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唐朝密使

太原城南,一隊隋軍護衛着十幾名從唐朝來的使者漸漸抵達了太原城,爲首之人約四十歲,身材高大,長得濃眉細目,一隻大鼻子如茄子一般掛在臉上,此人便是李淵從弟李神通,官拜淮安王、右翊衛大將軍。

李神通是從蒲津關進入河東,他的五百名士兵沒有能入境,而是改爲隋軍護送他一路北上前來太原。

這次李神通肩負着和隋朝和解的重任,他心情有些緊張,自從北隋和唐朝爆發太原戰役以來,唐朝一直便處於一種被動挨打的局面,使得關隴各界普遍對朝廷不滿,尤其潼關事件導致弘農慘敗,也引起了關隴貴族對李氏家族的不滿。

李神通很清楚他兄長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他也贊同建成的建議,先同北隋和解,然後再想辦法在別的方面有所建樹,逐漸恢復公衆對朝廷的信心。

走到城門處,只見城門旁等候着一名官員,他立刻催馬迎了上來,躬身施禮道:“尊駕可是唐朝使者?”

“在下李神通,正是唐使。”

“下官是內史舍人韋綸,奉紫微閣之令在此等候唐使,殿下一路辛苦了。”

李神通見他不過二十餘歲的樣子,頗爲知書達理,應對從容,不由對他有幾分好感,便回禮笑道:“多謝!”

就在這時,李神通忽然聽見城內傳來敲鑼打鼓的聲音,不時傳來一陣陣呼喊,頗爲熱鬧,他不由一怔,城裡出了什麼事?

韋綸微微笑道:“今天正好是新科進士遊街誇官,所以城內很熱鬧。”

李神通恍然,心中有些好奇,便笑道:“能否進城一觀?”

“當然可以,殿下請!”

李神通一行人進了太原城,只見晉陽大街上人山人海,足有數十萬人聚集在大街兩邊,人羣擁擠,密密麻麻,一眼望不見邊際,騎兵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維持着秩序。

整個太原內彷彿過節一般,敲鑼打鼓,嗩吶聲聲,這時只見一隊年輕的士子們從街頭出現了,他們約兩百人,披紅掛綵,身着硃紅色錦袍,頭戴雙翅紗帽,胸前掛一朵簇錦大紅花,每個人都紅光滿面,喜悅之情溢於顏表。

在他們前面是五百名騎兵開道,緊接着是鼓樂隊,最後纔是二百名騎馬的進士,爲防止馬驚,每匹馬前配一名馬伕牽馬,進士們魚貫走來,引來兩邊民衆一片片歡呼聲,進士們興奮得眼睛裡閃爍着光芒,這種榮耀令他們畢生難忘。

李神通騎馬在人羣外緩緩而行,他心中感概萬分,唐朝還在爲要不要舉行科舉而激烈爭論時,北隋已經付諸實現,用榮耀和尊重籠絡着讀書人的心。

在長安,他臨走前朝野上下討論得最多的是太原士子的大遊行,很多人的語氣裡都有一種幸災樂禍,彷彿太原的科舉遭遇了重挫,但實際上,北隋人早已忘記了遊行帶來的不快,現在只有讀書人的榮耀和自豪,李神通心中涌起一種深深的危機感,唐朝已經落後了,北隋不僅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它的各方面都在快速發展。

李神通想到自己一路北上看到民衆安居樂業,看見官府組織民衆興修水利,看到那麼多青壯男子在田地裡勞作,而不是披甲當兵,這就是北隋的精兵富民方略的實施,他們將大量的青壯用於生產而不是戰爭,這樣就保證了北隋能應付長期戰爭的消耗。

一行人穿過了太原城,從北城出門,向晉陽宮而去,道路兩邊一樣擠滿了圍觀等待的人羣,官道上鋪着了紅色氈毯,一直延伸到遠方的晉陽宮,李神通從城內出來時,兩邊的民衆以爲是進士們出來,引來一片歡呼,使李神通神情十分尷尬,他不好意思再走鋪着氈毯的官道,而是繞堅持小路前往晉陽宮。

兩邊民衆是在歡迎新科進士,如果知道他是唐朝使者,迎接他的或許就是臭雞蛋和石塊,這一點,李神通有自知之明。

李神通來到了晉陽宮大門前,蘇威和裴矩兩位老臣已經在這裡等候他多時了,李神通認識蘇威,也認識裴矩,這都是當年隋朝的宰相,尤其蘇威,更是大隋開國元老,這兩個重量人物的迎接使他感到一種巨大的壓力。

李神通再沒有了淮安王的清高,他翻身下馬,快步上前躬身,“李神通參見兩位老相國。”

蘇威眯着眼笑道:“王爺是北隋貴客,我們一路多有怠慢,請多多見諒!”

