楊素目光冷淡地注視着這羣武者,所謂比武,他只是想親眼證實一下這些世家武者的水平,考騎射和考兵器不同,考兵器主要是壓分,壓低那些武藝高強者的分數,而考騎射是提分,提高關係者的分數,比如他孫子楊巍分數就從五分提高到九分。

並不是世家子弟武藝不行,相反,大隋絕大部分武藝高強者都是世家子弟,問題就在於武藝高強者早通過別的途徑從軍提升,像薛萬徹兄弟,他們不需要考試,他們武藝高強,自然會有機會和推薦,而趕來參加武舉的世家子弟,大部分都是沒有推薦門路,或者武藝低微,或者是偏房庶子,而他們比起寒門子弟,卻又多一點門路,可以找到宇文述這個關係,正是因爲這樣,躋身乙榜的世家子弟大多水平不高,要想壓過從各地慕名而來的練武者,他們只能花錢找關係晉升。

雖然有些寒門子弟也是家境富裕,像單雄信和秦瓊,但他們沒有官宦家世,光有錢,宇文述也不會幫忙,金錢加上世家,這纔是仕途的敲門磚。

這時,賀慬奔來請示,“太僕,開始嗎?”

楊素看了一眼孫子,楊元慶頂盔冠甲,手執大弓,準備就緒了,他點點頭,“開始吧!”

賀慬奔去大喊:“橫跑三十步,每人最多三箭,依次騎射!”

六十二名武者紛紛排成了長隊,魚貫奔出,爲首者是邱和的侄子邱志雄,他也沒有得到名額,只能來拼乙榜,他也走了人情,花了一千兩百吊錢,保證他能考上武舉並且授官,邱志雄這種地位較高的世家子弟,他們並不僅僅是想考中武舉當宮廷侍衛,他們主要是想授軍官,乙榜成績優秀者,可授軍職,他們便是衝這個而來。

邱志雄戰馬疾奔,張弓搭箭,一箭向百步外鈴鐺射去,騎射的難度很大,要用雙腿控制住戰馬,身體必須保持最佳姿態,才能順利射箭,而且身體始終處於一種高度運動中,想瞄準射箭幾乎是不可能,張弓便是一箭射出,想要精準,非常艱難,不下五年以上的苦功是辦不到。

邱志雄用的是一石騎弓,弓力還算強勁,但準頭卻差遠了,百步外,他的箭從木杆上方三尺射過,他臉一紅,在奔出二十幾步時又張弓一箭射去,這次略低一點,但還是偏出了近一尺。

楊素搖搖頭,他久經沙場,眼力很好,這個邱志雄考騎射最多八分,但他的成績卻是十分雙彩,雙彩都在騎射上,明顯有問題。

邱志雄沮喪地低頭離開了考場,後面的人一個接一個上前,輪番騎射,楊素越看越搖頭,甚至有幾人連八十步都射不到,何談能考十分,還有幾人雖然不錯,勉強能算九分,但百步外想射下鈴鐺,根本差得太遠,楊素甚至可以斷言,這四十八名世家子弟,全部都是作弊。

不僅楊素搖頭,下面的議論聲也越來越大,不滿的情緒在積累,所有人親眼目睹了這些世家子弟的水平,很多人都憤怒起來,這些就是考十分的本事嗎?

儘管憤怒,但還沒有到爆發的程度,武舉最後的成績沒有下來,衆人還不敢鬧事,衆人默默地望着訓練場,喧鬧聲漸漸消失,變得異乎尋常地安靜,站在場外的兵部員外郎王世充也發現有點不對勁了,楊素搞這個懸金試箭,不就是從一個側面暴露了他們武舉舞弊嗎?

他緊張地看了一眼賀慬,這個賀慬也有十幾個人情,他卻似乎毫無察覺,王世充慢慢走到賀慬身旁,低聲道:“使君,這樣有點不妥吧!”

