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淵突之盟

劉文靜已經出發前去突厥大營,李淵還是有些忐忑不安,他一個人揹着手在後花園裡慢慢踱步,整理最近有些紛亂的思路,從他本意來說,他還不想起事,現在起事還不是時候,時機並沒有完全成熟。

隋朝雖然大勢已去,但還沒有到分崩離析的最後時刻,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背棄隋朝,李淵對局勢看得很透,現在離隋朝分崩離析還欠那麼一把火候,離隋朝這頭巨大而羸弱的駱駝最後倒下還差兩根稻草的力量。

他李淵是一根稻草,但還不夠,還缺一根,這另一根稻草會是誰?李淵負手凝望着漫天星斗,他嘆了口氣,他希望自己是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能再拖那麼幾個月或者半年,那時他再起事,把握就大得多,可是時間不等他,楊廣召他去江都任職,他找各種藉口已經拖了近一個半月,再也拖不下去了,更重要是關中之戰出現了兩敗俱傷的局面,這個機會是千載難逢,一旦隋朝追加援兵,或者楊玄感恢復元氣,他想再奪關中,就是難之又難了。

想到這裡,李淵心中的決心開始慢慢凝固了,這時,一個黑影匆匆從遠處走來。

“父親!”

這是李建成的聲音,黑影從樹叢中走出,星光照在他臉上,正是長子李建成,他臉上有一種緊張的神色,手中拿着一封信。

李淵看了一眼長子,他不希望長子臉上出現緊張的表情,任何緊張都應該壓在心中,而不應表露出來。長子在涵養方面還略略欠一點火候。這也是他的性格,在遇事冷靜這一點上,建成還不如次子世民。

“什麼事?”

“稟報父親,剛纔獨孤懷恩送來了一封信,說是非常緊急。”

李建成將信遞給了父親,李淵接過信,他且不急着看,問李建成。“你兄弟出使突厥之事,你知道了吧!”

李建成點點頭,他已經知道了,智雲說是出使突厥,實際上是送到突厥爲人質,他心中嘆口氣,總覺有些不忍,“父親,五弟還是太年少,而且身體也不是很好。孩兒擔心他能否頂得住突厥的嚴寒,其實.....”

李建成咬了一下嘴脣,“如果一定要質子,孩兒覺得元吉更適合。他的身體健壯,冬天還在河中游水。”

在四個兄弟中,李建成最喜歡李玄霸,最憐李智雲,李玄霸的憨呆,沒有心機他喜歡。李智雲雖不是嫡出,但他身體很瘦弱、膽小,李建成一直憐他,現在父親把他送去突厥爲質,總讓李建成心中不忍。

李淵卻搖了搖頭,“都是我的兒子,沒有誰該去。誰不該去,元吉武藝高強,留在我身邊,他能發揮大用,智雲偏弱,由他出使突厥爲質子,也算是發揮作用,再說也不是讓他做突厥之奴,他只是生活在突厥,有人照顧他,他會生活得很好,等到年底寒冬時,我再把他接回來,這樣他就不懼寒冷了,這件事已經決定,你不要再說了。”

說完,李淵快步走回書房,他在書房坐下,這纔打開了獨孤震的信,匆匆看了一遍信,李淵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獨孤震在信中告訴他一個重大的消息,南方蕭氏宗族蕭銑起兵造反了。

這是誰也意料不到的事情,林士弘在鄱陽郡的造反打亂了蕭銑佔據整個南方的計劃,蕭銑下令南華會成員向荊襄一帶集中,就在一月中旬,眼看林士弘的勢力開始向西擴張,蕭銑和南華會的骨幹成員王默、董景珍、雷世猛等人終於在巴陵郡宣佈起兵,部署了十幾年的南華會同時在江夏郡、南郡、襄陽郡等十幾個荊襄郡縣響應,南華會的起義之火一下子燒遍了整個荊襄大地,起義者十餘萬人,聲勢浩大,蕭銑自封爲樑公,宣佈脫離隋朝,重建樑朝,他下令約束軍紀,愛護民衆,不得濫殺無辜,所有郡縣投降官員皆任原職。

蕭銑作爲西樑朝貴族的造反,意義非同尋常,得到南方士族的廣泛擁護,吳興太守沈法興也起兵響應,聚兵十萬人,佔據江南富饒之地。

從江南沈法興、鄱陽林士弘到荊襄蕭銑,起義風潮席捲整個南方,這就意味着隋王朝的南方開始崩潰。

李淵反覆看了幾遍信,信中獨孤震認爲時機已經成熟,可以起兵,獨孤懷恩可以代表獨孤家族,李淵重重一拍桌子,這就是他等待已久的另一根稻草出現,那麼他李淵就將是壓垮隋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李淵決心已下,當即對李建成道:“速去把裴寂、劉弘基、長孫順德、竇琮、獨孤懷恩、武士彠、唐儉等人給我請來,我要和他們商議最後起兵事宜。”

........

