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軒然大波

縣城外,楊元慶和五百親兵正在等待程咬金的消息,幾名老者神情沮喪,他們去看了義倉糧庫,果如徐縣令所言,義倉糧庫已空空蕩蕩。

另外,他們還看了臺帳,確實是在今年一月,上萬石義倉糧被竇建德的軍隊提走,有具體日期和數量,有經手人的手印和簽名。

既然沒有了希望,他們只能是垂頭喪氣要回村了,喬村正上前向楊元慶深深施一禮“多謝殿下爲小民做主,昨晚怠慢殿下之處,只能容我們下次向殿下彌補,我們先告辭了。”

楊元慶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無奈,也能理解這些鄉民心中的苦悶,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存放在義倉,最後卻沒有了,這就好比後世存在銀行裡的錢沒有了一樣。

這其實是一種國家信用的破產,官還是那些官,民還是那些民,如果不認前朝之帳,誰還會相信義倉,誰還肯把糧食存放到義倉去。

這個並不是房子縣的特例,相信其他所有地方都會有這個問題,作爲實際上的一國之主,他必須要對這件事表態,不僅僅是對這個幾個老農。

昨晚楊元慶就這件事思考了一夜,他心中已經有了想法,貪瀆歸貪瀆,但前朝的義倉糧食,隋朝必須要認帳。

“喬村正就放心吧!不管是青苗利錢還是義倉糧食,我都會給大家的一個說法,請耐心等候,一定會有消息。”

喬村正大喜。楚王肯說這樣的話,那他們的糧食就有希望了,他慌忙又行一禮“我們不會鬧事,一定會等殿下的消息。”

幾名老農走了,楊元慶又對縣令徐守信道:“縣令就回去吧!以後什麼事情要向鄉民們說清楚,不準敷衍應付。希望你們能吸取這次的教訓。”

縣令徐守信和幾名縣官心中都忐忑不安,現在只有等楚王走了以後,再想辦法應對此事。徐守信慌忙躬身道:“卑職明白了,關於青苗利子錢,利息還是由官府的負擔。我們想辦法籌措,決不能壞了朝廷的規矩,影響朝廷信譽。”

徐守信心裡明白,他如果不把利子錢吐出來,楚王不會饒過他們,至於義倉糧食,他們做得天衣無縫,就算御史來查也查不出問題,當時確有調糧,不過調的是官倉糧。緊靠在官倉旁邊的義倉卻沒有動,簽名和手印都是真,當時縣衙上下都以爲糧食被調走了,所以徐守信並不擔心,這件事最後肯定是不了了之。

楊元慶點了點頭。“義倉糧食朝廷會有說法,你們去吧!”

“卑職告辭!”

徐守信帶着幾名官員告辭回城了,不多時,一名跟隨程咬金的親兵從城內騎馬飛奔而出,在楊元慶耳邊低語幾句,楊元慶一怔。立刻令道:“前面帶路!”

他調轉馬頭,跟着親兵東南方向奔去,大羣親衛騎兵一陣風似的消失在原野上。

城頭之上,縣令徐守信望着他們遠去,心中擔憂到了極點,楚王回太原,應該走西北方向,怎麼走了相反的東南方向,難道會是他們發現了什麼?

。。。。。。。

楊元慶率領親兵一路奔馳了十餘里,來到一座村落前,在村落路口又見到了另一名親兵,他上前稟報“殿下,已經找到了。”

“帶我去看!”

親兵帶着楊元慶來到了村中一座大宅前,宅門已經開了,楊元慶帶領數百親兵走進了這座宅子,只見院子裡站着程咬金和一名三十歲出頭的男子,一臉驚恐,雙腿在顫抖,顯得害怕之極。

程咬金一把揪住此人的脖子,將他拉到楊元慶面前,男子嚇得跪倒,砰砰磕頭“楚王饒命,饒小人一命!”

“這是何人?”

程咬金連忙道:“此人便是房子縣的光初主薄,姓陳,曾經是徐狗官的書童,跟了他二十年,是徐狗官的心腹,徐狗官的老底他都知道。”

說到這,程咬金踢了陳主薄一腳“剛纔給老子說的話,再給殿下重說一遍。”

“是!是!我說。”

陳主薄在楊元慶面前更不敢有半點隱瞞“殿下,收青苗利子錢是縣丞的主意,縣丞家開有邸店,就從邸店借錢,然後放給農民,最後收了幾百吊利錢,不過這筆錢縣令沒要,都給了縣丞,這樣在分義倉糧食時,他們就達成了三七分帳,縣丞要三成,縣令分七成。”

楊元慶冷冷道:“這麼說,義倉糧食確實沒有被竇建德拿走,是這樣嗎?”

