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城中暗流

在魏國的隋朝舊臣中,以三名大臣爲領袖,一個是擔任尚書左僕射的裴蘊,一個是擔任內史令的虞世基,另一個是出任納言的蕭鉅,他們組成了魏國的三大相國,但這三大相國也只是擺設,用來充門面,李密絕不會把軍機政務大權交給他們。

虞世基是楊廣時代的第一權臣,精微地把握住了楊廣的內心,所以儘管他做了很多事情讓楊廣不滿,但楊廣依舊重用他,一直到楊廣死去。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楊廣時代的落幕,也就意味着虞世基仕途終結,他被迫先後做了宇文化及和李密的僞相,使他心情鬱鬱不樂,終於在去年年底病倒了。

其實虞世基的病倒也可以說是一種心病,眼看着楊元的新隋越來越強勢,唐朝節節敗退,而李密更是龜縮江南,苟延殘喘,楊元慶主宰天下已是大勢所趨,那他虞世基怎麼辦?他的兒孫們怎麼辦?

虞世基知道自己過去得罪了楊元慶,他害怕楊元慶報復他,斷絕了他子孫的仕途,虞世基憂慮成疾,一病不起。

虞世基的府邸位於城西,只是一座佔地十畝的大宅,他和幾個兒子住在一起,他長子虞肅早早去世,次子虞熙擔任太府寺少監,三子虞柔出任工部侍郎,四子虞晦則跟隨在李密身邊做侍衛,也算是人質。

此時虞世基躺在病榻上,兒子虞柔正慢慢地給他喂藥,外面發生的事情他們還一無所知,虞世基搖了搖頭,不想喝了。

虞柔知道父親的心病,便勸他道:“其實父親也不必太擔憂,二叔在新隋也擔任了高官,楚王殿下看在二叔的面上。也不會過於報復父親,再說他將登基爲帝,若連官場上的宿怨都不能容忍,他何以心懷天下,孩兒覺得父親真的是多慮了。”

虞世基嘆了口氣,“我已年過五十,曾位極人臣,能不能再出仕已經不重要。關鍵是你們幾兄弟。我擔心你們的前途啊!”

“父親不必擔心我們,就算不入仕,教書育人,修身養性,也一種人生,以虞家的家產。以我們的才學,還不至於活不下去。”

兒子雖然是這樣安慰,但虞世基始終心結難解。他默默無語,索性閉上了眼睛,就在這時。門口有管家稟報:“老爺,裴相國和蕭相國來探望,還有重要之事。”

“請他們進來!”

虞世基吃力地要起身,虞柔連忙將父親扶坐起來,很快。管家領着裴蘊和蕭鉅走了進來,蕭鉅是蕭氏家主,他的二弟蕭瑀是唐朝相國,妹妹便是蕭太后,蕭鉅已年近六旬,在三人中以他的資歷最老。

“兩位相國請坐,世基有病在身,恕我失禮了。”

虞世基招呼兒子安排座位,裴蘊和蕭鉅在他病榻前坐下,兩人對視一眼,裴蘊道:“外面發生的事情,虞公知道了嗎?”

虞世基一怔,看了一眼兒子,虞柔也茫然地搖了搖頭,他沒有出門,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虞世基連忙問道:“出了什麼事?”

裴蘊見他真的一無所知,便緩緩道:“隋軍殺來了,虞公不知麼?”

虞世基愣住了,他慢慢低下頭,自言自語,‘隋軍殺來了?怎麼會,他們從哪裡殺來?”

“我剛纔和蕭相國交換了意見,我們都認爲,隋軍應該是從海上殺來,現在已經佔領了江陽倉。”

說到這裡,裴蘊取出了信,對虞世基道:“這是楚王殿下寫給我的親筆信,應該是給我們的信,他希望我們能協助他穩定江南局勢。”

虞世基接過信,仔細地看了一遍,他的眼睛漸漸亮了起來,他忽然發現了機會,他幾乎忘記了,楊元慶需要穩住江南,這樣他必須要重用南方系的官員。

他虞世基出身會稽名門,蕭鉅是南朝貴族,裴蘊也曾長期在陳朝爲官,可以說他們三人足以替楊元慶穩住江南,他還有價值,楊元慶怎麼會棄他不用?

虞世基頓時興奮起來,對二人道:“李密之所以得到江南士族的支持,根本原因是他棄我們不用,但楊元慶不會犯這個錯誤,他很清楚,南方還須南方人治理,他之所以寫親筆信要我們替他穩住江南局勢,那就意味着將來的江南政務將交給我們。”

旁邊虞柔見父親一下子精神煥發,剛纔的病容消失得乾乾淨淨,他心中不由暗暗嘆息一聲,父親果然是心病啊!

