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裂痕初現

李孝恭大敗逃回關中,震動長安朝野,這次出兵弘農郡是唐王朝進軍中原的第一步,卻以慘敗收場,駙馬、兵部侍郎趙慈景陣亡,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一次失敗還在倒下老對手楊元慶的刀下,令無數人唏噓,一連數天,長安上至公卿大臣,下至腳伕走販都在談論着這場令人難以接受的慘敗。

但皇帝李淵卻在此事上一反常態地沉默了,只是匆匆拋出一個‘出兵時機不對’的結論,便不再提及此事,也不在朝會中討論,更沒有對敗將李孝恭做出任何處罰的決定,頗有一點將此事束之高閣,不了了之的態度,一些政治敏銳的大臣都意識到了,這件事或許涉及到皇族內鬥,李淵有難言之隱。

長安明德門,一隊數百人的騎兵護衛着秦王李世民從城外疾奔而歸,城洞內的民衆紛紛向兩邊散開,騎兵隊徑直衝進了城內,幾十名守門士兵阻攔不及,只得眼睜睜看着他們在朱雀大街上奔遠。

“那是秦王殿下,今天怎麼會強闖城門?”

守城士兵們議論紛紛,都不解一向極重規矩的秦王,竟然也會像紈絝權貴子弟一樣強闖城門。

“或許秦王殿下惱火吧!畢竟弘農郡的慘敗,誰心裡都不會好受。”有善解人意的士兵猜到了李世民心情不好。

“秦王竟然是從隴西趕回來,弘農郡的事態一定很嚴重。”

“聽說和齊王有關....”

“噓!別亂說話。”

士兵們低聲議論着,望着秦王李世民遠去。

李世民率軍在隴西和薛舉軍隊對峙,三天前他得到緊急情報,李孝恭兵敗弘農郡,趙慈景陣亡,三萬軍幾近全軍覆沒,這場戰役的慘敗令李世民憤恨不已,早在父皇派援軍去弘農郡,而不是把李孝恭的軍隊撤回來,他便知道此戰必敗無疑。

他的父皇過於看重地盤而輕視士卒。正是這種觀念導致父皇做出錯誤的決策,而隨後父皇又犯下了一系列的錯誤,派御史于志寧去調查潼關搶人事件,在臨戰時刻應該是先換帥,戰役結束以後再慢慢調查,一邊調查,一邊作戰,兩個彼此敵對的主帥怎麼可能配合作戰。

現在李世民擔憂的是軍心。父皇在處理潼關事件中失策已導致軍心不穩。這件事若處理不好,將極大影響軍隊士卒爲李氏王朝效命的信心。

李世民心中憂慮之極,同時也充滿了對兄弟齊王李元吉的憤恨。他很瞭解自己的兄弟,自私薄涼,心胸狹窄。心狠手辣,讓他爲援軍主帥就是父皇的失策,李世民緊咬嘴脣,一路打馬疾奔,很快便回到了秦王府。

秦王府位於崇仁坊,是原隋朝秦王楊俊的府宅,翻修一新後,成爲了李世民的王府,秦王府不僅僅是住宅。同時也是秦王府屬僚的辦公之處,包括長史、司馬、文學、錄事參軍、六曹參軍事,也包括李世民的衆多幕僚,文學館諸士等等,都在這裡辦公。

目前秦王府長史是長孫無忌,司馬是段志玄,文學是房玄齡。錄事參軍爲顏師古,長孫無忌和段志玄現都在隴西軍中,秦王府便由房玄齡主持日常事務。

李世民翻身下馬,匆匆走進了府中,房玄齡聞訊迎了出來。他沒有想到李世民會這麼快趕回來,不由又驚又喜。“殿下這麼快就趕回來了嗎?”

“哎!”

李世民長嘆一聲,他見兩邊有好幾個從事,便忍住了心中的感慨,指指自己的官房,“去房裡說話吧!”

李世民走進自己房中,一名侍女替他脫去外裳,裡面穿着月白色的緊身英雄袍,腰束革帶,顯得格外精神抖擻,但他心情卻抖擻不起來,他擺了擺手,讓侍女退下。

房玄齡走了進來,笑道:“心中還在鬱悶了嗎?”

