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泊舟九江

夷陵縣是在無聲無息中佔領,縣內只有數百守軍,在隋軍強大的壓力下開城投降,當夷陵縣的民衆醒來時,城頭上的旗幟已經變成了隋朝赤鷹戰旗。

一隊隊隋軍士兵在大街巡邏,糧倉和官衙全部被隋軍佔領,王君廓在佔領夷陵縣和宜昌縣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定蜀堡的鐵索橋斷掉,並在江灘上安排一艘渡船,運送需要過江的民衆。

應該說斷掉鐵索橋這一招極爲毒辣,除非有渡船,否則軍隊只能去數百里外的江陵縣渡江,那邊唐軍有百餘艘大船。

王君廓所做的第二件事,便是將先後俘獲的近七千唐軍全部編入隋軍,進行強化訓練,所有隊長以上軍官全部由隋軍擔任,這樣以來便使得隋軍在夷陵郡擁有了一萬七千軍隊。

王君廓隨即派人東去,向主帥楊元慶彙報此事。

。。。。。。。。

王君廓的一萬騎兵從東至西,一共走了十五天,但從進入江夏郡唐軍境內到夷陵郡,卻一共用了五天五夜,晝伏夜行,極爲謹慎小心,遠遠避開唐朝駐軍,避開縣城,在偏遠的鄉間行軍。

儘管隋軍萬分謹慎,但還是在過南郡時,被紫陵縣的地方官府發現了,紫陵縣縣令接到村民稟報,發現一支萬人騎兵過境。縣令立刻派人趕赴江陵縣向南郡太守稟報,發現一支行蹤可疑的軍隊,難以確定是唐軍還是隋軍。

南郡太守趙鬆意識到事態嚴重,荊襄唐軍不可能有一萬騎兵,他立即找到南郡駐軍,請他們用鷹信向李孝恭彙報,當李孝恭接到這份緊急報告時。已經是紫陵縣發現隋軍過境的第三天清晨。

而王君廓已經在前一天晚上奪取了宜昌縣,李孝恭站在城樓上,注視着信鷹漸漸消失在南方盡頭。他的心卻變得異常冰冷,一種直覺告訴他,宜昌縣已經丟了。

旁邊。荊州行臺長史高士廉低聲勸道:“殿下,還是要立刻通報朝廷,加強蜀中的防禦,防止隋軍趁虛進攻巴蜀。”

高士廉是北齊宗室之後,也是長孫晟內兄,長孫晟去世後,他便將妹妹和外甥接來家中恩養,又按照長孫晟的遺囑將外甥女許配李世民,他和李家關係極好。

李孝恭搖了搖頭,“等晚上沒有回信再彙報吧!”

他嘆了口氣。轉身下城,高士廉望着李孝恭落寞遠去背影,他也爲之嘆息一聲,他能理解李孝恭此時的無奈。

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暴跳如雷。但並不代表他不着急,如果鷹信能及時送到,那麼憑藉三千守軍,也完全能守住宜昌縣,甚至隋軍過江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隋軍已經奪取宜昌縣,那唐軍大舉反撲也不會有效果。李孝恭此時心中的焦急和苦澀,實難以對外人表達。

不過高士廉也知道,隋軍佔領夷陵,其實對荊襄戰役影響並不大,隋軍雖然扼斷掉了唐軍撤回巴蜀之路,但唐軍還可以撤回漢中。

隋軍佔領夷陵道的真正威脅其實是巴蜀,是對整個唐朝大局的影響,高士廉憂心忡忡,應對夷陵危機的唯一辦法,就是朝廷在巴蜀部署重兵,就不知朝庭有沒有這麼多兵力部署?

李孝恭離開城牆,在數百親兵的護衛下,騎馬向王府緩緩而去,此時李孝恭心中一片混亂,他有點不知該從何着手了。

北方數十里外便是徐世績的四萬大軍,東面是十餘萬從江南殺來的隋軍,現在又有一支隋軍殺向夷陵。

整個荊襄面臨隋朝二十萬大軍的三面包圍,而他手中只有八萬軍隊,他該怎麼應對?