“我一路很順利,隋軍護衛得很好,老相國言重了。”

旁邊裴矩也笑道:“本來應該讓王爺休息幾天,但我們估計王爺心裡也很急,就先簡單談談吧!”

“正是,我也想先和北隋朝廷談一談,休息不急。”

“那就請吧!”

“兩位老相國請!”

李神通跟着蘇威和裴矩進了晉陽宮,一路來到了紫微閣,他打量一眼這座高達十丈的巨大宮閣,他記得這裡原來叫棲鳳閣,現在改名爲紫微閣,這裡就是北隋王朝的最高權力中心,楊元慶也在這裡面處理朝務,不知他會不會見自己?

李神通心情忐忑走進了紫微閣,迎接他的卻是杜如晦和崔君素,蘇威和裴矩二人卻沒有跟來,他心中有些奇怪,杜如晦笑道:“很抱歉,今天正要是進士入仕的日子,有很隆重的儀式,蘇、裴兩位老相國將主持儀式,王相國任訓導官,所以只能是我和崔相國與殿下面談。”

旁邊崔君素又道:“楊總管這兩天正忙軍務和科舉之事,明後天會專門接見殿下!”

李神通心中明白,楊元慶實際上是讓杜如晦等人和自己初談,有所進展後他再出面,這也是正常的做法,他一點也不奇怪。

“那就麻煩杜相國和崔相國了。”

李神通被請進了議事房,這裡是紫微閣的最高處,從窗戶可以清晰地看見太原北城門,只見二百名進士已從城內出來了,漸漸抵達了晉陽宮,宮門前鋪上了地毯和高臺,蘇威和裴矩帶着百餘名官員在等候,李神通忽然看見了站在高臺上的楊元慶,杜如晦笑了笑,解釋道:“今天是由總管授進士帽,前三名還要留畫像在文學館,然後舉行大宴,聖上還會接見他們,禮儀很繁瑣,明天休息一天,後來在吏部入職授官。”

這時,楊師道、魏徵和張述三人也走進了議事堂,楊師道出任納言,如果沒有入相,但已是極爲重要的人物,魏徵是負責議事記錄,張述則作爲會談監督,這是一次很正式的會談。

李神通坐了下來,有從事將窗戶都關上,隨即退了下去,議事堂內變得很安靜。

杜如晦站起身肅然道:“唐朝帝尊事先送來的信件我們都已經看過,信中提出結束敵視,兩國和解相待,對此,北隋的態度也很明確,我們歡迎這樣的和解,但有很多細節需要落實,所以雙方坐下要慢慢談,希望能在年底前達成一個完整的和解方案。”

…… Www⊕ Tтkā n⊕ C〇

一個時辰後,杜如晦出現在楊元慶的官房內,此時,新科進士們的入仕慶典已經結束,二百名進士前去文昌殿參加爲他們舉行的酒宴,楊元慶則回到了自己的官房。

相對於進士們的典禮,他其實更重視李神通的這次秘密訪問,就在昨天下午,他接到了李淵派人送來的一封親筆信,信中表達了希望兩個朝廷和解的願望。

楊元慶也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他心裡明白,北隋吞不掉唐朝,唐朝也滅不了北隋,與其兩者這樣無休止地耗下去,還不如暫時停戰,各自去發展自己的勢力,他楊元慶需要東進河北,李淵也需要徹底剿滅西秦國,穩固後方。

兩個朝廷都有各自迫切的任務,這便使得他們之間的和解成爲可能,當然,想真正和解還有很多細節要落實,比如北隋進攻河北時,幽州怎麼辦?羅藝已經投降了唐朝,被封爲北平王,北隋必然會進攻幽州,那麼和解協議又怎麼辦?

這些問題必須通過談判來解決,唐朝必須讓步,所以楊元慶讓杜如晦爲談判官,全權負責和李神通之間的談判,儘量把談判的時間拉長,最好拉長到年底。

“總管,這次李神通的出使並沒有通過他們朝廷,只是李淵的個人想法,派他來試探雙方和解的可能性,以及要付出的代價。”

“你和他說到了幽州之事嗎?”楊元慶問道。

“說到了,按照總管的要求,坦率地說到了幽州的問題,希望唐朝放棄幽州。”

“那李神通怎麼說?”