“已經是傍晚了。”李世民嘆了口氣,他今天無法去見父皇了,他又轉身向窗外望去,西方天際烏雲密佈,一片朦朧。

“或許我該冷靜下來.....”

李世民的聲音裡還帶着沉思的味道,似乎他的思緒又遊蕩去了遙遠的地方,房玄齡靜靜地望着他,這時李世民忽然轉過身,注視着房玄齡,“先生在信中勸我公開討伐四弟元吉,是什麼意思?”

房玄齡搖搖頭,“這其實不是我的意思,是裴相國的意思,只是我覺得他的思路很有道理。”

“裴寂?”李世民愣了一下。

房玄齡笑了,“就在弘農兵敗消息傳來的當晚,裴相國來找我,我知道他是想借我之口轉告殿下,不過我認爲他說得對,所以我在給殿下的信中,把他這個意見加了進去。”

李世民陷入沉思之中,半晌,他忽然驚覺,原來他還和房玄齡站着說話,他歉然地笑了笑,連忙道:“先生請坐!”

李世民也坐了下來,拾起桌上小鈴搖晃兩下,鈴聲清脆,很快侍女出現在門口,李世民吩咐道:“給我和房先生倒兩杯茶來。”

藉着這麼短暫的時間,李世民已經漸漸品出了那句話的意思,公開討伐齊王李元吉,這是在讓他收買軍心。

“先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讓我贏得軍心嗎?”李世民有些驚訝地注視着房玄齡。

“這只是表面,看得淺了一點,確實有這個意思,但不完全是。”

房玄齡的臉上總是掛着一絲神秘的笑意,令李世民心中有點茫然,他剛要再問,卻猛地又咬住了嘴脣,侍女身姿婀娜地端了兩杯茶進來,李世民有些惱火地瞪了她一眼,她出現得不是時候,打斷了自己的思路,等侍女把茶盤放下,他立刻不耐煩地擺擺手,“速退下,不準再進來!”

侍女走遠了,李世民便急不可耐地問道:“如果看深一點,又如何?”

房玄齡站起身把門窗都關了,這才坐下壓低聲音道:“太子支持齊王,令李孝恭十分無助,裴公的意思是。這個時候正是拉攏李孝恭的大好良機。”

李世民驚愕,房玄齡的這段話裡包涵了極深極多的含義,令他頭腦一陣眩暈,但他畢竟有着絕世聰明的頭腦,立刻抓住了這句話中的最核心內容,裴寂和房玄齡的意思是讓他和太子分庭抗禮,將來取彼而代之,這使李世民震驚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房玄齡也知道李世民一時難以接受。便輕描淡寫地笑道:“不管怎麼說。殿下應該逐漸抓住軍權,李孝恭是軍方第二大勢力,這個拉攏他的機會殿下不應該放過。”

李世民默默點了點。他需要時間來考慮。

太極宮甘露殿,這裡是李淵在內宮的書房,也是他回宮內後看書和緊急接見重臣之處。甘露殿外的長廊上,幾名宦官正打着燈籠,引導着太子李建成匆匆向甘露殿走來。

唐朝剛建立,各種規矩禮儀還沒有完善,再加上李淵對李建成的看重,所以李建成可以進入內宮,和父親商議軍國大事,李建成剛剛得到消息,他的四弟元吉返回了長安。被父皇召進內宮責問,李建成心中很緊張,唯恐父皇一時失去理智而犯下難以挽回的後果,他不願意隋文帝殺子的人倫慘劇又重新出現,這是隋王朝最後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隋朝最後沒有了皇族的支撐。

他已經失去了一個兄弟智雲,無論如何。他不想再失去第二個兄弟,黃君漢已經投降楊元慶,這件公案並不難處理,完全可以不了了之,李建成很擔心父皇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甘露殿偏殿內。李元吉跪在地上,腰挺得筆直。眼睛裡流露出兇狠之光,卻不是看着父親,而是盯着幔帳前站着的幾名宮女,使幾個宮女心中一陣陣膽怯。

