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泄露天機

夜幕初降,楊元慶坐在外書房裡,專心地聽着親兵郎將趙統的調查報告。

“今天派出十隊弟兄在太原各處查訪,太原全城確實在談論瑞兆之事,大概十天前,有人在汾水中捉住一條大魚,發現腹中有一錦書,用古篆寫着‘楚王興,隋王滅’,在八天前,又有人在西山發現一隻龜託玉碑,玉碑上寫着三個字,‘楚在上’;還有就是傳聞楚王府發現了傳國玉璽,這些事情在太原傳得沸沸揚揚,尤其是楚王府出現傳國玉璽,簡直要讓太原人瘋狂。”

楊元慶站起身,揹着手走了幾步,這些很明顯是有人在做局,是誰在做,杜如晦嗎?

不像,如果是杜如晦,肯定要事先經過自己同意,更重要是,杜如晦絕不可能在自己後院埋下玉璽。

楊元慶有一種直覺,這件事不簡單,裡面似乎藏着一個陰謀,他也相信魏賁應該在調查這件事了。

這時,門外傳來管家的稟報,“老爺,杜相國來了,在府門外求見!”

這個杜如晦倒是動作快,楊元慶笑着點點頭,“請他進來吧!”

他又對親兵郎將道:“你再去找到魏賁,傳我口信,這個幕後人無論如何給我查出來,等我從井陘回來時,我需要知道真相。”

“卑職明白!”郎將行一禮,轉身下去了。

不多時,杜如晦在老管家的引領下來到了外書房,“老爺,杜相國來了。”

“請進!”

門開了,杜如晦笑呵呵走了進來,佯做埋怨道:“殿下回朝,怎麼不先說一聲,大家都不知道,若不是引發民衆熱烈歡迎,估計大家都還矇在鼓裡呢!”

楊元慶也笑道:“誰說我是回朝。我不過是路過太原回家看看妻兒,明天我還要出去幾天。”

杜如晦一怔,但立刻便明白過來,“殿下是要去井陘?”

楊元慶點了點頭。“突厥人被困在井陘裡已經一個多月了,也不肯投降,據說已有突圍跡象,我不放心,還是得去看看,畢竟是三萬人。”

“估計現在沒有三萬人了吧!應該病死凍死不少。”

“這個就不知道了,就當還有三萬人。”

楊元慶一擺手。“坐下說話吧!”

兩人坐了下來,一名侍女端了兩杯茶,又替他們關上了門,房間裡只剩下楊元慶和杜如晦兩人。

楊元慶端起茶杯問道:“我命親衛送來的停戰協議,紫微堂商議過了嗎?”

“大家商議過了,都一致同意,另外,大家都想知道殿下的真正考慮。也就是想知道具體攻唐時間。”

紫微閣的相國們其實都很清楚,那份協議不過是緩兵之計,楊元慶不可能等兩年後再攻唐。但楊元慶具體攻打唐時間,大家都看不透,實際上今晚杜如晦來拜訪楊元慶,也是受整個紫微閣的委託。

杜如晦看了一眼楊元慶,見他還有些猶疑,便知道他不太想說,又勸說道:“殿下,我也知道這是絕密計劃,但攻打唐朝,是需要整個大隋動員。需要軍隊、糧食、民夫和各種軍需物資,這個是需要事先調集準備,總不能一個月再調集吧!那樣時間上來不及,而且大規模集結也容易暴露殿下的計劃,所以要儘早做好準備,殿下應該信任紫微閣。”

楊元慶自嘲地笑了笑。杜如晦說得也有道理,自己確實有點過於謹慎了,王家勾結唐朝畢竟已成爲過去,現在大勢已定,連竇家都暗自投靠自己,更不用說這些本身位居高位的相國們,他們不會自毀前程。

“我也不是不信任大家,是因爲我自己也沒有最終決定下來,但肯定是明年春天,我將集結二十萬大軍攻唐。”

停一下,楊元慶又笑道:“確實只能說這麼多,具體方案連我自己都沒有考慮好。”

杜如晦連忙拱手道:“知道是明年春天已足矣,另外,還想和殿下商議一下科舉之事,本來是在十月舉行秋試,但被突厥入侵打斷了計劃,政事堂商量後,決定在明年一月下旬舉行,改爲春試,因爲明天就要下發牒文到各郡,本想明天再和殿下商量,但殿下既然要去井陘,那我只能現在請示,不知道這次科舉殿下有沒有什麼特殊名單。”

楊元慶搖了搖頭,“從今年開始,以後都沒有什麼特殊名單,一律公平錄取。”

