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要何封賞

御書房裡,楊元慶垂手站在楊廣面前,沒有說話,楊廣批閱着奏摺,不時擡頭看了他一眼,笑了笑,也沒有什麼表態,最後楊元慶嘆了口氣道:“回稟陛下,那些武舉考生靜坐示威是臣鼓動的,他們在利人市打傷宇文智及,也是臣的安排。”

楊廣終於停下筆,對楊元慶點點頭道:“朕猜到就是你乾的,你還好,自己承認了,你膽子很大嘛!居然敢煽動武舉考生鬧事?”

楊元慶一直在細細體會祖父教他的善解聖意,該不該承認武舉士子們鬧事是他的安排,在沒有做出正確判斷前,不能傻乎乎承認,那樣搞不好會引發皇帝震怒,把他今天在朝堂的功績都一掃而光。

楊元慶所做的判斷就是楊廣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如果楊廣很重視,那就說明武舉考生鬧事這件事很嚴重,他無論如何不能承認,相反,如果楊廣並不在意這件事,那麼承認了他也不會失分,反而給楊廣一個誠實的印象。

他站在御書房外等宣,從頭至尾,楊廣就沒有召監門衛來問問武舉考生示威的情況,說明這件事他並沒有放在心上,武舉考生示威對他沒有什麼心理威脅。

這是基於這種判斷,楊元慶承認了武舉考生示威是他鼓動。

他連忙躬身施禮道:“回稟陛下,臣爲了收集舞弊證據,這幾天一直在和他們接觸,臣發現他們怒氣很重,不少人還想衝擊兵部,臣就勸他們,他們可以以一種平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臣勸他們不要帶兵器,也不要使用暴力,可以靜坐情願,他們便聽從了臣的建議,希望沒有驚擾到陛下。”

“還好吧!這幫武者居然沒帶兵器來鬧事,讓朕覺得很驚訝,這不符合他們的脾氣,朕就想到,這後面必然有人安排,估計就是你,這件事朕可以不計較,但絕不允許再有第二次。”

“臣不敢,絕不會再有第二次。”

楊廣確實不計較這件事,只要不帶武器,這些武者和讀書人沒什麼區別,幾百名侍衛便可以消滅他們,楊廣笑了笑,這件事就算過了,他沉吟一下,又問道:“元慶,你和這些武者接觸較多,聽他們的意思,是不是希望武舉重考?”

楊元慶搖搖頭,“陛下,他們並不希望重考,他們骨子裡認爲,再考十次也是不公平,他只希望看到舞弊者受嚴懲,這樣他們心中至少認爲聖上是公平的,而舞弊者是下面人所爲。”

楊廣推出這次武舉的目的是想試探科舉,但武舉的結果卻讓他很失望,他也意識到自己有點操之過急了,現在急於推出科舉,會引出從上到下的門閥反對,他即位不久,皇位還不穩,他必須先進行一些外圍的改革後,才能逐漸碰科舉這個核心的人事權問題。

楊廣想到這次武舉從上到下舞弊,居然只有九個人是公平錄取,他心中大恨,咬牙道:“朕也決定了,這次武舉取消,考中者一個不錄用,讓那些花錢賣官血本無歸。”

楊元慶心中暗暗嘆了口氣,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楊廣的偏執,其實可以保留甲榜,取消乙榜,至少可以安撫一下五品以上官員,然後再嚴懲兵部考官,給平民考生一個交代,這樣就可以兩全其美,可楊廣卻不管三七二十一,統統取消,那當初又何必舉辦科舉?

他不敢勸,也不想勸,此時他只想拿到屬於他的獎賞。

楊廣似乎明白他的心思,便笑道:“這件事你雖然是偶然遇到,卻很有正義,敢於挺身而出,不怕得罪權貴,你雖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但行爲可嘉,應該得到獎勵,以前朕每次想封賞你,都被你祖父攔住,現在你既然已經脫離楊家,你就不要有任何顧慮,你告訴朕,你希望朕封你什麼,只要你提得合理,朕會考慮。”

楊元慶早已想好言辭,他躬身道:“陛下,臣在楊家被族人羞辱,他們所有人都說臣是個有勇無謀的武夫,臣想證明給他們看到,臣既能替大隋安邦定國,也能替陛下治理地方,臣不僅能武,也能文,臣願意爲陛下鎮守邊塞,也希望陛下能給臣一個治理地方的機會。”

楊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指着楊元慶道:“你這個臭小子,繞了一個大圈子,還把族人扯進來,又說一堆動聽的話,你就明着告訴朕,你想兼任大利縣縣令,不就行了嗎?”