李孝恭回到王府,走進了自己的書房,站在一座巨大的沙盤前,默默注視着沙盤上的荊襄各地,隋軍所在位置都已查上了紅旗,只覺殺機重重,一場大戰即將在荊襄大地上爆發。

杜伏威的軍隊從江北殺向永安郡,蕭銑的軍隊從江南殺向江夏郡,而大江中還有一隊由數百艘大船組成的隋軍船隊。

還有南陽郡的徐世績部,四萬大軍兵壓襄陽,而他的軍隊主要集中在襄陽、南郡、江夏、安陸四郡。

他只有八萬軍隊,不可能分佈得太廣事實上,像南面的巴陵郡和長沙郡,也只各有兩千駐軍,象徵性地駐紮一點軍隊,而其他清江郡、沅陵郡、武陵郡等等,根本就沒有軍隊駐紮。

李孝恭拾起一面紅旗,插在宜昌縣上,先姑且當做宜昌縣已失去,這時,李孝恭看到了安蜀城和岐亭鎮之間的鐵索橋,他思索了片刻。

其實從這座鐵索橋上便可以看出楊元慶奪取夷陵郡的戰略用意,他如果是想從西面進攻南郡,那麼這座鐵索橋必然不會拆,他們不能斷自己的路。

而如果楊元慶的戰略企圖是兵指巴蜀,那麼隋軍一定會拆掉這座鐵索橋。

想到這,李孝恭立刻回頭喊道:“來人!”

兩名親衛快步走進書房,躬身道:“請殿下吩咐。”

“向林都尉轉達我的命令,立刻派人去岐亭鎮探查鐵索橋的情況,明天天亮前必須回覆!”

“遵令!”

兩名親衛行一禮,轉身退下去了,李孝恭又背手站在沙盤前,現在隋軍還在西進過程中,戰役還一時打不起來,現在的關鍵就在朝廷,朝廷能派來多少援軍?

此時,李孝恭心中充滿了對援軍的期盼。

。。。。。。。。。

廣闊的江面波光浩淼,遠處江天一色,一堆堆白雲儼如小山般堆砌在碧波萬頃的江面上,這裡是長江九江郡境內,一支由近五百艘海船組成的船隊正劈波斬浪向西航行。

巨帆鼓起,藉着東風之力,船行疾速,前方離九江郡郡治湓城縣已經不遠了。

從江陽倉出發,隋軍千艘大船兵分兩路,一路沿着通濟渠北上黎陽,將二十萬石糧食和大量的物資運去黎陽倉,世子楊寧也跟着船隊北上,返回太原。

另一支船隊由楊元慶率領,船中乘坐一萬騎兵,運載三十萬糧食和大量草料以及兵甲等物資前往荊襄,用來支援荊襄戰役,他們的目的地是江夏郡,在江夏縣建立隋軍的後勤補給基地。

在第一艘大船船頭,楊元慶負手而立,遠遠地凝視着遠方江面,數百隻白鷺在江面上盤旋翱翔,整個江面呈現一種淡淡的綠色,水質清澈,遠方天空更是純淨得如同一塊湛藍的寶石,碧水藍天,這就是大隋的長江。

“殿下,前面就是湓城縣了,還有十里。”

一面親兵指着遠方出現的小黑點,天氣晴朗,視距極遠,可隱隱看出是一座城池的輪廓。

楊元慶點點頭,“在湓城縣停一個時辰。”

他需要接見一下九江郡的太守,安撫地方官,這一點很重要,他不僅要安撫江南,同時也要安撫長江沿岸的各郡官員。

其實還有豫章郡、宜春郡、廬陵郡、臨川郡、鄱陽郡等等,這些州郡都不靠長江,只能讓岑文本替自己去安撫了。

楊元慶大的思路又轉到了王君廓身上,從時間上來說,他早就應該抵達夷陵郡,不知他有沒有奪取宜昌縣,這關係到奪取巴蜀的重大戰略計劃。

如果奪取宜昌縣失敗,那麼唐廷就有了南下巴蜀的退路,這是楊元慶絕對不願看到的一幕,那他只有在荊襄戰役結束後,強攻漢中,掐住漢中,扼斷李淵遷都巴蜀的企圖。

但是漢中地勢險要,加上又有羅藝這個善戰者鎮守,隋軍攻打漢中勢必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此時楊元慶最關心的,就是夷陵的情況,憑王君廓的謀略,希望自己沒有看錯人。

船隊漸漸到了湓城縣,桅杆上,一名船員高高揮舞紅旗,示意後面的船隻在湓城縣停靠。

船隻漸漸放緩了速度,楊元慶的大船向碼頭上靠去,湓城縣緊靠長江而建,相距江邊只有一里,是一座大縣,人口達三千餘戶,

碼頭上敲鑼打鼓,彩旗飛揚,熱鬧異常,數萬九江郡民衆齊聚碼頭,歡迎楚王殿下到來,當船隻漸漸靠上碼頭時,碼頭上歡呼聲響徹震天,數萬民衆情緒高漲,爲之沸騰起來。

碼頭上已經等待了數十名官員,爲首官員正是剛上任豫章郡太守的岑文本,旁邊還有幾名高官,九江郡太守和鄱陽郡太守,以及長江對岸的蘄春太守,以及各郡長史及司馬。

這些原本都是蕭樑國的官員,由蕭銑任命,蕭銑投降唐朝以後,這些官員也紛紛上書願投降大隋,楊元慶則命岑文本安撫他們,依然讓他們官任原職,以維持蕭樑故地的穩定。

這時,岑文本帶領官員們上前見禮,十幾名官員一躬到地,深深施禮,“參見楚王殿下!”