剛說完,他猛地想起一事,從旁邊抽屜裡找出一張紙條,上面寫着一個名字,他把紙條遞給杜如晦,歉然笑道:“當然,個別特殊情況可以考慮,這個人若來參加科舉,錄取他,並定他爲第十一名,放縣令。”

杜如晦接過紙條看了看,只見上面寫的名字是‘皇甫喬’,他愣了一下,姓皇甫,這會是誰,難道是原來洛陽相國皇甫無逸的後人?可是又想不起皇甫無逸和楊元慶有什麼交情。

楊元慶笑了笑,“不是什麼名人,只是一個故人之子,早已隱居,我答應過他,給他兒子一個前途。”

“卑職明白了。”

杜如晦小心地把紙條收入懷中,他又喝了一口茶,這才把話題轉到今天的重點上,他小心翼翼道:“殿下知道這些天太原盛傳之事嗎?”

“你是說瑞兆之事?”

楊元慶目光一挑,銳利地盯住了杜如晦,“那些瑞兆是紫微閣策劃的嗎?”

“不!不!不!”杜如晦慌忙擺手,“沒有殿下的同意,紫微閣怎麼敢擅自做主,不是我們所爲,我們也正在查,只是現在還沒有線索。”

楊元慶點點頭,他也相信不是紫微閣所爲,但杜如晦的正式表態還是讓他鬆了一口氣。

“這件事紫微閣就不要查了,我已讓魏賁去查,你們的能力比不過他們。”

“這倒也是!”

杜如晦苦笑一聲,他們確實比不過,但他今晚要說的不是這件事,而是登基的大問題。

“殿下,關於。。。。登基之事,且不說那些瑞兆。但文武百官確實是希望殿下能儘早登基,據我所知,已經有官員在私下聯繫,要寫百官請願書呼籲殿下登基。紫微堂也是這個意思,殿下,戰勝突厥,民意高漲,正好順勢而爲。”

說完,杜如晦滿懷期望地注視着楊元慶,但楊元慶還是搖了搖頭。“我不妨給你交個底,在滅掉唐朝之前我不會登基,就算攻下關中也不會,這是我早已決定之事。”

杜如晦見楊元慶態度堅決,只得罷了,這個不是故意推遲,而真是早有計劃。

“好吧!那卑職就不打擾殿下休息了,其他事等殿下從井陘回來後再說。”

楊元慶點了點頭。吩咐外面親兵,“送給相國出府!”

杜如晦拱手告辭,可走到門口他想起一事。腳步遲疑了一下,楊元慶眼光極爲銳利,一眼便看出了杜如晦心中還有事,便笑道:“相國還有什麼事要說?”

杜如晦慌忙搖頭,“不!不!沒事。”

楊元慶看出了他的慌張,有些不悅道:“老杜,從大業元年你就跟我去豐州了,你一直是我最信任的人,難道還有什麼事要瞞着我嗎?”

杜如晦嘆口氣,“不是卑職要隱瞞殿下。實在是因爲關係到殿下的家事,卑職不敢亂說。”

“我的家事?”

楊元慶更加狐疑了,語氣變得強硬起來,“你說!什麼家事?”

萬般無奈,杜如晦只得吞吞吐吐道:“大概在四五天前,世子問過我關於瑞兆之事。就這件事,別的沒有了,卑職告辭!”

說完,杜如晦慌慌張張地走了,他心中十分懊悔,剛纔爲什麼要遲疑半步,被楊元慶看出來,走出房門,杜如晦狠狠抽了自己一記耳光,“你這張該死的嘴!”

房間裡,楊元慶眉頭皺成一團。他在體會杜如晦這句話的深意,什麼叫做世子問過他瑞兆之事,他知道杜如晦絕不會無的放矢,說這話,肯定是有深意。

可瑞兆之事,和寧兒有什麼關係?楊元慶揹着手走了幾步,他的腳步忽然停住了,他想到一件事,難道是寧兒?

楊元慶的臉色在這一剎那大變,他終於明白了杜如晦的深意,杜如晦其實是在指王府玉璽之事。

楊元慶重重跌坐在位子上,他簡直不敢想象,那玉璽竟然是自己兒子所埋。

楊元慶和杜如晦相處了十幾年,對他的性子瞭如指掌,他絕不會妄言,他既然敢說這句話,一定是他們發現了什麼?或者掌握了什麼證據,只是不好對自己說。

這一刻,楊元慶敢肯定,那玉璽一定是兒子所埋,所以自己才毫無線索,因爲他壓根就沒有想到會是自己的家人。

楊元慶只覺心中一陣疼痛,他沒有想到自己兒子竟然會做這種事,才八歲啊!