楊元慶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我怕陛下不肯答應。”

楊廣着實喜歡這個年輕人,在仁壽宮救自己性命,在壽宴上勸自己立長子爲嫡,遷都武舉,他都能幫助自己,和自己很有緣分,更重要是,他在楊元慶身上看不到一般官員的虛僞和世故,這是一個坦誠熱血,銳氣十足的年輕人,自己既然已經決定讓他取代長孫晟,那就應該多給他機會。

想到這,楊廣微微笑道:“元慶,你說得不錯,如果是從前,朕確實不敢讓你治理地方,但這次武舉之事,讓朕看到了你有勇謀,膽識過人,更重要是對朕忠心耿耿,可堪大用,朕可以接受你的請求!”

楊廣臉上笑意消失,他負手走到地圖前,凝視着地圖上的豐州沉思良久,又看了看楊元慶,最後他緩緩道:“楊元慶接旨!”

“臣在!”

“朕加封你爲豐州大利縣縣令兼豐州交市監使,好好去和突厥人打交道。”

........

“元慶,豐州交市監使是什麼官?”去利人市的路上,妞妞一臉好奇地問道。

旁邊楊巍滿臉羨慕道:“妞妞,交市監是隋朝負責邊貿的官署,一共有四個,河西一個,靈武一個,馬邑一個,幽州一個,元慶的豐州交市監使實際上就是負責整個靈武道對突厥的貿易,這可是肥得流油的官,幾年下來,元慶就是百萬身家。”

妞妞紅嫩的小嘴略略一撅,她不喜歡聽人這樣說元慶,“胖三郎,你去當什麼交市監使可能會賺百萬身家,但別以爲人人都會和你一樣,損公肥私。”

楊元慶笑而不語,楊巍說錯了一點點,不是百萬身家,應該是千萬身家,不過他不好意思說出來,怕壞了自己在妞妞心中的形象。

三人不久便來到了利人市波斯邸,在薩末健老店老店門口,楊元慶一眼便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背影,又瘦又高,像根竹竿子一樣,楊元慶翻身下馬,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用粟特語向他招手喊道:“老康!”

店門口站着的正是康巴斯,他聽見楊元慶,一回頭,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大笑着張開手臂迎了上來,兩人緊緊擁抱。

楊元慶上下打量他,笑道:“看來你被主神保佑得很好,我聞到一股很濃的財氣。”

康巴斯不好意思地笑道:“發財倒沒有,不過我見到我的妻子和女兒了,主神保佑我,她沒有改嫁。”

兩人一直是用粟特語說話,楊巍聽得抓抓頭皮,他看了一眼妞妞,“妞妞,元慶在說什麼?”

妞妞也是一臉疑惑,她搖搖頭,“我也不知道,他說的可能是胡話。”

這時康巴斯看見了楊元慶身後的楊巍和妞妞,楊巍肉塔般的高胖使他不敢仰視,但妞妞的水靈和俊俏卻吸引了他的目光,“將軍,這兩位是.....”

楊元慶回頭看了一眼兩人,笑着給他介紹,“那個高胖子是和我從小打架長大的,是我族兄,名叫楊巍,那個女孩子,我給你說過,你應該知道。”

康巴斯恍然,他連忙上前給楊巍稍稍行禮,卻把更重的禮節給了妞妞,手按在胸前,深深地鞠躬行禮,“我五年前就聽楊將軍說起你,你是他妹妹,也是他最珍視的天鵝。”

妞妞向他盈盈還%%起五年前,立刻想起了元慶給她說過事,便笑着問楊元慶,“元慶,這是你說的大利城夥伴嗎?老康。”

“就是他!”

楊元慶笑着走上前對楊巍道:“你可以叫他康大哥,他叫康巴斯,是康國人,現在是京城的商人。”

楊巍連忙還禮,“康大哥!”

“不客氣!”

康巴斯笑眯眯一豎大拇指誇讚道:“楊兄弟長的好身材,這要是在我家鄉康國,多少人家搶着要的女婿。”

楊巍就是因爲長得太高胖,又是庶子,相親一直失敗,他的身材是他最大的心痛,居然在康國受歡迎,不由讓他喜笑顏開,連忙拱手道:“多謝康大哥,有機會我一定去康大哥家鄉看一看。”

楊元慶不由暗贊康巴斯會說話,他兩邊人來人往,便將康巴斯拉到一邊問他:“你的店在哪裡?”

康巴斯搖搖頭,苦笑一聲道:“店我已經轉給別人了,聽說要遷都,我準備到洛陽開店,但洛陽新都現在還在修建,這段時間我就做點過路買賣。”

他擔心楊元慶不懂過路買賣的意思,又給他解釋:“就是收粟特散客商人的貨,我再坐地找京城人賣掉,賺得不多。”

楊元慶本來是想找康奈爾,既然遇到康巴斯,他就有可靠的人了。

“老康,我託你件事。”

康巴斯笑了,“將軍,你只管說,我肯定幫你辦。”

楊元慶點點頭,康巴斯從來不會讓他失望,便攬住他肩膀低聲笑道:“我要先去一趟郢州,來回大約十天左右,這段時間,你幫我買一批貨,全部要茶葉,再幫我僱一支駱駱隊,回來後,我就直接回大利城。”

康巴斯沉思了片刻,“駱駝隊倒是有現成的,現在正好是冬季,好幾支粟特駱駝隊都在京城等待開春,就不知要買多少茶葉,是買好茶葉,還是一般茶葉?”