“他說需要回去稟報聖上,他不能做主。”

“那他們又提出什麼要求?”楊元慶又問。

杜如晦躬身道:“唐朝希望我們放棄對西秦國的支持。”

如果唐朝肯放棄對羅藝的支持,換取他放棄對西秦國的支持,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他需要一種正式的會談,不是所謂的密使。

楊元慶揹着手走了幾步,又對杜如晦道:“你可以告訴李神通,我希望是兩個朝廷之間的正式會談,這樣達成的和解協議更有約束力,而不是李淵的個人意思,另外,你要明白我讓你拖延談判時間的真正原因。”

杜如晦沒有回答,等待着楊元慶的解釋,楊元慶走到北窗前,凝視着西北方向,半響,他淡淡道:“蘇定方和沈春已經率軍去西北了,我希望在和解協議簽署前拿下敦煌郡和伊吾郡。”

第2章 齊王供奉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5章 化繁爲簡第59章 心有不滿第1章 戍堡聞警第41章 李密之思第66章 羅家有喜第20章 一夜軍變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0章 窮途出路第5章 可汗金箭第39章 泄露天機第99章 意外收穫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5章 搶人事件第2章 欺人太甚第2章 家法伺候第33章 猛將須陀第30章 巡視考場第51章 長安警報第32章 文道武途第56章 王妃煩惱第16章 紅影驚現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5章 少女遇窘第7章 智取伊吾第35章 真相揭開第48章 獨孤家主第18章 情報之思第35章 軟硬兼施第6章 北地天鵝第31章 重磅加碼第26章 楊素歸來第24章 各有所學第51章 玄感之死第41章 高麗水師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8章 時機成熟第72章 請功負罪第47章 意外潰營第39章 齊府隱憂第43章 階下之囚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75章 條件苛刻第5章 咬金練箭第3章 盂蘭燈會第36章 霹靂行動第4章 苛刻條件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50章 局勢漸變第23章 唐廷決策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6章 咬金爭功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4章 得罪小人第62章 激戰七裡第5章 公主請客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25章 燕城大戰第25章 初查齊郡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3章 雙瞳之將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章 兵臨城下第55章 談婚論嫁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65章 北市買珠第9章 我想學武第33章 兄弟生隙第12章 兵部調令第30章 禍福相倚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8章 東路使者第24章 朝堂對質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2章 心理毒箭第52章 請君入甕第5章 重返大利第30章 娶妻當慎第63章 一支冷箭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69章 殺機四伏第28章 人心難測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章 佳夕如夢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1章 發現主力第46章 斷臂之仇第24章 真假使者第4章 等待消息第7章 兵壓關內第13章 李密特使第10章 李密抉擇第9章 朝局悄變
第2章 齊王供奉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5章 化繁爲簡第59章 心有不滿第1章 戍堡聞警第41章 李密之思第66章 羅家有喜第20章 一夜軍變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0章 窮途出路第5章 可汗金箭第39章 泄露天機第99章 意外收穫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5章 搶人事件第2章 欺人太甚第2章 家法伺候第33章 猛將須陀第30章 巡視考場第51章 長安警報第32章 文道武途第56章 王妃煩惱第16章 紅影驚現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5章 少女遇窘第7章 智取伊吾第35章 真相揭開第48章 獨孤家主第18章 情報之思第35章 軟硬兼施第6章 北地天鵝第31章 重磅加碼第26章 楊素歸來第24章 各有所學第51章 玄感之死第41章 高麗水師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8章 時機成熟第72章 請功負罪第47章 意外潰營第39章 齊府隱憂第43章 階下之囚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75章 條件苛刻第5章 咬金練箭第3章 盂蘭燈會第36章 霹靂行動第4章 苛刻條件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50章 局勢漸變第23章 唐廷決策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6章 咬金爭功第67章 當即立斷第14章 得罪小人第62章 激戰七裡第5章 公主請客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25章 燕城大戰第25章 初查齊郡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3章 雙瞳之將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章 兵臨城下第55章 談婚論嫁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65章 北市買珠第9章 我想學武第33章 兄弟生隙第12章 兵部調令第30章 禍福相倚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8章 東路使者第24章 朝堂對質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43章 無妄之災第22章 心理毒箭第52章 請君入甕第5章 重返大利第30章 娶妻當慎第63章 一支冷箭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69章 殺機四伏第28章 人心難測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章 佳夕如夢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1章 發現主力第46章 斷臂之仇第24章 真假使者第4章 等待消息第7章 兵壓關內第13章 李密特使第10章 李密抉擇第9章 朝局悄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