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

太極宮養心殿外,李建成孤身站立在臺階下,他已經站了近半個時辰,但殿內卻沒有任何動靜,這時,李建成再也忍不住,走上臺階向殿內而去,剛走到殿門口,幾名侍衛卻攔住了他。

“殿下,聖上在休息時,請不要打擾。”

“可我有緊急大事,你們讓我進去!”李建成動怒了,目光凌厲地盯着幾名侍衛。

但侍衛卻不爲所動,依然用長戟攔住李建成的去路,冰冷的語調重複着同樣的話,“聖上休息時,任何人不得打擾!”

李建成恨得一跺腳,轉身走下臺階,他心中焦慮,卻又無可奈何,揹着手在臺階前來回踱步,這時,陳叔達匆匆趕到,他見李建成還沒有進殿,驚訝地問道:“聖上還沒有醒來嗎?”

李建成搖搖頭,“殿內的情況,我一元所知。”

陳叔達將李建成拉到一邊,低聲道:“卑職剛纔聽到一個消息,就在一個時辰前,有兩百黑衣人從金光門進城了。”

李建成一驚,頓時大怒,“段德操膽敢如此!”

“恐怕這不是段德操的意思,是下面人被齊王收買了,金光門守將叫做楊嘯,他手下有近千人,肯定還有其他人被收買微臣的意思茹……”

陳叔達看了一眼侍衛,壓低聲音道:“會不會宮中的侍衛也被齊王收買了?”

李建成揹着手走了幾步,很有可能,他從進內宮開始就被爲難,要不是他和一些侍衛熟悉,他連內宮都進不了,但在養心殿還是被攔住了,無論他怎麼說,都不得進殿,這在從前是不可想象的。

就在這時,一名宦官從宮內跑了出來此人姓顧,在宮中也有點地位,說了幾句,侍衛便將他放了出來李建成看見他,精神一振,立刻迎了上去,“我父皇怎麼樣了?”

“殿下,聖上情況有點不妙,暈厥過去了,一直沒有醒來。”

“那御醫呢?”

李建成心急如焚,“他們來了沒有?”

“王御醫和張御醫在搶救聖上他們諷聖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能不能醒來還是問題。”

李建成呆住了父皇時間不多,他早就知道,但如果醒不來的話,他怎麼拿回軍權?

這時陳叔達走上前道:“殿下,根本還是在齊王那裡,殿下和他談一談,希望他能顧全大局,派兵去援助秦王。”

李建成沉吟一下又問:“其他祖國是什麼態度?”

“蕭相國和裴相國都支持出兵,不過獨孤相國和竇相國沒有來政事堂。”

李建成嘆了口氣,看來獨孤家和竇家都不支持唐朝了眼看父皇這條路走不通,無奈,他只得點點頭,“好吧!我現在就去找他。”

……

……

不僅是太子李建成去找李無吉,以蕭璃和裴寂爲首的十幾名唐朝重臣也到了齊王府外,他們也得到秦王兵敗淺水原的消息,紛紛趕到齊王府,要求齊王出兵援助南撤至新平縣的唐軍。

不過他們卻沒有能進入齊王府,而是被攔在大門之外,一名伺候齊王的宦官在高聲喊道:“各位大臣,齊王因日夜操勞,病倒了,病情很嚴重,實在沒有辦法來見大家,請大家見諒!”

宦官的話引起了朝臣的大怒,蕭璃上前抓住宦官的衣襟吼道:“什麼生病了,鬼話騙得了誰?讓他把軍權交出來,那是朝廷的軍隊,不是他的私軍!”

宦官嚇得戰戰兢兢,“我這就去稟報!”

蕭璃甩開他,宦官連滾帶爬地進府去了,大門轟然關上,卻再也沒有任何動靜,不多時,李建成也趕到了齊王府,當他的車駕停下,大臣們紛紛上前見禮。

“怎麼,他不肯見大家嗎?”李建成眉頭緊鎖道。

裴寂搖搖頭,“他藉口生病了,始終不肯出來,也不肯表態。”

蕭璃也憂心忡忡道:“殿下,我們現在最擔心是消息傳播出去,聽說已經有敗兵逃回來了,明天很可能就會傳得滿城皆知,那時軍心民心動盪,就麻煩了。”

李建成點點頭,“我來和他談,無論如何要他出兵。”

這時,十幾名東宮侍衛終於將大門敲開了,王叔寶卻從府中走了出來,齊王是肯定不會出面,便由他來全權代表。

王叔寶被侍衛們帶到了太子李建成的車駕前,王叔寶行一禮,“參見太子殿下!”