伏乞泊,突厥三十萬大軍已經束馬待發,王帳前,劉文靜轉身替李智雲整理一下衣帽,低聲囑咐他,“不用下跪,跟我的禮節便可,也不用多言,一切有我替你回答。”

李智雲今年只有十一歲,身體瘦弱,長得像一棵豆芽一般,他膽怯地點點頭,這時,一名突厥官員走上前道:“劉先生,可汗請你進帳!”

劉文靜給李智雲使個眼色,兩人一前一後,在突厥官員的引領下走進了王帳,王帳正中,始畢可汗咄吉肅穆而坐,兩旁坐滿了一圈大臣和將領,一個個目光陰冷,注視着劉文靜和他身後的少年。

劉文靜上前施一禮,“太原留守李公使者劉文靜參見始畢可汗陛下!”

“劉先生免禮!”

咄吉看了一眼劉文靜身後的李智雲,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他笑了笑道:“這就是李公之子嗎?這般瘦弱!”

劉文靜介紹道:“這是李公最年幼之子智雲,他最爲疼愛,今年只有十一歲。”

“十一歲?”

咄吉大笑道:“我們突厥十一歲的少年已經可以騎馬射鹿,和野狼搏鬥,怎麼隋朝十一歲的少年還像剛斷奶似的。”

他又用突厥語對衆人說了一遍,大帳內皆轟地大笑起來,劉文靜見突厥可汗無禮,心中大恨,但現在有求於人之事,他只得忍住心中的惱怒,一言不發。

咄吉一擺手,大帳內安靜下來,他又笑道:“不過隋朝也有英雄,楊元慶十歲時奪西突厥金狼頭大旗,十五歲斬殺達頭可汗,在草原上,他就是一個英雄。”

劉文靜心中愕然,突厥可汗這般稱讚楊元慶,是不是最近幾天又發生了什麼變故?難道楊元慶也投降突厥了嗎?

咄吉深深看了他一眼,彷彿明白劉文靜的心思,他淡淡道:“楊元慶雖然是英雄,但現在突厥需要的不是英雄,而是利益,李淵雖不是英雄,但他能給突厥利益。”

劉文靜懸起心放了下來,他取出李淵的信,雙手呈上,一名突厥侍衛上前,將信接過,轉給了可汗。

咄吉接過信看了一遍,不由微微冷笑一聲,“你們隋朝人就是那麼虛僞,明明自己想當皇帝,還偏偏要說欲寧天下,遠迎主上還,讓人看了難受,如果李公還是想保隋朝,願做隋朝的臣子,恕突厥不能從命。”

劉文靜連忙道:“這只是一種策略,如果真把隋帝迎回,隋帝第一個就是要殺李公,怎麼可能,李公起兵當然是要自己坐天下,絕非保隋。”

“那李公究竟是隋朝臣,還是突厥臣,我要明確,既然是降突厥,那他就必須承認自己的突厥臣子,這一點不容商議。”

咄吉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含糊,他見李淵在這個根本問題上說得有點模棱兩可,他心中不喜。

“我上次也理解李公的難處,不讓他易突厥服,但李公起事必須用突厥白旗,以表示對突厥臣服,這一點他可答應?”

“回稟可汗,李公絕對臣服於突厥,起兵時一定會用突厥白旗,不會有誤,另外李公在信中也說得清楚,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這就是對第三個條件的迴應,三個條件皆已答應突厥。”

咄吉點了點頭,他取出一支金箭,命侍衛交給劉文靜,緩緩道:“李公是貴族之後,非劉武周之流可比,爲表示我的尊重,我特賜金箭一支,封他爲特勒,希望他信守承諾,永爲突厥之臣,他若出爾反爾,將來我必親率大軍討之。”

劉文靜接過金箭,心中嘆息,這個突厥可汗着實厲害,爲將來進攻中原埋下伏筆了。

咄吉又令道:“康鞘利何在?”

一名魁梧的突厥大將應聲而出,“末將在!”

“你可率兩千精銳騎兵跟劉先生回太原,助李公起事。”

“遵令!”

