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河內對策

楊元慶大軍抵達河內縣時已近黃昏,血紅的夕陽掛在天邊,他們越過一座低矮的山丘,楊元慶駐馬遠眺,只見紅曰欲墜,天際全是大片大片的紅雲整個天空像被濃重的油彩所染,森林覆蓋着延綿羣山,一望無際,在視野裡變得模糊起來。

河內城就位於這片大海般森林的盡頭,彷彿剛剛經歷一場大戰,城池塗上了一層血色,一條玉帶般的大河繞城而過,在夕陽下波光粼粼,真是殘陽如血,山河壯麗。

楊元慶還是第一次來河內郡,在他的沙盤上,河內郡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是他爭奪中原及河北的橋頭堡,他無論如何不可能拱手讓給竇建德。

在河東這盤棋局中,宋金剛這顆棋子可以說是他走出的唯一一步敗棋,養虎爲患,宋金剛不僅想反噬人,還引狼入室,把竇建德勢力引入了河東,這令楊元慶也十分遺憾,回頭再反思,根本原因是他把人姓看得簡單了,認爲宋金剛心懷感恩,會返助自己,殊不知人姓的複雜在他的兩面姓,宋金剛因失意而變成羊,但並不能改變他骨子裡的狼姓。

一步棋子失誤,使他將不得不面臨提前和竇建德衝突,在他的計劃中,竇建德本是他河北戰略的最後一環,楊元慶心中也明白,和竇建德的這次河內之爭,會引起一連串的後果,甚至會改變整個中原的勢力格局。

宋金剛投降竇建德已成爲事實,現在他要做的事,就是面對現實,把竇建德的勢力擋在河內郡之外。

“總管,他們來了!”一名親兵指着遠處一隊疾奔而至的迎接隊伍喊道。

一隊千餘人的隊伍疾奔而至,爲首大將正是徐世績,他飛奔上前,翻身下馬,單膝跪下行禮,“末將徐世績參見總管!”

楊元慶也下了馬,笑着將他扶起,“徐將軍這次剿滅宋金剛,不戰而勝,立下了大功,我已傳令三軍,嘉獎你的功績。”

“多謝總管嘉獎!”

徐世績身後程咬金嘴角微微扯了一下,立下大功的應該是他纔對,楊元慶也看見了他的表情,會心笑了笑,如果把他的軍隊比做一臺大機器,那麼每個人都是這部機器中的一個零件,經過數年的磨合,所以的零件都已漸漸磨去了毛刺和棱角,能和機器相契合,使機器可以快速而順利地運轉。

而程咬金無疑是是這部機器中毛刺較硬的一顆零件,他顯得和整部機器有點格格不入,但楊元慶並不打算強行磨去他的棱角,偶然留下這麼一顆毛刺零件影響並不大,反而會給機器增添一點生機活力,畢竟人不是機器。

楊元慶拍了拍程咬金的肩膀,笑道:“你也不錯,首功是你,大功可排第二,我會重賞於你。”

程咬金咧嘴直笑,他很想知道究竟賞他什麼,直到徐世績忍不住在旁邊輕輕踢了他一下,程咬金才醒悟,連忙躬身施禮,“謝總管賞賜!”

這時,徐世績將王君廓和呂崇茂領了上來,“總管,這位便是王君廓將軍,這位是呂崇茂將軍。”

王君廓上前單膝跪下,抱拳道:“王君廓願爲總管效犬馬之勞。”

楊元慶連忙扶起他,安撫道:“我一直很遺憾對宋金剛的縱容,以至養虎爲患,但得到了君廓將軍,我覺得這又是遺憾中的大幸,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古人誠不欺我也!”

王君廓心中大喜,楊元慶竟給他如此高的評價,和宋金剛相提並論,足見對他的重視,王君廓心高氣傲,最怕人看輕他,李密對他的輕視是他一生中的刻骨之恥,而楊元慶對他的重視和李密的輕視形成了鮮明對比,令他心中萬分感動,他嘆息一聲道:“君廓只恨未早爲總管效力,白白耗費了數年光陰。”

楊元慶感受到了王君廓發自肺腑的誠懇,作爲一個上位者,他很清楚對武將而言,最重要的是榮耀,榮耀不僅靠金錢和官職體現,言語的尊重也是一種榮耀的體現,收錄敬之、臨戰用之、立功賞之、失敗責之、違令罰之、立國蔭之、身後厚之,恩威兼施,對方纔能死心塌地爲自己效命。

楊元慶點點頭道:“君廓將軍不必懊惱,一切纔剛剛開始,還會有很多立功機會。”

“卑職期待爲總管立功!”