楊元慶心中迅速盤算一下手中的餘錢,“我手中現在有三千匹帛,還有四百兩黃金,全部買成茶葉,茶葉不要好,要越差越好。”

康巴斯吃一驚,“這可要買不少啊!”

“所以要麻煩你,替我多辛苦一點,以後有你賺錢的機會。”

楊元慶又低聲對他笑道:“我已兼任豐州交市監使,怎麼樣,這次想不想跟我一起去大利城。”

康巴斯眼睛頓時亮了起來,他當然知道交市監使意味着什麼,他激動得直搓手,“反正我也沒事,我就和你去大利城,我也買一批貨,這次要好好賺突厥人一筆。”

“就等你這句話。”

楊元慶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指了指楊巍:“我這個族兄會留下來幫你,京城遇到什麼麻煩事,他可以出面幫你解決。”

“放心吧!買茶葉的事我會替你辦好。”

康巴斯重重地點了點頭,又問道:“將軍,你準備什麼時候離京去郢州?”

楊元慶沉思片刻,今晚再去和楊麗華告別,還有祖父那邊,應該就沒什麼事了,至於吏部那邊的手續,從郢州回來再說。

他擡頭看了看天空,天空陰沉沉的,好像要下雪了,便微微一笑,“明天吧!明天一早我就出發去郢州。”

........

第4章 佳夕如夢第21章 初次談判第32章 秀才造反第16章 館驛見賢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17章 參軍之謎第41章 想走不易第18章 舊情難動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13章 萬春茶莊第35章 越境事件第24章 略施小計第7章 國事家事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2章 獨孤暗線第13章 走私線索第31章 清河崔氏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章 盜馬風波第4章 江淮伏威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8章 情報之思第5章 動之以情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7章 楊廣之憂第19章 誘敵之計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0章 毒心李淵第27章 各有心思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9章 離別之酒第5章 公主請客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2章 河東紳商第27章 元家之慾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0章 裴矩辭相第74章 意外發生第39章 發現機會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40章 敏秋賑災第45章 明智決定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49章 重甲破術第8章 太原募兵第30章 驕將爭功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59章 兄弟分權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18章 舊情難動第38章 拋出誘餌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5章 夜訪封宅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3章 洛陽兵變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1章 發現主力第4章 秦母教子第77章 楊氏希望第25章 海底之針第7章 幽州之憂第43章 孰敵孰友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33章 收買人心第16章 危機前夜第47章 獨孤家將第7章 士信發威第10章 糧船不到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40章 孤膽英雄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0章 夜入武房第40章 釜底抽薪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29章 回馬一槍第97章 僞漢毒計第93章 待君入甕第7章 初遇敵情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39章 齊府隱憂第10章 神秘馬賊第36章 楚王親書第45章 佈局西域第11章 雙雄火併第1章 落魄高才第24章 添把小亂第61章 南陽事件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3章 都市賣豹第26章 另有深意第43章 戰船立威
第4章 佳夕如夢第21章 初次談判第32章 秀才造反第16章 館驛見賢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17章 參軍之謎第41章 想走不易第18章 舊情難動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13章 萬春茶莊第35章 越境事件第24章 略施小計第7章 國事家事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2章 獨孤暗線第13章 走私線索第31章 清河崔氏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章 盜馬風波第4章 江淮伏威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8章 情報之思第5章 動之以情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7章 楊廣之憂第19章 誘敵之計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0章 毒心李淵第27章 各有心思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9章 離別之酒第5章 公主請客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2章 河東紳商第27章 元家之慾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0章 裴矩辭相第74章 意外發生第39章 發現機會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40章 敏秋賑災第45章 明智決定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49章 重甲破術第8章 太原募兵第30章 驕將爭功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59章 兄弟分權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18章 舊情難動第38章 拋出誘餌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5章 夜訪封宅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3章 洛陽兵變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1章 風險悄至第11章 發現主力第4章 秦母教子第77章 楊氏希望第25章 海底之針第7章 幽州之憂第43章 孰敵孰友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33章 收買人心第16章 危機前夜第47章 獨孤家將第7章 士信發威第10章 糧船不到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40章 孤膽英雄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0章 夜入武房第40章 釜底抽薪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29章 回馬一槍第97章 僞漢毒計第93章 待君入甕第7章 初遇敵情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39章 齊府隱憂第10章 神秘馬賊第36章 楚王親書第45章 佈局西域第11章 雙雄火併第1章 落魄高才第24章 添把小亂第61章 南陽事件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3章 都市賣豹第26章 另有深意第43章 戰船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