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甘失礦

爲保持蕭瑀和唐朝的聯繫,蕭瑀特地帶了幾名鷹奴和十隻信鷹,客棧裡,蕭瑀面沉似水,嘴脣繃成一條線,目光嚴峻地注視着鷹奴將一隻信筒綁在鷹腿之上。

今天初步談判幾乎可以說是談崩了,還沒有談到實質性的問題,戰俘問題、被俘大臣問題、南陽郡和淅陽郡問題等等,一樣都沒有談,僅僅只談了會寧郡問題。

但就是一個會寧郡問題,雙方便互不相讓,楊元慶把會寧郡設爲雙方談判的前提,如果隋朝不承認會寧的歸屬,那後面就沒有什麼談判必要,數萬戰俘將被投入礦山挖礦。

而楊元慶不僅不放棄南陽和淅陽二郡,反而變本加厲地用進攻荊襄作爲威脅,當然,蕭瑀也知道這是楊元慶的策略,以強勢的姿態獲取最大利益。

但楊元慶的強硬還是讓他無法接受,更重要是,楊元慶的態度使他意識到這次談判前景的黯淡,他必須要及時向聖上彙報。

“相國,已經準備好了,放鷹嗎?”一名隨從小心翼翼問道。

蕭瑀點了點頭,“放吧!”

隨從一揮手,鷹奴將信鷹高高拋起,信鷹展開翅膀,在客棧上空盤旋兩圈,向西南長安方向冉冉飛去。

在客棧外,幾名監視唐使的隋軍斥候發現了信鷹,立刻飛奔出城,向軍營內的楊元慶稟報,。。。。。。。。。。

大帳內,楊元慶目光冷然地聽着士兵的報告,唐使放鷹回了長安,這在他的意料之中,今天的初步接觸,雙方可以說是不歡而散,而且楊元慶也知道,他提出條件相當苛刻,蕭瑀無論如何不能接受。

不過這也並不是他的底線。在最初,楊元慶是決定用南陽和淅陽兩郡換取會寧郡,這就是他命令徐績業奪取兩郡的根本原因,但在輕易奪取會寧郡後。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南陽和淅陽兩郡可以還給唐朝,數萬戰俘他也可以交給唐朝,但他要唐朝付出代價,這個代價不僅是會寧郡,而且要唐朝付出更大的代價。

所謂談判,說到底就是強者的較量,談判不是施捨。沒有可憐弱者之說,弱小者永遠是挨打受氣,只有強者才能獲得利益。

想到這,楊元慶立刻令道:“傳我的命令,火速調一萬豐州軍南下,連同靈武郡一萬駐軍,交給裴行儼率領,軍隊進駐會寧郡。”

。。。。。。

大帳內。楊元慶目光冷然地聽着士兵的報告,唐使放鷹回了長安,這在他的意料之中。今天的初步接觸,雙方可以說是不歡而散,而且楊元慶也知道,他提出條件相當苛刻,蕭瑀無論如何不能接受。

不過這也並不是他的底線,在最初,楊元慶是決定用南陽和淅陽兩郡換取會寧郡,這就是他命令徐績業奪取兩郡的根本原因,但在輕易奪取會寧郡後,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南陽和淅陽兩郡可以還給唐朝。數萬戰俘他也可以交給唐朝,但他要唐朝付出代價,這個代價不僅是會寧郡,而且要唐朝付出更大的代價。

所謂談判,說到底就是強者的較量,談判不是施捨。沒有可憐弱者之說,弱小者永遠是挨打受氣,只有強者才能獲得利益。

想到這,楊元慶立刻令道:“傳我的命令,火速調一萬豐州軍南下,連同靈武郡一萬駐軍,交給裴行儼率領,軍隊進駐會寧郡。”

。。。。。。

從延安郡到長安並不遠,次日上午,蕭瑀的緊急報告便出現在李淵的案頭,楊元慶苛刻的條件令李淵勃然大怒,楊元慶竟然把會寧郡的歸屬作爲雙方談判的前提,那這個談判還有什麼意義。

“傳朕的旨意,速命裴相國和太子來見朕!”

李淵負手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心中的極度憤怒讓他有些失態了,且不說會寧郡蘊藏着大量的礦藏,就算是貧瘠之地,但楊元慶這般傲慢的態度,也讓他難以接受。

什麼叫做確定會寧郡的歸屬?明明就是大唐的土地,有什麼可以商談,難道有一天他楊元慶提出確定長安的歸屬,他們也要坐下來談嗎?是可忍孰不可忍,李淵有些出離憤怒了。

這時,有宦官在門口稟報,“啓稟陛下,太子和裴相國在殿外候見。”

“宣他們覲見!”

