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西秦使者

天還沒有亮,五更時分,太原城的東城門便緩緩開啓了,兩萬餘士子從四面八方彙集到了東城門,浩浩蕩蕩走出城門,這一次他們不再是遊行請願,而是參加他們早已期待已久的秋試。

考場設在東城外的一座軍營內,由數百頂大帳組成,大帳都有號碼,對照着每名考生手中的考牒,一頂大帳可容五十名考生參加考試,昨天考場開放了一天,很多考生都事先來看過考場,已輕車熟路。

天氣已十分寒冷,考場給每名考生都準備了一隻小炭盆,有專人給他們加碳,另外每名考生還可以領到一張上好的金山細羊皮,考完試後,這張羊皮便送給考生,作爲他們來參加北隋第一次科舉的紀念,有士子特地去北市打聽過,這種金山細羊皮很貴,一張皮就值三千錢,雖然有士子想把它賣掉,但絕大多數士子都會將它留在身邊,作爲自己一次人生旅途的紀念。

大營門口,二萬餘名士子排出二十隊長長的隊伍,考官簡單地核對一下考牒,便放士子進大營,快速而有序,僅半個時辰,二萬餘名考生便陸陸續續進場了。

一名長得方面大耳的年輕士子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子,他很滿意,是一張雙人木榻,但只坐他一人,旁邊放有炭盆,可以隨時伸手取暖,他細心地將羊皮在榻上鋪好,坐了下來,小桌上放有筆墨硯臺和漿糊,這名士子卻意外地發現桌上多了一張紙條。

他拾起紙條。上面印刷了一段文字,意思是除了錄取兩百名最優秀者直接爲官外,另外還要準備再擇優錄取二千人就讀國子學,無論是望族還是寒門皆可就讀,免費食宿,同時朝廷每月另補貼五斗米和八吊錢用以養家,下面蓋了一個紅章。印有‘大隋尚書令楊’六個大字。

這名士子萬分驚訝,擡頭向四周望去,他發現所有的考生都得到了一張同樣的紙條。都一樣地驚訝不已。

這時,帳門口監考官對衆士子解釋道:“這張紙條是徵求每個人的意願,願意就讀國子學者。可以在紙條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和考卷一起上交,不願意就讀者,則把紙條帶走或者燒掉便可,不用上交,不過我奉勸大家考慮清楚,洛陽鬥米八千錢,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

這名士子極爲聰明,他立刻意識到這其實是北隋在儲備人才,爲以後奪取天下而做準備。他心中很是激動,不管自己能不能考中,至少又多了一條後路,他對自己很有信心,考進前二千名肯定沒有問題。

他立刻提起筆在紙條下面端端正正寫下了自己的名字:褚遂良。

........

隨着三聲悠長的鐘響。科舉考試開始了,所有的考生都在奮筆疾書,考試和當初的豐州科舉一樣,考三場:貼經、策論和做詩,連考兩天,第一天考貼經和做詩。第二天考策論,所有考卷必須糊名。

楊元慶和十幾名重臣在考試開始後沒有多久便出現在考場上,他們在巡視考場,楊元慶在一名官員的帶領下來,來到了甲二十五考場,一名陪同官員低聲道:“稟報總管,最左邊一列第四名考生便是。”

楊元慶點點頭,向帳內走去,走到門口他又回頭對幾名親兵使了個眼色,命他們不要跟隨,他揹着手施施然走進大帳,身着紫袍,頭戴烏籠帽,腳登烏皮靴,完全就是一個五品文官的打扮,他負手慢慢從一張張坐榻前走過,考生們都在揮筆如飛,沒有人注意到他到來。

最後楊元慶停在了最左邊一列第四名考生面前,他目光銳利,一眼看見了紙條上寫着的名字:裴青松。

就是此人,平平淡淡的幾句話卻引起一場軒然大波,楊元慶還以爲是李淵或者竇建德在背後搗鬼,內衛軍花了兩天時間才查到真相,原來是這名裴家子弟幾句無心的話引發,和李淵、竇建德沒有半點關係。

不過此人確實很有眼光,居然能看透自己舉行科舉的真實意圖是爲了籠絡河北士族,憑這一點,楊元慶便不想處罰他,而是想重用他,儘管他是裴家子弟,但楊元慶還是想唯纔是舉。

裴青松正在疾書默經,忽然感覺有人站在他身旁,不由擡頭看了看旁邊人,他一眼看見了楊元慶嚴厲的目光,裴青松頓時大吃一驚,他認出了眼前此人,上次楊元慶來聞喜裴家時,他見過一次,心中頓時亂了起來,一連寫錯了幾個字。