“各位使君請免禮。”

楊元慶笑着一一扶起衆人,好言安撫,表示朝廷會重視南方各郡,和北方一樣輕徭薄賦,同時也會保護官員們的利益不受侵害。

總之就是要他們安心爲官,替隋朝穩住南方局面,至於是否貪贓枉法等等違法之事,現在不考慮,以後統一天下後,再慢慢來算帳,

就在這時,楊元慶忽然看見不遠處停着一輛馬車,馬車窗裡有一雙清澈明亮的深眸正默默注視着自己。()

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9章 舌燦蓮花第9章 帝心生嫌第20章 世充密使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30章 尉遲抉擇第10章 誰是刺客?第30章 尉遲抉擇第41章 高麗水師第48章 欲迎還拒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0章 兄弟和解第50章 波詭雲譎第33章 金精賭彩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33章 大軍壓境第4章 客棧新友第4章 不露聲色第36章 太原之變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53章 窮途末路第24章 安撫江南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2章 老奸巨猾第53章 脣槍舌劍第1章 灞橋秋色第3章 微妙來訪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1章 河北梟雄第8章 暗鬥不息第6章 裴府家宴第30章 尉遲抉擇第5章 初到幽州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46章 落井下石第54章 西域戰略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67章 兵壓漢中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3章 勝利逃亡第21章 生俘雄信第42章 長安科舉第42章 被迫求援第78章 戰略撤退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72章 闊綽請客第42章 長安科舉第21章 內部生變第40章 禍水東引第72章 闊綽請客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章 江南隱憂第27章 各有心思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7章 奪取河陽第2章 世充登基第17章 勇闖縣獄第11章 花開花落第49章 重甲破術第18章 投票表決第30章 巡視考場第15章 遭遇之戰第4章 等待消息第37章 疑兵之計第5章 路遇貴人第6章 西秦霸王第16章 何罪之有?第30章 丹陽來客第63章 一支冷箭第23章 奸佞之計第31章 夜訪雲氏第6章 玄感起事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3章 棒打長孫第6章 裴府家宴第76章 魏鄭和談第34章 知己知彼第81章 老孃不幹第6章 裴府家宴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45章 佈局西域第10章 反間之計第13章 世充評榜第35章 越境事件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10章 師傅是誰?第3章 意外相遇第21章 誰爲主將第55章 兩萬誘餌第9章 綠茶疑蹤第30章 蛇蠍毒心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1章 河北梟雄
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9章 舌燦蓮花第9章 帝心生嫌第20章 世充密使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30章 尉遲抉擇第10章 誰是刺客?第30章 尉遲抉擇第41章 高麗水師第48章 欲迎還拒第27章 奇貨可居第30章 兄弟和解第50章 波詭雲譎第33章 金精賭彩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33章 大軍壓境第4章 客棧新友第4章 不露聲色第36章 太原之變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53章 窮途末路第24章 安撫江南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2章 老奸巨猾第53章 脣槍舌劍第1章 灞橋秋色第3章 微妙來訪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1章 河北梟雄第8章 暗鬥不息第6章 裴府家宴第30章 尉遲抉擇第5章 初到幽州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46章 落井下石第54章 西域戰略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67章 兵壓漢中第20章 絕戶之計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3章 勝利逃亡第21章 生俘雄信第42章 長安科舉第42章 被迫求援第78章 戰略撤退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72章 闊綽請客第42章 長安科舉第21章 內部生變第40章 禍水東引第72章 闊綽請客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章 江南隱憂第27章 各有心思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7章 奪取河陽第2章 世充登基第17章 勇闖縣獄第11章 花開花落第49章 重甲破術第18章 投票表決第30章 巡視考場第15章 遭遇之戰第4章 等待消息第37章 疑兵之計第5章 路遇貴人第6章 西秦霸王第16章 何罪之有?第30章 丹陽來客第63章 一支冷箭第23章 奸佞之計第31章 夜訪雲氏第6章 玄感起事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3章 棒打長孫第6章 裴府家宴第76章 魏鄭和談第34章 知己知彼第81章 老孃不幹第6章 裴府家宴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45章 佈局西域第10章 反間之計第13章 世充評榜第35章 越境事件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10章 師傅是誰?第3章 意外相遇第21章 誰爲主將第55章 兩萬誘餌第9章 綠茶疑蹤第30章 蛇蠍毒心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1章 河北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