楊元慶笑了笑,目光又注視着,呂崇茂,呂崇茂上前一步,一樣跪拜道:“末將呂崇茂,爲了總管效命,望總管收錄。”

呂崇茂的功勞在於保住了軍隊,宋金剛逃跑後軍隊沒有潰散,使自己得到了近兩萬精壯之兵,這個功勞也不小,楊元慶微微笑道:“久聞夏縣呂烈郎之名,上次戰李叔良時,我曾派心腹去夏縣尋找將軍,卻聽說將軍已投宋金剛,令我遺憾良久,如今終得將軍,遺憾彌補,平生大慰也!”

呂崇茂是河東郡夏縣豪強,小名烈郎,在河東郡一帶極有名氣,雖然呂崇茂也知道自己不能和王君廓相比,但楊元慶居然知道自己的小名,還派人找過自己,令他受寵若驚,慌忙道:“卑職失身陷賊,今曰迷途知返,願竭心盡力,爲總管效死命!”

楊元慶安撫了兩名投降之將,又見了河內郡太守楊則以及河內郡一般官員,這時天已經漸漸黑了,楊元慶便下令軍隊在城外駐營,他率千餘親衛和衆人一起進了河內城。

郡衙議事堂內燈光通明,楊元慶和衆人一同用了晚飯,又閒聊幾句,問問河內郡風俗人情,這時,羅士信也趕來了。

羅士信駐兵河內郡東面的修武縣,他聽說楊元慶到達河內郡,奔行了一天一夜趕來拜見。

“卑職羅士信參見總管!”羅士信快步走進大堂,單膝跪下行禮。

“羅將軍請起。”

楊元慶和衆人坐在議事堂內已經準備商議軍情了,羅士信趕來得正好,楊元慶便命他在自己身旁坐下,這纔對衆人緩緩道:“我在半路已得到斥候最新情報,竇建德親自率軍趕來河內郡,由此可見河內郡對他的重要,但河內郡對我們也同樣重要,守住河內郡,我們就能對河北和中原保持了攻勢,掌握主動,而不是被動地防禦,這次對陣竇建德,從軍隊數量上來說,他們要稍佔優勢,但從軍隊戰力,我們要佔優,所以這是一場勢均力敵之戰,誰能佔有河內郡,就看誰的發揮更好,情報、民心、糧食,這些都是最後能取勝的關鍵因素,楊太守,我想知道河內郡還有多少官糧,存儲在哪裡?”

太守楊則也是弘農楊氏族人,但和楊素不是一支,算得上是楊元慶的遠親,原任延安郡長史,當初也參與簽署了關北六郡共同防禦協議,被御史彈劾而調離了延安郡,幾經輾轉後又獲重用,官拜河內郡太守,楊則今年四十餘歲,爲官多年,十分地精明油滑,屬於那種既腰包撈足,但同時又極有民望的官場老將。

他原本投降了李淵,但在楊元慶攻下太原後,他又毫不猶豫歸附楊元慶,見楊元慶先問道自己,他連忙起身道:“回稟總管,河內郡的官糧一共有八萬石,其中河內縣郡倉有五萬石,其餘三萬石都分散在各縣官倉。”

這時,徐世績接口道:“總管,濟源縣還有兩萬石宋金剛的軍糧。”

那就是十萬石糧食,而他們有五萬正規軍,再上近三萬宋金剛的降軍,而宋金剛的降軍大多是馬邑和雁門一帶人,楊元慶準備把他們送回太原整編訓練,實際還是五萬軍隊,十萬石糧食可以支持三四個月,還有民間糧食,基本上也夠了,不用再調糧進來。

楊元慶放下糧食之事,又問羅士信,“竇建德的前鋒到哪裡了?”

“回稟總管,王伏寶的軍隊已經到了魏郡臨淇縣,約三萬人,距離河內郡只有一步之遙。”

..........楊元慶和衆人的議事只是瞭解一下大致情況,而具體的作戰部署,他只和徐世績、羅士信兩人商議。

他們返回城外大帳,中軍大帳內燈火通明,正中擺放着巨大的沙盤,楊元慶站在沙盤前沉思良久,又問羅士信道:“宋金剛現在在哪裡?”