很快,太子李建成和相國裴寂一前一後走了進來,一齊躬身施禮,“參見陛下!”

李建成個裴寂雖然是同時走進御書房,但他們兩人之間卻一言不發,甚至根本不看對方一眼,因爲劉文靜之死,李建成恨透了裴寂,他恨不得親手殺了此賊。

李淵坐在御案後,極爲不滿地質問裴寂,“當初蕭相國主張開發會寧郡的礦藏,你卻極力反對,說什麼怕隋軍垂涎,不安全,現在可好,隋軍索性將會寧郡奪走了,本可以給我們帶來極大財富的礦藏成了別人的盤中餐,你怎麼給朕交代?”

裴寂被逼問得滿頭大汗,他擦一把額頭上的汗道:“陛下,會寧郡的礦山,其實無所謂開發與否,都會被隋軍奪走,臣以爲關鍵不在礦山是否開發,而是在能不能保護住。”

旁邊李建成冷哼一聲,“這可不一樣,如果礦山大規模開發了,我們唐朝必定會駐紮重軍,隋軍想來奪礦,他們就不會這麼輕而易舉得手,唐軍還會把他們擊退,正是因爲沒有開礦,所以纔沒有什麼軍隊駐紮,裴相國,你明明有責任,爲何還替自己狡辯?”

裴寂被說得滿頭大汗,儘管聖上和太子一起責怪他,但他還是要替自己辯解,“陛下,雖然臣當時是主張暫時不開放會寧郡的礦藏,但在政事堂表決時,卻是四比一通過決議,而且太子殿下也沒有反對擱置開礦,爲何到現在卻把責任全部推給臣,臣固然判斷有誤,但也不該承擔全部責任?”

“裴相國,你是在責怪聖上顛倒黑白,故意冤枉你,是嗎?”太子建成冷冷道。

裴寂忽然發現太子其實也並不是傳說中的那麼寬容,也很厲害,抓住一句話的漏洞,立刻便借題發揮,把事態擴大。

裴寂慌忙道:“臣沒有半點責怪聖上的意思?”

“那你什麼意思,把話說清楚?”李建成步步緊逼,將裴寂幾乎逼到牆角。

這時,李淵心中暗歎一聲,現在已經到什麼時候了,他們還在內鬥,難道天要塌下來,他們也不管嗎?

“好了,你們不要再爭了。”

李淵不高興地打斷了他們之間的內鬥,又命宦官將蕭瑀的快信遞給他們,李建成和裴寂先後看了一遍信,都沉默了,他們都感到了事態的嚴重,現在確實不是鬥嘴的時候。

李淵站起身負手走了幾步,又對二人道:“你們倆說說吧!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裴矩骨子裡是綏靖派,他躬身先道:“啓稟陛下,臣以爲楊元慶的態度值得商祺,如果臣沒猜錯的話,他就是爲了奪取會寧郡纔出兵佔領南陽和淅陽二郡,如果我們能讓一步,把會寧郡讓給他,同時要求他把南陽和淅陽二郡還給我們,他應該可以答應,然後再商談降兵和被俘大臣之事,問題就能圓滿解決。”

李淵冷然道:“裴相的意思是,把會寧郡割讓給他?那麼龐大的礦藏,開採出來的銅和銀足夠滿足大唐朝廷開支,還能招兵買馬,就這麼眼睜睜地被隋朝奪走?”

李建成站在一旁,目光卻瞥向牆角的老宦官,老宦官給他使了一個眼色,拳頭捏緊一下,這就是對他的暗示。

李建成頓時明白了,父皇是想用武力奪回會寧郡,其實對於李建成而言,他也在矛盾之中,一方面他絕不願意隋朝佔領會寧的礦藏,他主管政務,他知道那些銀礦和銅礦意味着什麼,無論是對大唐,還是對隋朝,都是一筆難以估量的財富。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願父皇爲礦藏和隋軍開戰,一旦失敗,不僅會寧郡被隋軍徹底佔領,同時其他談判也會更加被動。

李建成處於一種兩難的境地,這時李淵目光向他望來,意思是徵詢他的意見。

李建成咬了一下嘴脣,沉聲道:“父皇,兒臣絕不願意會寧郡的礦藏被隋軍奪走,兒臣覺得應該和隋軍一戰,爭奪會寧郡,就算輸了,也不能表現出軟弱,這是事關唐朝尊嚴,如果我們就這樣讓步,那麼會寧郡後就是武威郡,楊元慶一步步蠶食我們領土。”

停一下,李建成又道:“關鍵是就算我們輸了,會寧郡也不是我們割讓出去,能給大唐臣民一個交代,另外,爲以後再武力奪回來定下基調。”

李淵緩緩點了點頭,“皇兒之言甚合朕意,我們不能就這樣放棄會寧郡,無論如何,必須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說到這,李淵毅然下令,“速令右翊衛大將軍李神通來見朕!”