陳主薄膽怯指了指屋子,顫抖着聲音道:“殿下。。。殿下,進屋一看便知。”

楊元慶快步走進屋子,只見屋子裡堆滿了一包包的糧食,窗戶緊閉,其他屋子裡都一樣堆滿了糧食,至少有五六千石。

陳主薄在身後低聲道:“這些糧食就是義倉糧,一共六千石,是徐縣令從外地僱民夫來搬運,這座宅子也是徐縣令的產業,他準備把糧食賣到河南道去。”

饒是楊元慶冷靜,他還是被眼前的情形激怒了,一個小小的縣令竟敢貪污六千石糧食,尤其在糧食這麼緊張的時候,他心中殺機迸發,回頭對程咬金令道:“給我把縣令和縣丞抓來,立刻去!”

“遵令!”

程咬金帶領百名親兵向縣城飛馳而去,半個時辰不到,大宅門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程咬金像拎小雞一般將縣令徐守信拎了進來,扔在楊元慶面前,後面縣丞也一併被押來。

“徐縣令,想不到我們這麼快又見面了,你們倒給我解釋一下,這些糧食是怎麼回事?”楊元慶冷冷道。

徐守信已經嚇得癱軟了,哆嗦着一句話都說出來,楊元慶猛地一鞭向他臉上抽去,大罵:“你好大的狗膽,竟敢貪污六千石糧食,你百死不足惜!”

“來人!”楊元慶一聲厲喝,數十名親衛上前。

楊元慶用馬鞭指着兩人道:“將這兩名狗官全家處斬,人頭在城門口示衆,狗官人皮剝下,填上稻草,命紫微閣送去各郡各縣巡視,有膽敢貪污義倉糧食者,以此效儆!”

“咕咚!”一聲,縣令和縣丞同時嚇得暈死過去。

。。。。。。。

在大隋王朝,官員犯罪需要御史彈劾,大理寺收押審訊,刑部定罪,紫微閣初審,最後攝政王批准,有一套很嚴密的制度。

如果不是家族罪大惡極,也不會滿門抄斬,最多是男子被流放戍邊,妻女入掖廷宮或者沒入教坊,更沒有剝皮填草這種酷刑。

儘管楊元慶並不想違反這種他親自敲定的制度,但在盛怒之下,他還是沒有能剋制住自己的殺機。

一個小小的縣令就敢貪污六千石糧食,如果不處以酷刑,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人效仿,這是一種警告。

發生在房子縣的這件大案像一陣風似的,在三四天之內便傳遍了河北,也傳到了太原,在楊元慶即將抵達太原之時,紫微閣便專門爲這件案子召開了緊急商議。

按照紫微閣的規定,執政事筆是十天一輪,誰執政事筆,誰就成爲當值首相,掌管紫微閣相印,擁有很大的權力。

這種制度也是爲了防止欺上瞞下,獨掌大權的情況出現,假若某人敢欺上瞞下,那麼十天後就會被發現,也算是一種比較〖民〗主、制衡權力的做法。

今天的當值相國正好是蘇威,他得到房子縣的消息,立刻命人召集其他六相前來緊急商議此事。

紫微閣內,大部分相國都對楚王越俎代庖,擅自處置此案極爲不滿,楊師道憤然對衆人道:“處置官員不是行軍打仗,想殺誰就殺誰,更不能不問青紅皁白就滅全家滿門,爲了表示我的不滿,我決定辭去相國之位,我寧可回家耕地種田,也不能容忍這種暴虐之事存在。”

楊師道的表態得到了盧豫和崔弘元兩人的支持,盧豫道:“國無法不立,庶民有庶民之法,官吏有官吏之規,貪污萬石糧食,確實該殺,但不經審訊,不經定罪,隨便殺之,何以服衆?我和崔相也決定辭去相國之職,這樣的上位者,我們服侍不起。”

杜如晦卻在一旁冷笑不語,他心裡明白,楊師道的不滿,確實是因爲楚王不尊制度,他是真的想辭職走人。

而盧楚和崔弘元的不滿,不過是借題發揮,想借此事博取一點自己的利益罷了,他們纔不會真的辭職。

蘇威是這次紫微閣會議的召集者,他的原意是想和衆人商量怎麼保證義倉糧的安全問題,怎麼樣吸取房子縣的教訓,不料商議主題卻變成了對楚王擅自殺人的不滿,竟然還有三個相國要辭職。