裴蘊也笑道:“趁現在有時間,我們好好合計一下,拿出一個穩定江南的方案來。”

。。。。。。。。

南城頭上,張童仁心情忐忑地注視着遠方,他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昨晚的三柱烽火燃起,意味着江陽倉遭遇到了大隊人馬的夜襲,而到現在,江陽倉方向沒有一點消息,張童仁便隱隱猜到,江陽倉出事了。

問題是,是誰奪取了江陽倉?張童仁始終想不通這一點,他思來想去,只可能是蕭杜聯軍,他們分兵繞過了魏軍防禦,偷襲江陽倉得手。

就在這時,忽然有士兵指着遠處的漕渠大喊:“將軍,有船隊來了!”

張童仁也看見了,在通往長江的運河上,一支聲勢浩大的船隊出現了,張童仁呆住了,這。。。。這是哪裡來的船隊?

隨着船隊越來越近,江都城頭的士兵都變得驚恐起來,他們看到的大船不是平時的漕船,而是一艘艘儼如小山一般,高達五六丈,長二十餘丈在?,這是萬石大海船,船邊站滿了密密麻麻的士兵。

“是隋軍!”

忽然有人大喊起來,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了,在第二艘大船上,一面巨大的赤鷹大旗在風中高高飄揚,但張童仁眼前卻一陣發黑,他看得更清晰,赤鷹大旗是金邊,那是大隋王旗,意味楊元慶在船上。

數百艘大海船在距離江都城約三裡的運河上緩緩停下,船板搭上岸邊,一隊隊全身盔甲的士兵從大船上列隊走下,還有牽着戰馬的騎兵,遠遠望去嗎,數百條人流如蟻羣下船,在運河邊形成了一幅壯觀的景象。

江都城上安靜下來了,城頭上的士兵默默地望着隋軍在城外集結,無數的軍隊如涓涓細流,從四面八方彙集,漸漸匯成了三塊巨大的萬人方陣,鋪列在江都城下,

在隊伍最前方,矗立着一杆高達三丈的金邊赤鷹戰旗,戰旗殷紅如血,映紅了城頭每一個士兵的瞳仁,但他們的心卻變得異常黑暗,儼如沉入了無盡的黑暗深淵。

“弓箭準備!速去搬運滾木礌石!”城頭上只有張童仁歇斯底里的叫喊聲。

。。。。。。。。

軍營內,邴元真和平時一樣不緊不慢地整理着軍文賬冊,這是他的老本行,做起來也格外地得心應手,外面隋軍到來的消息,他也聽說了,他知道,下面就是他邴元真表現的時候了。

若不表現出他難以替代的作用,楊元慶說不定就不再給他特赦,想到特赦,邴元真心中顫抖了一下。

就算楊元慶不殺他,羅士信殺他又如何,秦瓊、賈潤甫、牛進達這些張須陀派系的將領,哪裡不是隋軍中響噹噹的人物,殺他邴元真就如同捏死一隻螻蟻。

他若想逃過這劫,就必須立下足夠的功勞,來抵消他當年計殺張須陀的罪孽。

邴元真想了一夜,心中大概有了一個粗略的計劃,這時,一個身影從門口一晃而過,邴元真連忙大喊:“樊將軍!”

外面的人停住了腳步,後退兩步,是三十餘左右的將領,長得身材魁梧,目光如電,頜下一尺長鬚,威風凜凜。

此人叫樊文超,是當年相國樊子蓋之子,原本是江都宮直閣將軍,宇文化及逼死楊廣後,他一直保護着蕭後和長孫楊倓,李密和他有舊交情,便任命他爲江都九門大將軍。

官職雖高,實權卻不大,這次李密率軍西征,便命他率一千軍護衛官署。

他剛剛聽說了隋軍到來的消息,趕來找張童仁商量防禦,不料張童仁不在,卻遇到了邴元真。

樊文超和邴元真關係不錯,他連忙上前行一禮,“參見邴尚書!”

邴元真上前關上門,對他低聲道:“江陽倉失守,楊元慶率軍兵壓城下,樊將軍難道沒有想法嗎?”

樊文超嚇得後退一步,目光銳利地盯着邴元真,“邴尚書這話是何意?”

邴元真嘆了口氣,“其實當初樊將軍欲殺李密歸唐的圖謀,以爲我看不出來嗎?”

樊文超臉上一陣白一陣紅,手按在刀柄之上,冷冷注視着邴元真,眼中殺機閃動。

邴元真也迎着他的目光,笑了一笑,“樊將軍不用這麼緊張,我也不想效忠李密了,我現在只問一句話,我想投降隋朝,樊將軍可願和我共舉義事?”