李建成冷冷看了他一眼,“這麼說,齊王是不肯出面了?”

“回稟殿下,齊王殿下確實感恙,他也很焦急前線情況,所以委託我來和殿下及大臣們商議,怎麼才能挽救危局?”

李建成心念一轉,他忽然明白齊王爲何不肯讓他們進府了,齊王府內必然全是他招募的數千驍勇,他們若進府,私募之軍就會暴露,齊王只能裝病,不讓他們進府。

想到這,李建成冷哼一聲,“齊王究竟是真病還是假病我不管,我只要一個明確的交代,齊王到底出不出兵?”

王叔寶極有才略,只是人品低劣才逐漸被李淵拋棄,但他知道如何應對眼前的局面,他不慌不忙道:“殿下,當初聖上把四萬軍權交給齊王時說得很清楚,這四萬軍是負責拱衛京城,不準隨意出城一步,齊王殿下謹遵聖意,不敢出一絲差錯,現在太子殿下要求軍隊出城去打仗,我就請問殿下,到底是聖上的旨意大,還是殿下的旨意大?”

“你六

李建成聽他說話頗不客氣,心中惱怒,他最終還是忍下這口氣,道:“秦王在淺水原失利,急需援軍,現在大唐上下只有這四萬軍可以調動,希望齊王能顧全大局,以大局爲重。”

“殿下此言詫異,秦王軍隊失利,需要援軍,我能理解,但軍隊守城難道就不是顧全大局?現在關中各地哪裡沒有危機前天程咬金的軍隊還出現在灞上,十五萬大軍已經佔領關東,正向長安進發,如果齊王殿下把軍隊派出去那長安怎麼辦?現在是長安重要,還是新平縣重要?我倒覺得秦王應該及時把軍隊撤回長安,這纔是顧全大局。”

……

兩派人的爭論最終不歡而散,齊王李無吉始終不肯在派兵上鬆口,萬般無奈,李建成只得返回了東宮,車駕上,李建成心事重重他在考慮最後的對策儘管有些事情他不願面對也不想去考慮,但隨着危機越來越深,時間也越來越緊迫,他也沒有選擇餘地了。

或許讓秦王回京,纔是解決危機的最終辦法,讓秦王來對付無吉,不過,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他還需要做一件事,他需要去拜訪羽林軍大將軍長孫順德,想到這李建成立刻令道:“去皇城!”

……

新平縣,這裡距離淺水原約八十里,是從淺水原南下後的第一座縣城,在淺水原兵敗後,李世民率殘軍撤退到這裡,整頓敗兵,只剩下一萬七千餘人,軍隊已經損失大半,更重要的是,唐軍糧食軍資喪失殆盡,新平縣存儲的糧食只能夠唐軍食用四天。

也就是說,三天之內,如果糧食沒有能及時送到新平縣,那麼就算隋軍不南下,唐軍也不得不撤離新平縣,返回長安。

夜幕中,李世民揹着手在縣城牆上慢慢地走着,思慮重重,他要考慮大唐的未來,考慮自己的命運,其實李世民心裡很清楚,荊襄兵敗後,大唐就已經註定了滅亡的命運,漢中被隋軍攻佔,滅亡的時刻即將來臨。

大勢已定,這個時候,就算唐軍再打贏一次勝仗也改變不了最終失敗的命運,李世民心中充滿了苦澀,如果沒有楊元慶出現,只要隋朝滅亡,那麼不管是薛舉、劉武周、樑師都、竇建德還是李密、王世充、蕭銑,對唐朝而言,殲滅他們都不在話下,因爲這些割據軍閥沒有根基,得不到類似關隴貴族之類舟勢力支持,他們註定無法長久。

但楊元慶建立的新隋朝卻不同,他不僅得到了隋朝勢力的支持,還得到了山東士族的權力支持,正是有這些勢力的支持,才使新隋朝站穩了河東、河北,一步步蠶食天下。

而唐朝,成也是關隴貴族,敗也是關隴貴族,如果不是關隴貴族對土地的大量控制,如果唐朝能夠順利推行均田令,唐軍也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被動了。

“殿下還想再和隋軍一戰嗎?”不知何時,房玄齡出現在他的身後。

李世民點了點頭,嘆息道:“就這麼失敗了,真的不甘心啊!”