賀慬明白他在說什麼,迅速瞥了王世充一眼,“有些事你不要想得太多了。”

王世充無奈,心中忐忑不安,糾結到了極點。

單雄信是倒數第七人出場,他催馬烏騅馬,縱馬如飛,奔出七八步,張弓便是一箭,箭速極快,擦着鈴鐺而過,激起的箭風使鈴鐺晃動一下,引來一片遺憾的噓聲,只差一點點。

單雄信再次抽箭,又是一箭射去,箭去如飛,‘咔!’這一箭射中了木樁的橫樑,箭釘在木樁上,顯然他是想射斷橫樑上系的繩子,但還是差一點點,但第三箭已經來不及,單雄信奔出騎射區,他恨得狠狠一拳砸在馬鞍上,就差這麼一點點。

四周響起一片鼓掌聲,兩箭都只差一點點,這不是運氣,這是一個有真本事的人,連楊素也忍不住點點頭,此人箭術不錯,能拿十分是情理之中。

在單雄信後面不久便是秦瓊,他是最後一個出場,他剛一出場,四周便響起一片掌聲,很多人大喊:“秦二哥,露一手啊!”

秦瓊人緣極好,很多人都認識他,秦瓊向四周人抱拳,催馬而出,這時,賀慬走到楊素面前低聲道:“此人叫秦瓊,歷城人,唯一的十分六彩。”

楊素眼中涌出興趣,輕輕捋須,他對此人拭目以待。

秦瓊遠遠看了楊元慶一眼,兩人目光相觸,都會意地笑了,競爭對手並不一定是敵人,朋友之間也有競爭。

瓊雙腿一夾馬肚,縱馬疾奔,奔出十步,扭身便是一箭,箭力強勁,氣勢和前面的考生完全不同,這纔是真正的猛將之箭,鼓掌聲、叫好聲響成一片。

箭快如閃電,和單雄信的第二箭一樣,也是射向橫樑,這是一個聰明的辦法,因爲細細的繩子在橫樑上繞了兩圈,無形中,成功的可能就增加一倍,儘管繩子還是太細,但對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高手來說,這增加的一根繩子,意義完全不同,更重要是,箭釘在橫樑上,繩子還可以被箭刃砸斷。

秦瓊這一箭精準地射在兩根細繩之間,繩子沒有斷,訓練場上響起一片惋惜聲,真的是隻差一粒米。

連楊素也不禁爲之動容,秦瓊這箭術幾乎可以和楊義臣一爭高下,他不由有點擔心地向孫子元慶望去,只見孫子穩如泰山,一動不動,儘管妞妞拉着他的胳膊激動得直喊,但元慶卻絲毫不爲所動,彷彿山一般凝重。

楊素忽然有一種感悟,他的孫子身上竟隱隱具備了一種主帥的氣度,明察秋毫,胸有良策,穩重如山,不爲外界所動,楊素想起了長孫晟曾給他說過,元慶在哈利湖一戰中擔任了主帥,率三千人擊潰了兩萬薛延陀軍隊。

這一刻楊素改變了主意,這次對付宇文述他要讓孫子單獨去完成,他不用再替他出謀劃策。

這時,秦瓊的第二箭射出了,每個人的心都懸了起來,第一箭只差一粒米,那第二箭呢?

第二箭同樣地箭速極快,力量強勁,這一箭卻是直取鈴鐺,很明顯,他是想用力量射飛鈴鐺,‘當!’的一聲脆響,鈴鐺被射準射中,一個拋物線般高高拋起,隨即蕩回來,衆人的心就彷彿一下子踩空,最後一箭射中了,卻可惜沒掉下。

儘管如此,鼓掌聲依舊響徹全場,非常精彩,連楊素也忍不住鼓掌,這員大將不錯,他要推薦。

程咬金激動得重重拍了一下除重山的肩膀,咧嘴道:“假如你押秦大哥,我也算你贏,偏要去押那個不靠譜的單老二。”

單雄信驀地回頭,怒視程咬金,程咬金一陣心虛,調轉馬頭到另一邊去了,自言自語道:“明明箭術不行還不讓人說,這人真沒治了。”