“父皇,我沒有搶那個女人,那個女人是洛陽妓女,孩兒再不肖,也不會爲一個妓女而自毀名譽,父皇爲何不聽孩兒之辯,一定要去相信那些沒有證據的指控,那些無稽之言。”

李淵氣得滿臉鐵青,他爲這個兒子可謂用心良苦,爲他擔了多大的麻煩,可到了現在,就在自己面前,他居然還不承認,李淵恨得咬牙切齒,猛地一拍桌子罵道:“孽障,黃君漢會無緣無故冤枉你嗎?你在太原做的那些醜事以爲朕不知道?你強搶民女不是一天兩天了。”

這時,李建成已經進了偏殿,他上前低聲勸父親道:“父皇,怒火傷身,千萬不要生氣,先聽聽元吉怎麼解釋?”

李淵這段時間總有會出現頭腦暈厥的現象,御醫勸他不可動怒,儘量保持平和心態,李淵剛纔一時忘了,現得長子之勸,心中怒氣稍微平緩了一點,便道:“好吧!你給朕解釋,若解釋不通,朕一定要嚴懲你。”

李元吉一路上都在想着對策,現在對他最有利的是黃君漢降了北隋,稍微知情的趙慈景死了,那個女人也被他殺了,一切都死無對證,現在他只要死咬住不承認,父皇也拿他沒有辦法,有了太原的教訓,他知道絕對不能老實承認。

這時,李建成也柔聲道:“元吉,好好想一想再說,不要再讓父皇生氣了。”

其實李建成也知道,父皇不過是想要一個合情合理的說法罷了,能夠堵住衆人的嘴,安撫住朝臣,那這件事就算過了,這個時候,怎麼能打擊皇家的威信。

李元吉感激地看了一眼兄長,這才緩緩道:“父皇,孩兒雖然在太原有過一些頑劣之事,那只是年少不懂事,經過太原失守的慘痛教訓,孩兒已經痛改前非,潼關搶人,孩兒確實無辜,父皇,人心難測啊!那黃君漢早有投降楊元慶之心,可又不想落下背主的惡名,纔想出這個借刀殺人之計,藉口是我搶了他的女人,所以他才一怒投降,這樣,他是忠烈義士,孩兒卻成了卑鄙小人。”

這個解釋勉強能說得過去,李淵的臉色稍好一點,又繼續責問他:“那你爲何不去救孝恭,使他孤立無援,以致大敗!”

“父皇,真是冤枉死孩兒了。”

李元吉眼中委屈的淚水涌出,“弘農兵敗,所有的罪責都壓在孩兒身上,難道孩兒就這麼不顧大局嗎?楊元慶親率數萬主力搶佔閿鄉縣,潼關援助弘農之軍根本就過不去,趙侍郎不顧孩兒勸阻,一定要去救援陝縣之軍,以至於中了埋伏,全軍覆沒,這件事孩兒一直悔恨萬分,爲什麼不強行阻攔他?”

說到這裡,李元吉的聲音哽咽起來,李淵的心軟了,這是自己的兒子,他相信兒子說得是真話,他再壞也壞不到這個地步,他也長長嘆息一聲,爲趙慈景之死而難過。

“可是....你應該去救一救慈景,他畢竟是你姐夫,你怎麼能眼睜睜看着他戰死?”

李元吉眼睛又紅了起來,顫抖着聲音道:“孩兒不知道他會戰死,以爲他會突圍而逃,若知道,孩兒拼死也會去救他,那個時候孩兒身負潼關重責,楊元慶親領大軍在側,若是丟了潼關....孩兒真的....真的是不敢輕舉妄動。”

說到這裡,李元吉失聲痛哭起來,李建成也跪倒在地,替兄弟求情,“父皇,四弟的解釋完全合理,他身負堅守潼關之重任,確實不能輕舉妄動,不能把兵敗責任加在四弟身上。”