“殿了我覺得你應該放手了。”房玄齡低聲說道。

李世民半晌沒有說話,他凝望着夜色沉默了,夜色很深,黑得他看不見盡頭。

“殿下還打算回長安嗎?”房玄齡很含蓄地問。

李世民苦笑一聲,“說實話,我也不知道。”

他揹着手望着夜空,長長嘆息一聲,“就算奪位成功,可是當亡國之君,又有何意義?”

就在這時,一名報信騎兵疾速奔來,片刻奔至城下大喊:“我是太子殿下派兵給秦王送信,請速速開門!”

不多時,幾名士兵將報信兵帶上城頭,來到李世民面前,報信兵取出一封信,雙手呈給李世民,“太子殿下的緊急信件請秦王一先……”

李世民接過信件打開,一名親兵點燃了火把,照亮信件,李世民看了一遍,臉上止不住地冷笑,事到如今,齊王還是緊捏軍權不放,看來他是很希望自己回京了,既然如此,那就成全他吧!

李世民不再有疑慮,立刻令道:“傳我的命令,大軍集結,立刻返回長安。”

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8章 垂死掙扎第10章 師傅是誰?第52章 軒然大波第29章 金刀贖奴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章 初入楊府第3章 烽燧血戰第18章 百戰之功第24章 各有所學第66章 尋找時機第27章 會寧換帥第46章 棋輸一着第66章 尋找時機第47章 關隴暗箭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19章 東巡長城第20章 以詐對詐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4章 等待消息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16章 識破敵計第23章 隱形力量第7章 羽翼已成第31章 意外挾迫第4章 啓用暗線第59章 暗度陳倉第28章 關鍵小人第1章 如期而至第50章 夜營危機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8章 時機成熟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26章 宿將抉擇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1章 北原謀生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6章 一劍之情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9章 太原王氏第25章 搶人事件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3章 殺機暗伏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7章 被迫決戰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6章 館驛見賢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章 意外收穫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3章 收復齊郡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4章 聞喜裴氏第11章 雪後歸程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3章 北邙祭祖第38章 拋出誘餌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1章 出征突厥第30章 丹陽來客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2章 兵部調令第34章 兩面三刀第80章 長孫之策第6章 王府夜話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7章 大舉東進第34章 尋找突破第6章 戰前會議第23章 唐廷決策第8章 贖回屍體第4章 客棧新友第20章 高熲事件第1章 出征突厥第19章 離別之酒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8章 暗鬥不息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4章 暗流涌動第10章 遷都角力第57章 高調姿態第9章 兵臨洛陽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21章 北原謀生第68章 突襲漳南第30章 酒樓遇故第2章 水火楊家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章 透露底線第27章 回府風波
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8章 垂死掙扎第10章 師傅是誰?第52章 軒然大波第29章 金刀贖奴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章 初入楊府第3章 烽燧血戰第18章 百戰之功第24章 各有所學第66章 尋找時機第27章 會寧換帥第46章 棋輸一着第66章 尋找時機第47章 關隴暗箭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19章 東巡長城第20章 以詐對詐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4章 等待消息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16章 識破敵計第23章 隱形力量第7章 羽翼已成第31章 意外挾迫第4章 啓用暗線第59章 暗度陳倉第28章 關鍵小人第1章 如期而至第50章 夜營危機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8章 時機成熟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26章 宿將抉擇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3章 棒打貴客第21章 北原謀生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6章 一劍之情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9章 太原王氏第25章 搶人事件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3章 殺機暗伏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7章 被迫決戰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6章 館驛見賢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章 意外收穫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3章 收復齊郡第61章 動之以情第24章 聞喜裴氏第11章 雪後歸程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3章 北邙祭祖第38章 拋出誘餌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1章 出征突厥第30章 丹陽來客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2章 兵部調令第34章 兩面三刀第80章 長孫之策第6章 王府夜話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7章 大舉東進第34章 尋找突破第6章 戰前會議第23章 唐廷決策第8章 贖回屍體第4章 客棧新友第20章 高熲事件第1章 出征突厥第19章 離別之酒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8章 暗鬥不息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4章 暗流涌動第10章 遷都角力第57章 高調姿態第9章 兵臨洛陽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21章 北原謀生第68章 突襲漳南第30章 酒樓遇故第2章 水火楊家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章 透露底線第27章 回府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