他當然知道自己闖下了什麼禍事,這幾天他一直極度不安中度過,就等着官府上門來抓他,不料一切平安無事,他便硬着頭皮前來參加考試,他心中懷中一絲僥倖,或許官府沒有查出原因。

此時他心中緊張到了極點,從楊元慶的眼光他便知道自己已經露陷了,楊元慶知道是他所爲,這時,楊元慶感受到了他的不安,目光變得柔和,伸手取過火鉗夾起兩根炭,放進了火盆中,小心地架在燃燒正旺的炭火上,他放下火鉗,輕輕拍了拍手,揹着手轉身走了。

這個細小的舉動使裴青松的心頓時變得溫暖起來,鼻子猛地一嗆,眼睛有些紅了,他揉了揉酸澀的眼睛,立刻把寫錯的幾個字塗掉,繼續奮筆默經。

........

楊元慶走出考帳,見一名報信兵在一旁等他,便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啓稟總管,西秦樑師都派了一名使者前來,求見總管!”

這個消息使楊元慶微微一怔,他心中生出一種不樂觀的感覺,他沉吟一下便道:“請來人到歸隋館等候!”

歸隋館顧名思義,就是前隋朝官員返回北隋的登錄之地,只要是前隋朝七品以上官員,願意爲北隋效力者,皆可先在此館登記並暫住,等候吏部通知。

歸隋館位於城南,進城門後第一眼便可以看到這座氣勢恢宏的大宅,大宅佔地約八十畝,由六十餘個院子組成,亭臺樓閣,假山池魚,是一棟風景優美的官宅,它原是漢王楊諒最初的住宅,他嫌這裡緊靠城門,風水不吉,便放棄這座大宅,另建新王宅,他的新王宅現在便是楊元慶的府宅,而這座舊宅便被改造成爲歸隋館。

歸隋館同時也是楊元慶接見一些重要人物之地,他的官房在紫薇閣,一般人不能輕易入內,所以很多外來的人物,楊元慶便是在歸隋館接見。

樑師都派來的密使是他的族弟,名叫樑忠,也是樑師都的心腹將領,此時樑忠坐在歸隋館的客堂內,一邊喝茶,一邊考慮着該怎麼和楊元慶談樑師都的事。

這時,院子裡響起腳步聲,楊元慶揹着手慢慢走了進來,其實不論薛舉也好,樑師都也好,對楊元慶都沒有太大的戰略價值了,他們的實力無法和唐朝相提並論,這裡的實力並不是他的軍隊的戰鬥力有多強,而是指長期作戰能力,薛舉所佔之地人口稀少,稅賦貧瘠,兵源財力都得不到保證,自從上次大敗後,薛舉至今都恢復不了元氣,而且楊元慶也聽說薛舉沉溺於酒色,無心攻唐,有一點自暴自棄了,這令楊元慶對他很失望。

不過看在他們獨立抗唐的份上,楊元慶還是決定接見樑師都的密使,聽聽他想對自己說什麼?

樑忠見過楊元慶,他見楊元慶走進房間,立刻上前單膝跪下行禮,“末將樑忠,封西秦龍驤樑大將軍之命出使北隋,叩見楚王殿下!”

這個樑忠還算有自知之明,楊元慶對他的態度比較滿意,便點點頭,擺手道:“樑將軍免禮,請坐!”

“多謝楚王殿下賜坐!”

樑忠不敢和楊元慶並排坐下,而是坐在側面位子上,表示一種下屬見上司的恭敬,一名親兵給他上了一杯茶,另一名親兵則把楊元慶的茶杯端上來,茶葉是蜀中青城山的蒙頂茶,用晉陽宮內的珍珠泉煎制,是楊元慶最喜歡的茶。

楊元慶細細地喝了一口茶,這纔不慌不忙問道:“樑將軍不遠萬里趕來,可是西秦國發生了什麼事?”

樑忠連忙欠身道:“回稟殿下,西秦國發生了大事,薛舉病亡,晉王登基繼承了西秦王之位。”

這個消息倒出乎楊元慶意料,薛舉一向體格強壯,怎麼可能突然病亡,楊元慶是何等老辣,一下子便聽出了他話中的端倪,樑忠竟然敢直呼先帝薛舉的名諱,這是極爲不敬,其次登基的不是太子薛仁杲,而是晉王薛仁越,這裡面就有名堂了,楊元慶便立刻意識到,一定是晉王薛仁越弒父登基,樑師都居然被封爲龍驤大將軍,估計他在這件事上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楊元慶不露聲色又問道:“爲何是樑師都派伱來見我,而是不是薛仁越,這又是何故?”