“你們都起來吧!”李淵長長嘆了口氣。

次日一早,李淵在朝會上宣佈,弘農兵敗,非齊王不救,楊元慶率屯重兵於閿鄉縣,引誘潼關之軍出擊,意指關中,齊王身負潼關之重任,不能輕舉妄動,處置得當,有功而無過。

弘農之敗,非戰之過,是朝廷東進時機有誤,竇建德未能牽制住楊元慶,使楊元慶及時回兵援助洛陽,非李孝恭指揮不力,赦李孝恭無罪,所有陣亡將士皆加倍撫卹,以示皇恩浩蕩。

一場三萬人幾近全軍覆沒的慘敗,便以不追究任何人責任的方式告以結束,李孝恭心中悲憤萬分,卻又無可奈何。

當天晚上,李世民來到了李孝恭的府上。

【淚奔啊!早上起來,發現居然一票未得,刺眼的0票,哪位兄弟投老高一票,遮遮醜吧!

第13章 事態蔓延第6章 北地天鵝第3章 透露底線第56章 遲到樑使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1章 誰威脅誰第41章 想走不易第49章 西陘關前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17章 西征情報第46章 王庭之變第30章 尉遲抉擇第44章 爾虞我詐第36章 三策選一第18章 百戰之功第29章 再提條件第13章 齊王軍師第6章 陰山可汗第22章 極度被動第34章 微服私訪第4章 江淮伏威第17章 尋找線索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22章 娶得佳妻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章 意外相逢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16章 重大隱憂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0章 君廓獻計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25章 寸步不讓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章 初使西域第40章 三管齊下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3章 棒打貴客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5章 亡國之恨第22章 收穫不菲第24章 河邊誤認第31章 矛盾激化第33章 智取宜昌第46章 漸束袋口第35章 爭奪人口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35章 夜訪封宅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4章 海寺之戰第5章 重返大利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24章 以信立身第36章 三策選一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7章 收網抓魚第5章 公主承諾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49章 干戈玉帛第34章 尋找突破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27章 留條後路第34章 緊急應對第43章 河口反擊第14章 引而不發第32章 最壞結果第9章 舌燦蓮花第44章 當局者迷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5章 少女遇窘第15章 校場競箭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9章 離別之酒第34章 斷然拒絕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2章 一生一死第17章 李淵失言第20章 倉曹參軍第51章 長安警報第16章 三股勢力第13章 棒打長孫第32章 最壞結果第32章 雪夜離京第14章 殺雞儆猴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9章 齊府隱憂第5章 可汗金箭第38章 吳興沈氏第49章 引發上怒
第13章 事態蔓延第6章 北地天鵝第3章 透露底線第56章 遲到樑使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1章 誰威脅誰第41章 想走不易第49章 西陘關前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17章 西征情報第46章 王庭之變第30章 尉遲抉擇第44章 爾虞我詐第36章 三策選一第18章 百戰之功第29章 再提條件第13章 齊王軍師第6章 陰山可汗第22章 極度被動第34章 微服私訪第4章 江淮伏威第17章 尋找線索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22章 娶得佳妻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章 意外相逢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16章 重大隱憂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0章 君廓獻計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25章 寸步不讓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章 初使西域第40章 三管齊下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3章 棒打貴客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5章 亡國之恨第22章 收穫不菲第24章 河邊誤認第31章 矛盾激化第33章 智取宜昌第46章 漸束袋口第35章 爭奪人口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35章 夜訪封宅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4章 海寺之戰第5章 重返大利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24章 以信立身第36章 三策選一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7章 收網抓魚第5章 公主承諾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49章 干戈玉帛第34章 尋找突破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27章 留條後路第34章 緊急應對第43章 河口反擊第14章 引而不發第32章 最壞結果第9章 舌燦蓮花第44章 當局者迷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5章 少女遇窘第15章 校場競箭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9章 離別之酒第34章 斷然拒絕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2章 一生一死第17章 李淵失言第20章 倉曹參軍第51章 長安警報第16章 三股勢力第13章 棒打長孫第32章 最壞結果第32章 雪夜離京第14章 殺雞儆猴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9章 齊府隱憂第5章 可汗金箭第38章 吳興沈氏第49章 引發上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