。。。。。。。

李淵始終不甘心礦藏豐富的會寧郡被隋軍就這麼奪走,更爲了給朝野及關隴貴族一個交代,他毅然決定出兵會寧郡,命他的族弟,淮安郡王、右翊衛大將軍李神通爲關內道總管,率軍三萬出兵會寧郡。

第15章 更深之秘第9章 攻心爲上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8章 垂死掙扎第14章 武周示弱第25章 不速之客第24章 聞喜裴氏第10章 窮途出路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35章 計劃有變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8章 追根究底第2章 出兵風波第5章 可汗金箭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2章 庶叔積善第40章 痛苦抉擇第67章 兵壓漢中第24章 聞喜裴氏第21章 北原謀生第31章 矛盾激化第29章 蕭後召見第33章 攜子視察第5章 略助風勢第19章 夜審出塵第33章 御房進諫第6章 王府夜話第4章 天下大變第14章 死地後生第32章 有喜有憂第14章 太守師道第5章 動之以情第23章 唐廷決策第11章 風險悄至第48章 圍城打援第24章 臨戰增帥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27章 逼出水面第88章 爭鋒相對第37章 疑兵之計第18章 緊急情報第11章 秘密協議第26章 楊素歸來第48章 唐朝密使第27章 李思楊慮第68章 西域來客第31章 船中飛箭第13章 李密特使第33章 兄弟生隙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章 返回太原第46章 棋輸一着第13章 突厥消息第3章 唐魏結盟第2章 一言九鼎第35章 被俘權相第49章 敦煌風動第14章 新的兵器第47章 關隴暗箭第50章 波詭雲譎第23章 遼城之殤第51章 長安警報第65章 蕭後心機第6章 夜襲柔遠第22章 一生一死第88章 爭鋒相對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1章 幽州平寇第7章 智取伊吾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56章 雙相辭呈第42章 局勢複雜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6章 漏網之魚第3章 小妹何名第1章 江南隱憂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1章 船中飛箭第41章 不惹小人第41章 盧氏橋樑第52章 死不瞑目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8章 情報之思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1章 風險悄至第2章 欺人太甚第44章 江陵蕭氏第51章 范陽盧氏第27章 留條後路第20章 貨幣之源第11章 宇文新計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3章 風雨前夜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5章 首鼠兩端第21章 匪夷所思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6章 軍心不穩
第15章 更深之秘第9章 攻心爲上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8章 垂死掙扎第14章 武周示弱第25章 不速之客第24章 聞喜裴氏第10章 窮途出路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35章 計劃有變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8章 追根究底第2章 出兵風波第5章 可汗金箭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2章 庶叔積善第40章 痛苦抉擇第67章 兵壓漢中第24章 聞喜裴氏第21章 北原謀生第31章 矛盾激化第29章 蕭後召見第33章 攜子視察第5章 略助風勢第19章 夜審出塵第33章 御房進諫第6章 王府夜話第4章 天下大變第14章 死地後生第32章 有喜有憂第14章 太守師道第5章 動之以情第23章 唐廷決策第11章 風險悄至第48章 圍城打援第24章 臨戰增帥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27章 逼出水面第88章 爭鋒相對第37章 疑兵之計第18章 緊急情報第11章 秘密協議第26章 楊素歸來第48章 唐朝密使第27章 李思楊慮第68章 西域來客第31章 船中飛箭第13章 李密特使第33章 兄弟生隙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章 返回太原第46章 棋輸一着第13章 突厥消息第3章 唐魏結盟第2章 一言九鼎第35章 被俘權相第49章 敦煌風動第14章 新的兵器第47章 關隴暗箭第50章 波詭雲譎第23章 遼城之殤第51章 長安警報第65章 蕭後心機第6章 夜襲柔遠第22章 一生一死第88章 爭鋒相對第12章 最後抉擇第21章 幽州平寇第7章 智取伊吾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56章 雙相辭呈第42章 局勢複雜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6章 漏網之魚第3章 小妹何名第1章 江南隱憂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1章 船中飛箭第41章 不惹小人第41章 盧氏橋樑第52章 死不瞑目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8章 情報之思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1章 風險悄至第2章 欺人太甚第44章 江陵蕭氏第51章 范陽盧氏第27章 留條後路第20章 貨幣之源第11章 宇文新計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3章 風雨前夜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5章 首鼠兩端第21章 匪夷所思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6章 軍心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