這時,訓練場上鴉雀無聲,程咬金一擡頭,見是楊元慶出場了,他興奮得揮手大喊:“賢弟,給哥哥露一手,把這幫龜兒子幹下去。”

這一下,所有的人都衝他怒目而視。

.........楊元慶在校場上策馬疾奔,這是一種聲先奪人的氣勢,他頭戴鷹棱盔,身着鐵灰色明光鎧,手執一把五尺大弓,後背兩壺箭,胯下一把百戰橫刀,在陽光下,鎧甲映出森森的光澤。

他的目光深邃如水,目掃衆人時有一種儼如夜間貓眼的瞳孔射出的那種光,直透人心,他身高六尺三,肩闊腰圓,尤其兩臂極長,頭髮高高束起,胯下大宛汗血寶馬奔騰咆哮,宛如天龍下凡。

楊元慶在訓練場上縱馬疾奔,讓所有人都感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這其實是一種殺氣,楊元慶的每一塊肌肉都已蓄勁待發,他的一舉一動都到了一種爆發的臨界點,這是隻有沙場百戰之將才有的一種威懾姓力量,他所經過的每一個人,都會感到一絲即將被襲擊威脅,彷彿楊元慶會隨時一刀向他劈來,每一個人不由自主地後退一步。

楊素捋須點點頭,這是戰場上常用的威懾,通常是用重甲騎兵在敵陣前奔騰,威懾敵軍心理,元慶此舉如同一撤,秦瓊上場獲得滿場鼓掌喝彩聲,而元慶則反其道行之,以一種威壓之勢壓迫衆人,從這一點便可看出秦瓊和元慶的不同,秦瓊是以義氣服人,而元慶是以威壓制人,和自己的風格極其相似。

當真是有其祖必有其孫,楊素忍不住有一點暗暗得意,但同時他又有一點擔心,如果光威懾而後勁不足,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會令人反感和鄙視,只有威懾後戰勝,纔會獲得最好的效果。

元慶的箭法真的能勝過秦瓊嗎?

楊元慶已經奔到白線外,一百五十步,他竟是站到一百五十步外,引來在場兩千餘人一片驚呼,秦瓊的神色變得異常凝重,這是楊元慶在展示他三石弓的威力。

楊元慶緩緩抽出一支鐵箭咬在口中,隨即又抽出一支狼牙箭,他策馬疾奔,馬蹄聲如雷,十步剎那間衝出,隨即二十步衝過,他依然沒有射箭,楊素的臉上露出擔憂的神色,只剩下十步,元慶最多隻能射一箭。

此刻萬衆矚目,所有考生的目光都盯住了楊元慶,很多人都露出了不屑的眼神,二十步居然還不射,這也未免太自負了,程咬金忍不住重重一拍大腿,哀聲求道:“我的娘啊!楊大哥,你倒是射啊,我十吊錢沒了。”

秦瓊的目光卻是盯着楊元慶口中的鐵箭,他聽師傅說過,西北名將魚俱羅用鐵箭,他不相信楊元慶也能用鐵箭。

已經二十七步了,眼看就要衝出騎射去,很多人都嘲笑地大喊起來,“喂!邊塞軍,到底行不行啊!”

就在這時,楊元慶身子一側,張弓便是一箭,狼牙箭如流星趕月,向繩索上方的橫樑射去,就在箭脫弦而出的同一時刻,他身子向後一仰,幾乎是平躺在馬背上,取下口中鐵箭,雙膀拉弓如滿月,一箭射出,鐵箭如一條黑龍,向狼牙箭直追而去。

‘咔!’狼牙射中了橫樑上細繩,細繩斷裂,銅鈴驀地向地上墜落,可就在離地面還有三尺,鐵箭瞬間而至,‘砰!’的一聲脆響,銅鈴在半空被鐵箭射得爆裂粉碎,四散落地。

四周鴉雀無聲,無數雙眼睛呆呆地望着地上的銅鈴碎片,目光充滿了難以形容的震驚,半天,很多人嘴都合不攏,秦瓊輕輕嘆息了一聲,論技巧和力量,他遠不如楊元慶,論霸道他更是相差太遠,他終於明白爲什麼楊元慶會被皇帝封爲天下第一箭。