楊元慶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站起身便向外走去,可走到門口,他又反應過來,不可能是兒子,他才八歲,懂什麼,這一定是有人唆使,那方仿傳國玉璽異常寶貴,他又是從哪裡弄來?

肯定是有人唆使,楊元慶又坐回了位子,他閉目沉思良久,已經漸漸明白了,這不會是李綱所爲,應該是裴家,他聽妻子說過,裴矩和寧兒的關係極好。

難怪杜如晦不肯說,因爲事關外戚,他不想在這時候惹出風雨來,他們肯定已經知道瑞兆是裴矩所爲。

楊元慶牙齒漸漸咬緊了,眼中閃爍着殺機,裴家好大的膽子,竟然敢控制自己的長子。

良久,他走出書房,對一名丫鬟道:“你去稟報王妃一聲,就說今晚我住在二夫人那裡,我有事要和二夫人談。”

()

第7章 義成公主第13章 逃兵危機第49章 蕭家試探第56章 遲到樑使第39章 父子攤牌第31章 以刀代令第49章 西陘關前第98章 兩線危機第8章 弔孝風波第24章 海寺之戰第21章 錢貨漏洞第75章 條件苛刻第44章 再讓一城第23章 都市賣豹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章 敵蹤初現第40章 禍水東引第9章 兵臨洛陽第38章 八方酒肆第7章 義成公主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9章 齊府隱憂第47章 災情初現第30章 玄感回京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79章 南郡兩事第5章 可汗金箭第38章 拋出誘餌第54章 把水攪渾第28章 二次談判第8章 分配不公第11章 合縱遇挫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7章 不徇私情第21章 京城來人第36章 各有選擇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7章 士子云集第8章 太原募兵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3章 第一回合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3章 事態蔓延第27章 拜訪沈家第56章 下婿催妝第29章 南下清河第72章 請功負罪第26章 離間之計第23章 唐廷決策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5章 宇文父子第2章 冤家路窄第41章 李密之思第48章 唐朝密使第51章 連夜清洗第8章 違規賣酒第35章 佳人同舟第88章 爭鋒相對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28章 連環布套第14章 新的兵器第21章 匪夷所思第54章 雨夜獻城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9章 祖孫會談第50章 鴻門酒宴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17章 西征情報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21章 生俘雄信第2章 水火楊家第76章 魏鄭和談第84章 連夜出擊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7章 士信發威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3章 世充求救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28章 殺人無形第40章 南方來人第7章 楊廣之憂第9章 綠茶疑蹤第70章 北方消息第27章 李思楊慮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6章 何罪之有?第7章 戰略對抗第12章 帝王心思第8章 怒極生誓第5章 深藏不露第14章 內部奸細第21章 北原謀生第35章 佳人同舟第1章 中元新夜第18章 玄感野望
第7章 義成公主第13章 逃兵危機第49章 蕭家試探第56章 遲到樑使第39章 父子攤牌第31章 以刀代令第49章 西陘關前第98章 兩線危機第8章 弔孝風波第24章 海寺之戰第21章 錢貨漏洞第75章 條件苛刻第44章 再讓一城第23章 都市賣豹第36章 漏網之魚第2章 敵蹤初現第40章 禍水東引第9章 兵臨洛陽第38章 八方酒肆第7章 義成公主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9章 齊府隱憂第47章 災情初現第30章 玄感回京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79章 南郡兩事第5章 可汗金箭第38章 拋出誘餌第54章 把水攪渾第28章 二次談判第8章 分配不公第11章 合縱遇挫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7章 不徇私情第21章 京城來人第36章 各有選擇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7章 士子云集第8章 太原募兵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2章 帝王心思第33章 第一回合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3章 事態蔓延第27章 拜訪沈家第56章 下婿催妝第29章 南下清河第72章 請功負罪第26章 離間之計第23章 唐廷決策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5章 宇文父子第2章 冤家路窄第41章 李密之思第48章 唐朝密使第51章 連夜清洗第8章 違規賣酒第35章 佳人同舟第88章 爭鋒相對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28章 連環布套第14章 新的兵器第21章 匪夷所思第54章 雨夜獻城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9章 祖孫會談第50章 鴻門酒宴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17章 西征情報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21章 生俘雄信第2章 水火楊家第76章 魏鄭和談第84章 連夜出擊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7章 士信發威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3章 世充求救第23章 火油風波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28章 殺人無形第40章 南方來人第7章 楊廣之憂第9章 綠茶疑蹤第70章 北方消息第27章 李思楊慮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7章 李思楊慮第16章 何罪之有?第7章 戰略對抗第12章 帝王心思第8章 怒極生誓第5章 深藏不露第14章 內部奸細第21章 北原謀生第35章 佳人同舟第1章 中元新夜第18章 玄感野望