楊元慶這句話問到了點子上,樑忠猶豫了半晌,他終於不得不說實話了,他咬牙道:“啓稟殿下,薛仁越雖然登基爲新王,但他不過是樑大將軍的傀儡,樑大將軍在率軍對峙十天後,已大敗薛仁杲的軍隊,手中已擁有近四萬精銳之軍,樑大將軍懇求殿下支持他取代西秦,他想自立新朝,繼續爲殿下抗唐。”

說完,他將一封信取出,雙手呈給了楊元慶,楊元慶接過信,心中忍不住嘆息一聲,薛舉滅亡,樑師都卻粉墨登場了。

.......(……)

第12章 撲朔迷離第42章 要何封賞第76章 裴府問策第40章 禍水東引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46章 斷臂之仇第13章 戰爭來臨第47章 關隴暗箭第80章 長孫之策第3章 雙瞳之將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6章 鬥智鬥狠第23章 都市買禮第34章 尋找突破第35章 佳人同舟第29章 太原王氏第9章 生死之鬥第26章 少女憫秋第20章 夜入武房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0章 糧船不到第25章 反奪虎牢第20章 王妃請客第89章 胡馬煙塵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63章 一支冷箭第10章 糧船不到第10章 裴矩辭相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8章 百戰之功第35章 孤家寡人第67章 兵壓漢中第14章 暗流涌動第50章 心結難解第7章 賀若之怒第15章 楊家喜憂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85章 最大讓步第44章 公主阿蠻第61章 聯盟分裂第30章 驕將爭功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章 意外相逢第11章 夜襲倉城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章 如期而至第31章 夜授密旨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46章 激戰碼頭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43章 無妄之災第41章 局面被動第58章 北市偶遇第17章 接受密旨第7章 幽州之憂第16章 以毒攻毒第40章 先禮後兵第48章 欲迎還拒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8章 時機成熟第7章 賀若之怒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28章 俏語解憂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8章 諫臣之死第5章 突厥野心第46章 糧價危機第47章 獨孤家將第22章 銀甲小將第51章 八百壯士第3章 兵臨城下第30章 兄弟和解第35章 被俘權相第21章 匪夷所思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2章 違禁生意第7章 秋風至楊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20章 月夜之戰第36章 霹靂行動第31章 被迫受命第28章 二次談判第10章 誰是刺客?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13章 引導消費第1章 狡雄尋窟第42章 暗流洶涌第31章 被迫受命第57章 高調姿態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32章 致命疏忽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2章 請君入甕第22章 娶得佳妻第31章 意外挾迫
第12章 撲朔迷離第42章 要何封賞第76章 裴府問策第40章 禍水東引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46章 斷臂之仇第13章 戰爭來臨第47章 關隴暗箭第80章 長孫之策第3章 雙瞳之將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6章 鬥智鬥狠第23章 都市買禮第34章 尋找突破第35章 佳人同舟第29章 太原王氏第9章 生死之鬥第26章 少女憫秋第20章 夜入武房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0章 糧船不到第25章 反奪虎牢第20章 王妃請客第89章 胡馬煙塵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63章 一支冷箭第10章 糧船不到第10章 裴矩辭相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8章 百戰之功第35章 孤家寡人第67章 兵壓漢中第14章 暗流涌動第50章 心結難解第7章 賀若之怒第15章 楊家喜憂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85章 最大讓步第44章 公主阿蠻第61章 聯盟分裂第30章 驕將爭功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章 意外相逢第11章 夜襲倉城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章 如期而至第31章 夜授密旨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46章 激戰碼頭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43章 無妄之災第41章 局面被動第58章 北市偶遇第17章 接受密旨第7章 幽州之憂第16章 以毒攻毒第40章 先禮後兵第48章 欲迎還拒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8章 時機成熟第7章 賀若之怒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28章 俏語解憂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8章 諫臣之死第5章 突厥野心第46章 糧價危機第47章 獨孤家將第22章 銀甲小將第51章 八百壯士第3章 兵臨城下第30章 兄弟和解第35章 被俘權相第21章 匪夷所思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2章 違禁生意第7章 秋風至楊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20章 月夜之戰第36章 霹靂行動第31章 被迫受命第28章 二次談判第10章 誰是刺客?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13章 引導消費第1章 狡雄尋窟第42章 暗流洶涌第31章 被迫受命第57章 高調姿態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32章 致命疏忽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2章 請君入甕第22章 娶得佳妻第31章 意外挾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