咄吉又對劉文靜道:“康鞘利是我帳下柱國萬夫長,粗通漢語,可以和你們交流,我命他率兩千騎兵南下助李公,再帶五千匹上好戰馬,算是我送給李公之禮。”

劉文靜當然知道兩千騎兵其實意義不大,根本原因還是突厥要監視李淵,防止李淵不遵守承諾,這個沒有辦法,但劉靜要的是突厥出兵豐州,這纔是關鍵,突厥不兵壓豐州,李淵就無法起事。

“多謝可汗美意,那豐州的約定......”

咄吉眯眼一笑,隨即起身命令道:“傳我可汗之令,三十萬大軍即刻殺向豐州,將豐州踏爲平地。”

突厥可汗的命令下達,三十萬突厥大軍當即起兵,浩浩蕩蕩殺向豐州。

.........

【雙倍還有最後七個小時了,懇請還有月票的書友將最後的雙倍月票投給老高,拜求!】

第35章 夜訪封宅第20章 君心似虎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19章 夜攻河內第38章 風起南郡第36章 鬥智鬥狠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2章 齊王供奉第22章 不甘失礦第3章 意外相遇第21章 藉口送禮第25章 一劍穿心第22章 娶得佳妻第48章 兩路奇兵第9章 舌燦蓮花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0章 兄弟和解第22章 南壓李淵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5章 少女遇窘第75章 條件苛刻第9章 攻心爲上第41章 意外情況第17章 被迫決戰第15章 打進楔子第21章 危機重重第32章 秀才造反第24章 海寺之戰第31章 夜訪雲氏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44章 爾虞我詐第33章 大軍壓境第25章 燕城大戰第23章 遼城之殤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4章 中秋異月第34章 推波助瀾第5章 出海遠征第3章 唐魏結盟第33章 大軍壓境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57章 高調姿態第48章 東線突破第27章 會寧換帥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1章 夜授密旨第7章 大利望族第19章 李氏父子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0章 糧船不到第53章 臣的要求第25章 反奪虎牢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3章 兩猛相鬥第19章 關隴雙貴第62章 交換條件第51章 玄霸之錘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35章 越境事件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2章 鄭家春水第4章 不露聲色第29章 陌刀之秘第39章 泄露天機第3章 風雨前夜第24章 真假使者第68章 西域來客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18章 舊情難動第37章 欲加之罪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25章 掌握主動第1章 落魄高才第51章 長安警報第4章 秦母教子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28章 時機成熟第49章 平陽郡主第39章 承天廣場第38章 微服私訪第50章 夜營危機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34章 楊諒投降第36章 三策選一第18章 調兵遣將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13章 戰爭來臨第16章 資源危機第50章 夜營危機第34章 京城來信第51章 致命一擊第30章 太子殺招
第35章 夜訪封宅第20章 君心似虎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19章 夜攻河內第38章 風起南郡第36章 鬥智鬥狠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2章 齊王供奉第22章 不甘失礦第3章 意外相遇第21章 藉口送禮第25章 一劍穿心第22章 娶得佳妻第48章 兩路奇兵第9章 舌燦蓮花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0章 兄弟和解第22章 南壓李淵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5章 少女遇窘第75章 條件苛刻第9章 攻心爲上第41章 意外情況第17章 被迫決戰第15章 打進楔子第21章 危機重重第32章 秀才造反第24章 海寺之戰第31章 夜訪雲氏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44章 爾虞我詐第33章 大軍壓境第25章 燕城大戰第23章 遼城之殤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4章 中秋異月第34章 推波助瀾第5章 出海遠征第3章 唐魏結盟第33章 大軍壓境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57章 高調姿態第48章 東線突破第27章 會寧換帥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1章 夜授密旨第7章 大利望族第19章 李氏父子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0章 糧船不到第53章 臣的要求第25章 反奪虎牢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3章 兩猛相鬥第19章 關隴雙貴第62章 交換條件第51章 玄霸之錘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35章 越境事件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2章 鄭家春水第4章 不露聲色第29章 陌刀之秘第39章 泄露天機第3章 風雨前夜第24章 真假使者第68章 西域來客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18章 舊情難動第37章 欲加之罪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25章 掌握主動第1章 落魄高才第51章 長安警報第4章 秦母教子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28章 時機成熟第49章 平陽郡主第39章 承天廣場第38章 微服私訪第50章 夜營危機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34章 楊諒投降第36章 三策選一第18章 調兵遣將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13章 戰爭來臨第16章 資源危機第50章 夜營危機第34章 京城來信第51章 致命一擊第30章 太子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