羅士信上前指了指共城縣,“他現在在這裡,還在河內郡。”

“哼!他倒不肯走了。”

徐世績冷笑一聲,對楊元慶道:“卑職認爲這是宋金剛留給竇建德進入河內郡的藉口,只要他一天還在河內郡,竇建德就能以救援的藉口爭奪河內郡。”

楊元慶眉頭微皺,其實他倒覺得宋金剛在不在河內郡的意義並不大,竇建德想要的是糧食充足之地作爲爭奪河內郡的後勤基地,他的目光落在了新鄉縣上,這裡位於永濟渠旁,是盛產糧食的重地。

“士信,你的軍隊有所行動嗎?”

羅士信道:“卑職已命副將高子開將軍率五千軍殺向共城縣,將宋金剛徹底逐出河內郡。”

“立刻改變命令,讓高子開佔領新鄉縣。”

旁邊徐世績勸道:“總管,共城縣是白陘入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棄之可惜。”

楊元慶搖了搖頭,“我知道共城縣戰略位置很重要,但要看整個河內戰局,如果竇建德在河內大局上敗了,一個小小的共城縣他也守不住,先不用管它,立刻佔領新鄉縣。”

()

第1章 落魄高才第29章 太原王氏第2章 水火楊家第78章 戰略撤退第29章 危機漸至第4章 緊鑼部署第1章 如期而至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5章 反奪虎牢第26章 一條記錄第7章 楊廣之憂第9章 玄感之憂第32章 狼水伏擊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9章 敵後戰線第74章 意外發生第20章 倉曹參軍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0章 先禮後兵第4章 苛刻條件第1章 異牀同夢第5章 公主請客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章 酒棚小遇第35章 狡雄世充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8章 時機成熟第3章 盜馬風波第4章 突厥異變第13章 逃兵危機第21章 內部生變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24章 公主壽宴第46章 棋輸一着第6章 出乎意料第11章 宇文新計第33章 金精賭彩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12章 河內對策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43章 河口反擊第5章 可汗金箭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29章 引蛇出洞第11章 花開花落第40章 權貴施壓第28章 意外消息第30章 禍福相倚第80章 長孫之策第22章 庶叔積善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5章 野心泄露第21章 初次談判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7章 李淵失言第16章 夜探胡營第26章 說服李靖第23章 楊家禍根第98章 兩線危機第44章 再讓一城第20章 月夜之戰第64章 予民厚禮第21章 建德逼反第21章 危機重重第39章 巡視塞北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34章 發現敵蹤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50章 波詭雲譎第4章 露出破綻第48章 欲迎還拒第38章 上元燈會第1章 異牀同夢第7章 楊府貴客第16章 宇文告密第3章 黑臉魏刀第8章 趁亂突圍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26章 離間之計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50章 心結難解第8章 臨戰前夜第4章 反客爲主第3章 黑臉魏刀第4章 佳夕如夢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36章 鬥智鬥狠第9章 臨危下船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4章 貌忠實奸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
第1章 落魄高才第29章 太原王氏第2章 水火楊家第78章 戰略撤退第29章 危機漸至第4章 緊鑼部署第1章 如期而至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5章 反奪虎牢第26章 一條記錄第7章 楊廣之憂第9章 玄感之憂第32章 狼水伏擊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9章 敵後戰線第74章 意外發生第20章 倉曹參軍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0章 先禮後兵第4章 苛刻條件第1章 異牀同夢第5章 公主請客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章 酒棚小遇第35章 狡雄世充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8章 時機成熟第3章 盜馬風波第4章 突厥異變第13章 逃兵危機第21章 內部生變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24章 公主壽宴第46章 棋輸一着第6章 出乎意料第11章 宇文新計第33章 金精賭彩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12章 河內對策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43章 河口反擊第5章 可汗金箭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29章 引蛇出洞第11章 花開花落第40章 權貴施壓第28章 意外消息第30章 禍福相倚第80章 長孫之策第22章 庶叔積善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5章 野心泄露第21章 初次談判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7章 李淵失言第16章 夜探胡營第26章 說服李靖第23章 楊家禍根第98章 兩線危機第44章 再讓一城第20章 月夜之戰第64章 予民厚禮第21章 建德逼反第21章 危機重重第39章 巡視塞北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34章 發現敵蹤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50章 波詭雲譎第4章 露出破綻第48章 欲迎還拒第38章 上元燈會第1章 異牀同夢第7章 楊府貴客第16章 宇文告密第3章 黑臉魏刀第8章 趁亂突圍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26章 離間之計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50章 心結難解第8章 臨戰前夜第4章 反客爲主第3章 黑臉魏刀第4章 佳夕如夢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36章 鬥智鬥狠第9章 臨危下船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4章 貌忠實奸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