樊文超眼中的殺機慢慢消散,當初他和十幾名舊部暗中聯絡,確實曾想殺李密歸唐,但因爲封德彝的叛逃使李密加嚴的戒備,最終殺李密的計劃沒有成功。

樊文超之所以想歸唐,是因爲他的兄長樊明瑀任唐朝北地郡太守,但隨着時局變化,他也發現歸唐不是明智之舉,也就淡了歸唐之心,今天邴元真提出歸順隋朝,他也有點動心了。

樊文超沉思片刻道:“現在軍權都掌握在張童仁手中,我手下只有不足千人,恐怕難以舉事。”

邴元真見他動心了,心中大喜,連忙道:“有數百人就足夠了,有我配合將軍,何愁大事不濟!”

。。。。。。。。。。

第45章 烈火焚城第46章 糧價危機第30章 驕將爭功第66章 尋找時機第30章 尉遲抉擇第59章 心有不滿第33章 金精賭彩第34章 斷然拒絕第29章 情理之中第50章 鴻門酒宴第27章 回府風波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58章 北市偶遇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35章 真相揭開第34章 斷然拒絕第47章 災情初現第17章 京城遊俠第25章 海底之針第22章 收穫不菲第10章 神秘馬賊第31章 淵突之盟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12章 誥命風波第8章 臨戰前夜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1章 高麗水師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43章 戰船立威第23章 都市買禮第48章 兩路奇兵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4章 露出破綻第8章 臨戰前夜第38章 拋出誘餌第23章 遼城之殤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8章 一點眉目第50章 潼關內訌第28章 遷都試探第31章 野心漸露第34章 緊急應對第78章 戰略撤退第49章 干戈玉帛第64章 予民厚禮第25章 反奪虎牢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24章 公主壽宴第42章 局勢複雜第21章 居安思危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95章 隱患爆發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27章 拜訪沈家第2章 一言九鼎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62章 雞肋之城第31章 果斷殺伐第37章 回京前夕第7章 世情冷暖第53章 暗通消息第8章 突發事件第38章 關鍵小賊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4章 聞喜裴氏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2章 誰是兇手第19章 誘敵之計第25章 關鍵人物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章 盂蘭燈會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52章 請君入甕第40章 釜底抽薪第8章 斬斷後路第13章 棒打長孫第51章 玄霸之錘第27章 留條後路第36章 駕臨江夏第5章 公主承諾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8章 上元燈會第15章 校場競箭第32章 千金一箭第7章 世情冷暖第54章 齊王之危第63章 北地迎歸第40章 孤膽英雄第20章 留在草原第44章 江陵蕭氏第31章 蠅頭小利
第45章 烈火焚城第46章 糧價危機第30章 驕將爭功第66章 尋找時機第30章 尉遲抉擇第59章 心有不滿第33章 金精賭彩第34章 斷然拒絕第29章 情理之中第50章 鴻門酒宴第27章 回府風波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58章 北市偶遇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35章 真相揭開第34章 斷然拒絕第47章 災情初現第17章 京城遊俠第25章 海底之針第22章 收穫不菲第10章 神秘馬賊第31章 淵突之盟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12章 誥命風波第8章 臨戰前夜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1章 高麗水師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43章 戰船立威第23章 都市買禮第48章 兩路奇兵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4章 露出破綻第8章 臨戰前夜第38章 拋出誘餌第23章 遼城之殤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8章 一點眉目第50章 潼關內訌第28章 遷都試探第31章 野心漸露第34章 緊急應對第78章 戰略撤退第49章 干戈玉帛第64章 予民厚禮第25章 反奪虎牢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24章 公主壽宴第42章 局勢複雜第21章 居安思危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95章 隱患爆發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27章 拜訪沈家第2章 一言九鼎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62章 雞肋之城第31章 果斷殺伐第37章 回京前夕第7章 世情冷暖第53章 暗通消息第8章 突發事件第38章 關鍵小賊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4章 聞喜裴氏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2章 誰是兇手第19章 誘敵之計第25章 關鍵人物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章 盂蘭燈會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52章 請君入甕第40章 釜底抽薪第8章 斬斷後路第13章 棒打長孫第51章 玄霸之錘第27章 留條後路第36章 駕臨江夏第5章 公主承諾第37章 密室收穫第38章 上元燈會第15章 校場競箭第32章 千金一箭第7章 世情冷暖第54章 齊王之危第63章 北地迎歸第40章 孤膽英雄第20章 留在草原第44章 江陵蕭氏第31章 蠅頭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