直至過了良久,鼓掌聲才忽然如雷鳴般響起,呼喊聲直衝雲霄,這一箭將他們徹底征服了,連楊素也忍不住爲孫子鼓掌,這是他所見過的最精彩的一箭。

妞妞激動得捏緊粉拳,淚眼都要流出,楊元慶的雄姿英發和霸道絕倫的箭法將她的芳心也徹底征服了。

()

第17章 大舉東進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6章 一戰成名第30章 三個條件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章 營州之變第38章 皇后之勸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1章 霹靂出擊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1章 秘密協議第32章 道士軍師第9章 綠茶疑蹤第13章 河底練刀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7章 監察御史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6章 大魚落網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90章 大戰悄至第24章 目光深遠第8章 天下十猛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15章 京城讖語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70章 突破缺口第7章 生死之約第20章 世充密使第96章 舉國兵策第6章 抽中死籤第26章 少郎何人第78章 戰略撤退第39章 巡視塞北第27章 李淵抉擇第68章 西域來客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21章 藉口送禮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7章 東山再起第53章 窮途末路第33章 攜子視察第29章 蕭後召見第25章 一劍穿心第18章 少童何人?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5章 首鼠兩端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49章 趙郡小村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41章 局面被動第5章 路遇貴人第42章 不臣之心第24章 河邊誤認第39章 父子攤牌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3章 風雨前夜第26章 楊素歸來第69章 道高一丈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4章 目光深遠第13章 河底練刀第52章 死不瞑目第23章 楊家禍根第31章 以刀代令第4章 利益之誘第48章 唐朝密使第31章 清河崔氏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20章 奇恥大辱第7章 金剛引狼第38章 上元燈會第46章 王庭之變第5章 咬金練箭第36章 鬥智鬥狠第9章 敵後戰線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21章 北原謀生第4章 啓用暗線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37章 欲加之罪第80章 長孫之策第32章 雪夜離京第3章 盂蘭燈會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26章 楊素歸來第15章 少女遇窘第30章 丹陽來客第56章 王妃煩惱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章 敵蹤初現第50章 波詭雲譎第25章 秦王心計第8章 弔孝風波第21章 北原謀生
第17章 大舉東進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6章 一戰成名第30章 三個條件第71章 北市試錢第1章 營州之變第38章 皇后之勸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1章 霹靂出擊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1章 秘密協議第32章 道士軍師第9章 綠茶疑蹤第13章 河底練刀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7章 監察御史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6章 大魚落網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90章 大戰悄至第24章 目光深遠第8章 天下十猛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15章 京城讖語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70章 突破缺口第7章 生死之約第20章 世充密使第96章 舉國兵策第6章 抽中死籤第26章 少郎何人第78章 戰略撤退第39章 巡視塞北第27章 李淵抉擇第68章 西域來客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21章 藉口送禮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7章 東山再起第53章 窮途末路第33章 攜子視察第29章 蕭後召見第25章 一劍穿心第18章 少童何人?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15章 首鼠兩端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49章 趙郡小村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41章 局面被動第5章 路遇貴人第42章 不臣之心第24章 河邊誤認第39章 父子攤牌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3章 風雨前夜第26章 楊素歸來第69章 道高一丈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4章 目光深遠第13章 河底練刀第52章 死不瞑目第23章 楊家禍根第31章 以刀代令第4章 利益之誘第48章 唐朝密使第31章 清河崔氏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20章 奇恥大辱第7章 金剛引狼第38章 上元燈會第46章 王庭之變第5章 咬金練箭第36章 鬥智鬥狠第9章 敵後戰線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21章 北原謀生第4章 啓用暗線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37章 欲加之罪第80章 長孫之策第32章 雪夜離京第3章 盂蘭燈會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26章 楊素歸來第15章 少女遇窘第30章 丹陽來客第56章 王妃煩惱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章 敵蹤初現第50章 波詭雲譎第25章 秦王心計第8章 弔孝風波第21章 北原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