這着實令蘇威心中焦急起來,連忙道:“各位,這裡面有兩件事,一件是楚王處置官員合不合制度,另一件事是義倉糧庫的問題,我們應該分開商議,當務之急是義倉糧庫的問題,然後我們再議楚王殿下違反制度的問題,大家切不可意氣用事。”

這時,杜如晦也緩緩道:“蘇閣老說得不錯,我們要理解楚王殿下的憤怒,一個小小的縣令就敢貪污數千石義倉糧,尤其在現在糧食如此緊張的時刻,我相信楚王殿下也是一時激憤,大家應該能理解,現在的關鍵是,楚王殿下僅僅只是路過房子縣,就發現了貪污義倉糧的事情,那麼別的縣呢?各位,這其實是我們的責任啊!”()

第9章 兵臨洛陽第35章 被俘權相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9章 蠢蠢欲動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7章 接受密旨第14章 暗流涌動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35章 佳人同舟第36章 千里改錯第38章 拋出誘餌第26章 少郎何人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66章 碎葉求救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2章 鄭家春水第17章 勇闖縣獄第4章 秦母教子第8章 天下十猛第38章 上元燈會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0章 飲恨弘農第67章 慷人之慨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7章 元家之慾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6章 考場意外第6章 借兵突厥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4章 緊鑼部署第21章 錢貨漏洞第17章 君心難測第17章 大舉東進第19章 嚴厲警告第56章 遲到樑使第69章 一觸即發第9章 敵後戰線第12章 仁基北歸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4章 等待機會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20章 君心似虎第58章 蕭後心思第11章 仇恨深化第28章 交換戰俘第6章 梳理上谷第77章 楊氏希望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4章 三個女人第33章 攜子視察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40章 痛苦抉擇第34章 北市暴亂第59章 暗度陳倉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33章 智取宜昌第9章 攻心爲上第54章 兵臨城下第29章 引蛇出洞第45章 唐相之危第69章 道高一丈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2章 井陘遇警第9章 利益之爭第6章 梳理上谷第50章 波詭雲譎第57章 高調姿態第9章 恆山之亂第35章 越境事件第38章 皇后之勸第85章 最大讓步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2章 仁基北歸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28章 局勢複雜第24章 等待機會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6章 說服李靖第27章 逼出水面第1章 異牀同夢第20章 一夜軍變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4章 露出破綻第13章 揚帆出海第18章 人贓俱獲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5章 吞併靈武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1章 試探底線第4章 反客爲主第56章 王妃煩惱第44章 中秋異月
第9章 兵臨洛陽第35章 被俘權相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9章 蠢蠢欲動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7章 接受密旨第14章 暗流涌動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35章 佳人同舟第36章 千里改錯第38章 拋出誘餌第26章 少郎何人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66章 碎葉求救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2章 鄭家春水第17章 勇闖縣獄第4章 秦母教子第8章 天下十猛第38章 上元燈會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0章 飲恨弘農第67章 慷人之慨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7章 元家之慾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6章 考場意外第6章 借兵突厥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4章 緊鑼部署第21章 錢貨漏洞第17章 君心難測第17章 大舉東進第19章 嚴厲警告第56章 遲到樑使第69章 一觸即發第9章 敵後戰線第12章 仁基北歸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4章 等待機會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20章 君心似虎第58章 蕭後心思第11章 仇恨深化第28章 交換戰俘第6章 梳理上谷第77章 楊氏希望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4章 三個女人第33章 攜子視察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40章 痛苦抉擇第34章 北市暴亂第59章 暗度陳倉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33章 智取宜昌第9章 攻心爲上第54章 兵臨城下第29章 引蛇出洞第45章 唐相之危第69章 道高一丈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2章 井陘遇警第9章 利益之爭第6章 梳理上谷第50章 波詭雲譎第57章 高調姿態第9章 恆山之亂第35章 越境事件第38章 皇后之勸第85章 最大讓步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2章 仁基北歸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28章 局勢複雜第24章 等待機會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6章 說服李靖第27章 逼出水面第1章 異牀同夢第20章 一夜軍變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4章 露出破綻第13章 揚帆出海第18章 人贓俱獲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5章 吞併靈武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1章 試探底線第4章 反客爲主第56章 王妃煩惱第44章 中秋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